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122560
- 條形碼:9787571122560 ; 978-7-5711-2256-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七) 本書特色
1.選篇科學有階梯。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課標要求,精選適合不同階段孩子的古詩詞,搭建從啟蒙到進階到高階感受古詩詞和傳統文化的階梯。啟蒙階段選擇篇幅短小、語言簡單、內容貼近自然、動物、生活、四季變換和簡單情感的古詩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培養孩子的基本情感和價值觀。進階和高階階段,逐漸增加古詩詞的難度和深度,引入更多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古詩詞,通過詩詞背后的故事和歷史背景,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引導孩子進行深入思考和鑒賞,提升其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
2.掌握古詩詞有方法。
全書從注音到對古詩詞中的生僻字、難詞進行注釋和解釋,降低閱讀難度,方便自主學習。同時按照不同階段的需求設定不同的閱讀目標,并在每個主題單元后設有練習環節,形成學習閉環,檢驗學習成果。
3.拓展常識有積累。
在介紹古詩詞的同時,穿插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日積月累,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拓展文化常識。讓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詩詞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情感。
4.理解傳統文化有系統。
在每單元特別增加了傳統文化欄目。根據傳統文化的主題選篇,系統梳理,幫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自信和審美素養。讓孩子在欣賞古詩詞的同時,感受漢字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民俗文化之美及民風之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七) 內容簡介
本書以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基礎,選編了課本中和課后“積累拓展”中提到的古詩詞重點篇目,分注釋、譯文、導讀、作品背景、歷史背景、閱讀拓展等板塊對其進行詳細的引導閱讀和介紹,以期讓學生更全面透徹地學習這些古詩詞。此外針對初一年級課本中的專題訓練主題選摘了詩詞,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量,為寫作提供資料。為鞏固知識,單元后還準備了一些小測試,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古詩詞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七) 前言
前言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造就了無比燦爛輝煌的中華詩歌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杜甫筆下,可知歷史春秋;蘇軾揮毫,可品文化精粹;王維淡墨,足感天地草木之靈;李白豪邁,以見流彩華章之美。一首首古詩詞,就像文學歷史長河中的一顆顆明珠,等待著我們去采擷。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可以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中學生正處于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需要有重點、有計劃地閱讀古詩詞,以學習古人的智慧,感受漢語言的博大精深和韻律之美。
在充分考慮中學生的閱讀需求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我們組織相關專家和資深教師,編寫了這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經典古詩詞》(七至九冊),以幫助中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親近中華經典。這套書的編排,有以下幾個特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七) 目錄
**單元
觀滄海………………………………………………………… 1
次北固山下…………………………………………………… 4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7
天凈沙·秋思……………………………………………… 10
閱讀訓練(一) ………………………………………… 13
第二單元
玩月城西門廨中(節選) ………………………………… 16
月圓………………………………………………………… 19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 22
念奴嬌·中秋……………………………………………… 25
第三單元
送別………………………………………………………… 28
贈孟浩然…………………………………………………… 31
送韋城李少府……………………………………………… 34
客至………………………………………………………… 37
閱讀訓練(二) ………………………………………… 40
第四單元
青玉案·元夕……………………………………………… 43
春日憶李白………………………………………………… 46
蜀相………………………………………………………… 49
漁翁………………………………………………………… 52
蘇武廟……………………………………………………… 55
第五單元
峨眉山月歌………………………………………………… 58
江南逢李龜年……………………………………………… 61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64
夜上受降城聞笛………………………………………… 67
閱讀訓練(三) ………………………………………… 70
第六單元
把酒問月…………………………………………………… 73
望月懷遠…………………………………………………… 76
關山月……………………………………………………… 79
夢天………………………………………………………… 82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 85
第七單元
秋夕………………………………………………………… 88
七夕………………………………………………………… 91
鵲橋仙……………………………………………………… 94
登飛來峰…………………………………………………… 97
泊秦淮……………………………………………………… 100
第八單元
秋詞(其一) …………………………………………… 103
夜雨寄北…………………………………………………… 106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 109
潼關………………………………………………………… 112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 115
閱讀訓練(四) ………………………………………… 118
參考答案…………………………………………………… 12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七) 相關資料
片段一:
觀滄海
——東漢·曹操
東臨1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2,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3出其中;
星漢4燦爛,若出其里。
幸5甚至哉,歌以6詠志。
注釋
1.臨:到達,登上。
2.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3.若:如同,好像。
4.星漢:銀河。
5.幸:幸運。
6.以:表示后一行動是前一行動的目的。
片段一:
觀滄海
——東漢·曹操
東臨1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2,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3出其中;
星漢4燦爛,若出其里。
幸5甚至哉,歌以6詠志。
注釋
1.臨:到達,登上。
2.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3.若:如同,好像。
4.星漢:銀河。
5.幸:幸運。
6.以:表示后一行動是前一行動的目的。
作品背景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烏桓。在遠征烏桓的途中,他寫下了用樂府舊題創作的組詩《步出夏門行》,這首《觀滄海》便是其中的第一章。當時,詩人凱旋的途中經過碣石山,便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譯文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觀賞蒼茫大海的奇景。
大海是多么寬闊浩蕩,海中山島高高地挺立。
樹木蔥蘢,百草繁茂。
秋風吹過,草木悲鳴,巨浪翻涌,海水動蕩。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出自這浩瀚的海洋;
銀河里的燦爛群星,好像來自這浩渺的海洋。
我真是幸運啊,就用這首詩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導讀
這是一首四言詩,詩人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詩人寓情于景,將眼前的海上奇景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抒發了建功立業、施展抱負的雄心壯志。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慷慨,不愧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之一。
歷史背景
建安十一年(206年),遼西烏桓首領蹋頓收留了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準備大舉南下,擴張在幽州的地盤。為平定北方,消除隱患,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曹操從鄴城出發北征烏桓。七月,他請隱士田疇為向導從小路到達柳城;八月,白狼山一戰張遼斬殺蹋頓,勝利班師。回師途中,經過河北昌黎碣石山,曹操登山觀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篇氣勢磅礴的《觀滄海》。
閱讀拓展
烏桓
烏桓亦稱“烏丸”,古族名,東胡的一支。秦末漢初東胡遭匈奴擊破后,部分遷烏桓山(在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以北),因以為名。一說因族名山,戰國時已有烏桓之名。族民以游牧射獵為生。漢初附匈奴,武帝以后附漢,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五塞外。漢、魏置護烏桓校尉監領之。受漢族影響,后漸營農業。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遷烏桓萬余落于中原,部分留居東北,后漸與漢族等融合。
片段二:
次1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2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3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4,江春入舊年。
鄉書5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
1.次:停宿。
2.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3.風正:順風。
4.殘夜:夜將盡未盡之時。
5.鄉書:家信。
作品背景
王灣是洛陽(今屬河南)人,先天年間或開元初年,他游歷江南,來到今江蘇鎮江北北固山下的時候,這位北方詩人被眼前的江南美景所傾倒,創作出了這首《次北固山下》。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成為千古名句。
譯文
青青的北固山外是旅客的道路,
客船航行在碧綠的江水之上。
春潮涌漲,江水與兩岸齊平,
江面十分開闊,船帆順風端直高掛。
夜幕還沒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升起,
舊年未過,江南已有春天氣息。
要怎樣寄封信給家人呢?
北歸的大雁啊,請幫我捎到洛陽去吧。
導讀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的壯麗之景,抒發了深深的思鄉之情。詩人首聯以對偶句發端,抒發了漂泊羈旅之情;頷聯描繪了江上行船的情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氣勢恢宏;頸聯敘寫即將天亮時江上所見的情景,隱含哲理,給人以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尾聯見雁思親、神馳故里,遙應首聯。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極富韻致,歷來被廣為傳誦。
歷史背景
王灣是唐玄宗先天年間進士及第出身,因博學參與政府編撰輯集工作。入仕之前,詩文就為人所知,進士登第后他去江南游歷,被江南清麗的山水所吸引,寫下了許多佳作。當時正值大唐盛世,詩壇北方以張說領導,南方以“吳中四士”為代表,南北兩方詩人相互交游和唱和,使得南北詩風交流融和,王灣詩歌中的清新秀麗之作就體現了這一點。
閱讀拓展
北固山
北固山,江蘇鎮江三山名勝之一,因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三國時吳國在此建甘露寺。晉謝安在北固山上修建了儲藏軍備的府庫。唐時,從這里北上邗溝,經通濟渠,可直達洛陽。宋代時,北固山已成一個人文與自然勝地:可觀景,可禮佛,可游園,可會友。其中,甘露寺高踞峰巔,形成“寺冠山”的特色。因鎮江是三國名城,屬東吳立國發祥地,民間就把孫劉聯盟的三國傳說與之相聯系起來,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 經典古詩詞(七) 作者簡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級閱讀:經典古詩詞》編寫組,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從業人員和中小學有相關教學經驗的老師組成。他們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結合當下部編版人教社教材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編寫了這套書系。曾出版過《中小學生作文選》《中華好家風》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