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我在唐朝穿什么(專供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96764
- 條形碼:9787214296764 ; 978-7-214-29676-4
- 裝幀:平裝-鎖線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在唐朝穿什么(專供版) 本書特色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枚璀璨的明珠,近三百年的歷史早已流淌在我們的文化血脈之中,每每想起都會讓我們心潮澎湃。而當我們吟頌那些流傳千年的詩詞歌賦時,不知你的腦海里會浮現出怎么樣的畫面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是李白筆下的貴妃,究竟是什么樣的搭配才能打造出如此仙姿縹緲的形象呢?
“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這是白居易筆下的麗人,唐代佳人的妝容是否在現代也能流行起來呢?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是王維筆下的皇帝,你會好奇造就如此氣場的冕旈究竟是什么樣的構造嗎?
“雙蹬懸金縷鶻飛,長衫刺雪生犀束。”這是顧況筆下的公子,瀟灑男士的馬上套裝又包含了哪些配飾呢?
書中從32種服飾相關場景出發,以文物、古籍為基礎,用數百幅手繪插圖、服飾結構透視圖及示意圖 “起底”大唐服飾的方方面面,助你成為唐風達人!
我在唐朝穿什么(專供版) 內容簡介
穿越千年,典型場景展現漢服之美。 漢服,不僅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文化的瑰寶。本書通過描摹唐代社會生活場景,帶你領略唐代服章之美,感受古老深沉的文化魅力。書中梳理了唐代服飾的發展脈絡,知來處明去處,是一本圖文并茂,初學者也能看懂的漢服指南,其中豐富的文物圖片和經嚴謹考據呈現的手繪圖,加上詳盡的文字介紹,可以讓讀者更直觀地了解漢服,快速入門。 書中還穿插介紹了服飾的歷史、文化與制作技藝,從透視結構到紋樣描繪再到平鋪細節,深入剖析漢服底層脈絡,讓你輕松掌握漢服制作與設計知識,成為漢服文化的傳播者。
我在唐朝穿什么(專供版)我在唐朝穿什么(專供版) 前言
前言
盛唐霓裳:服章之美,千載芳華
華夏漢服,犖犖大觀,數千年積累的文化寶藏,博大精深,影響深遠。無論是“金鳳羅衣濕麝薰”,還是“儼冕旒兮垂衣裳”,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彩瞬間,也是當今文化自信的歷史根基。
唐代服飾在繼承傳統漢服體系的前提下,積極吸收與融合外來服飾文化,不斷推陳出新。款式方面,在傳統衣裳制、衣褲制和深衣制的基礎上,結合西域服飾特征,出現并流行了一種新的“袍服制”,也可稱為“通裁制”。如男裝中的圓領缺胯袍(衫),它上下一體,腰間沒有界線,兩側開衩,是唐代常見的長款外衣。其中的“圓領交襟”,也不同于西域的圓領對襟、圓領套頭衫的服飾形制,而是經歷了一個明顯的“漢化”過程。這是漢服體系中一種重要的形制,并影響了后世的公服體系。色彩方面,唐代建立起了等級分明的服色制度,加深了華夏衣冠中政治秩序的色彩表達。如官袍中的“紫、緋、綠、青”等顏色對應不同品級的制度,就是在唐朝確立的。
我在唐朝穿什么(專供版) 目錄
**章 從內到外細細說
場景一 小娘子在婢女的服侍下在浴斛中泡澡 001
一、襪:穿在*里面的內衣 001
二、裈:藏起來的內褲 002
三、袴:必穿的打底褲 002
四、鞋襪:踩在腳下的搭配單品 003
五、女士套裝小組合 005
六、仕女永遠填不滿的衣櫥 006
場景二 公共澡堂的日常 008
一、承前啟后的“汗衫” 008
二、男性的內褲 010
三、交襠褲:“開襠褲”的千古誤會 011
四、當成襯衫在穿的“長袖” 014
五、展現魁梧身材的“半臂” 015
六、文化內涵十足的襕袍(衫) 018
七、烏紗帽的祖先——幞頭 020
八、革帶:體現啤酒肚的神器 023
九、烏皮靴:男士腳下的基礎款 023
十、具服:時尚男士套裝 024
第二章 粉脂香氛石榴裙
場景三 聚在一起吃“酥山”的姐妹 025
一、半袖:修身利器小單品 026
二、創意十足的背子 031
三、圓領對襟的打底衫 037
四、潮到極致的袒領衫 038
五、多姿多彩的基本款短衫 039
六、華貴還是樸素?全靠面料 045
場景四 一起勞動的姐妹們 046
一、露出一點點褲腳的小口褲 047
二、多破裙:頎長婀娜顯風姿 048
三、變換無窮的披帛 059
場景五 天氣好,出門騎馬踏青 062
一、裙帶日漸隱身的齊胸長裙 062
二、花瓣一樣的抹胸與襜裙 066
三、爭議中熱銷的“訶子裙” 068
場景六 讓野餐聚會更加風雅的裙幄宴 069
一、特殊的帷幕材料:百褶裙 069
二、增加優雅感的大袖子 071
第三章 唐朝男人的潮流單品
場景七 馬球場上盡顯風姿 073
一、袹首:幞頭上的一抹紅色 074
二、萬能的通用基礎款—— 圓領缺胯袍(衫) 074
三、蹀躞帶:唐朝男人的“瑞士軍刀” 076
場景八 肅肅儀仗里,風生鷹隼姿 077
一、圓領與交領和諧并存 077
二、圓領袍衫的源頭之一 —— 漢魏的曲領袍 078
三、各地商客所穿的圓領衣 079
場景九 丹青畫手引領的潮流——放量越來越大 084
一、從初唐到唐末,變換不停的時尚潮流 084
二、從先秦到宋明,一脈相承的服飾結構 086
場景十 用米湯漿洗的內衣 086
一、外面穿圓領、里面穿交領的穿衣范式 087
二、像喇叭一樣的領口 088
第四章 唐朝也有秋冬裝
場景十一 寒冷冬日,也不耽誤歌舞盛宴 090
一、襦:加厚并改制 090
二、華麗奢侈到驚動皇帝的大袖襦 091
三、甘當綠葉的圓領襖子 093
四、裘:保暖神器 094
五、唐朝人為什么不穿棉襖 094
場景十二 抵風擋雪的厚外套 095
一、圓領袍的時尚變形 096
二、有袖子偏不穿的披襖 096
三、披衫(袍)的搭配層次 098
四、法門寺文物猜想 100
場景十三 百姓御寒的各種手段 103
一、絮衣:原始版的羽絨服 103
二、隆寒披紙裘:普通人的辛酸 103
場景十四 戴著虎頭帽的孩子 103
一、可愛又保暖的兒童虎頭帽 104
二、小大人般的兒童服裝 105
三、嬰幼兒的可愛造型 107
四、穿著背帶褲到處跑的胖娃娃 108
三、一代女皇武則天穿什么 118
場景十六 滿朝朱紫貴——重要的官員禮服 118
一、等級*高的祭服 119
二、以冠區分的朝服 119
三、品類繁多的公服和常服 126
四、禮服的結構:上衣下裳 126
五、使用頻率*高的日常服飾 127
六、顏色——辨別身份的重要信息 128
七、華夏衣冠萬變不離其“宗” 129
場景十七 打卡上班的官員們 130
一、魚袋:官員們的“員工卡” 130
二、笏板:匯報工作的筆記本 131
場景十八 文人騷客的辯論會 132
場景十九 后宮女子們的剪彩活動 133
一、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花樹冠 134
二、翟衣:遍布五彩錦雞的藍色深衣 135
三、上衣下裙的盛裝造型 137
場景二十 怎樣才算長大成人呢? 141
場景二十一 需要吟詩的迎親現場 141
一、可以超越等級的新人服飾 142
二、禮俗交融的唐代婚服顏色 143
三、豐富多彩的婚禮服飾 145
四、現代唐風婚禮服飾 146
第六章 社會潮流時尚風
場景二十二 女扮男裝*颯休閑風 147
一、唐朝女性中的“男裝大佬”們 147
二、女子騎馬穿的運動裝 149
三、抹額:男裝搭配神器 149
場景二十三 宴飲聚會彈琴唱歌的男女們 150
唐朝樂舞演出穿什么 150二、鳥兒冠:獨特的風華 151
三、三角衣片:歷史的新生 152
場景二十四 戴帷帽逛街的姑娘們 155
一、冪籬和帷帽:唐代女生的防曬神器 155
二、百搭時尚的包包 156
第七章 弄妝梳洗,過節的儀式感
場景二十五 上巳節少女游春 157
一、不斷精進的妝粉 157
二、豐富多彩的彩妝用品 158
三、極具巧思的花鈿 159
場景二十六 清明寒食節出門踏青 160
一、傅粉 160
二、勻脂 160
三、描眉 160
四、勾眼線 162
五、點絳唇 163
六、繪斜紅 164
七、施面靨 165
場景二十七 妝后出門觀龍舟競渡 166
一、大名鼎鼎的紅妝 166
二、三白妝 167
三、古妝新生 168
四、新鮮奇特的時尚妝容 168
場景二十八 重陽節登高賞菊 170
一、扮靚工具——義髻 170
二、云堆翠髻頭上爭芳 172
場景二十九 巧打扮歡喜過新年 175
一、簪 175
二、釵 177
三、步搖 180
四、花冠 180
五、纏頭 181
六、梳篦 182
七、頸飾、臂飾 184
第八章 敦煌藝術里的大唐
場景三十 都督夫人外出禮佛 185
一、刺繡文化:絲綢之路上的錦繡無邊 186
二、粟特織錦與聯珠花紋 187
場景三十一 文化交流影響下的紋樣演變 189
一、原始的“四象”“八卦”團花造型 189
二、受吐蕃影響的六分團花 190
三、寶相花:大唐的時代之花 191
四、從忍冬紋到卷草紋 192
五、服飾紋樣與壁畫的關聯 194
場景三十二 令人一見傾心的飛天形象 197
一、轉換為宮娥舞女的飛天藝術 197
二、飛天披帛的演化與應用 198
三、千姿百態的伎樂天造型 200
四、經久不衰的反彈琵琶藝術 201
后記 202
參考文獻 204
我在唐朝穿什么(專供版) 作者簡介
張夢玥:研究方向為漢服學,致力于編撰漢服形制結構工具書。文章曾入選高考聯考題庫和國考題庫。主要作品有:2005年發表《漢服略考》,為初次正式發表漢服定義。2020年起CGTN、央視頻漢服系列節目的服飾學術顧問。
徐向珍:納蘭美育創始人,國家高級化妝師,國家一級美容師,高級考評員。致力于發展、推廣漢服文化和復原傳統古典妝容造型,提煉“中國美”。
徐杰:漢服同袍,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自2018年起致力于漢服文化傳播,參與“漢服世代”賬號日常運營,曾參與央視頻國風運動會、國風遇見新春等項目的策劃宣傳等。
楊娜,法學博士(社會學專業),就職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兼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員,運營賬號“漢服世代” 。
徐央:漢服同袍、漢裁推廣者。2021年2月《人民畫報》漢服專題漢服特征插畫作者,多本圖書部分插圖繪者。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