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77055
- 條形碼:9787559877055 ; 978-7-5598-7705-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以馬來西亞檳城、吉隆坡,泰國曼谷,印尼雅加達,新加坡等華人聚居地為研究樣本,對多處代表性宗祠進行文化解讀。第五章對中式壇廟式、東南亞融合式、現代風格三類宗祠建筑形制進行實證分析,結合檳城龍山堂邱公司、曼谷林氏大宗祠、雅加達六桂堂等典型案例,揭示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風格的在地化演變。附錄獨家收錄200余幅珍貴圖像,從梁架榫卯到門神彩繪,構建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的影像檔案庫。 本書通過軸線空間解析祖先崇拜的空間敘事,以木雕梁飾解讀閩粵吉祥符號體系,從嶺南灰塑溯源移民的原鄉記憶。書中歸納了東南亞華人宗祠的核心裝飾母題,結合潮州嵌瓷等工藝技術流變,闡釋裝飾背后的隱喻機制。 宗祠乃華人社群的記憶載體。本書突破建筑本體研究框架,對東南亞華人宗祠的社會功能,包括儀式空間對宗族凝聚的作用、文教傳承功能、跨境宗族網絡建構等進行了深度剖析,梳理了東南亞華人宗祠從19世紀“同姓聯絡所”到當代“文化遺產空間”的功能轉型軌跡。
編輯推薦
本書不僅是一部建筑藝術專著,更是一部以榫卯為筆、飛檐為詩的東南亞華人精神史詩。當閩南紅磚厝漂洋過海,在檳城的烈日下化作龍山堂邱公司的龍脊鳳檐;當潮州的嵌瓷工藝與曼谷的鎏金佛像在宗祠山墻上實現巧妙平衡——這些建筑早已超越遮風避雨的物理功能,成為華人群體在異鄉重建文化坐標的密碼。
書中附錄收錄200余幅珍貴圖像,構成一部可視化的東南亞華人文化檔案。這些圖像既可為文化學者揭示空間敘事,又如一幀幀文化切片,讓普通讀者直觀感受鎏金木雕中的鄉愁與混凝土柱上的創新勇氣。那些被誤讀為“陳舊符號”的雕花門樓,實則是東南亞華人歷數個世紀書寫的動態生存篇章。
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研究 內容簡介
《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研究》系統梳理了東南亞華人宗祠的歷史脈絡、社會功能與藝術特征。全書以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尼等地為核心研究區域,通過歷史學、建筑學、社會學跨學科視角,剖析宗祠從閩粵原鄉到東南亞的本土化演變。書中詳細分析了中式壇廟式、東南亞融合式、現代風格三類宗祠建筑形制,結合檳城龍山堂邱公司、曼谷林氏大宗祠等典型案例,解讀其空間布局、裝飾紋樣中的文化象征。附錄收錄200余幅珍貴圖像,完整呈現華人宗祠(會館等)建筑的梁架結構、彩繪雕飾等細節,為東南亞華人建筑文化研究提供全新學術視角。
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研究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研究 前言
原本屬于建筑藝術領域的問題,在《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研究》作者的筆下,轉而成為中國人傳統文化信仰的獨特議題,而這正回應了當前“一帶一路”需要面對和思考的迫切問題。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敬祖祭祀的傳統,這種文化習俗不僅體現在宗族觀念的形成上,也反映在宗祠的興建與發展中。宗祠作為家族的精神圣地,是族人緬懷先祖、凝聚血緣關系的 重要場所。無論是雄偉壯觀的外觀,還是精雕細琢的建筑細節,宗祠建筑藝術無不彰顯著華人對故土、對祖先的深厚情感。這種情感,隨著華人的足跡,從中原大地延展至東南亞的各個角 落,東南亞各地華人宗祠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向我們展示了這一文化現象因應而變的深層結構與演化邏輯。
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研究 目錄
001 **章 緒論
004 **節 研究背景
006 第二節 研究內容
011 第三節 研究綜述與研究方法
016 第四節 資料搜集與研究思路
019 第二章 東南亞華人社群歷史與宗祠
022 **節 華人在東南亞的歷史
028 第二節 鄉緣與血緣:宗鄉會館及宗祠的起源與發展
034 第三節 宗親會與宗祠在華人社群中的社會功能
045 第三章 “一帶一路”倡議及其對華人
宗祠建筑的影響
047 **節 “一帶一路”倡議與東南亞
052 第二節 “一帶一路”與東南亞華人社群
059 第三節 “一帶一路”對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的影響
067 第四章 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的藝術特征
069 **節 建筑風格
076 第二節 空間布局特點
079 第三節 裝飾藝術及象征意義
087 第五章 案例研究:華人宗祠實證分析
090 **節 中式壇、廟、宇式祠堂:馬來西亞檳城龍山堂邱公司
117 第二節 東南亞風格祠堂: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龍堂
125 第三節 現代風格祠堂: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六桂堂宗親會會館
135 第六章 結語
141 附錄 東南亞華人宗祠(會館等)建筑風貌圖版
143 馬來西亞檳城李氏宗祠
146 馬來西亞檳城梅氏家廟
148 馬來西亞檳城王氏太原堂
160 馬來西亞檳城世德堂謝公司
181 馬來西亞檳城張氏清河堂
184 馬來西亞檳城文山堂邱公司
200 馬來西亞檳城龍山堂邱公司
217 馬來西亞檳城福德正神廟
223 馬來西亞檳城庇能臺山寧陽會館
224 馬來西亞檳城永大會館
226 馬來西亞檳城椰腳街觀音亭(廣福宮)
229 馬來西亞檳州南陽堂葉氏宗祠
236 馬來西亞檳榔嶼潮州會館
246 馬來西亞馬六甲潁川堂陳氏宗祠
249 馬來西亞吉隆坡陳氏書院
262 馬來西亞吉隆坡靈尊殿
266 泰國曼谷呂帝廟
268 泰國曼谷廣肇會館
275 泰國曼谷林氏大宗祠
284 泰國曼谷沈氏宗親總會
288 泰國曼谷王氏大宗祠
292 泰國潮州會館
294 泰國海南會館
295 泰國揭陽會館
297 泰國郭氏宗親總會
299 越南河內孔廟
306 參考文獻
317 后記
東南亞華人宗祠建筑藝術研究 作者簡介
張鋒,設計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賀州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廣西高校創新設計大數據重點實驗室主任,《東方創意學刊》副主編。專注傳統宗祠建筑藝術與文化保護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bu、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等10余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有《賀州古厝》《鄉村振興與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等。
任智英,碩士研究生,忻州師范學院歷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鄉村社會史、宗族文化、口述歷史研究。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