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探知無界·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54360
- 條形碼:9787301354360 ; 978-7-301-35436-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探知無界·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探索 本書特色
《探知無界·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探索》為“北大名師講科普系列”中的一本。本套叢書由北大知名教授、學者編寫,經過北大附中各學科骨干教師修訂審核,內容專業且貼近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并入選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2024年科普創作出版資金資助項目。本書融合了生物、數學、化學等學科的知識,深度挖掘生命的奧秘,學生將學會如何跨越學科界限,運用綜合思維解決復雜問題。
探知無界·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探索 內容簡介
叢書簡介: 在中國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大學與國內外多所中學聯合啟動的“亞洲青少年交流計劃”自2021年開始,接收來自國際高中學生共同參與線上課堂,相互學習、共同探討。此項計劃不僅凝聚了教育、科技界的智慧和資源,而且著眼于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次大學與中學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創新嘗試,致力于在真實的科研課題學習與實踐中,為中學生打造一個全方位、跨學科的學習體驗。 北京大學的教授團隊親自設計并講授的課程,不僅旨在鞏固中學生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中學生培養跨學科思維和科學家精神,激發對科技前沿的熱愛,并在科學探索的旅途中播下探究與創新的種子。 這些課程內容經過北大教授的嚴格審定,依托“北大A計劃”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機制,再由北大附中的教師團隊根據中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了適度的調整與拓展,包括增加了延伸閱讀和實踐活動,*終獲得教育部的正式批準出版。本叢書暫定為“北大名師講科普系列”。 本冊內容簡介: 《探知無界·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探索》主要以介紹如何能夠清晰地觀察生命活動中的精細結構動態的顯微成像方法為核心內容,同時,也會探討這些生命活動的觀察如何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能夠更深入地認識到各個學科之間其實并無人為劃定的界限。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甚至美學、哲學,這些學科都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它們共同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創造出認識自己的工具,并探索科學前沿的無限可能。
探知無界·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探索探知無界·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探索 前言
總 序 龔旗煌 (北京大學校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 科學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多次在不同場合強 調“要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活動,形成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 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科普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 遵循。當前,我們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 業,更需要加強科普工作,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筑牢基礎。 做好科普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高校和科研機構教學 資源豐富、科研設施完善,是開展科普工作的主力軍。作為國內一流的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北京大學在開展科普工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和優勢。一是學科種類齊全,北京大學擁有哲學、法學、政治學、數 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多個國家重點學科和世界一流學科。二是 研究領域全面,學校的教學和研究涵蓋了從基礎科學到應用科學,從人 文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廣泛領域,形成了綜合性、多元化的布局。三是科研實力雄厚,學校擁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和創新平 臺,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為師生提供了廣闊的 科研空間和豐富的實踐機會。 多年來,北京大學搭建了多項科普體驗平臺,定期面向公眾開展科 普教育活動,引導全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在提高公眾科學 文化素質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2021 年秋季學期,支持下 北京大學啟動了 “亞洲青少年交流計劃”項目,來自中日兩國的中學生 共同參與線上課堂,相互學習、共同探討。項目開展期間,兩國中學 生跟隨北大教授們學習有關機器人技術、地球科學、氣候變化、分子醫 學、化學、自然保護、考古學、天文學、心理學及東西方藝術等方面的 知識與技能,探索相關學科前沿的研究課題,培養了學生跨學科思維與 科學家精神,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與熱情。 “北大名師講科普系列”緣起于“亞洲青少年交流計劃”的科普課 程,該系列課程借助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開設的大中貫通課程得到進一步 完善,*后濃縮為這套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科普叢書,并順利入選北京市 科學技術協會 2024 年科普創作出版資金資助項目。這套科普叢書匯聚 了北京大學多個院系老師們的心血。通過閱讀本套科普叢書,青少年讀 者可以探索機器人的奧秘、環境氣候的變遷原因、顯微鏡的奇妙、人與 自然的和諧共生之道,領略火山的壯觀、宇宙的浩瀚、生命中的化學反 應,等等。同時,這套科普叢書還融入了人文藝術的元素,使讀者們有 機會感受不同國家文化與藝術的魅力,如云岡石窟的壯麗之美,從心理 學角度探索青少年期這一充滿挑戰和無限希望的特殊階段。 這套科普叢書也是我們加強科普與科研結合,助力加快形成全社會 共同參與的大科普格局的一次嘗試。我們希望這套科普叢書能為青少年 讀者提供一個“預見未來”的機會,增強他們對科普內容的熱情與興 趣,增進其對科學工作的向往,點燃他們當科學家的夢想,讓更多的優 秀人才競相涌現,進一步夯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
探知無界·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探索 目錄
導語 / 1
**講 探索顯微成像的意義 / 5
一、顯微成像 9
二、“看得更清楚”的重要性 27
第二講 顯微成像技術的發展 / 35
一、顯微鏡的發展 39
二、熒光 47
三、熒光分辨率 54
四、超分辨成像技術 58
五、結構光照明顯微技術 67
第三講 顯微成像技術遭遇的挑戰與解決方法 / 75
一、動態 79
二、捕捉動態的困境 81
三、稀疏性的利用 84
四、連續性的利用 98
探知無界·超級顯微成像世界的探索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
方方,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F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人事部部長、師資人才辦公室主任等。曾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等。
馬玉國,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化學會理事。
陳良怡,北京大學長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工程與醫學儀器本科學位(1995年),華中科技大學生物電子學碩士學位(1997年),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2001年)。2001至2004年,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生理與生物物理系博士后。2004至2010年,入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員。2010年,入職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后并入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20年起任博雅特聘教授,并擔任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發展先進生物熒光成像方法,應用這些方法研究糖尿病相關的胰島素分泌調控過程等。
叢書主編:
方方,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現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人事部部長、師資人才辦公室主任等。曾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等。
馬玉國,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化學會理事。
本冊主編:
陳良怡,北京大學長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生物工程與醫學儀器本科學位(1995年),華中科技大學生物電子學碩士學位(1997年),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2001年)。2001至2004年,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生理與生物物理系博士后。2004至2010年,入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員。2010年,入職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后并入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20年起任博雅特聘教授,并擔任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發展先進生物熒光成像方法,應用這些方法研究糖尿病相關的胰島素分泌調控過程等。
郭長亮,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先進生物醫學成像方法的開發。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