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經典常談(“名師精講整本書閱讀”叢書)/朱自清 著張媛、武悅 導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32356
- 條形碼:9787521232356 ; 978-7-5212-3235-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典常談(“名師精講整本書閱讀”叢書)/朱自清 著張媛、武悅 導讀 本書特色
沉浸式閱讀:邊聽邊玩,經典名著輕松讀完。
精講微課·精選名言·原文暢聽
閱讀訓練營:精品課堂,讀寫能力快速提升。
閱讀點撥·寫作指導·經典精讀
閱讀工具包:高效便捷,閱讀之旅異彩紛呈。
閱讀打卡·閱讀心語·錯題收集
經典常談(“名師精講整本書閱讀”叢書)/朱自清 著張媛、武悅 導讀 內容簡介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編撰的國學研究專著,原名《古典常談》,于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編著完成,1942年8月由國民圖書出版社出版,實際見書時間是1943年5月。該書是學術性的普及讀物,全書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專題研究的成果。它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的順序,把中國古代重要文獻典籍的基本知識,用簡練明曉的文字加以介紹,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葉圣陶先生說,全書字里行間表現出作者那種嚼飯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從建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來說,在當代無疑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經典常談(“名師精講整本書閱讀”叢書)/朱自清 著張媛、武悅 導讀 目錄
目錄
導讀 / 1
序 / 1
《說文解字》 ** / 4
《周易》第二 / 13
《尚書》第三 / 20
《詩經》第四 / 28
“三禮”第五 / 35
“春秋三傳”第六(《國語》附) / 40
“四書”第七 / 46
《戰國策》第八 / 51
《史記》《漢書》第九 / 55
諸子第十 / 68
辭賦第十一 / 79
詩第十二 / 87
文第十三 / 98
附錄
論雅俗共賞 / 116
論百讀不厭 / 123
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悼聞一多先生 / 130
文學的標準與尺度 / 134
什么是文學? / 141
什么是文學的“生路”? / 144
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 / 148
古文學的欣賞 / 151
怎樣學習國文——在昆明中法中學講演 / 156
經典常談(“名師精講整本書閱讀”叢書)/朱自清 著張媛、武悅 導讀 相關資料
導 讀
作者簡介
朱自清于1898 年出生,原名自華,號實秋,后來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于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 年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他1921 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的代表作家,并與葉圣陶等人創辦了新文學史上第一個倡導寫作新詩的詩刊,即《詩》月刊。1928 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1931 年留學英國,1932年歸國之后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運動中,他和學生共同游行。抗戰爆發后,隨校南遷,任西南聯大教授。1948 年,病逝于北平。
回顧朱自清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他是一位杰出的語文教育家。他大學畢業之后,做了五年中學教師,又做了二十三年大學教授,始終熱愛語文教育。葉圣陶先生評價他:“兼有中學及大學的教學經驗,兼有新舊文學的修養,除了文學造詣之外,他又富有研究的精神,除了本國語文的修養外,他又有外國語文的精深的造詣。朱先生具備這么些條件,所以就語文教學方面來說,他真是個全才。”無論在中學執教,還是主持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他都能把一切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做事認真,教學嚴謹,待人以誠,親和力強。他在溫州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任教時,獨創了作文計分法,即在作文本首頁記錄本學期作文分數,勾畫成績的升降線,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寫作熱情。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在20 世紀30 年代末到40 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初版于1942 年。
閱讀價值
《經典常談》系統總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錢伯城評價《經典常談》是“介紹講解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國學入門書”“基礎書”,是一部“通俗化學術讀物”。《經典常談》可以引導我們在較短時間內一覽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摸清楚中國傳統典籍的“家底”,了解其演變發展的軌跡,建構較全面、系統的認知結構。
全書收錄文章共十三篇,按我國古代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順序介紹了《周易》《尚書》等經典著作,并梳理與講解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成為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說文解字》因是“一切的古典的工具和門徑”而位于首篇。
導 讀
作者簡介
朱自清于1898 年出生,原名自華,號實秋,后來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于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 年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他1921 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的代表作家,并與葉圣陶等人創辦了新文學史上第一個倡導寫作新詩的詩刊,即《詩》月刊。1928 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1931 年留學英國,1932年歸國之后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運動中,他和學生共同游行。抗戰爆發后,隨校南遷,任西南聯大教授。1948 年,病逝于北平。
回顧朱自清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他是一位杰出的語文教育家。他大學畢業之后,做了五年中學教師,又做了二十三年大學教授,始終熱愛語文教育。葉圣陶先生評價他:“兼有中學及大學的教學經驗,兼有新舊文學的修養,除了文學造詣之外,他又富有研究的精神,除了本國語文的修養外,他又有外國語文的精深的造詣。朱先生具備這么些條件,所以就語文教學方面來說,他真是個全才。”無論在中學執教,還是主持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他都能把一切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做事認真,教學嚴謹,待人以誠,親和力強。他在溫州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任教時,獨創了作文計分法,即在作文本首頁記錄本學期作文分數,勾畫成績的升降線,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寫作熱情。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在20 世紀30 年代末到40 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著作,初版于1942 年。
閱讀價值
《經典常談》系統總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錢伯城評價《經典常談》是“介紹講解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國學入門書”“基礎書”,是一部“通俗化學術讀物”。《經典常談》可以引導我們在較短時間內一覽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摸清楚中國傳統典籍的“家底”,了解其演變發展的軌跡,建構較全面、系統的認知結構。
全書收錄文章共十三篇,按我國古代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的順序介紹了《周易》《尚書》等經典著作,并梳理與講解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成為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說文解字》因是“一切的古典的工具和門徑”而位于首篇。
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本書選擇了《周易》《尚書》《詩經》和“三禮”“春秋三傳”“四書”做介紹。史部收錄了十五大類史書,本書選擇《戰國策》《史記》《漢書》做介紹。子部收錄諸子百家等十四個大類的著作,本書概括為“諸子”,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莊子等人的思想主張。集部收錄楚辭、詞曲等五個大類的著作,本書選取了辭賦、詩、文三個部分。
閱讀《經典常談》,會增加我們的知識儲備,拓展我們的文化視野,幫助我們了解文化經典的基本面貌與核心特質,了解它們形成的過程、傳播與接受的歷史以及在學術史上的地位。如《詩經》中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篇章,于古代都被視為政治教化的文本,在儒家道德倫理觀念的視域下被觀照、審視、解讀,《毛傳》則是古代“詩經學”的代表。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中就曾提到《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毛詩品物圖考》等著作,對少年時代的他產生過很大影響。如果不知《毛傳》為何書,我們恐怕很難真正走進《詩經》瑰麗的文化
殿堂,對魯迅的精神世界了解也會受限。再如我們都知道屈原的代表作《離騷》,也聽說過“楚辭”,卻容易把二者混為一談,誤認為《楚辭》的作者是屈原。其實,“楚辭”作為一種詩體被正式確立并獲得經典地位,已經是漢代的事,也并非屈原一人的功勞,而是經過宋玉、賈誼、東方朔、王逸等數代人的創作積累,最終成集,可謂時間沉淀的經典。了解這些史實,我們便可以認識到傳統學術史的基本面貌,進而真正地尊重文化,傳承文化,弘揚文化。
閱讀《經典常談》,還會涵養我們“人之為人”的根基與氣脈。葉圣陶在《讀〈經典常談〉》中指出:“一些古書,培育著咱們的祖先,咱們跟祖先是一脈相承的,自當嘗嘗他們的營養料,才不至于無本。”“胸襟擴大了,眼光深遠了,雖然還是各做他們的事兒,卻有了一種新的精神。這就是所謂無用之用。”《說文解字》、“四書”、“五經”、《戰國策》、《史記》、《漢書》等典籍,是先民給我們留下的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極為厚重的傳統文化精神,是我們必須繼承的寶貴財富。最古老的經典,總是在遙遠的歷史
深處,制約著我們的今天。“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因為其發乎人性,具有開敞宏闊的氣象、高尚儒雅的情懷、昂揚豪邁的氣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自覺地承擔起愛護、研究、傳承優秀文化遺產的重任。正如任繼愈所言:“一個民族的文學、史學、哲學、宗教最能體現這個民族的性格和風格。不管你是學理的,還是學文的,都應該對民族的歷史有所了解,這樣才能知道中華民族的文化多么優秀,真理本身是多么樸素可愛。”
經典常談(“名師精講整本書閱讀”叢書)/朱自清 著張媛、武悅 導讀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練、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主要作品有《雪朝》《蹤跡》《背影》《春》《歐游雜記》《你我》《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國文教學》《詩言志辨》《新詩雜話》《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
導讀: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練、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主要作品有《雪朝》《蹤跡》《背影》《春》《歐游雜記》《你我》《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國文教學》《詩言志辨》《新詩雜話》《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
導讀:
張媛,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北京市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封面人物。獲第六屆“中語杯”全國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第一名、北京市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京教杯”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人教杯”特等獎及一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獎項。著有《讓閱讀真正發生——整本書閱讀之價值探尋與教學實踐》《名師教我學習作》(九年級上冊)。任《民國經典國文課》叢書副主編,參編著作十余本。近年來執教國家級、市區級公開課數十節,發表文章六十余篇。
武悅,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學語文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202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學習成績出色,曾獲五四獎學金、北京大學二等獎學金、北京大學三等獎學金和社會工作獎等多種獎項。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