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許默洛花園:自然主義種植大師奧多夫的荒野美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78874
- 條形碼:9787559678874 ; 978-7-5596-7887-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許默洛花園:自然主義種植大師奧多夫的荒野美學 本書特色
1.全球極具影響力的景觀設計師奧多夫的經典作品巡禮。囊括近40年來奧多夫在世界各地的景觀設計作品,包括:許默洛花園、芝加哥盧里花園、紐約炮臺公園、紐約高線公園、德國馬克西米利安公園、倫敦蛇形畫廊花園、美國特拉華植物園等。
2.一覽奧多夫園藝設計手法、風格“越來越野”的演變。包括植物修剪、混合種植、散布植物、塊狀種植、分層種植、矩陣種植、比例種植等一系列風格展示和演變,見證奧多夫大師級多個時期園藝作品的荒野之美。
3.既是園藝設計,也是植物種植設計。大師悉心講述其種植設計的變革和實踐,包括減少使用壽命較短的植物、選用禾草植物和北美植物、舍棄植物修剪、從塊狀種植轉向混雜、提高長壽植物的比例、保留四季榮枯的自然狀態等,深刻領會自然主義種植理念。
4.300多幅精彩景觀圖和手繪設計圖。銅版紙四色印刷,將大師級的景觀設計和自然種植設計完美呈現給讀者,感受植物不加修飾的旺盛生命力,以及設計師師法自然創造出的、四季榮枯交替的荒野之美。
許默洛花園:自然主義種植大師奧多夫的荒野美學 內容簡介
荷蘭園藝大師皮特·奧多夫在世界園藝種植界早已如雷貫耳,被譽為“荒野之神”、全球*具影響力的花園設計師之一、自然主義種植奠基人。1982年,奧多夫和家人搬到荷蘭東部的許默洛,建立了許默洛花園——這里是他的家,也是私人花園實驗室、多年生植物苗圃。近40年來,這里成為“荷蘭浪潮”(新常青運動)的自然主義種植發起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園藝師、游客來到這里尋找靈感,或欣賞花園美景。 本書由皮特·奧多夫和他的朋友、園藝作家諾埃爾·金斯伯里聯合撰寫,將奧多夫在許默洛花園的日常生活置于世界景觀設計潮流的發展背景中,展示了他在設計許默洛花園、紐約高線公園、芝加哥盧里花園等代表作品時的工作經歷、設計思路,以及他那極具個性設計風格的演變歷程,真實反映了奧多夫獨特的自然主義美學和杰出的景觀設計生涯。
許默洛花園:自然主義種植大師奧多夫的荒野美學許默洛花園:自然主義種植大師奧多夫的荒野美學 前言
前言
PREFACE
自本書初版問世以來,皮特的作品繼續增加,許多新的重大公共和私人項目已經完成建設和種植,我們將在這里看到其中的一些。他的產出增加了,這是因為他與以植物為中心的其他設計師展開合作。這種非常規的工作方式超出了景觀公司的正常等級制度,事實證明,它非常有效。這是我們在這個新版本中涵蓋的主題之一。他現在有了足夠多的、信任的同事來幫忙同時實施數個重大項目計劃,這本身就是一個標志,說明他以及他作為關鍵人物參與的自然主義種植運動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
許默洛花園:自然主義種植大師奧多夫的荒野美學 目錄
序
人物小傳
雅各·P. 泰瑟和棲息地公園
種植設計
許默洛,開端
花園:邁出**步
米恩·呂斯
荷蘭園藝走向鄉村
發生在北方的復興
羅伯·利奧波德:哲學家-園丁
搜尋苗圃
卡爾·弗爾斯特
遇見一個志趣相投的人
恩斯特·帕格爾斯
亨克·格里森
開放日:一種新的會面方式
安雅的*愛
聲名漸起
收藏品Ⅰ
國際上的聯系人
推動愿景
花園成形
引起公眾的關注
修剪
多年生植物展望會議
瑞典:轉折點
禾 草
培育新植物
公共項目
作為攝影師的皮特
植物調色板
在英格蘭獲得的榮譽
越來越野
混合與混雜
國際項目
芝加哥的盧里花園:**個北美項目
散布植物
使用北美植物
遠程維護
從限制中誕生創造性解決方案
二十年的進展
炮臺公園
傳播想法
獨一無二的特質
特倫特姆莊園:一座英格蘭迷宮
許默洛花園中的變化
塊狀種植
不斷發展的想法
高線公園
收藏品Ⅱ
花 境
在德國的項目
與建筑和藝術建立聯系
分層種植
圖形樣式
植物設計和應用的新視角
矩陣種植
榮 譽
更多國際項目
合作者
植物比例
許默洛:設計之外
注 釋
致 謝
照片版權
可參觀的地方
索 引
許默洛花園:自然主義種植大師奧多夫的荒野美學 相關資料
序
INTRODUCTION
這是紐約市高線公園每天都在上演的情景,而它是全世界最激進的城市景觀設計實驗。將一條廢棄的高架貨運鐵路線改造成公園,這無論如何都是個勇敢的決定,但讓它最為成功的一直是植物種植,這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豐富植物物種的集合創造出動態十足的視覺質感,在每個季節都吸引人們來到這座公園;吸引人們流連且極具設計感的硬質景觀元素、步道的細長形狀以及公園所處的繁華位置,這些條件的組合似乎比任何植物園更能讓人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待植物。
為了引入我們的主題,我將首先介紹皮特和他的家人,然后再談談當代種植設計以及那些負責塑造它的知名人士。
這本書的初版是為了紀念皮特的70歲生日而寫的。他出生于1944年10月27日,在布盧門達爾長大,這個小鎮坐落在阿姆斯特丹西邊的哈勒姆市附近的沙丘鄉村中。他的家人經營著一家餐廳兼酒吧。“那里,”他說,“距離泰瑟花園只有1公里,泰瑟花園是個小型棲息地公園(heempark),也叫野生植物公園,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去那里,但當時我還不理解它的重要性。”年輕時,彼得呂斯(Petrus,皮特的全名)當然幫忙打理過餐廳的生意,但是,他很快就對制造花園產生了興趣。他說:“這個興趣是在我大約25歲時開始的,當時我已經決定退出家里的生意。”我記得他曾在哈勒姆的一個街區向我展示自己年輕時住的房子,他抬手指向一棵巨大的竹子,茂盛的綠色竹葉從柵欄上方探出——他告訴我,這棵竹子是他最早種植的東西之一。后來,皮特繼續學習景觀建造,這讓他具備了創立一所花園建筑公司所需的資質。一開始,他包攬了所有的工作,但很快他就開始引入其他熟練的工匠來做硬質景觀,因為他想專注于種植。在歐洲,我們所處的這個角落擁有溫和濕潤的氣候,很多種類的植物都可以在這里輕松種植,很多人都愛上了這種不可思議的多樣性,皮特也一樣。而且,他也很快就發現自己需要更多的空間。因此,他和他的家人搬到了許默洛村的邊緣地帶。正是在這里,我們將在后面適當的時候開始我們的故事。
皮特的外表是典型的荷蘭人——身材高大,有一頭金發和一張在戶外待了很長時間而被曬黑的臉。他性格害羞,有時會被人誤以為是冷漠,其實他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我一直把他想象成在荷蘭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的荷屬東印度公司的一名船長,他的雙眼盯著遙遠的地平線,不懼任何風雨。一旦你了解他,你就會意識到他是個非常溫暖的人,并且有建立良好關系的強烈愿望。有趣的是,私人花園設計是一個社交屬性很強的職業;它不可避免地涉及與客戶的重復會面,和他們的家人打交道,而且通常會一起吃幾頓飯。皮特似乎特別擅長與客戶以及項目合作者建立真正的友誼。
序
INTRODUCTION
一群游客正在眺望城市景色。其中一個人拍了張照片,而其他人指向城市景觀中的某樣東西。然而,在兩層樓高的地方看到的街景很快就消磨光了他們的興趣。于是,他們繼續往前走。才走了幾步,又有另外的東西吸引了一個人的注意——她面前的一朵花。很快,每個人都在給花拍照。在這條高懸地面的步道上,植物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他們的關注,耽擱他們前進的步伐。與此同時,這群人里面有個人掉隊了,他只顧著全神貫注地拍照,鏡頭里是一個從前景野草后面探出頭的廣告牌,上面寫著一條詼諧的品牌廣告語。
這是紐約市高線公園每天都在上演的情景,而它是全世界最激進的城市景觀設計實驗。將一條廢棄的高架貨運鐵路線改造成公園,這無論如何都是個勇敢的決定,但讓它最為成功的一直是植物種植,這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豐富植物物種的集合創造出動態十足的視覺質感,在每個季節都吸引人們來到這座公園;吸引人們流連且極具設計感的硬質景觀元素、步道的細長形狀以及公園所處的繁華位置,這些條件的組合似乎比任何植物園更能讓人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待植物。
改造這條鐵路的想法來自一個名叫高線之友的市民團體,而總體規劃由景觀設計公司詹姆斯·科納事務所與DS R事務所合作完成。然而,高線公園的植物種植是令其揚名全球的重要因素。它的創造者是荷蘭花園和景觀設計師皮特·奧多夫,如今他在自己的行業里頗負盛名。他的作品(主要位于公共空間)以一種新的方式將植物帶給城市中的人,并強調了植物設計可以非常有效地創造豐富且令人難忘的空間。在如今這個世界,超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而面對人類為自身目的重塑地球面貌的沖動,大自然似乎正在全面退縮。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想要在未來保持清醒,并保持與其他生物共享空間的能力,創造美麗、生物多樣化且不斷變化的種植也許是一大關鍵。這本書講述的是皮特和他的作品,但它并不是人物傳記,原因我們稍后就會看到。在一場關于植物設計的當代運動中,他是最成功和最有天賦的代表人物。但是,要理解他所做的事,就需要從整體上理解這場運動。因此雖然本書聚焦的重點是皮特·奧多夫,但在很大程度上,他的故事是在新種植方式的背景下講述的。
為了引入我們的主題,我將首先介紹皮特和他的家人,然后再談談當代種植設計以及那些負責塑造它的知名人士。
人物小傳
這本書的初版是為了紀念皮特的70歲生日而寫的。他出生于1944年10月27日,在布盧門達爾長大,這個小鎮坐落在阿姆斯特丹西邊的哈勒姆市附近的沙丘鄉村中。他的家人經營著一家餐廳兼酒吧。“那里,”他說,“距離泰瑟花園只有1公里,泰瑟花園是個小型棲息地公園(heempark),也叫野生植物公園,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去那里,但當時我還不理解它的重要性。”年輕時,彼得呂斯(Petrus,皮特的全名)當然幫忙打理過餐廳的生意,但是,他很快就對制造花園產生了興趣。他說:“這個興趣是在我大約25歲時開始的,當時我已經決定退出家里的生意。”我記得他曾在哈勒姆的一個街區向我展示自己年輕時住的房子,他抬手指向一棵巨大的竹子,茂盛的綠色竹葉從柵欄上方探出——他告訴我,這棵竹子是他最早種植的東西之一。后來,皮特繼續學習景觀建造,這讓他具備了創立一所花園建筑公司所需的資質。一開始,他包攬了所有的工作,但很快他就開始引入其他熟練的工匠來做硬質景觀,因為他想專注于種植。在歐洲,我們所處的這個角落擁有溫和濕潤的氣候,很多種類的植物都可以在這里輕松種植,很多人都愛上了這種不可思議的多樣性,皮特也一樣。而且,他也很快就發現自己需要更多的空間。因此,他和他的家人搬到了許默洛村的邊緣地帶。正是在這里,我們將在后面適當的時候開始我們的故事。
皮特是個非常重視家庭的男人。任何和他打過交道的人很快就會遇到他的妻子安雅。對他的工作而言,安雅的支持一直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兩個顯然十分親密,而且非常喜歡彼此。“安雅照顧我,并且處理很多我處理不了的事情。”皮特說,“她是我事業的社交部分;她是溝通者,所以,我們是互補的。”他們的兒子彼得生活在附近的一個小鎮上,經常過來看望他們。他有父親對設計的熱情,這體現在他的事業上:銷售傳統風格的代爾夫特瓷磚和現代瓷磚。另一個兒子雨果生活在厄瓜多爾鄉村,住在他妻子的村莊里,有三個孩子。
皮特的外表是典型的荷蘭人——身材高大,有一頭金發和一張在戶外待了很長時間而被曬黑的臉。他性格害羞,有時會被人誤以為是冷漠,其實他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我一直把他想象成在荷蘭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的荷屬東印度公司的一名船長,他的雙眼盯著遙遠的地平線,不懼任何風雨。一旦你了解他,你就會意識到他是個非常溫暖的人,并且有建立良好關系的強烈愿望。有趣的是,私人花園設計是一個社交屬性很強的職業;它不可避免地涉及與客戶的重復會面,和他們的家人打交道,而且通常會一起吃幾頓飯。皮特似乎特別擅長與客戶以及項目合作者建立真正的友誼。
名聲容易讓人腐化,但每個認識他的人都會向你保證,皮特的性情絲毫未改。“和社會名流打交道并沒有讓他改變。”30多年的朋友喬伊斯·于斯曼說。“他是杰出的合作典范,他用眼睛看,用耳朵傾聽……他是男人中的王子。”美國同事里克·達克說。實際上,皮特從不被其他人的名聲打動,所以也許不太可能過于高看自己。他的謙遜也是非常典型的荷蘭人特征。在其他地方,富人必須用珠光寶氣和奢靡服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這個國家,最富有的公民選擇樸素的黑色衣服——只需要看看倫勃朗1662年的畫作《布商行會的理事們》。這種基于加爾文教派的謙遜正是本書不是傳記的原因,荷蘭人從未輕易沉迷于這種文學形式。“只有足球運動員才有關于他們的傳記。”皮特十分不屑地說。除了保持謙遜,皮特還對別人敞開心扉并愿意傾聽。這也有實用的一面。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珍視并保持美觀,你需要與維護人員融洽相處——這種相對平等主義也是另外一種荷蘭特色。
最重要的是,皮特喜歡自己的工作為這么多人帶來歡樂。這是他喜歡公共空間勝過私人花園的原因之一。要想發揮作用,一座花園必須有人照料。委托他為紐約市炮臺公園(Battery Park)創造一系列種植的沃里·普賴斯說:“皮特非常清楚的是,如果他認為某個地方或者團體不能維護他的作品,他就不想為這個地方或團體建造花園。”花園不是一次性的創造物;皮特總是想要參與監督他們的持續管理。當然,有時他并不能如愿。
種植設計
在歷史上,出于裝飾甚至功能性目的而將植物放在一起的創造性過程一直是被人們低估的技能。作為一種得到清晰表達的藝術形式,它大概在20世紀初的德國達到了一個高峰,但這是一個明星寥寥的領域:英格蘭人格特魯德·杰基爾(1843―1932)和巴西人羅伯特·布雷·馬克斯(1909―1994)是后人很容易記住的兩個名字。在提升景觀設計師作為一個群體的形象方面,皮特做了如此之多的工作,這也許將會是他最重要的遺產之一。
皮特是種植設計領域一場新運動的參與者,這場運動以生態方面的考慮為基礎,而本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對他投以極大的關注。這場運動本身并沒有嚴格的定義——他只是許多志同道合的從業者中最成功的一個。它沒有宣言,沒有成員資格,保持著開放、流動和熱情友好。我也認為自己深入參與了這場運動。我研究,寫作,做種植設計顧問的工作,而且我從1994年起就認識了皮特。所以,寫這本書有時候感覺就像是寫個人回憶錄。
這場運動一直強調深入了解植物和欣賞植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歐洲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和業余愛好者——主要是在德國、荷蘭、瑞典和英國——一直在開發新的種植風格。為了徹底反對植物的公式化應用,無論是自19世紀以來改變甚微的充滿一年生花卉的夏季花壇,還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被景觀行業大規模使用的沉悶的“綠色水泥式”灌木種植,許多從業者如今強烈渴望以更寬松、更浪漫,最重要的是更自然的風格創造景觀。這種新型種植有意違反歷史景觀實踐的意識是關鍵。
植物種植的這種新面貌被貼上了各種標簽。英國評論家提到了“荷蘭浪潮”,但這個概念一直存在爭議。“新多年生植物風格”也有人使用,這個名字借用自我在1996年寫的一本書的標題。最近,我們還聽到有人提起“新德國風格”,指的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德國演變出的獨特的多年生植物風格。這些不同的花園文化都展現出了自己的特點,但它們背后都有同樣的三條原則:對自然主義美學的強烈渴望,可持續性,以及強烈關注為生物多樣性創造家園。
雜志和報紙編輯喜歡運動能夠被命名——這讓它們可被定義且易于被讀者識別。他們也喜歡領導者。除非他們正在編輯園藝出版物,否則,他們往往對園藝界的當前趨勢知之甚少。這會造成很多誤解。因為這個原因,皮特常常被描繪成一場生態種植運動的領導者。雖然生態是他作品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它實際上并不是最重要的。當下應用多年生植物的設計師們有著非常明確的共同目標,從自然界獲得啟發的愿望是我們所做工作的核心,但這是一場多樣化的運動,無法由單一的宣言來定義。
一些非常成功的設計師變得墨守成規,因為他們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且每個人——特別是客戶——都喜歡的概念。很多設計師能夠以不同的風格或情調開展工作,但卻止步不前,因為客戶所要求的常常是他們已經為別人創造過的東西。這不禁讓人想起,路易十四肯定曾經注視著不幸的尼古拉·富凱在沃勒維孔特城堡(Vaux-le-Vicomte)的花園,心里想著自己多么想雇用勒諾特爾(Le N.tre)來做出更大更好的東西!(有人可能不知道這個故事,富凱在監獄里度過余生,而勒諾特爾則開始在凡爾賽宮建造花園。)
皮特曾經表示他不喜歡重復自己。他總是在前進,試驗,嘗試新的組合、新的植物配置方式和不同的觀點,他的工作因此才令人興奮,但我懷疑這有時會讓客戶感到不安。他的設計總是考慮到場地條件、周圍景觀、花園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等等,但基本上每個項目都變成了故事中的一個章節,它們都是獨特的創作,反映了他當時所學到的關于植物和種植的一切。因此,必然不同于他之前做的任何東西。如果歷史的輪盤賭重新轉動,同一個地址無論是提前幾年開發還是幾年之后再交到他手里,都很可能得到不同的對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皮特的新設計技術往往是累積性的。他并不會放棄將植物放在一起的某種特定方式,但是,會在一個新項目中使用幾種新的技術。這樣做的結果是多層次且復雜的創作,以及不斷增強針對特定視覺及生態環境微調設計解決方案的能力。用他的話說:“知識創造自由!”
和很多藝術家一樣,皮特以高度直觀和直覺的方式工作。這令人異常難以記錄他的方法論的核心。他很少有固定的工作方式,這可能會讓學生感到沮喪。我記得他曾向一個跨國團體解釋說,有時候他使用一種植物開始設計一座花園,有時則使用另一種植物——對面出現了一張張困惑的臉。在他的設計方法里,沒有可預測的路徑。這大概是他使用自己喜歡的植物調色板實現如此眾多不同效果的原因之一。這確實給那些想向他學習的人帶來了困難。學生喜歡規則。他們想要重點總結、提示、清晰的程序。“打破規則”是皮特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在這里記錄他的工作時,我想我的作用是為讀者介紹一些規則,并以可理解的方式呈現這些規則。然后,鼓勵讀者打破它們。因此,這些經驗并不打算成為教條。
諾埃爾·金斯伯里
許默洛花園:自然主義種植大師奧多夫的荒野美學 作者簡介
作者
皮特·奧多夫(Piet Oudolf),荷蘭景觀種植設計大師,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榮譽院士、“荷蘭浪潮”(新常青運動)先鋒。先后參與設計了21座公共花園、11座私人花園,代表作品包括紐約高線公園、許默洛花園、芝加哥盧里花園等。獲得過歐洲花園獎、切爾西花展金獎、英國皇家園藝學會金維奇紀念獎章、專業景觀設計師協會卓越獎等多項榮譽。著有大量關于園藝和景觀設計的圖書,包括《夢幻植物》《與自然玩耍》《禾草園藝》《用植物做設計》和《種植新視角》(中文版《荒野之美:自然主義種植設計》)等。
諾埃爾·金斯伯里(Noel Kingsbury),當代自然主義植物種植設計專家、園林作家,與許多知名園林設計師合作出版書籍,主要興趣和專業領域是自然靈感種植設計、植物生態學在景觀設計和園林管理中的應用。出版圖書20多部,包括《家中的花園設計師》《植物育種的歷史與科學》《綠化屋頂和生活墻》《種植設計:時空花園》等。
譯者
作者
皮特·奧多夫(Piet Oudolf),荷蘭景觀種植設計大師,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榮譽院士、“荷蘭浪潮”(新常青運動)先鋒。先后參與設計了21座公共花園、11座私人花園,代表作品包括紐約高線公園、許默洛花園、芝加哥盧里花園等。獲得過歐洲花園獎、切爾西花展金獎、英國皇家園藝學會金維奇紀念獎章、專業景觀設計師協會卓越獎等多項榮譽。著有大量關于園藝和景觀設計的圖書,包括《夢幻植物》《與自然玩耍》《禾草園藝》《用植物做設計》和《種植新視角》(中文版《荒野之美:自然主義種植設計》)等。
諾埃爾·金斯伯里(Noel Kingsbury),當代自然主義植物種植設計專家、園林作家,與許多知名園林設計師合作出版書籍,主要興趣和專業領域是自然靈感種植設計、植物生態學在景觀設計和園林管理中的應用。出版圖書20多部,包括《家中的花園設計師》《植物育種的歷史與科學》《綠化屋頂和生活墻》《種植設計:時空花園》等。
譯者
王晨,北京林業大學園藝專業博士肄業,現居成都。自由譯者,主要從事園藝、旅游、自然科普相關英文圖書譯介工作。已出版園藝相關譯著《DK園藝百科全書》《園丁拯救地球》《DK樹木大百科》《完美花園》等10余部。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