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現象學的心靈(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34436
- 條形碼:9787100234436 ; 978-7-100-23443-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象學的心靈(第三版) 內容簡介
? 現象學和分析哲學是否水火不容?? 認知科學要完全拒斥現象學嗎?? 現象學能否對認知科學有所貢獻,以及從中獲得靈感?? 人能否被還原為“缸中之腦”?? 面對AI、大數據、算法,我們如何為“人的存在”辯護?? 我們的性別、身體、民族等觀念是如何被塑造的?? 自然化的現象學,在何種意義上不可能,在何種意義上可能?? 一門結合現象學、分析哲學、認知科學的心靈哲學是否可能?……當代哲學家扎哈維和加拉格爾聯手合作,借助并結合經典現象學和認知科學一百多年來的資源,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 本書英文版自2007以來,已經出版3版,被翻譯為9種文字出版。? 英文**、二版豆瓣評分8.8和8.6分。? 本書**版曾獲201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Choice》年度優秀學術著作。
現象學的心靈(第三版) 相關資料
“在《現象學的心靈》中,加拉格爾和扎哈維對現象學傳統(由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梅洛-龐蒂等人發展而來)如何成為當代心靈哲學和認知科學研究的重要資源進行了有力、堪稱典范的闡述。……作者巧妙地將文本分析、實證數據和現象學敘述融為一體,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論點,打破了學科界限,同時也為未來的對話提供了可能……總結:強烈推薦。”——《Choice》(美國圖書館協會期刊) “雖然加拉格爾和扎哈維稱他們的書為導論,但它遠不止是一本導論。它是迄今為止關于現象學對認知和意識的影響以及現象學與認知科學研究的關系的最全面的著作。”——《Abstracta》期刊
【對現象學與自然科學之思考】
現象學也拒絕這樣一種為許多自然主義者所贊同的觀點——也即自然科學是一切事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之不存在的尺度(參看Sellars 1963:173)。對于現象學來說,科學不是一組系統地關聯起來的得到證實的命題。科學是由人來完成的;它是朝向世界的特定理論立場。這一立場并不從天而降,它具有自己的預設與源起。科學之客觀性是有待追求的,但它奠基于個體的觀察與經驗;它是經驗主體所組成之共同體所分享的知識,并預設了視角之間的相互確認。簡言之,如果我們想理解知識、真理、客觀性、意義以及指稱,我們就必須研究認知與行動主體所采用的意向性形式與結構。
【現象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
現象學不單單是關于意識的,好像意識能夠脫離生活中的所有其他事情而被考慮。它是關于我們如何沉浸于日常的處境與計劃之中,我們如何經驗世界,如何與他人建立關系,以及如何參與到那些界定了我們生活的行動與實踐之中。
【懸擱與現象學方法的運用】
胡塞爾非常清楚地認為,懸擱并不具有排除所有成見以便構造一個無理論之科學這樣的目的(Husserl 1982:62)。相反,懸擱之所要加括號在于,“隸屬于自然態度之本質的一般性設定;就存在而言,我們將該設定所包含的所有東西都放入括號之中”(Husserl 1982:61)。換言之,懸擱所瞄準和所懸置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本質上隸屬于自然態度的前科學之假定。通過懸擱我們關于世界之絕對存在的緘默信念,通過不再將實在當作是未經檢討的出發點,我們可以開始處理一系列根本的認識論與形而上學的問題。依據胡塞爾,只有以這種方式,現象學家才可能將“世界之存在的普遍顯然性——這對于他而言是最大的謎題”轉變為“某種可以理解的東西”(Husserl 1970:180)。胡塞爾這里所提供的是重要的超越論哲學的想法。更為不清楚的地方在于,這些想法也是定性研究者在哲學之外嘗試應用現象學時必須時時記在心里的(Zahavi 2020a)。確實,堅持讓那些想要援引現象學的發展心理學家、認知神經科學家、人類學家、護士或語言學家參與到這一種超越論練習——這到底是合理的嗎?在我們看來,恰當地應用現象學必須在過于浮皮潦草地參與哲學觀念與過于教條地參與這些觀念之間保持恰當的平衡。
現象學的心靈(第三版) 作者簡介
丹•扎哈維(Dan Zahavi),享譽英美和歐洲的現象學家,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終身哲學教授,主體性研究中心主任,是當下最為活躍、最為前沿的現象學家。主要著作包括《現象學的心靈》《自身覺知與他異性》《自我與他人》《現象學入門》《胡塞爾的遺產》《胡塞爾現象學》《主體性與自身性》《胡塞爾與超越論交互主體間性》等。
肖恩•加拉格爾( Shaun Gallagher),一位當代哲學家,以其在具身認知、 社會認知、能動性和精神病理學哲學方面的工作而聞名。自2011年以來,他一直擔任孟菲斯大學的 Lillian and Morrie Moss 杰出哲學教授,同時在英國的赫特福德郡(Hert ford-shire)大學擔任教職,而且也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榮譽哲學教授,曾獲得洪堡基金會授予的 Anneliese Maier 研究獎(2012-2018 年)。
譯者簡介:
羅志達,博士畢業于哥本哈根大學(師從扎哈維),現任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教授,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歐陸哲學,側重于胡塞爾現象學與現象學傳統內部的爭論,以及與當代認知科學,心靈哲學的交叉研究。在Journal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Phenomenology, Husserl Studies, 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以及《哲學研究》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著有《胡塞爾同感現象學研究》(2022)、譯著《現象學的心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