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生命感受:何以成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40505
- 條形碼:9787100240505 ; 978-7-100-24050-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命感受:何以成人? 本書特色
1.本書是德國當代著名生活哲學家、學者費爾曼教授的代表著作之一。本書是作者生前正式出版的*后一部學術著作,延續了其在生活哲學方向上的探索。在書中,除了生活哲學的視野,作者還結合了諸如哲學人類學、現象學、認知科學、演化論等不同的哲學和科學理論,對人的生活進行了深入的追問。
2.本書是德國哲學傳統中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亦即生活哲學流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作為哲學家費爾曼生前的*后一部著作(2018年出版),體現了當代德國哲學中生活哲學之*新動態,具有重大學術意義。
3.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思想表達深入淺出,它探討的是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生活感受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市場價值,應該能引起較大的反響。
生命感受:何以成人?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著名現象學家和詮釋學家費迪南·費爾曼的*后一部作品。其中,作者從生活世界的不同層面出發,探討了“人之存在”這一永恒難題。科學技術為我們提供了無數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普羅米修斯從枷鎖中解放出來,但這些關于人之存在的終極問題卻不應被技術驅散:我們來自何方?我們是誰?我們何以成人?每個人的生命皆有獨特性,費爾曼希望通過生命感受,將人召喚至其世界上的本己位置,找回在技術時代被踐踏的人類尊嚴。
生命感受:何以成人? 目錄
中文版導言
關于作者
序 言 在其感受之鏡像中的人
導 論 各章總覽
**章 感受光譜中的生命感受
第二章 生命哲學視域下的快樂與不快
第三章 自身意識、自我感受和愛欲
第四章 共情、移情和反諷
第五章 感受如何在道德上做決斷
第六章 過去與未來之間被體驗的時間
第七章 絕對空間和諸感受空間
第八章 在全球化和數字化的世界中的生命感受
第九章 生命感受及人們的處理方式
尾 聲 人這樣存在——就是如此!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譯后記
生命感受:何以成人? 相關資料
著眼于愛欲的生命感受,洞穴比喻也獲得了某種新的闡釋。柏拉圖的洞穴比喻是充滿教益的,但卻是抽象的。它沒有說,人為何以及如何抵達洞穴。在心理學上它也是前現代的,因為它不合乎當今時代對我們的感受之內在世界的研究。在自我觀察(Nabelschau)時,我們不也只看到陰影,而卻將其認作我們自身的唯一現實?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愛欲給予這個問題以回答,且克服了柏拉圖對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嚴格區分。我們人所看到的陰影乃是我們的身體性自身的反射,但它不只是假象,而更是生命意志的表達,它的火焰照亮了我們的親密性的洞穴。
通往那里的道路經由布魯門貝格的《洞穴出口》(1989),后者展示了古代的洞穴比喻從培根經過笛卡爾與康德直到維特根斯坦的現代轉變。在結尾,布魯門貝格接著阿諾德·蓋倫(Arnold Gehlen)表述了他自己的立場,即對追求自我保持的表達。借此,布魯門貝格停留在理論好奇心的框架內。愛欲的生命感受之視角被忽略了。他沒有深究這一點的原因在于,他的興趣朝向的是邏各斯的諸種形式。與此相應,他的洞穴和柏拉圖的一樣,是沒有身體定位或者沒有感受色彩的構成物。
與此不同的是布托·斯陶思(Botho Strauß),在他的著作《洞穴形象》中,他詳盡闡述了洞穴比喻的不同向度。斯陶思的洞穴世界一時是遁世之所,一時是未成熟者的場所。培根在他的偶像學說中將洞穴形象賦予作為個體的人,斯陶思緊接著培根提出了視域減縮的向度。因此,每個人都藏在他自己的無知洞穴之中,它“破壞和腐蝕了自然之光”。在這種含義的搖擺中,洞穴成了人的一般生命感受的辯證法之比喻。
正如我們所預期的,在斯陶思的洞穴形象中,男女之間的親密關系有著核心地位。在對話中的她和他,或者是變幻莫測的塞西爾(Cécile)和酷似作者的“自我”,用身體語言相互交談。自此,斯陶思成了不可思議的愛情動力學和一切相關深淵的精妙闡釋者。他對伴侶聯系的精確觀察使得他成了一個精神分析學家。布魯門貝格也是一個分析家,但在《洞穴出口》中,他仍處于誕生的心靈創傷之中,后者掩蓋了被弗洛伊德所宣稱的性方面的求知欲(Wißtrieb)。此外還有清醒的主客分離,后者導致了認知主體的孤立。為了在生命感受的意義上擴展主體,必須讓愛欲作為邏各斯的補充而發揮作用。
生命感受:何以成人? 作者簡介
費迪南·費爾曼(Ferdinand Fellmann,1939—2019),德國當代生命哲學家,現象學與詮釋學研究專家。代表作有《生命哲學》《配偶:對人的愛欲式辯護》《生活藝術哲學導論》等。
陳巍,高校特聘德語教師,湖南師范大學古典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專注于翻譯哲學著作。曾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與青年項目。另譯有雅斯貝爾斯、伽達默爾、沃爾皮等人的著作與文章。
王宏健,德國弗萊堡大學哲學博士,海德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包括:現當代德國哲學,詮釋學,現象學,實踐哲學,跨文化哲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