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光速聲波物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716379
- 條形碼:9787572716379 ; 978-7-5727-1637-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光速聲波物理學 本書特色
全球暢銷30年,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獎項得主的啟蒙讀物。
內容全部出自名校杰出教授的課堂,趣味物理學問題引入 細致前沿解答,指引好奇心,在探究中構建通識思維。
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教授劉華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茍利軍、知名古生物學者邢立達、國內權威自然科普作家陳睿聯袂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光速聲波物理學 內容簡介
駱駝為什么很少中暑?螞蟻和大象究竟誰更強壯?拿起杠鈴和舉著杠鈴,哪個更累?在海拔4500米的山上,喝沸騰的茶會燙傷嗎?《光速聲波物理學》由美國概念物理教學先驅、加利福利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羅·休伊特打造,全球暢銷30年,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獎項得主的啟蒙讀物。全書以貼近讀者日常生活的有趣問題引入,輔以細致、前沿的解答,可以幫助讀者在探究中構建通識思維。
光速聲波物理學 目錄
《光速聲波物理學1》
序章 學習大自然的規則
科學的起點:測量
科學的宿命:求真
科學的未來:全新的可能
**部分 力學
牛頓**運動定律——慣性
Q1 物體是如何保持“天性”的?
Q2 慣性為什么不是一種力?
Q3 物體如何保持運動?
Q4 靜止的物體如何受力?
Q5 飛機在飛行中如何保持平衡?
Q6 為什么在行駛的火車上起跳會落在原地?
速度如何影響運動狀態
Q1 我們相對于太陽的速度是多少?
Q2 為什么公交車加速時,人站不穩?
Q3 什么情況下,羽毛和硬幣的下落速度相同?
Q4 為什么飛機會被吹離航線?
是什么影響了物體的下落
Q1 “牛頓世界”的力有哪些?
Q2 下雪天為什么不能猛踩剎車?
Q3 如何在真空狀態下稱重?
Q4 真空中,硬幣和羽毛受到的重力相等嗎?
Q5 自由落地運動如何“自由”?
Q6 跳傘者為什么不會加速降落?
力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Q1 你在推墻時,墻也在推你嗎?
Q2 為什么桌上的書不會“自發”地加速?
Q3 在馬路上行走時,道路會升起“迎接”你嗎?
Q4 滑雪時如何保持平衡?
Q5 為什么候鳥遷徙時呈V形?
什么是運動中的慣性
Q1 同樣速度下,為什么卡車比小汽車更難停下?
Q2 從高處跳到地面為何要彎曲膝蓋?
Q3 為什么發生反彈時沖量更大?
Q4 為什么推儀表盤不會讓車動起來?
Q5 什么情況下碰撞的物體會“粘”在一起?
能量是如何轉換的
Q1 拿起杠鈴和舉著杠鈴,哪個更累?
Q2 是什么讓過山車在空中轉圈?
Q3 為什么車速越快,剎車距離越長?
Q4 太陽為什么會發光?
Q5 為什么“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Q6 世界上存在效率達100%的機械嗎?
Q7 大自然取之不盡的能源是什么?
物體旋轉時發生了什么
Q1 旋轉時,為什么外側軌道速度更快?
Q2 洗衣機的脫水功能是如何實現的?
Q3 汽車向左轉彎時,為何身體會向右傾斜?
Q4 是什么讓陀螺持續旋轉?
Q5 兩個體重不同的人能讓蹺蹺板平衡嗎?
Q6 為什么比薩斜塔不會倒塌?
Q7 滑冰時,為何收回手臂和腿時旋轉更快?
引力如何塑造世界
Q1 地球的引力也在吸引月球嗎?
Q2 為什么體重會因地點的不同而不同?
Q3 海水為什么會出現周期性的漲落?
Q4 當你掉進一個貫穿地球的洞里會發生什么?
Q5 坐過山車時為什么會有失重感?
Q6 黑洞具有攻擊性嗎?
Q7 地球為什么是圓的?
衛星是如何運動的
Q1 投出的球為什么沿拋物線運動?
Q2 衛星如何實現繞地飛行?
Q3 衛星軌道是圓形還是橢圓形的?
Q4 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是什么?
Q5 什么樣的速度能夠讓衛星“逃離”地球?
第二部分 物質的性質
原子如何構成了復雜的世界?
Q1 愛麗絲會如何漫游原子世界?
Q2 為什么說你身體里的原子可能與宇宙一樣年代久遠?
Q3 我們如何觀察原子?
Q4 為什么原子內部幾乎是空的?
Q5 原子有多少種結合方式?
Q6 反物質到底是什么?
固體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特性?
Q1 晶體是如何形成的?
Q2 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哪個重?
Q3 為什么棒球被擊打后不會永久變形?
Q4 為什么拱形建筑更堅固?
Q5 螞蟻和大象誰相對更強壯?
液體能產生哪些力?
Q1 人躺在插滿釘子的床上會受傷嗎?
Q2 為什么把巨石從河底吊起相對容易?
Q3 為什么魚能在水中自由上浮和下沉?
Q4 如何用液體控制一臺挖掘機?
Q5 雨滴和油滴為何是球形的?
Q6 把方糖一角浸入咖啡,為什么整個方糖都濕了?
氣體的特性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Q1 為什么我們感覺不到空氣的重量?
Q2 汽車輪胎里藏著什么氣體定律?
Q3 氣球在空氣中上升要具備什么條件?
Q4 飛馳而過的大車為什么會產生吸力?
Q5 如何讓熒光燈、霓虹燈中的氣體發光?
《光速聲波物理學2》
**部分 熱
溫度是如何產生的
Q1 我們為何能感知不同的溫度?
Q2 物質本身含有熱量嗎?
Q3 為什么熱湯比烤面包涼得慢?
Q4 為什么自行車的車胎在夏天時不宜打太足?
熱是如何傳遞的
Q1 炊具的把手為什么通常是木制的?
Q2 為什么把手放在蠟燭火焰上方會感覺更熱?
Q3 看得見星星的夜晚更冷嗎?
Q4 為什么冷凍食品在溫暖的房間里升溫更快?
Q5 為什么車在暴曬后內部溫度更高?
Q6 人類能多大程度地影響氣候變化?
Q7 我們在陽光下為什么能感到溫暖?
Q8 保溫瓶是如何保溫的?
相變是如何發生的
Q1 冰塊長時間放在冰箱里,為什么會變小?
Q2 濕度會讓我們感覺更熱還是更冷?
Q3 在海拔4 500米的山上,喝沸騰的茶會被燙傷嗎?
Q4 為什么天氣太冷就沒法打雪仗?
Q5 為什么用濕手指短暫觸摸熱鍋不會受傷?
熱力學告訴我們什么
Q1 溫度有上限和下限嗎?
Q2 為什么搓手掌時,手掌會變得更暖和?
Q3 是什么導致了各地的氣候差異?
Q4 駱駝為什么很少中暑?
Q5 在自然界,無序才是常態嗎?
Q6 如何把炒雞蛋還原成一個雞蛋?
第二部分 聲
聲音是如何產生和傳播的
Q1 為什么宇宙是寂靜無聲的?
Q2 我們如何描繪聲波?
Q3 為什么海嘯過后,被擾亂的物品會*終回到原位?
Q4 波是如何相互干涉的?
Q5 為什么遠方急駛過來的火車鳴笛聲變得尖細?
Q6 飛機是如何實現超音速飛行的?
Q7 聲爆是如何發生的?
為什么我們能聽見聲音
Q1 大象如何通過聲波交流?
Q2 聲音為什么能在空氣中傳播?
Q3 蝙蝠為何能在暗夜中捕食?
Q4 為什么敲擊不同的物體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Q5 降噪耳機的原理是什么?
Q6 我們如何借助聲音的頻率來調節樂器?
奇妙的音樂是怎樣產生的
Q1 為什么音樂是千變萬化的?
Q2 樂器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Q3 留聲機的發聲原理是什么?
Q4 人耳會自動進行傅里葉分析嗎?
電和磁
電如何影響世界
Q1 電力是什么樣的?
Q2 為什么靜電有時很危險?
Q3 為什么不同材料的導電性存在差異?
Q4 充電的微觀過程發生了什么?
Q5 電場是什么?
Q6 電如何轉換成能量?
電流是怎樣工作的
Q1 電流如何發揮作用?
Q2 電流過大會造成哪些危害?
Q3 直流電和交流電有什么不同?
Q4 電子如何運動?
Q5 為什么LED燈取代了白熾燈?
Q6 電路中的開與關到底代表什么?
磁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Q1 磁鐵有什么神奇力量?
Q2 信用卡如何刷出信息?
Q3 磁懸浮列車的原理是什么?
Q4 磁場會怎樣影響帶電粒子的運動?
Q5 地球的磁場一直保持不變嗎?
Q6 為什么動物能感應磁場?
電磁感應如何發生
Q1 什么情況下會發生電磁感應?
Q2 發電機如何發電?
Q3 變壓器如何工作?
Q4 關電器時為何要先關開關再拔插頭?
Q5 電力公司為什么主要提供交流電?
《光速聲波物理學3》
**部分 光
光如何“創造”世界
Q1 光竟然是一種電磁波?
Q2 什么是可見光?
Q3 為什么光能夠透過玻璃?
Q4 金屬為什么有光澤?
Q5 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Q6 我們的眼睛怎么看到物體?
我們如何看到五彩斑斕的顏色
Q1 為什么物體有不同的顏色?
Q2 白色如何成為“顏色組合體”?
Q3 如何用彩色顏料調配出不同的顏色?
Q4 藍天真的是藍色的嗎?
Q5 陽光下的水究竟是什么顏色?
光如何反射和折射
Q1 炎熱的夏天,為什么屋頂漆成白色更涼快?
Q2 為什么濕沙看起來比干沙更暗?
Q3 日落時,為什么太陽沉入地平線以下還能被看到?
Q4 海市蜃樓是如何形成的?
Q5 為什么每個人看到的彩虹都不同?
Q6 鉆石為什么會“閃閃發光”?
Q7 夜空中的星星為什么“眨眼睛”?
Q8 為什么我們在明亮的光線下看得更清楚?
光波是如何產生的
Q1 為什么水波會形成同心圓?
Q2 海豚為什么能“像醫生一樣觀察事物”?
Q3 孔雀羽毛的美麗顏色來自哪里?
Q4 潮濕路面上的油污為何是彩虹色的?
Q5 3D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我們如何看到光
Q1 極光是如何產生的?
Q2 化學元素都有自己的“光譜指紋”?
Q3 白熾燈與霓虹燈有什么不一樣?
Q4 怎樣通過恒星發出的光譜來確定它們的速度?
Q5 為什么不同礦物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Q6 為什么有些物體可以在黑暗中發光?
Q7 為什么人們現在普遍使用LED燈?
Q8 為什么我們看不見激光?
光如何開啟量子理論
Q1 量子理論是如何誕生的?
Q2 我們看似“平滑”的世界背后是什么?
Q3 光伏電池如何發電?
Q4 相機是如何成像的?
Q5 光子什么時候會表現為粒子?
Q6 高速步槍子彈如何擁有波粒二象性?
Q7 原子層面的自然為何是不確定的?
Q8 如何在混亂中尋找秩序?
第二部分 核物理在研究什么
原子和量子如何運動
Q1 原子核是如何被發現的?
Q2 電子是如何被發現的?
Q3 科學家如何探查太陽的原子結構?
Q4 原子如何塑造生命?
Q5 電子為何“神出鬼沒”?
Q6 通往未來物理學的窗口是什么?
放射性如何產生和衰變
Q1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放射性物質?
Q2 “輻照食品”為什么是安全的?
Q3 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中微子“穿身而過”?
Q4 人體如何成為天然輻射源?
Q5 原子核中有哪些力?
Q6 為什么半衰期不受外界影響 ?
Q7 如何檢查輻射是否過量?
Q8 元素如何相互轉化?
Q9 碳-14為何只能探測5萬年以內的歷史?
核裂變和核聚變是如何發生的
Q1 為什么天然鈾礦床不發生鏈式反應?
Q2 核彈拆除后可以用來發電嗎?
Q3 核電站如何發電?
Q4 核廢料會無限期影響人類嗎?
Q5 愛因斯坦如何理解原子核內的能量?
Q6 原子結合時如何釋放能量?
Q7 你真的“來自星星”嗎?
第三部分 相對論告訴我們什么
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什么
Q1 運動背后有什么規律?
Q2 愛因斯坦如何顛覆傳統認知?
Q3 什么情況下時間會走得更快或更慢?
Q4 我們能夠借助星際旅行回到過去嗎?
Q5 物體如何接近甚至超過光速?
Q6 質量和能量真的等效嗎?
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什么
Q1 光只能沿直線傳播嗎?
Q2 你和別人變老的速度一樣嗎?
Q3 時空扭曲是怎么發生的?
Q4 我們如何探測引力波?
光速聲波物理學 相關資料
本書含有趣的提問和符合現代研究進展的回答,“學傷”了的讀者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套“妙趣橫生的名校通識課”覆蓋“天、地、生”,讓你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能收獲滿滿。 劉華杰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教授 Q6 為什么在行駛的火車上起跳會落在原地?
中國的高速列車以其最高速度行駛,每秒能前進一百多米。你在高鐵過道向上跳,經過0.5秒落地,為什么不會在距離起跳點50米的地方落下,而是會準確地降落在你的起跳點?這是因為在你0.5秒的跳躍過程中,火車和你前進的直線距離相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外力作用速度不會發生變化。雖然你相對于地面的速度很快,但你相對于火車的速度是0。
當哥白尼在16世紀宣布地球是運動的,慣性的概念還沒有被眾人理解,關于地球是否在運動,仍有很多爭論。大多數人認為使地球運動所需的力量大得超乎想象,不可能存在。認為地球是靜止的人的另一個論據是:想象一只鳥兒在一棵大樹的頂端休息,地面上有一條肥嫩多汁的蟲子(見圖1-15)。鳥兒看到蟲子,垂直下落,然后抓住它。如果按照哥白尼的觀點,鳥兒是無法抓住蟲子的。因為如果哥白尼是正確的,地球將以107000千米/時的速度在一年內繞太陽一周,也就是大約每秒轉動30千米。假設鳥兒能在1秒內從枝頭飛下來,蟲子會因為地球的運動而移動30千米,鳥兒想捉蟲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事實上,鳥兒會從高高的枝頭上飛下來捕捉蟲子,所以這是地球靜止的證據。
你能反駁這個論據嗎?我們可以用慣性來反駁。你看,不僅地球在以30千米/秒的速度轉動,樹、樹枝、樹枝上的鳥兒、地面的蟲子,甚至中間的空氣也在轉動。它們都以30千米/秒的速度轉動。如果沒有外力作用在運動中的物體上,它們就會保持勻速運動。因此,當鳥兒從枝頭飛下時,它將保持以30千米/秒的速度運動,它捕捉蟲子的過程完全不受整個環境運動的影響。這樣的例子還有站在墻邊跳起來,此時你的腳不再接觸地板,以30千米/秒運動的墻會撞到你嗎?事實是不會,因為你在跳躍前、跳躍中和跳躍后的速度都是30千米/秒。30千米/秒是地球相對于太陽的速度,而不是墻相對于你的速度。
400年前,人們很難接受這樣的觀點,這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慣性,還因為他們不曾乘坐高速運動的車輛。在馬車上緩慢而顛簸的旅行不利于揭示慣性效應。今天,我們在高速運動的高鐵或飛機上投擲硬幣后,可以在同一位置抓住落下的硬幣,就像是交通工具靜止了一樣(見圖1-16)。就是因為硬幣在被接住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水平運動速度相同,這就是慣性定律成立的論據。硬幣能跟上我們的速度,這個過程中重力只影響硬幣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
今天我們對運動的觀念與祖先大不相同。亞里士多德沒認識到慣性的存在,因為他沒有認識到所有運動的物體都遵循相同的規則。他認為,天空中的運動規則與地面的運動規則非常不同;垂直運動是自然的,水平運動是不自然的,水平運動需要持續的力來維持。然而,伽利略和牛頓發現,所有運動的物體都遵循相同的規則。他們認為,運動的物體不需要任何力來維持運動狀態。我們不禁感到好奇,如果亞里士多德認識到各種運動的統一性,科學的發展史會有多大的變化!
Q6 為什么在行駛的火車上起跳會落在原地?
中國的高速列車以其最高速度行駛,每秒能前進一百多米。你在高鐵過道向上跳,經過0.5秒落地,為什么不會在距離起跳點50米的地方落下,而是會準確地降落在你的起跳點?這是因為在你0.5秒的跳躍過程中,火車和你前進的直線距離相同。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外力作用速度不會發生變化。雖然你相對于地面的速度很快,但你相對于火車的速度是0。
當哥白尼在16世紀宣布地球是運動的,慣性的概念還沒有被眾人理解,關于地球是否在運動,仍有很多爭論。大多數人認為使地球運動所需的力量大得超乎想象,不可能存在。認為地球是靜止的人的另一個論據是:想象一只鳥兒在一棵大樹的頂端休息,地面上有一條肥嫩多汁的蟲子(見圖1-15)。鳥兒看到蟲子,垂直下落,然后抓住它。如果按照哥白尼的觀點,鳥兒是無法抓住蟲子的。因為如果哥白尼是正確的,地球將以107000千米/時的速度在一年內繞太陽一周,也就是大約每秒轉動30千米。假設鳥兒能在1秒內從枝頭飛下來,蟲子會因為地球的運動而移動30千米,鳥兒想捉蟲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事實上,鳥兒會從高高的枝頭上飛下來捕捉蟲子,所以這是地球靜止的證據。
你能反駁這個論據嗎?我們可以用慣性來反駁。你看,不僅地球在以30千米/秒的速度轉動,樹、樹枝、樹枝上的鳥兒、地面的蟲子,甚至中間的空氣也在轉動。它們都以30千米/秒的速度轉動。如果沒有外力作用在運動中的物體上,它們就會保持勻速運動。因此,當鳥兒從枝頭飛下時,它將保持以30千米/秒的速度運動,它捕捉蟲子的過程完全不受整個環境運動的影響。這樣的例子還有站在墻邊跳起來,此時你的腳不再接觸地板,以30千米/秒運動的墻會撞到你嗎?事實是不會,因為你在跳躍前、跳躍中和跳躍后的速度都是30千米/秒。30千米/秒是地球相對于太陽的速度,而不是墻相對于你的速度。
400年前,人們很難接受這樣的觀點,這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慣性,還因為他們不曾乘坐高速運動的車輛。在馬車上緩慢而顛簸的旅行不利于揭示慣性效應。今天,我們在高速運動的高鐵或飛機上投擲硬幣后,可以在同一位置抓住落下的硬幣,就像是交通工具靜止了一樣(見圖1-16)。就是因為硬幣在被接住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水平運動速度相同,這就是慣性定律成立的論據。硬幣能跟上我們的速度,這個過程中重力只影響硬幣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
今天我們對運動的觀念與祖先大不相同。亞里士多德沒認識到慣性的存在,因為他沒有認識到所有運動的物體都遵循相同的規則。他認為,天空中的運動規則與地面的運動規則非常不同;垂直運動是自然的,水平運動是不自然的,水平運動需要持續的力來維持。然而,伽利略和牛頓發現,所有運動的物體都遵循相同的規則。他們認為,運動的物體不需要任何力來維持運動狀態。我們不禁感到好奇,如果亞里士多德認識到各種運動的統一性,科學的發展史會有多大的變化!
Q4 為什么說你身體里的原子可能與宇宙一樣年代久遠?
原子極其微小,一個原子比你小很多,就像一顆普通的恒星比你大很多一樣。一個形象的說法是,我們處于原子和恒星之間。另一種表達原子之小的方式是,原子的直徑相對于蘋果的直徑,就像蘋果的直徑相對于地球的直徑一樣。因此,要想象一個充滿原子的蘋果,就想象一下地球被蘋果緊密地填滿。兩者所能容納的數量大致相同。
我們肉眼看不到原子,是因為它們太小了。同樣,我們也看不到最遠的星星。有很多東西我們用肉眼看不見,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這些東西開展調查,可以通過儀器“看到”它們。
原子數不勝數,1克水中大約有1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個原子。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就是1×10²個原子。想象一下,你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數到1×10?呢?如果每次計數需要1秒,那么不間斷地計數到1×10?需要11.6天;計數到1×10°需要31.7年;計數到1×10²需要31700年;計數到1×10²³,需要的時間是宇宙年齡的10000倍以上!
1×10²³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比世界上所有湖泊和河流中所包含的水滴數都要多。因此,1克水中的原子數比世界上所有湖泊和河流中的水滴數還要多。在大氣中,1升空氣中大約有1×10²³個原子。有趣的是,大氣層的體積能容納約1×10²³升空氣。原子是如此之小,如此之多,以至于在任何時候,人體肺部空氣中的原子數量與地球大氣中的空氣體積都擁有相同的數量級。
原子在不斷移動:在固體中,原子在原地振動;在液體中,它們從一個位置遷移到另一個位置;而在氣體中,原子的遷移范圍更大。例如,在一杯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它會很快擴散到整個杯子中。同樣,將一杯食用色素倒入海洋,食用色素會擴散,最終在世界所有海洋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大氣中的原子和分子以高達10倍音速的速度快速移動。它們傳播得很快,所以你在幾天前呼吸的一些氧分子可能已經遍布全國一半的地區。進一步看圖10-3,我們發現,你呼出的空氣很快就會與大氣中的其他原子混合。幾年后,你呼出的空氣在大氣中均勻分布,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只要吸入一口空氣,平均來說,都會吸入你呼出空氣中的一個原子。但是你呼出了大量空氣,所以其他人吸入了很多曾經存在于你肺部中的原子,這些原子曾經是你身體的一部分。當然,反之亦然。信不信由你,隨著每一次呼吸空氣,這些空氣中的原子曾經是存在過的每個人的一部分!考慮到我們呼出的原子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狗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可以說我們真的是在呼吸彼此。
原子永不衰老,你身體中的許多原子幾乎和宇宙一樣年代久遠。例如,當你呼吸時,你吸入的原子中只有一部分在下一次呼吸中被呼出,剩下的原子被吸收到體內,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然后通過各種方式離開你的身體。你不“擁有”構成你身體的原子,你可以暫時借用它們。我們都來自同一個原子池,因為原子通過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不斷地重新排列和循環。當我們呼吸和蒸發汗水時,原子在人與人之間循環。我們在大規模地循環利用原子。
質量最小的原子可以追溯到宇宙的起源,而質量最大的原子比太陽和地球更古老。在你的身體里,有的原子在宇宙起源時就已經存在,并在整個宇宙中以不同的形式循環,無論是生命形式還是非生命形式。你是你身體中原子的當前看護者,此后會有很多人繼續看護它們。
光速聲波物理學 作者簡介
保羅·休伊特
美國物理學家、鈾礦勘探者、作家和漫畫家。1964年,取得猶他州立大學科學教育與物理雙碩士學位,隨后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直到1999年退休。
美國概念物理教學的先驅,美國多所大學、中學的客座教師。休伊特認為,教學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種對待生命與生活的態度。休伊特相信,學習物理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開發出許多有趣的教學示范以及闡釋物理概念的方法,讓很多原本不可能喜愛物理的學生對物理產生了興趣。
為了表彰休伊特的成就,美國物理教師協會于1982年授予他一年一度的米利坎獎(Millikan Award),這是表彰對物理教學做出突出貢獻的權wei 獎項。他還曾獲得美國未來高中物理教師獎學金、美國教育電影節科學一等獎、美國物理教師協會密立根獎等。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