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中國城市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36047
- 條形碼:9787220136047 ; 978-7-220-13604-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中國城市簡史 本書特色
作者權威,國內zui權威的城市史專家學者
時段全面,完整梳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75年的城市發展歷程
史料翔實,立足全面準確的歷史文獻與資料
緊扣新中國史的研究,從城市建設和發展入手,以宏觀的視覺和全新的研究方法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75年來城市建設的成果以及中國城市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以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為主線,抓住了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重點、特點,章節相互獨立又有著內在邏輯聯系,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歷史時段,展現了現有的城市史研究成果
新中國城市簡史 內容簡介
本書緊扣新中國史的研究,從城市發展這一角度入手,系統、全面、多角度地考察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城市建設的基本脈絡和發展規律,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城市建設取得的巨大成果,全書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城市的曲折發展時期(1949—1978)、城市快速發展時期(1978—2011)、中國新型城市化發展時期(2012年至今)三個部分。書稿的出版將對中國各大城市走上可持續的城市發展之路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為新時代各級城市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區情、市情的發展道路提供類歷史借鑒,為未來構建適合中國人民的美好的宜居宜業幸福家園提供理論參考。
新中國城市簡史 目錄
目 錄
序 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重要意義 001
緒 論 007
一、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學術回顧 / 009
二、中國城鎮化從步履蹣跚起步到進入“城市時代” / 012
三、新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特點 / 022
**章 城市革新與再造 029
**節 軍管時期城市政權接管與秩序恢復 / 031
一、新中國成立前后中國共產黨接管城市政策的形成 / 032
二、城市軍事管制制度的確立 / 036
三、軍管時期城市政權的接管 / 040
四、軍管時期建立健全城市人民民主政權 / 046
五、軍管時期城市經濟秩序與社會秩序的恢復 / 049
第二節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城市發展 / 061
一、城市管理機構的調整與重建 / 061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環境整治 / 068
第三節 “一五”計劃時期城市發展 / 073
一、工業新布局與城市空間分布的變化及發展 / 073
二、重工業優先發展與城市經濟社會變遷 / 077
三、以工業為中心的不同類型城市規劃與建設 / 081
第四節 城市規模、數量、分布的變化 / 086
一、城市規模的變化 / 087
二、城市數量的增加與城市分布的變化 / 090
第二章 艱難探索中城市的曲折發展 097
**節 “大躍進”時期城市的超前發展 / 099
一、城市建設的“大躍進” / 100
二、城市規模的擴大與空間格局的變化 / 109
三、城市數量快速增加 / 113
四、城市體系的變化 / 115
第二節 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城市發展 / 121
一、城鎮人口數量的變化 / 122
二、城市數量、規模等級的變化 / 128
三、城市與人口空間分布格局的變化 / 135
第三節 城市在曲折中發展 / 138
一、城市規劃建設從停滯到逐漸恢復 / 138
二、城鎮化進程停滯與有限發展 / 142
三、三線建設對中西部城市發展的推動 / 147
第三章 改革開放初期城市的發展 155
**節 改革開放初期城市活力的激發 / 157
一、改革開放與城市工作的逐步推進 / 158
二、城市規劃建設的全面啟動 / 160
三、城市發展方針的提出及影響 / 165
四、對外開放與沿海城市的發展 / 168
第二節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與城市發展 / 172
一、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 / 173
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與內地中心城市的發展 / 181
三、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與中小城市的發展 / 186
四、城市數量的增加與規模的擴大 / 190
第三節 鄉鎮企業的興起與小城鎮發展 / 195
一、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鄉鎮企業 / 196
二、鄉鎮企業的勃興與小城鎮的快速發展 / 201
第四章 改革開放新格局與城市加速發展 211
**節 對外開放新格局與城市發展 / 213
一、沿海沿江城市的進一步開放 / 213
二、沿邊城市的開放與發展 / 221
三、內陸省會城市的開放與發展 / 226
第二節 城市空間布局與形態的加速變化 / 235
一、開發區的普遍建立與城市的發展 / 236
二、區域城市體系的初步構建 / 244
三、沿海三大城市群的初步建設 / 252
四、城市空間分布的變化 / 259
第三節 城市建設與市民生活的變化 / 262
一、城市交通建設的加快與多元化發展 / 262
二、城市配套生活設施的建設 / 268
三、房地產業的興起與城市空間格局的變化 / 273
第五章 新世紀初期城市發展的新格局 279
**節 改革深化與城鎮化的快速發展 / 281
一、戶籍制度改革與城市發展 / 282
二、“經營城市”與空間城鎮化的高速發展 / 293
第二節 科學發展觀與新世紀城市發展新態勢 / 305
一、新型城鄉關系的構建 / 306
二、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互動 / 315
三、城市文化產業的振興 / 323
四、生態城市建設 / 333
第三節 區域發展戰略與城市群發展 / 339
一、新世紀中國城鎮化方針的演變與城市的發展 / 340
二、西部大開發與城市發展 / 344
三、東北振興與城市發展 / 349
四、中部崛起與城市發展 / 353
五、沿海城市與三大城市群的快速發展 / 358
六、城鎮化水平的提升與城市數量的變化 / 366
第六章 新時代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371
**節 新時代城市發展的成就與轉型 / 373
一、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巨大成就 / 374
二、中國式城鎮化:從傳統城鎮化向新型城鎮化的轉變 / 377
第二節 城市群發展與都市圈建設 / 391
一、新時代城市群的發展與轉型 / 392
二、新時代都市圈建設 / 402
第三節 新時代中小城市小城鎮與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 408
一、新時代中小城市小城鎮的建設與成就 / 408
二、國家中心城市的布局與發展 / 417
第四節 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 427
一、中國式城市治理體系形成的歷史邏輯 / 427
二、城市治理體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邏輯 / 432
三、中國式城市治理體系的特點 / 436
四、中國式城市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升 / 440
結語:新中國城市發展的成就與特征 445
參考文獻 471
后記 508
新中國城市簡史 相關資料
序: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重要意義
何一民
近代以后中國在外力推動下開啟工業化、城鎮化,成為西方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追隨者。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走出了一條獨立發展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道路,僅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城鎮化進程,創造了數億人口平穩地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人間奇跡;城市空間結構、產業結構、規模結構、社會結構和城市面貌發生了巨變,城市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并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城市體系,城市群成為引領地區和國家發展的動力源;城市公共設施逐步完善并現代化,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備,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可以說這些偉大歷史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個基礎之上,這是新中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最重要特征和最大優勢。新中國的城市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走出了一條發展中國家后發展城市化、現代化的獨特道路,并在西方國家城市化進程中從“跟隨者”轉變為“領跑者”。中國城市的發展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并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40余年前,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啟動,中國城市史作為一門新的學科誕生。而今,隨著中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呼喚著中國城市史研究者的學術自覺,深入系統地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
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城市高速發展,但在當時有不少城市管理者和學者對城市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的認識還模糊不清,被束縛了思想和手腳,因此迫切需要從歷史的視域來認識城市的功能、作用和地位,開展中國城市史研究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國家“七五”社科規劃將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四座城市歷史的研究列為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由此催生了一門新的學科。其后數年間,中國城市史研究逐漸在全國各地興起,呈現出勃勃生機。中國城市史學作為一門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興起的學科,經過近40年的迅猛發展,現已成為國內歷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出現方興未艾的局面。但是,中國城市史研究的發展有著“厚古薄今,重近代輕當代,重微觀輕宏觀”的特點,有關新中國城市史研究論著所占比例甚低。筆者于2020年受國家社科規劃辦委托開展“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史研究調研,對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間中國知網所載有關中國城市史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共查閱到相關論文745篇,其中涉及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文章僅79篇,約占總量的10.6%,與近現代城市史論文所占58.1%相比,明顯不足。
序: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重要意義
何一民
近代以后中國在外力推動下開啟工業化、城鎮化,成為西方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追隨者。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走出了一條獨立發展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道路,僅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城鎮化進程,創造了數億人口平穩地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人間奇跡;城市空間結構、產業結構、規模結構、社會結構和城市面貌發生了巨變,城市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并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城市體系,城市群成為引領地區和國家發展的動力源;城市公共設施逐步完善并現代化,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備,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可以說這些偉大歷史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個基礎之上,這是新中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最重要特征和最大優勢。新中國的城市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走出了一條發展中國家后發展城市化、現代化的獨特道路,并在西方國家城市化進程中從“跟隨者”轉變為“領跑者”。中國城市的發展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并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40余年前,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啟動,中國城市史作為一門新的學科誕生。而今,隨著中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呼喚著中國城市史研究者的學術自覺,深入系統地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
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城市高速發展,但在當時有不少城市管理者和學者對城市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的認識還模糊不清,被束縛了思想和手腳,因此迫切需要從歷史的視域來認識城市的功能、作用和地位,開展中國城市史研究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國家“七五”社科規劃將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四座城市歷史的研究列為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由此催生了一門新的學科。其后數年間,中國城市史研究逐漸在全國各地興起,呈現出勃勃生機。中國城市史學作為一門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興起的學科,經過近40年的迅猛發展,現已成為國內歷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出現方興未艾的局面。但是,中國城市史研究的發展有著“厚古薄今,重近代輕當代,重微觀輕宏觀”的特點,有關新中國城市史研究論著所占比例甚低。筆者于2020年受國家社科規劃辦委托開展“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史研究調研,對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間中國知網所載有關中國城市史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共查閱到相關論文745篇,其中涉及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文章僅79篇,約占總量的10.6%,與近現代城市史論文所占58.1%相比,明顯不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城市發展也揭開新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進入工業化、現代化、城鎮化和全球化的發展階段,70余年來,中國城市出現天翻地覆的巨變,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并完成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向社會主義城市的轉型和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的轉型。城市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中心和強勁引擎,部分重要城市已經躋身世界頂級城市行列,對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新中國城市史的研究卻滯后于新中國城市的發展,很多研究領域還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深入系統地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不僅因為這是一個亟待開辟的新興研究領域,關系到中國城市史學科“三大體系”建設,而且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當下中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面臨若干城市發展的新問題,亟須中國城市史研究者主動作為,在深入系統地研究新中國城市史的基礎上,全面總結新中國城市發展的偉大成就與歷史經驗,為當代中國城市發展提供歷史借鑒。流水已至,渠成有待。因而系統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新中國城市史是中華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相關研究有助于深入認識當代中華文明的價值和地位
城市是文明的要素和主要載體,歷史上重大的變革和進步幾乎都是發生在城市之中,重要的歷史人物也大多在城市中活動,重大的發明創造也多在城市中進行。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主要是以城市為載體。城市史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以文明發展為線索,勾勒出城市發展與變遷的進程,揭示出這一進程及人類社會架構作為一個整體的運動與變遷的規律性和階段性。幾千年來,城市發展史也可以說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城市史不僅是研究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城市興起發展的興衰史,更是研究人類文明史的重要介入點。新中國發展起來的輝煌而燦爛的城市文明是當代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將有助于深入揭示當代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和作用。70多年來,中國已經從西方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追隨者向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引領者轉變,加強新中國城市史研究,有助于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貢獻中國智慧。
(二)加強“新四史”研究的需要
2021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新中國城市史與“新四史”關系十分密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新中國的發展變遷、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深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是以城市為主要載體。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礎上,數億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的平穩轉移,城市體系的完善,城市設施與服務的完備,為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持久的動力,這些都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成果的集中展現。新中國城市作為區域和國家的中心和動力源,深刻地影響著區域和國家的發展,當代中國城市、城市群對世界的發展進程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因而深入系統地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可以深化對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刻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三)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評價新中國城市發展的偉大成就,總結歷史經驗,探尋中國城市發展的規律與特點,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鎮化之路提供強有力的學理支撐
新中國城市簡史 作者簡介
何一民,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委,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長期從事中國城市歷史、中國近現代歷史研究和教學。先后主持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清史·城市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20世紀中葉以來西藏城市人居環境發展變遷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近現代中國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中國城市通史”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