-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理由至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93123
- 條形碼:9787208193123 ; 978-7-208-19312-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由至上 本書特色
過去50年來,倫理學理論出現了理由轉向。理由話語不僅成了倫理學領域的“通用貨幣”,在認識論、行動理論等諸多相關領域也是如此。不少哲學家認為,這是因為相對于其他規范性概念,理由居于首位,具有分析優先性和解釋優先性。《理由至上》一書立足于倫理學和認識論必須并列起來研究的主張,系統探討了規范性理論中理由居于首位的觀點,對其優勢和困難做了細致和深入的分析。作者馬克·施羅德在倫理學和認識論領域從事理由研究長達二十余年,他論證,理由居于首位的觀點面臨諸多重要挑戰,而這些重要挑戰本身恰恰是某些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認識論難題的根源所在。施羅德強有力地表明,跟道德價值一樣,知識也是理由在規范性理論中具有根本解釋效力的*佳例證。因此,本譯稿是一本關于規范性理論(尤其是認識論)的解釋結構的專著。它試圖展現這種做法的優越之處:通過訴諸某種從不同方向牽引我們的競爭性因素之間的權衡關系,對理性、知識和其他規范屬性進行解釋。在英語中,這種競爭性因素有個非常自然的稱呼,那就是“reason”。《理由至上》一書對理由和信念做了全方位的探討,也將成為認識論者的重要思想資源。
理由至上 內容簡介
過去50年以來,倫理學理論出現了理由轉向。理由話語不僅成了倫理學領域的“通用貨幣”,在認識論、行動理論等諸多相關領域也是如此。不少哲學家認為,這是因為,相對于其他規范性概念,理由居于首位,具有分析優先性和解釋優先性。《理由至上》一書立足于倫理學和認識論必須并列起來研究的主張,系統探討了規范性理論中理由居于首位的觀點,對其優勢和困難做了細致和深入的分析。作者馬克·施羅德在倫理學和認識論領域從事理由研究長達二十余年,他論證,理由居于首位的觀點面臨諸多重要挑戰,而這些重要挑戰本身恰恰是某些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認識論難題的根源所在。施羅德強有力地表明,跟道德價值一樣,知識也是理由在規范性理論中具有根本解釋效力的*佳例證。
理由至上理由至上 前言
序言
《理由至上》是一本關于規范性理論(尤其是認識論)的解釋結構的專著。它試圖展現這種做法的優越之處:通過訴諸某種從不同方向牽引我們的競爭性因素之間的權衡關系,對理性、知識以及其他規范屬性進行解釋。在英語中,這種競爭性因素有個非常自然的稱呼,那就是“reason”。
如今,我圍繞理由這一主題從事思考和撰述差不多已有25年之久。*初開始投身理由問題的研究時,我觀察到一個讓我極為感興趣的現象:討論理由的不同哲學家對于理由所持的假設固然因人而異,但這些假設都可視為是關于“reason”一詞的語法的某種假設。這樣的進路對我產生了莫大的吸引力,而且在我看來,其中一些假設比另外的假設更站得住腳;因此,我曾一度期望,更仔細地審視“reason”在英語中的語法,可以讓我們不斷取得進展,從而*終解決那些關于規范性理論的解釋結構的重要哲學問題。我在理由問題上發表的許多早期論文,包括《激情的奴隸》(Slaves of Passions)一書的部分內容,都是這種“語言樂觀主義”的反映。
不過,我對規范性理論的解釋結構的思慮愈深入,這種樂觀主義立場就愈動搖,直至徹底放棄——尤其當我見識到更多的不同思路和不同語言之后。在各種各樣的語言中,用于談論理由的話語差異極大;企圖通過考察英語語法來增進對理由的理解,不啻是一種妄想。
理由至上 目錄
目 錄
**部分.問題
第1章.緒.論_ 3
1.1.何謂理由至上_ 3
1.2.認識論作為一門規范性學科_ 8
1.3.理由與證據_ 14
1.4.兩個困難_ 21
1.5.思路預覽_ 26
第2章.理由是競爭項_ 29
2.1.為什么是理由?_ 29
2.2.理由與價值_ 35
2.3.出于理由而行動_ 44
2.4.對理由的進一步澄清_ 53
2.5.擴展理由至上論題_ 60
第二部分.理性與真理
第3章.基本的知覺理由_ 67
3.1.回顧與前瞻_ 67
3.2.知覺經驗如何能夠提供證據?_ 71
3.3.知覺理由的世界牽涉性_ 79
3.4.一些進一步的分析_ 85
3.5.虛假的強制選擇:事實性與主觀理由_ 94
第4章.主觀理由與真理_ 101
4.1.為什么認為主觀理由必須具有事實性?_ 101
4.2.基于報告的論證_ 107
4.3.未經證成的信念問題_ 114
4.4.霍爾蒂式模型_ 122
4.5.重審未經證成的信念問題_ 131
第5章.顯表事實性態度觀點_ 133
5.1.兌現一種理論可能性_ 133
5.2.可廢止性_ 135
5.3.顯表事實性態度觀點_ 141
5.4.為顯現條件辯護_ 146
5.5.顯表事實性態度觀點、析取主義與獨斷論_ 153
5.6.視顯觀點_ 159
第三部分.證據如何將信念理性化
第6章.認識論中的權衡現象_ 165
6.1.回顧與前瞻_ 165
6.2.關于證據充足性的若干難題_ 167
6.3.理由的兩個階段_ 174
6.4.雙階段策略的限度_ 178
6.5.一種解決方案_ 183
第7章.認知理由作為正確種類的理由_ 189
7.1.確立認知/非認知的區分_ 189
7.2.對象供給/狀態供給理論_ 195
7.3.態度的本質_ 200
7.4.一種非正式的信念理論_ 207
7.5.為信念一辯_ 211
第8章.實用理智主義_ 219
8.1.默認依賴解釋_ 219
8.2.認知理由_ 224
8.3.實用理智主義的優點_ 229
8.4.小結_ 237
第9章.信念誣指_ 239
9.1.信念倫理_ 239
9.2.出錯的信念_ 241
9.3.應對兩個挑戰_ 246
9.4.整體圖景_ 250
9.5.*佳例證_ 254
第四部分.知識與道德價值
第10章.行動與信念的恰當性_ 263
10.1.回顧與前瞻_ 263
10.2.理由的慎思角色_ 266
10.3.人為規范與恰當性優先_ 273
10.4.恰當性原則與正確性優先_ 280
10.5.基礎論證與理由優先_ 286
第11章.知識的康德式解釋_ 293
11.1.正確理由_ 293
11.2.知識作為適配關系_ 298
11.3.經受事實檢驗_ 303
11.4.克服三個難題_ 308
11.5.康德式解釋_ 314
11.6.小結_ 318
第12章.理由至上?_ 321
12.1.回到核心假設_ 321
12.2.對競爭性理論的分析_ 323
12.3.三種觀點之間的結合_ 326
12.4.理由至上論題的基礎論證_ 331
參考文獻 _ 337
索.引 _ 357
圖 表
圖3.1.20世紀的認識論_ 78
圖3.2.析取主義進路_ 83
圖3.3.強制的選擇_ 98
圖6.1.雙階段模型_ 177
圖9.1.道德—認知協調_ 253
圖10.1.恰當性優先_ 275
圖10.2.正確性優先_ 283
圖10.3.理由優先_ 287
圖11.1.清除論_ 294
圖11.2.理由優先論_ 294
理由至上 作者簡介
馬克·施羅德(Mark Schroeder),南加州大學哲學教授,研究領域廣泛,主要包括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語言哲學、認識論、形而上學等。著有《激情的奴隸》(Slaves of the Passions,牛津大學出版社2007年)、《支持:評判表達主義的語義學方案》(Being For: Evaluating the Semantic Program of Expressivism,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倫理學中的非認知主義》(Noncognitivism in Ethics,勞特利奇出版社2010年)、《解釋我們共有的理由》(Explaining the Reasons We Share,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年)和《表達我們的態度》(Expressing Our Attitudes,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年)。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