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儒家倫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82812
- 條形碼:9787305282812 ; 978-7-305-28281-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儒家倫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 本書特色
《海洋命運共同體構建:理論與實踐》為2023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2023年高校主題出版項目。本叢書通過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指示,從多學科、跨學科、交叉學科等學科協同的角度,結合區域國別學、國家安全學、國際關系、國際法等學科理論與方法,在創新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引領下,就海洋強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拿出系統的、持續性的、時效性的研究成果。
儒家倫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 內容簡介
本書以儒家倫理為視角,以新加坡、馬來西亞(簡稱“新馬”)為中心,以華社、華商、文士、華校、華教、政府為對象,全面而又系統地研究了從明末至新加坡取消儒家倫理課程當年近四百年時間里,儒家倫理在新馬兩地弘傳的歷史背景、階層群體、載體、方式、途徑、效果、價值觀念、本土化特征及傳播規律等。在此基礎上,概括出儒家倫理在新馬兩地弘傳過程中呈現出的四個本土化特征:從傳播群體來看,儒家倫理的本土化呈現出以日常資生事業為主、通俗教喻形態為輔的特征;從傳播語言來看,儒家倫理的本土化呈現出多元媒介用語表達的特征;從傳播途徑來看,儒家倫理的本土化呈現出教材與課程兩相配合的特征;從傳播結果來看,儒家倫理的本土化呈現出新馬國家價值觀念認同融合的特征;歸納出儒家倫理在新馬兩地弘傳過程中的三條規律:措諸事業、有容乃大與群倫認同。
儒家倫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 目錄
緒 論
**章 南海海洋文化與海洋命運共同體
**節 互通有無、互利共贏的經濟伙伴
第二節 遣使互訪、睦鄰友好的政治友誼
第三節 求同存異、包容互鑒的文明交流
第四節 友愛互助、和諧共生的倫理情誼
第二章 華人移民南洋經過、原因及形態的歷史考察
**節 歷史上華人移民南洋的經過
第二節 歷史上華人移民南洋的原因
第三節 歷史上華人移民南洋的形態
小 結
第三章 早期新馬華社與儒家倫理的弘傳載體
**節 廟宇
第二節 義塚
第三節 會館
第四節 宗祠
小 結
第四章 新馬華商與儒家倫理的弘傳方式
**節 個體生存倫理
第二節 家族互助倫理——慶德會
第三節 企業倫理與企業家精神
小 結
第五章 文士與儒家倫理的弘傳途徑
**節 駐新領事文官的創辦文社
第二節 南來士紳的倡建孔廟學堂
第三節 南洋儒者的普及宣揚儒學
小 結
第六章 新馬華校對儒家倫理的弘傳與實踐
**節 早期華校與儒家倫理
第二節 校訓校歌與儒家倫理
第三節 華文教材與儒家倫理
小 結
第七章 馬來西亞華教對儒家倫理的弘傳與踐行
**節 華教對公民權利義務觀念的灌輸
第二節 華教對華文教育平等地位的爭取
第三節 華教對興學育才觀念的踐行
小 結
第八章 新加坡政府對儒家倫理的弘傳與推行
**節 中學對倫理道德觀念的灌輸
第二節 家庭對倫理道德觀念的承傳
第三節 社會對倫理道德觀念的弘傳
小 結
結束語 儒家倫理在新馬兩地的本土化特征及傳播規律
參考文獻
附錄
后 記
儒家倫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 作者簡介
張浩,哲學博士,畢業于南京大學。現任職于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暨西北政法大學文化與價值哲學研究院,講師。研究方向:儒家哲學、中國傳統價值哲學等。出版有《中國古典哲學名著粹言選讀》(西北大學,2019年)。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