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文明之夜:探秘古代人類的城市夜間生活(打破古文明的莊嚴印象,揭示古人與黑夜互動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5759824
- 條形碼:9787505759824 ; 978-7-5057-5982-4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文明之夜:探秘古代人類的城市夜間生活(打破古文明的莊嚴印象,揭示古人與黑夜互動 本書特色
從“混沌無光”到“萬家燈火”,千萬年來的文明史也是人類創(chuàng)造“光”的歷史。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我們對古人田園生活的一種想象。眾所周知,在電氣時代來臨之前,古人想要在夜晚獲得穩(wěn)定的光源是一件艱難且昂貴的事情。然而,人類永遠不會停止嘗試,從高懸夜空的星河與明月,到遠古山洞中點燃的篝火,再到古代文明城市中長明的各種油燈、火炬,始終在長夜中發(fā)出光亮,使得古人如今人一樣擁有獨特的夜間生活。
那么,遠古文明的夜晚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不同于以往關(guān)注于古人日間生活的研究著作,本書專注于古文明的夜間世界。入夜的黑暗是印刻在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源泉,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黑夜總是代表陰郁、邪惡、混亂與死亡,唯有神圣的光明能夠?qū)⑵潋?qū)散。因此,夜間是一個天然的臨界場域,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遐想與迷思,也更適宜舉行一些有關(guān)信仰的儀式。
這本實驗性論文集以新穎的夜間角度審視了古代文明,呈現(xiàn)古代夜間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輝煌景觀,打破讀者原有的古文明印象,重新塑造出更具活力、更具沖擊性的真實感受。
古文明之夜:探秘古代人類的城市夜間生活(打破古文明的莊嚴印象,揭示古人與黑夜互動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由多位人類學(xué)、考古學(xué)、歷史學(xué)等領(lǐng)域的15位專家學(xué)者共同完成,是“夜晚考古學(xué)”專題的第三本文集,主要探討埃及、希臘、美索不達米亞、北美洲及南美洲等不同地區(qū)的古代文化,均圍繞著一個獨特且浪漫的主題——千百年前,古人如何照亮并體驗夜晚?以往的考古研究與歷史科普往往只講述白天的歷史,甚少涉及古人與黑夜的互動。入夜的黑暗是印刻在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源泉,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黑夜總是代表陰郁、邪惡、混亂與死亡,唯有神圣的光明能夠?qū)⑵潋?qū)散。因此,夜間是一個天然的臨界場域,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遐想與迷思,也更適宜舉行一些有關(guān)信仰的儀式。本書以9種古代文明為研究案例,通過對大量古代遺跡、文物、壁畫、文獻及口述史的研究分析,還原出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瑪雅文明以及其他美洲古代文明的獨特夜晚。古埃及人的除夕獻燈儀式,是對神明與親人的敬奉與紀念;薩莫色雷斯島上,古希臘人走入黑暗中的神廟,完成神秘的入會儀式;美索不達米亞的平原上顯露點點烽火;古瑪雅的君主選在月色黯淡的朔日登上寶座;阿茲特克人有制定太陽歷的傳統(tǒng),相信唯有獻祭人的活心方能點燃新火,從而結(jié)束黑夜,召喚出新生的太陽……黑夜不止與古人的生活直接相關(guān),更在無形中塑造了古人的神話、信仰與文化認知。
古文明之夜:探秘古代人類的城市夜間生活(打破古文明的莊嚴印象,揭示古人與黑夜互動 目錄
序言/ 1
參考文獻 / 2
1 城市的夜晚:對夜晚、黑暗及古代城市環(huán)境亮度的考古。 1
城市環(huán)境和行為。 8
古代照明學(xué)、明亮度、光亮。 12
城市夜晚的生活和工作。 14
夜之神圣 / 15
夜間的權(quán)力與黑暗 / 17
城市環(huán)境中的黑暗。 19
結(jié)論。 22
致謝 / 23
參考文獻。 24
2 覓光:于古代埃及的城市儀式中。 34
除夕之夜。 38
人工照明的價值 / 41
燈光、夜晚和文化記憶。 45
結(jié)論。 47
參考文獻 / 48
3 美索不達米亞夜晚的危機:減輕城市中心地帶的險情。 52
建構(gòu)出來的黑夜。 55
觀念之夜。 59
討論和結(jié)論 / 66
參考文獻。 68
4 照亮希臘薩莫色雷斯島上的眾神之謎 / 73
光與眾神。 76
諸神圣殿中人工照明的考古證據(jù)。 80
夜間照明的體驗性影響。 84
神殿與城市:夜間的聯(lián)系 / 90
結(jié)論。 92
致謝。 93
參考文獻。 93
5 生靈之地:夜色中的玻利維亞蒂亞瓦納科古城 / 99
蒂亞瓦納科的地緣政治和生態(tài)背景。 101
夜晚是另一個本體論領(lǐng)域:艾馬拉世界。 104
煙與霧:蒂亞瓦納科的夜間城市生態(tài)。 108
走進蒂亞瓦納科的居住空間 / 113
步入蒂亞瓦納科的下沉式廣場。 117
結(jié)論。 121
致謝(安娜·根格里奇) / 122
參考文獻。 123
6 古瑪雅城市的月亮神力。 128
古典期瑪雅人對月相周期的理解。 130
王權(quán)模式。 134
古瑪雅的月亮神力。 136
中美洲月亮神力的記述:
來自后古典期和殖民時期的歷史和民族志文獻。 147
討論。 150
結(jié)論 / 151
致謝。 152
參考文獻 / 152
7 日夜交替:秘魯瓦里帝國的夜生活和宗教。 159
安第斯古人之夜。 162
瓦里帝國的主要城市:瓦里和康喬帕塔 / 165
瓦里人的儀式和圣地。 169
火祭儀式。 174
天文觀測臺。 175
夜神和冥神。 177
結(jié)論 / 180
致謝 / 182
參考文獻。 182
8 入夜之后的卡霍基亞:情感、水和月亮。 188
卡霍基亞的城市聚合體。 190
翡翠山遺址關(guān)于夜與水的考古證據(jù)。 193
口述歷史。 194
轉(zhuǎn)向夜晚的影響和情感 / 197
建造通向黑夜的通道 / 204
結(jié)語:城市聚合體的聚合體 / 205
參考文獻。 206
9 查科人的夜景筆記:天文、火與賭博。 216
查科峽谷的背景介紹 / 217
查科與古代北美地區(qū)的另類城市化。 220
查科人的夜空天文學(xué)。 222
查科路邊的火池及其儀式活動。 227
查科峽谷的賭博游戲 / 234
結(jié)論。 237
致謝。 238
參考文獻。 239
10 阿茲特克新火儀式及夜間照明。 247
歷法的深層根源:太陽紀 / 250
肇始于特奧蒂瓦坎的第五太陽紀。 252
1507 年的新火儀式:形式和功能。 256
黑夜的戲劇性。 260
結(jié)論 / 262
致謝。 263
參考文獻。 263
11 夜間城市景觀:談古論今 / 267
人類對夜晚的情感 / 267
城市里不一樣的黑暗。 271
結(jié)論:朦朧的夜色。 277
致謝。 280
參考文獻。 280
撰稿人簡介。 283
古文明之夜:探秘古代人類的城市夜間生活(打破古文明的莊嚴印象,揭示古人與黑夜互動 作者簡介
南希·貢琳(Nancy Gonlin)
華盛頓貝爾維學(xué)院人類學(xué)教授 《古代中美洲》雜志聯(lián)合編輯
曾發(fā)表大量關(guān)于古代家庭和古代瑪雅平民的著作,目前專注于夜晚和黑暗的考古研究,本書是她編著的第三本關(guān)于該主題的專著,前兩本分別為《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間生活考》(Archaeology of the Night)和《古代中美洲的夜晚與黑暗》(Night and Darkness in Ancient Mesoamerica)。
梅根·E.斯特朗(Meghan E.Strong)
考古學(xué)家 藝術(shù)史學(xué)家 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
作為凱斯西儲大學(xué)古典學(xué)系的兼職助理教授,專注于古埃及和近東文化的研究,其研究領(lǐng)域涵蓋感官考古學(xué)、儀式表演、物質(zhì)文化研究和古代照明研究。著有《神圣火焰》(Sacred Flames),探討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人工照明的力量。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史學(xué)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