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理雅各文集·第1卷·中國圣書(一):書經、詩經、孝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42745
- 條形碼:9787100242745 ; 978-7-100-24274-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雅各文集·第1卷·中國圣書(一):書經、詩經、孝經 內容簡介
《理雅各文集》第1卷輯錄了由理雅各譯注的《中國圣書(一)》,包括《書經》《詩經》《孝經》,并將序言、導論譯成中文,輔以費樂仁(Lauren F.Pfister)所撰導讀。 作為 19 世紀西方漢學的大師,理雅各通過對中國典籍的翻譯和詮釋,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為中西文明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文化之橋”。
理雅各文集·第1卷·中國圣書(一):書經、詩經、孝經 目錄
理雅各《中國圣書》總論 費樂仁
本卷導讀 費樂仁
中國圣書(一)
序言
《書經》(英譯本)導論
《詩經》(英譯本)導論
《孝經》(英譯本)導論
索引 費樂仁
理雅各文集·第1卷·中國圣書(一):書經、詩經、孝經 相關資料
《中國圣書》第一卷是理雅各為《東方圣書》貢獻的第一卷書。《東方圣書》是理雅各著名的同事麥克斯·繆勒主編的一套叢書,總計 50 卷,理雅各為之貢獻了6卷。理雅各 1876 年在牛津大學基督圣體學院開始了中國語言文學教授的生涯,在他任職僅僅三年后便有了這卷書的出版。此前,理雅各在香港從事傳教事業,于 1867年從倫敦會退休,結束了他長達 20 多年的傳教士生涯,后來又于1870 —1873 年在香港佑寧堂(Union Church)擔任全職牧師。盡管如此,傳教期間的理雅各在很大意義上仍然堪稱一位漢學家。與英國國內許多普通基督徒一樣,理雅各是支持各個活躍在大清帝國的差會的。因此,我們有必要特別關注理雅各如何把他對中國“圣書”的討論導向基督徒讀者。
作為教授,理雅各不僅要教授學院的課程,還要為整個牛津大學開設講座。一般一年要開設兩次大學講座,這些講座大部分都被認真地記錄了下來,所以我們知道在 1879 年這卷書出版之前,理雅各沒有講過其中的任何一部儒經。只是在數年后的 1883 和 1884 年,理雅各才講了“中國年表”(Chinese Chronology)和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朝代,這就會提到《尚書》(理雅各喜歡稱之為《書經》)里的事件。后來他有一場“中國詩歌”的講座,應該會提到《詩經》。理雅各沒有開設過關于《孝經》性質或《孝經》注疏史的講座。
另外,在 1879 年理雅各教授就在他的正常課程中講授“中國歷史”,而且在 19 世紀八九十年代繼續與學生一起學習不同的史書,尤其是《史記》。從 1886 年開始他才為部分課程講授了部分《詩經》,但《孝經》本身從未成為任何課程的指定讀物。
理雅各貢獻的這一卷《中國圣書》是不同尋常的,因為它包含
了理雅各曾在《中國經典》系列翻譯過的兩部儒經,包括《書經》(《中國經典》第三卷,1865 年)和部分《詩經》(《中國經典》第四卷,1871 年)。后幾卷《中國圣書》都沒有包含之前出版過的經書。那么,問題就來了,理雅各是否只是重印了之前他已經翻譯和闡釋過的《書經》和《詩經》?這樣的問題顯然有些意外。理雅各作為專注于儒家經典和道家經典的譯者和闡釋者,這樣的問題將揭示他學術生涯的許多面相,將表明他是如何認真地重新思考那些翻譯的。我們將看到改譯的地方并不多,但這些改變揭示了理雅各在智識上長期浸淫于中國古典文本,這不僅是他在牛津大學的學術模式,更是在他到牛津大學之前就養成了。另外,它也表明理雅各的翻譯和闡釋并非“完美”,也不是沒有錯誤,但這些翻譯和闡釋是他在學術上孜孜不倦追求的結果。這其中的許多細節都可在本導讀所附的兩份表格中看出。
《中國圣書》第一卷是理雅各為《東方圣書》貢獻的第一卷書。《東方圣書》是理雅各著名的同事麥克斯·繆勒主編的一套叢書,總計 50 卷,理雅各為之貢獻了6卷。理雅各 1876 年在牛津大學基督圣體學院開始了中國語言文學教授的生涯,在他任職僅僅三年后便有了這卷書的出版。此前,理雅各在香港從事傳教事業,于 1867年從倫敦會退休,結束了他長達 20 多年的傳教士生涯,后來又于1870 —1873 年在香港佑寧堂(Union Church)擔任全職牧師。盡管如此,傳教期間的理雅各在很大意義上仍然堪稱一位漢學家。與英國國內許多普通基督徒一樣,理雅各是支持各個活躍在大清帝國的差會的。因此,我們有必要特別關注理雅各如何把他對中國“圣書”的討論導向基督徒讀者。
作為教授,理雅各不僅要教授學院的課程,還要為整個牛津大學開設講座。一般一年要開設兩次大學講座,這些講座大部分都被認真地記錄了下來,所以我們知道在 1879 年這卷書出版之前,理雅各沒有講過其中的任何一部儒經。只是在數年后的 1883 和 1884 年,理雅各才講了“中國年表”(Chinese Chronology)和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朝代,這就會提到《尚書》(理雅各喜歡稱之為《書經》)里的事件。后來他有一場“中國詩歌”的講座,應該會提到《詩經》。理雅各沒有開設過關于《孝經》性質或《孝經》注疏史的講座。
另外,在 1879 年理雅各教授就在他的正常課程中講授“中國歷史”,而且在 19 世紀八九十年代繼續與學生一起學習不同的史書,尤其是《史記》。從 1886 年開始他才為部分課程講授了部分《詩經》,但《孝經》本身從未成為任何課程的指定讀物。
理雅各貢獻的這一卷《中國圣書》是不同尋常的,因為它包含
了理雅各曾在《中國經典》系列翻譯過的兩部儒經,包括《書經》(《中國經典》第三卷,1865 年)和部分《詩經》(《中國經典》第四卷,1871 年)。后幾卷《中國圣書》都沒有包含之前出版過的經書。那么,問題就來了,理雅各是否只是重印了之前他已經翻譯和闡釋過的《書經》和《詩經》?這樣的問題顯然有些意外。理雅各作為專注于儒家經典和道家經典的譯者和闡釋者,這樣的問題將揭示他學術生涯的許多面相,將表明他是如何認真地重新思考那些翻譯的。我們將看到改譯的地方并不多,但這些改變揭示了理雅各在智識上長期浸淫于中國古典文本,這不僅是他在牛津大學的學術模式,更是在他到牛津大學之前就養成了。另外,它也表明理雅各的翻譯和闡釋并非“完美”,也不是沒有錯誤,但這些翻譯和闡釋是他在學術上孜孜不倦追求的結果。這其中的許多細節都可在本導讀所附的兩份表格中看出。
如表所示,1879 年前理雅各不僅出版了《書經》的完整譯本,而且還有兩個完整的《詩經》譯本(一個為散文體,一個為英文韻律體)。但他之前從未出版過《孝經》的譯本。他為《東方圣書》準備的所有這些譯本與《中國經典》最大的不同是,它們僅以英文呈現,而《中國經典》則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呈現。鑒此,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經典》針對的不僅是英文讀者,也包括中文讀者,而且在翻譯《中國經典》時理雅各還得到了中國學者的幫助;但《中國圣書》針對的僅僅是英文讀者,是理雅各獨立完成的。
我們還應論及本卷書產生的背景,即理雅各其他方面的經歷和活動,但讀者可在《中國圣書》總論中發現有這些方面的詳細論述。其中包括理雅各對中國經書理解的加深,1873 年他最后一次離開香港之后到華北旅行的人生經歷,及至 1876 年他擔任牛津大學基督圣體學院的教授。
理雅各文集·第1卷·中國圣書(一):書經、詩經、孝經 作者簡介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英國著名漢學家,牛津大學首任漢學教授,“儒蓮獎”首位獲得者(1875),曾在香港工作生活三十年時間。英語世界一部完整翻譯“四書”“五經”的學者,為西方漢學發展以及中國典籍西傳做出重要貢獻。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