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初級中學(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10205
- 條形碼:9787519210205 ; 978-7-5192-1020-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初級中學(全2冊)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5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具有以下特色:
(1)配套試卷講解
本套試卷配有試卷講解,梳理考點,講解解題方法。
(2)精選真題,洞悉考情
編者整理了近幾年的10套真題,全面總結命題規律,嚴格依據真題命題特點編織,幫助考生從整體上把握考試難度,熟悉教師資格考試考查的特點和命題趨勢。
(3)深度解析,講解細致
試卷的題目和答案均經過研發團隊多次討論和反復推敲,力求答案準確、解析透徹,引導考生在解題過程中理清解題思路,舉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讓備考更輕松。
(4)模擬預測,沖刺備考
本圖書除了10套真題外,還有5套標準預測試卷,幫助考生實戰演練,沖刺備考。
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初級中學(全2冊) 內容簡介
《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初級中學》由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編著
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初級中學(全2冊) 目錄
目錄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一)
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二)
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三)
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四)
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標準預測試卷(五)
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初級中學(全2冊) 相關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標準預測試卷(一)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我國神舟系列飛船先后攜帶多種植物的種子進入太空漫游,后來經過播種、選擇,培育出了多個高產、穩產的新品種。這種育種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些種子的()。
A.遺傳物質B.形態結構
C.營養物質D.生理功能
2.現有甲、乙、丙、丁、戊五種動物,其中甲和乙同綱,甲和丙同門,甲和丁同科,甲和戊同目,則可以判斷與甲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A.乙B.丙
C.丁D.戊
3.下列有關生物變異及其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單倍體生物都不能產生可育的配子
B.基因重組通常發生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
C.用X射線照射萌發的種子能提高種子的突變率
D.三倍體葡萄可通過組織培養的方式繁殖
4.綠葉配紅花,綠和紅相關的色素分別位于植物細胞中的哪個結構?()
A.葉綠體和細胞質基質B.葉綠體和液泡
C.液泡和葉綠體D.細胞質和液泡
教師資格考試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標準預測試卷(一)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我國神舟系列飛船先后攜帶多種植物的種子進入太空漫游,后來經過播種、選擇,培育出了多個高產、穩產的新品種。這種育種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些種子的()。
A.遺傳物質B.形態結構
C.營養物質D.生理功能
2.現有甲、乙、丙、丁、戊五種動物,其中甲和乙同綱,甲和丙同門,甲和丁同科,甲和戊同目,則可以判斷與甲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A.乙B.丙
C.丁D.戊
3.下列有關生物變異及其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單倍體生物都不能產生可育的配子
B.基因重組通常發生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
C.用X射線照射萌發的種子能提高種子的突變率
D.三倍體葡萄可通過組織培養的方式繁殖
4.綠葉配紅花,綠和紅相關的色素分別位于植物細胞中的哪個結構?()
A.葉綠體和細胞質基質B.葉綠體和液泡
C.液泡和葉綠體D.細胞質和液泡
5.為了使公路兩旁種植的行道樹更好地遮陰,栽培時應該注意()。
A.保護側芽和頂芽
B.摘除主干和側枝的頂芽
C.保護主干和側枝的頂芽
D.摘除側枝的頂芽
6.下列關于細胞衰老和凋亡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凋亡是受基因調控的
B.細胞凋亡僅發生于胚胎發育過程中
C.人體各組織細胞的衰老總是同步的
D.細胞的呼吸速率隨細胞衰老而不斷增大
7.豌豆是自花傳粉的植物,如果在花蕾期把豌豆花甲的雌蕊去掉,把豌豆花乙的雄蕊去掉,豌豆花丙不做處理,分別用塑料袋罩起來,扎好袋口。其結果是()。
A.甲能結果B.乙能結果
C.丙能結果D.甲、乙、丙都能結果
8.科學家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來生產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胰島素。這一過程利用的生物技術主要是()。
A.組織培養B.發酵技術C.轉基因技術D.克隆技術
9.大雪紛飛的冬天,室外人員的體溫仍能保持相對穩定,其體溫調節過程如圖1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圖1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張以增加產熱
B.寒冷刺激下,皮膚血管反射性地收縮以減少散熱
C.寒冷環境中,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進物質分解產熱
D.寒冷環境中,體溫受神經與體液的共同調節
10. “中心法則”反映了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其中某過程的示意圖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圖2
A.催化該過程的酶為RNA聚合酶
B.a鏈上任意3個堿基組成一個密碼子
C.b鏈的脫氧核苷酸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相連
D.該過程中遺傳信息從DNA向RNA傳遞
11.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酶都是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上合成的B.酶能降低細胞反應的活化能
C.所有的酶都具有專一性D.酶可以在細胞外起催化作用
12.下列關于教材中“檢測生物組織中蛋白質、脂肪”“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蛋白質的檢測中加入0.1 g/mL的NaOH溶液可為反應提供堿性環境
B.檢測花生種子中的脂肪時,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需在染色前加入
C.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導致不同色素帶的移動速率不同
D.根據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顏色變化的快慢可判斷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3.下列關于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果實的結構包括果皮、果肉、種子
B.種子中胚的結構包括胚根、胚芽、胚軸、胚乳
C.雌蕊的結構包括柱頭、花絲、子房
D.單子葉植物種子中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胚乳,雙子葉植物種子中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子葉
14.選擇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動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同一物種的個體差異不利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
B.人工選擇可以培育新品種,自然選擇不能形成新物種
C.自然選擇保存適應環境的變異,人工選擇保留人類所需的變異
D.經自然選擇,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的基因庫發生相同的變化
15.為更好地研究大棚蔬菜的生產狀況,對一天24小時中測得的蔬菜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進行記錄并繪制的坐標軸曲線如下圖。當植物能夠積累有機物時,曲線上對應這一生理狀況的時間段有()。
圖3
A. AB段和DE段B. BC段和CD段
C. AC段D. CE段
16.下列關于芽孢、芽體、孢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芽孢、芽體、孢子都是用來生殖的
B.酵母菌可以用芽體進行生殖
C.酵母菌可以用孢子進行生殖
D.乳酸菌可以形成芽孢
17.關于群落的結構,以下理解錯誤的是()。
A.竹林中不同種類的竹子高低錯落有致,其在垂直結構上有分層現象
B.動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與食性有關,而與植物的分層現象無關
C.淡水魚占據不同的水層,出現的分層現象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
D.不同地段生物種類有差別,在水平方向上呈鑲嵌分布
18.圖4是某生物個體(體細胞含2n條染色體)不同細胞分裂時期的圖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圖4
A. ①③表示有絲分裂
B. ②④表示減數分裂
C. ②中隨后會發生同源染色體分離
D. ④可能是次級卵母細胞
19.下列選項中,內分泌腺與激素的名稱及化學本質對應正確的是()。
A.下丘腦—抗利尿激素—脂質
B.垂體—生長激素—蛋白質
C.卵巢—促性腺激素—蛋白質
D.胰島A細胞—胰島素—多肽
20.下列關于目前全球碳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群落能夠反復利用地球上的碳
B. CO2濃度在生物圈中的持續增高可引起溫室效應
C.大氣中的CO2要變成含碳有機物,只能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環過程不能進行,生態系統將會被破壞并消失
21.巴甫洛夫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其經典條件反射實驗(即訓練狗聽見鈴聲分泌唾液)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重要證據。據此判斷,下列案例中符合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是()。
A.講解與演示結合指導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B.組織學生調查校園的生物種類
C.定期對已學內容進行復習鞏固
D.通過實驗驗證綠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
22.圖5所示的“種子的萌發”這節課的板書類型是()。
第一節:種子的萌發
一、種子萌發的條件環境條件: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自身條件:胚完整、有活力、度過休眠期
二、測定并計算種子發芽率:抽樣法
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供檢測的種子數×100%
三、種子萌發的過程1.胚乳或子葉中的營養轉運2.胚根發育成根3.胚軸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4.胚芽發育成芽,芽進一步發育成莖和葉
圖5
A.表格式B.提綱式C.問答式D.流程式
23.在學習完“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一節后,教師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①醫生說小明爺爺的血壓有些高,請你為小明爺爺設計一份合理的食譜。②有人說有“蟲眼”的蔬菜和水果的農藥含量少。你同意這種觀點嗎?教師所設計的這兩個問題分別屬于哪種提問類型?()
①運用提問②理解提問
③分析提問④評價提問
A. ①④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24.教師提供鳥的標本和圖片,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并在課堂上表達交流,師生共同總結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教師采用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是()。
A.探究式學習B.講授教學策略
C. PBL教學D. STS教育
25.在講解“開花與結果”一節時,教師設計了如下導入:同學們,花是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你認識哪些花呢?在這些花中,你最喜歡哪種呢?你所喜歡的花有哪些特點呢?在上述導入中,對教師使用課程資源的分析,正確的是()。
A.使用了學校課程資源B.使用了社區課程資源
C.使用了隱性課程資源D.沒有使用課程資源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26.登革熱病人有皮疹、發燒、頭痛等癥狀,登革熱病毒可通過白色伊蚊傳播,該病毒的致病機理簡圖如下。
圖6
問題:
(1)物質甲為,該物質和抗體Ⅰ能促進,使復合物增加,從而加重病癥。(6分)
(2)圖中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外滲,引起組織水腫和頭痛。(3分)
(3)登革熱病人發熱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熱源”直接作用于中的體溫調節中樞,導致相應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細胞代謝加快,耗氧量,體溫升高。(6分)
27.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到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為了獲得純合的轉K基因植株,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流程,其主要內容如圖7所示。
圖7
問題:
(1)上圖中A代表的是,B代表的是。(6分)
(2)若不考慮培養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染色體變異和基因突變,最終得到的二倍體植株即為純合的轉K基因植株,K基因純合的原因是。(3分)
(3)將含K基因的愈傷組織(2n)培育成二倍體植株,需要經歷過程。(3分)
(4)獲得二倍體植株后,若要進一步檢測轉基因是否成功轉錄出K基因表達的蛋白質,需要用到技術。(3分)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28.材料:
在“傳染病和免疫”一節中,某教師采取的情境教學的教學片段如下。
一、導入
教師講解關于新冠肺炎的相關信息并提出問題:人們為什么會患新冠肺炎?它又是如何流行起來的呢?人們該怎樣預防新冠肺炎呢?
二、新課講解
1.病原體、傳染病等概念
呈現圖片:教師展示新冠肺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結核桿菌以及蛔蟲的圖片。
分析問題:①圖片中的生物可引起哪種疾病?②什么叫作病原體?③傳染病是什么?
學生交流討論后,得出結論。
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呈現資料: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傳染病。流感患者的體內含有流感病毒;當其說話、打噴嚏、咳嗽時,流感病毒會從流感患者體內噴出,懸浮在空氣中;當健康人吸入帶有這種病毒的空氣后,就可能患流行性感冒。
分析問題:①什么是傳染源?②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是什么?③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患流行性感冒?④根據上述資料,概括出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經過的環節。
學生交流討論后,得出結論。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呈現資料:某校為積極預防新冠肺炎,對在校師生提出了下列部分要求。
①落實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做到病例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
②保持環境清潔,加強開窗通風。
③酌情減少大型室內集體活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