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大學問:當代自由意志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74603
- 條形碼:9787559874603 ; 978-7-5598-7460-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問:當代自由意志導論 本書特色
迄今為止zui好的自由意志導論,長銷二十年的口碑之作。本書被中外學者譽為“迄今為止zui好的自由意志導論”,《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盛贊它“將取代所有其他關于這一主題的導論”,同時,它還是知名學者徐向東教授在北大開設本科生課程時選用的教材。 一場曠日持久的激烈爭論,展現了關于自由意志的智慧交鋒。我們每天的選擇,真的是自己決定的嗎?是誰主導我們的選擇?誰為我們的行為負責?本書通過展現對自由意志和決定論是否相容這一問題的兩種立場的辯證交鋒,詳盡地介紹當代有關自由意志的爭論。 以文學經典作品和現實生活案例為切口,化難為易,通俗好讀。本書以彌爾頓《失樂園》、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等經典文學作品,以及選擇入職哪家公司、幫助別人還是按時參加重要會議等現實生活案例,來引入和闡述自由意志問題,化復雜為簡單,化高深為通俗,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氛圍中激發智慧的火花。 專業譯者精心翻譯,譯文精準流暢,幫助讀者無礙理解原作意圖。本書譯者徐向東教授是研究自由意志問題的專家,其譯文語言風格簡明流暢,忠實準確地反映了原書的內容,可幫助讀者無障礙地理解原作者意圖。
編輯推薦
凱恩教授的這部作品被中外學者譽為“迄今為止zui好的自由意志導論”,它清晰地描繪了一幅當代自由意志爭論的全景圖,詳盡地介紹了當代的自由意志爭論以及各家學者的主要觀點。《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盛贊它“將取代所有其他的自由意志導論”;同時,它也是本書譯者徐向東教授在北大哲學系開設的本科生課程的教材,徐教授在評價它時說道:“對于想要初步了解這個重要領域的讀者來說,這部導論目前仍然是*好的。”
在這本書中,凱恩教授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介紹了當代的自由意志爭論。在全書的開篇,凱恩教授就引用了一連串的經典文學作品來切入主題:彌爾頓《失樂園》中的天使詰問道,既然是上帝造就了他們,為什么是他們而不是上帝來為他們的罪負責?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中的下層工人,由于受到強效藥物的控制,不會去想自己不能擁有的東西,他們滿足于打迷你高爾夫球來度過每一個周末,那么,他們是自由的嗎?……在介紹當代的一系列自由意志爭論時,凱恩教授又以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事為例來展開討論:選擇入職一家規模更大的公司,還是入職一家私心更偏愛的小公司;開會的路上偶遇襲擊事件,應當停下來幫助受害者,還是按時參加重要的商務會議;等等。
凱恩教授獨特的寫作方式為這本全面詳盡、脈絡清晰的導論增添了許多趣味,讓整本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正如海外評論家所言:“任何讀者只要愿意付出努力,都可以閱讀凱恩這本包容、細致、通俗易懂的書。”而徐向東教授簡明流暢的翻譯,也為讀者深刻理解本書的內涵掃清了障礙。相信每一位讀到這本書的讀者,都可以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激烈爭論中感受到智慧交鋒的魅力,盡情享受頭腦風暴的樂趣。
大學問:當代自由意志導論 內容簡介
是誰主導我們的選擇?誰為我們的行為負責?我們是自由的人,還是被操縱的人偶?這是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自由意志導論,它向我們介紹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激烈爭論,展現了關于自由意志的智慧交鋒。
全書圍繞自由意志和決定論是否相容這一問題,通過展現兩種不同立場的辯證角逐,詳述了當代有關自由意志的爭論以及各家學者的主要觀點。作者通過彌爾頓《失樂園》、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等經典文學作品,以及選擇入職哪家公司、幫助別人還是按時參加重要會議等現實生活案例,來引入和闡述自由意志問題,使得這本書通俗易懂,讓讀者能夠盡情感受智慧火花的碰撞,享受頭腦風暴的樂趣。
大學問:當代自由意志導論大學問:當代自由意志導論 前言
譯后記
自由意志問題是哲學領域*為激動人心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我們至少可以提出三個理由來支持這個主張。首先,對這個問題的有效探討涉及多個領域(在哲學內部,涉及形而上學、科學哲學、心靈哲學、行動哲學和道德心理學等,而在哲學外部,則涉及物理學、神經科學、心理學以及進化理論等),因此可以滿足我們在理智方面的好奇心,保持這種好奇心是從事任何嚴肅的哲學工作的一個先決條件。其次,這個問題觸及自我理解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即人類自由的本質及其可能性。人們可以以自由之名來追求和實現各種個人目的,來嘗試理解一種健全的個人生活的價值和意義。然而,在這樣做時,*重要的是要正確地理解自由或自由意志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與其他重要的人類價值的關系。不少哲學家(例如菲利普·佩蒂特[Philip Pettit]等)都已經認識到形而上學意義上的自由與實踐領域中的自由的本質聯系,而恰當地理解前者也是恰當地理解后者的重要方式或必經之路,否則我們就會扭曲自由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終,哲學研究本質上應該是開放的,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要自詡權威,各方面的思想資源都可以為我們深入思考哲學問題做出有意義的貢獻,而對自由意志問題的研究就典型地示范了哲學工作需要秉承和堅持的這一精神。
大學問:當代自由意志導論 目錄
致謝 1
**章 自由意志問題 3
第二章 相容論 21
第三章 不相容論 41
第四章 意志自由論、非決定論與機遇 56
第五章 心靈、自我與行動者原因 71
第六章 行動、理由與原因 95
第七章 自由意志是可能的嗎?強硬決定論者與其他懷疑論者 121
第八章 道德責任與可供取舍的可能性 144
第九章 高階欲望、真實自我與新相容論者 168
第十章 反應態度理論 193
第十一章 終極責任 216
第十二章 自由意志與現代科學 237
第十三章 預先注定、神的預知與自由意志 263
第十四章 結語:五種自由觀 292
索引 312
譯后記 341
大學問:當代自由意志導論 相關資料
這本書是迄今為止zui好的自由意志導論,它就像一顆恒星……凱恩善于捕捉自由意志辯論中的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復雜問題的核心,并展現出這些問題的結構和潛在的簡單之處。——邁克爾·麥肯納(Michael McKenna),伊薩卡學院 凱恩教授以令人欽佩的清晰、全面的知識體系為基礎,在自由意志爭論的叢林中指明了一條道路……他對于生動的圖像(如不相容論之山和有分岔路徑的花園的圖像)的運用,使這本書讀起來令人愉快。——烏爾麗克·豪雅(Ulrike Heuer),賓夕法尼亞大學結語:五種自由觀(2):自我完善的自由
三 自我完善的自由
第九章描述的蘇珊·沃爾夫的觀點示范了第三種自由。不過,這種自由也是一種在古代哲學和中世紀哲學中有其根源的自由。回想一下,沃爾夫認為,法蘭克福和沃森所描述的反思性自我控制能力對自由和責任來說是必要的,但并不充分,必須補充其他東西。在沃爾夫看來,真正的自由和責任不只要求反思性的自我評價和控制,還要求行動者能夠“出于正確理由做正確事情”或者“按照真與善來行動”。我們可以將這種能力稱為:
自我完善的自由:理解和明白行動的正確理由,并按照正確理由來引導自己的行為的能力。
人們馬上想問:“正確的”理由是什么?誰來決定正確的理由是什么?這些都是與自我完善的自由相聯系而自然地出現的重要問題。很遺憾,對這些問題的全面討論將使我們超出本書的范圍,進入倫理學和倫理哲學的領域。但我們至少可以從如下問題入手來處理這些關于行動的正確理由的問題:沃爾夫這樣的哲學家為什么認為自我完善的自由是重要的,這種自由又如何被認為超越了反思性自我控制的自由?
為了說明為什么反思性自我控制不足以帶來真正的自由和責任,沃爾夫引入了一個獨裁者之子的例子:
喬一世(Jo the First)是一個很小的不發達國家的邪惡的、殘酷成性的獨裁者,喬喬是他最喜歡的兒子。由于父親對這個男孩的特殊感情,喬喬獲得了特殊的教育,并被允許跟在父親身旁,觀察他的日常生活。在這種情況下,不足為奇的是,小喬喬以父親為榜樣并培養出與父親極為相似的價值觀。成年后,他做了很多和他父親一樣的事情,包括一時興起就把人送進監獄、處死他們或者用酷刑折磨他們。他不是被迫做這些事,而是按照自己的欲望來行動。而且,這些欲望都是他完全想要擁有的。當他退后一步問道:“我真的想要成為這樣的人嗎?”他響亮地回答說:“是的。”因為這種生活方式表達了一種瘋狂的力量,而這是他的最深理想的一部分。結語:五種自由觀(2):自我完善的自由
三 自我完善的自由
第九章描述的蘇珊·沃爾夫的觀點示范了第三種自由。不過,這種自由也是一種在古代哲學和中世紀哲學中有其根源的自由。回想一下,沃爾夫認為,法蘭克福和沃森所描述的反思性自我控制能力對自由和責任來說是必要的,但并不充分,必須補充其他東西。在沃爾夫看來,真正的自由和責任不只要求反思性的自我評價和控制,還要求行動者能夠“出于正確理由做正確事情”或者“按照真與善來行動”。我們可以將這種能力稱為:
自我完善的自由:理解和明白行動的正確理由,并按照正確理由來引導自己的行為的能力。
人們馬上想問:“正確的”理由是什么?誰來決定正確的理由是什么?這些都是與自我完善的自由相聯系而自然地出現的重要問題。很遺憾,對這些問題的全面討論將使我們超出本書的范圍,進入倫理學和倫理哲學的領域。但我們至少可以從如下問題入手來處理這些關于行動的正確理由的問題:沃爾夫這樣的哲學家為什么認為自我完善的自由是重要的,這種自由又如何被認為超越了反思性自我控制的自由?
為了說明為什么反思性自我控制不足以帶來真正的自由和責任,沃爾夫引入了一個獨裁者之子的例子:
喬一世(Jo the First)是一個很小的不發達國家的邪惡的、殘酷成性的獨裁者,喬喬是他最喜歡的兒子。由于父親對這個男孩的特殊感情,喬喬獲得了特殊的教育,并被允許跟在父親身旁,觀察他的日常生活。在這種情況下,不足為奇的是,小喬喬以父親為榜樣并培養出與父親極為相似的價值觀。成年后,他做了很多和他父親一樣的事情,包括一時興起就把人送進監獄、處死他們或者用酷刑折磨他們。他不是被迫做這些事,而是按照自己的欲望來行動。而且,這些欲望都是他完全想要擁有的。當他退后一步問道:“我真的想要成為這樣的人嗎?”他響亮地回答說:“是的。”因為這種生活方式表達了一種瘋狂的力量,而這是他的最深理想的一部分。
沃爾夫是在說,喬喬具有法蘭克福和沃森等哲學家所描述的反思性自我評價和控制的能力。在法蘭克福的意義上,喬喬“全心全意地”決定成為一個殘酷成性的獨裁者。他有“他想要擁有的意志”:他的一階欲望符合他的二階欲望。用沃森的措辭來說,喬喬的欲望符合他最深刻的價值觀或理想。他的理性和欲望是同步的。喬喬的虐待欲盡管可能令人反感,但仍然表達了他在效仿父親的過程中選擇成為的那個“真實自我”或“深層自我”。然而,沃爾夫論證說:“考慮到喬喬的出身和成長經歷(這兩者都是他無力控制的),他是否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從最好的方面來看也很值得懷疑。我們不清楚,擁有這樣的童年的人,除了變成他現在已經成為的那種扭曲、乖張的人,還能成為什么樣的人。”
因此,沃爾夫認為喬喬沒有責任,因為其成長環境是他無法控制的。然而,喬喬具有法蘭克福和沃森所描述的那種反思性自我評價和控制的能力。那么,是什么東西的缺失,導致了他不能負責呢?
沃爾夫拒斥了不相容論者和意志自由論者提供的答案。采取第十一章所發展的論證路線的不相容論者和意志自由論者會這樣說:要知道喬喬是否要為他現在成為的樣子負責,我們必須更多地了解他的背景。如果他父親對他成長的影響確實是如此深刻,以至喬喬是被決定而成為他目前的樣子的——如果喬喬無論如何都不能采取其他做法來避免這種壓倒性的影響,那么他最終就不會對自己目前的樣子負責。但是,沃爾夫不能接受不相容論者或意志自由論者提出的回答,因為這種回答會要求喬喬和我們其他人最終有能力以一種未被決定的方式設法將我們最深的自我創造出來。但是,就像第七章所討論的自由意志的懷疑論者蓋倫·斯特勞森和尼采一樣,沃爾夫并不認為這種終極的自我創造是可能的。她說:“無論我們是被決定的還是未被決定的,我們都不可能把我們最深的自我創造出來。字面意義上的自我創造不僅在經驗上是不可能的,而且在邏輯上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按照沃爾夫的說法,究竟缺失什么東西才可以證明喬喬沒有責任呢?她的回答是,喬喬因為其墮落的成長環境而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她說:“假若一個人甚至在經過反思后也無法明白由于別人沒有向你行禮而對他施以酷刑是錯誤的,那么這個人顯然缺乏必要的能力。”簡言之,喬喬缺乏自我完善的自由。由于他受到的教育,他無法“理解和明白行動的正確理由,并按照正確理由來引導自己的行為”。在這方面,喬喬不像大多數人。雖然我們其他人也可能是由我們的成長環境塑造的,但我們大多數人已經接受的教育使我們能夠明辨是非。我們有時可能沒有出于正確理由做正確事情,但我們能夠這樣做,因為我們能夠辨別是非,并由此引導我們的行為。喬喬的成長環境讓他完全無法做到這一點。
沃爾夫接著補充說,喬喬所缺乏的這種自由(“出于正確理由做正確事情”或者“按照真與善來行動”的能力)與決定論是相容的。她論證說,喬喬之所以變成現在的樣子,不只是因為他是被決定的。我們可能都是由我們的成長環境決定的。但是,喬喬之所以成為他現在的樣子,是因為他受到的特殊教育是如此變態和糟糕,以至他無法出于正確理由做正確事情。換句話說,在談到負責任的行動者時,決定論并不是那個決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我們接受了什么樣的教育。如果孩子們在生活中沒有正確的開端,他們就不會成為負責任的行動者。按照沃爾夫的觀點,自我完善的自由不僅與決定論相容,甚至也與沒有可供取舍的可能性或者沒有采取與之前不同的行為的能力相容。她論證說,當一個人具有按照真與善來行動的能力時,他就有了自我完善的自由。但是,即使“一個人是在心理上被決定出于正確理由去做正確事情”,他也可以具有這種能力。
這一切都讓我們很想知道,自我完善的自由是否真的是一種自由。好吧,它不是流行的現代意義上的自由。在現代,我們已經開始認為自由就是做我們想要做的任何事情的能力——不管這些事情是我們出于正確的理由而做的正確事情,還是出于錯誤的理由而做的錯誤事情。簡言之,流行的現代自由概念很像第一種自由,即自我實現的自由。但是,情況并非總是如此。事實上,自我完善的自由,就像反思性自我控制的自由一樣,在自由的思想史上也發揮了一個重要作用。
例如,在中世紀,自我完善的自由被賦予天堂中的圣徒,他們不再具有作惡的能力。圣徒直接看到上帝,因此,除了按照真與善來行動,他們別無選擇。他們已經達到了一種脫離了罪、擺脫了作惡的誘惑的完善狀態,而正是這種誘惑在我們的墮落狀態中折磨著人類。當然,這不是我們流行的現代意義上的自由。然而,在中世紀,它不僅被視為一種自由,還被看作一種理想的自由,因為它是上帝所擁有的自由,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上帝也不能作惡。在中世紀哲學中,總是有一個關于上帝怎么能夠具有自由意志的難題,因為上帝不能作惡,除了按照真與善來行動,他不可能采取與之前不同的行為。令人費解的是,我們人類似乎比上帝擁有更多的自由,因為我們有能力行善或作惡,而上帝卻沒有。在中世紀,對這個難題的一個常見回答是,上帝的自由不同于我們的自由。上帝的自由是一種更完美的自由,一種擺脫了罪和誘惑的自由,換句話說,一種自我完善的自由。
沃爾夫對自我完善的自由的現代構想與中世紀的構想不盡相同。她要求我們有能力出于正確理由做正確事情,或者按照真與善來行動(這種能力是喬喬所不具有的)。但是,哪怕是我們當中具有這種能力的人也往往可能達不到這個目標,也可能沒有出于正確理由做正確事情(在這方面我們不像圣徒)。然而,既然我們至少有按照真與善來行動的能力,即便我們做不到,我們也能進行自我糾正:我們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好,努力實現自我完善(這是喬喬做不到的)。然而,沃爾夫強調說,這種自我糾正的能力仍然與決定論相容。我們可以改變和糾正我們的天性和教養,但我們不能無中生有地創造自己。因此,自我完善的自由要與意志自由論者所強調的、自由意志所要求的自我創造的終極自由區分開來,而對沃爾夫來說,這種終極自由是不可能的。
——摘自[美]羅伯特·凱恩:《當代自由意志導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5年2月
大學問:當代自由意志導論 作者簡介
作者:羅伯特·凱恩(Robert Kane),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哲學教授,著有《穿越道德迷宮》《自由意志的意義》等。
譯者:徐向東,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出版專著《當代知識論導論》、譯著《康德與現代政治哲學》等。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