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122522
- 條形碼:9787571122522 ; 978-7-5711-2252-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三) 本書特色
1.選篇科學有階梯。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課標要求,精選適合不同階段孩子的古詩詞,搭建從啟蒙到進階到高階感受古詩詞和傳統文化的階梯。啟蒙階段選擇篇幅短小、語言簡單、內容貼近自然、動物、生活、四季變換和簡單情感的古詩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培養孩子的基本情感和價值觀。進階和高階階段,逐漸增加古詩詞的難度和深度,引入更多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詩詞,通過詩詞背后的故事和歷史背景,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引導孩子進行深入思考和鑒賞,提升其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
2.掌握古詩詞有方法。
全書從注音到對古詩詞中的生僻字、難詞進行注釋和解釋,降低閱讀難度,方便自主學習。同時按照不同階段的需求設定不同的閱讀目標,并在每個主題單元后設有練習環節,形成學習閉環,檢驗學習成果。
3.拓展常識有積累。
在介紹古詩詞的同時,穿插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日積月累,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拓展文化常識。讓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詩詞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情感。
4.理解傳統文化有系統。
在每單元特別增加了傳統文化欄目。根據傳統文化的主題選篇,系統梳理,幫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自信和審美素養。讓孩子在欣賞古詩詞的同時,感受漢字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民俗文化之美及民風之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三) 內容簡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經典古詩詞》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依據,按照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將古詩詞分級編排,本書是其第三冊。全書分為秋高氣爽、壯美山河、伊人風采、明媚春夏、詩人獨白、感遇懷古、故鄉情思7個主題單元,每單元收錄詩歌5-6首,共計收錄經典詩歌39首。每個單元給孩子規劃出需要理解和掌握的要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領略古詩詞的魅力,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三) 前言
編寫說明
在華夏五千年的文明長河中,古詩詞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它們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習古詩詞,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素養、培養審美情趣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對古詩詞和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積淀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正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階段,更需要循序漸進、科學引導。
我們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需求,編撰了這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經典古詩詞》(一至六冊)。通過科學、有層次的選篇和系統的指導,旨在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小學生在閱讀中逐步理解古詩詞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情感,提升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和審美情趣,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自信。
這套書的編排,有以下幾個特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三) 目錄
目 錄
**單元 秋高氣爽
山行 [唐]杜牧 002
贈劉景文 [宋]蘇軾 004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006
秋詞 [唐]劉禹錫 008
秋風引 [唐]劉禹錫 010
長安秋望 [唐]杜牧 012
文化園地 014
第二單元 壯美山河
望天門山 [唐]李白 018
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蘇軾 020
望洞庭 [唐]劉禹錫 022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024
游洞庭湖(其二) [唐]李白 026
江上 [宋]王安石 028
文化園地 030
第三單元 伊人風采
采蓮曲(其二) [唐]王昌齡 034
竹枝詞 [唐]劉禹錫 037
秋夕 [唐]杜牧 039
嫦娥 [唐]李商隱 041
春怨 [唐]金昌緒 043
文化園地 045
第四單元 明媚春夏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048
三衢道中 [宋]曾幾 050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052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054
雨后池上 [宋]劉攽 056
山亭夏日 [唐]高駢 058
文化園地 060
第五單元 詩人獨白
樂游原 [唐]李商隱 064
秋浦歌(其十五) [唐]李白 066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068
山中問答 [唐]李白 070
月下獨酌(節選) [唐]李白 072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074
文化園地 076
第六單元 感遇懷古
烏衣巷 [唐]劉禹錫 080
黃鶴樓(節選) [唐]崔顥 082
八陣圖 [唐]杜甫 085
秋日湖上 [唐]薛瑩 087
江樓舊感 [唐]趙嘏 089
文化園地 091
第七單元 故鄉情思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094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096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098
渡漢江 [唐]宋之問 100
聞雁 [唐]韋應物 102
文化園地 104
參考答案 107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三) 相關資料
片段一:
第一單元 秋高氣爽
秋季萬物凋零,不少詩人都愛表現它蕭瑟衰敗的一面,而本單元所選取的6首描寫秋日景色的詩卻寫出了秋天的清朗與開闊,讓我們在詩中能看到秋天也有不遜于春天的生命力,感受到詩人豪邁的胸襟。
山 行
[唐]杜 牧
遠上寒山①石徑斜,
白云生②處有人家。
停車坐③愛楓林晚,
霜葉④紅于二月花。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fán)川別墅,后世稱他為“杜樊川”。杜牧的詩歌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在晚唐成就頗高,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注釋
①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
片段一:
第一單元 秋高氣爽
秋季萬物凋零,不少詩人都愛表現它蕭瑟衰敗的一面,而本單元所選取的6首描寫秋日景色的詩卻寫出了秋天的清朗與開闊,讓我們在詩中能看到秋天也有不遜于春天的生命力,感受到詩人豪邁的胸襟。
山 行
[唐]杜 牧
遠上寒山①石徑斜,
白云生②處有人家。
停車坐③愛楓林晚,
霜葉④紅于二月花。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fán)川別墅,后世稱他為“杜樊川”。杜牧的詩歌形象鮮明,富有感染力,在晚唐成就頗高,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注釋
①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
② 生:產生,生出。
③ 坐:因為。
④ 霜葉:經霜變紅的楓葉。
譯文
石子鋪成的小路傾斜著向遠處冷寂的山上延伸,那白云生出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馬車是因為太喜歡這傍晚的楓樹林了,經歷了秋霜的楓葉比二月的花朵還要紅。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山林秋景圖。在前兩句中,以“寒山”“石徑”“白云”營造出水墨畫般清冷淡漠的氛圍。而最后一句筆鋒一轉,落下一抹顏色,用二月花與楓葉進行對比襯托:這經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花朵更加紅艷。詩歌在這一句達到情感的頂峰,讓楓葉在原本清冷的山水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令人印象深刻。
拓展鏈接
“白云深處”與“白云生處”
這首詩的第二句“白云生處有人家”還有另一個版本,即“白云深處有人家”。“生”和“深”這兩個字的含義不同,放在詩句中所產生的意境也是不同的。作“生處”講,是指白云形成的地方,用“生”字可以讓詩句顯得富有動感,有白云不斷升騰之感;而作“深處”
講,則是指房屋被白云遮住了,好像深深地藏在云朵后面,突顯了白云的繚(liáo)繞和神秘莫測之感。在杜牧自己的《樊川集》中,用“生處”的地方較多,而“深處”則常見于他人著作對杜牧詩句的轉引中。因此,教材便選用了“白云生處”這一說法。
片段二:
贈劉景文①
[宋]蘇 軾
荷盡已無擎②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③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作者簡介
蘇 軾(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屬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注釋
① 劉景文:詩人的好朋友。
② 擎(qíng):舉,向上托。
③ 君: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
譯文
荷花凋零,像雨傘一樣向上托舉的荷葉也枯萎了;菊花凋謝了,它的花枝仍在凌霜獨立。您一定要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就是那橙子黃燦燦、橘子綠油油的秋末時節。
賞析
詩歌前兩句中的“荷盡”對“菊殘”,“已無”對“猶有”,“擎雨蓋”對“傲霜枝”,結構工整,節奏明快。荷花和菊花是最具季節性的花,這兩者的凋謝代表了秋末的萬花衰敗,乍一看滿眼蕭瑟,然而第三句突然轉折,出現“好景”一詞。雖然花凋謝了,可是果子成熟了。“橙黃橘綠”的色調鮮艷亮麗,不僅打破了前兩句的灰暗氛圍,也表達了詩人激昂的態度,即鼓勵好友:逝去的東西不必惋惜,要珍惜當下,繼續前行。
拓展鏈接
蘇軾和劉景文
這首詩作于1090年,是蘇軾在杭州任職時為他的好朋友劉景文寫的,那時他和劉景文都是五六十歲的年紀了。劉景文本名劉季孫,是北宋將領劉平的兒子,也在官場任職。但是,他和蘇軾一樣,仕途很坎坷。人生已過半,即將邁入老年,卻如此失落潦(liáo)倒,這讓劉景文很痛苦。于是,蘇軾寫下這首詩,用季節比喻人生的不同階段,鼓勵劉景文看向人生積極的一面,不要喪失斗志。這首詩不僅是蘇軾對好友的勸勉,也是他一直以來所秉持的人生態度。他不斷遭遇困境,卻始終苦中作樂,不曾意志消沉,實在令人欽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三) 作者簡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經典古詩詞》編寫組,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從業人員和中小學有相關教學經驗的老師組成。他們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結合當下部編版人教社教材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編寫了這套書系。曾出版過《中小學生作文選》《中華好家風》等。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