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高級中學(全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10359
- 條形碼:9787519210359 ; 978-7-5192-1035-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高級中學(全兩冊)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5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高級中學)》是中公教育為參加教師資格高中歷史考試的考生奉上的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習題集!幫助考生合理、有效地進行考前復習!
本試卷匯集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的研發團隊,仔細研究教師資格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全面整合歷年考點,細致剖析考試重難點,嚴格按照真題的考查形式和內容編寫5套模擬試卷,幫助考生適應考試答題節奏,掌握解題思路,從容應對考試。
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高級中學(全兩冊)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國家教師資格考試《考試大綱與說明》,收錄了教師資格統考近六次考試的真題,并精心編寫了十套標準預測試卷。本書力求將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所考查的知識點全部呈現出來,是一本專門針對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的專用復習教材。整套試卷緊扣考試大綱,全面覆蓋真題考點,每道試題均由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的專家和數百位一線師資精心編寫解析,深入淺出地向考生講解知識要點。
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高級中學(全兩冊) 目錄
目錄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精選)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
教師資格考試標準預測試卷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卷(一)~(五)
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歷年真題及標準預測試卷 高級中學(全兩冊) 相關資料
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標準預測試卷(一)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周平王東遷之后,鄭國不斷侵擾王室。平王死后,其孫桓王繼位,與鄭國矛盾激化,刀兵相見,王室軍隊敗北,桓王肩頭還中了一箭,隨后鄭國派人去“慰問”,桓王卻忍氣吞聲,不了了之。這表明()。
A.分封制下等級森嚴 B.周王實際控制諸侯
C.天下共主名存實亡 D.桓王注重睦鄰友好
2.西漢初年,社會經濟蕭條,農民流離失所,甚至自賣為奴;投機商乘機哄抬物價,民不聊生。面對這種情況,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嚴刑峻法 B.與民休息
C.焚書坑儒 D.尊崇儒術
3.下圖為我國某一歷史階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圖。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的朝代是()。
A.北魏、西晉、北周 B.西晉、前秦、后周
C.西晉、北魏、北周 D.北魏、前秦、西晉
4.宋代歐陽修在文章中記載當朝儒生“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慨嘆人生仕途大起大落。這一現象產生的制度根源是()。
A.軍功授爵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教師資格考試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標準預測試卷(一)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周平王東遷之后,鄭國不斷侵擾王室。平王死后,其孫桓王繼位,與鄭國矛盾激化,刀兵相見,王室軍隊敗北,桓王肩頭還中了一箭,隨后鄭國派人去“慰問”,桓王卻忍氣吞聲,不了了之。這表明()。
A.分封制下等級森嚴 B.周王實際控制諸侯
C.天下共主名存實亡 D.桓王注重睦鄰友好
2.西漢初年,社會經濟蕭條,農民流離失所,甚至自賣為奴;投機商乘機哄抬物價,民不聊生。面對這種情況,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嚴刑峻法 B.與民休息
C.焚書坑儒 D.尊崇儒術
3.下圖為我國某一歷史階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圖。其中①②③分別代表的朝代是()。
A.北魏、西晉、北周 B.西晉、前秦、后周
C.西晉、北魏、北周 D.北魏、前秦、西晉
4.宋代歐陽修在文章中記載當朝儒生“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慨嘆人生仕途大起大落。這一現象產生的制度根源是()。
A.軍功授爵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5.鑒于唐末五代“方鎮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充足),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鮮(少)”,北宋統治者為保證各地賦稅上交朝廷,采取的措施是()。
A.用文官擔任樞密使 B.設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區
C.設參知政事為副相 D.設置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
6.金朝基本沿襲唐宋制度,但也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統,叫()。
A.南面官 B.八旗制度
C.猛安謀克 D.北面官
7.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設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1762年,清政府在新疆設伊犁將軍;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終確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這表明,清朝()。
A.行省制度開始在全國推行
B.君主專制統治空前強化
C.中央政府與西藏開始交往
D.強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8.1891年,維新派學者康有為在萬木草堂宣揚變法思想,主張向西方學習,然而草堂卻懸掛孔子畫像,對聯書“行仁義事,讀圣賢書”。康有為變法思想的特點是()。
A.中體西用 B.尊孔復古
C.托古改制 D.全盤西化
9.2013年4月26日,弗朗索瓦·亨利·皮諾表示將代表皮諾家族向中國政府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鼠首和兔首。這樣,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就有七尊回歸祖國。它們流失海外的原因是()。
A.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B.文物販子的偷盜走私行為
C.晚清政府因財政困難出售
D.在軍閥混戰中被販賣出國
10.1918年,作家魯迅受“文學革命”浪潮影響,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與這場“文學革命”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抗日戰爭
11.這次會議不僅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預示著中國革命即將走上新的征程。這次會議發生在()。
A.江西瑞金 B.貴州遵義
C.陜北吳起鎮 D.甘肅會寧
1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斗爭中,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精神財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A.紅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
B.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抗日精神——長征精神
C.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
D.五四精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
13.英國首相丘吉爾說:“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丘吉爾肯定的是()。
A.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B.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
C.中國戰場對日軍兵力的牽制
D.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救援英軍
14.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的“一五”計劃開始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制造業;20世紀60年代開始試制國產化肥廠的成套設備,“文化大革命”時期也從歐洲、日本進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產在內的成套設備。據統計,至1978年,我國農業機械耕作面積、化肥使用量明顯提高。這一現象反映出這一時期國家()。
A.農業先進技術現代化過分依賴外國
B.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較嚴重
C.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成效顯著
D.關注農業建設并取得一定成績
15.波斯帝國境內有幾條重要的驛道,最著名的是從小亞細亞的以弗所到帝國行政中心蘇薩的“御道”。此外,從巴比倫開始的驛道有兩條,分別通向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和中亞以及印度。其中,通向中亞的驛道,構成了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這表明,驛道的修建()。
A.強化了君主專制制度
B.改善了落后的交通狀況
C.推動了絲綢之路開通
D.便利了經濟和文化交流
16.大津巴布韋文化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它得名于()。
A.金字塔建筑 B.地處非洲西部
C.笈多帝國文明 D.石頭城建筑
17.哥倫布有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馬可·波羅游記》,他經常翻閱,并做了264處邊注。這些邊注給人的總印象是:哥倫布最關心東方各國的地理位置和物產,特別是香料、藥材和珠寶?梢,哥倫布遠航()。
A.為西班牙王室帶來了財富
B.具有深刻的精神動力
C.結束了世界各地孤立狀態
D.具有明顯的經濟動因
18.它是新興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體現,激勵人們為創造現世的幸福去奮斗,它不是單純的文化復古思潮,而是當時西歐社會經濟和政治變化在思想領域的反映。材料描述的是()。
A.人文主義 B.信仰得救
C.科學革命 D.理性主義
19.下列兩幅反映英國政權機構的示意圖,從左到右的變化,在本質上說明了()。
A.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B.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C.工業革命不斷發展
D.資產階級革命勝利
20.某部著作既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又揭示了資本主義在積累財富和資本的同時,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必將引起工人階級反抗的社會現實。該著作是()。
A.《獨立宣言》 B.《法國民法典》
C.《資本論》 D.《共產黨宣言》
21.在2022年8月7日舉行的哥倫比亞總統就職儀式上,當禮兵展示玻利瓦爾的佩劍時,除西班牙國王外,其他在場各國領導人均起立鼓掌。西班牙國王這么做可能是因為()。
A.玻利瓦爾是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的主要領導者
B.國王至高無上,無須起立鼓掌
C.預先沒有此項環節,國王來不及反應
D.除了西班牙,其他都是美洲的政要
22.圖一、二分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征兵和德國征召潛水艇員的海報。兩國征兵參戰的根本目的是()。
圖一圖二
A.積極維護世界和平正義 B.爭奪歐洲大陸霸主
C.搶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 D.轉嫁國內經濟危機
23.“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加強國際協調,以保持經濟社會發展。這表現在()。
A.加大政府在公共事業領域開支
B.成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經濟組織
C.制定經濟發展計劃
D.構建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24.中國古代首創紀傳體通史體裁的史學著作是()。
A.《史記》 B.《漢書》
C.《后漢書》 D.《春秋》
25.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要求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特點,轉變教學觀念,全面發揮歷史教育功能。下列說法不符合高中歷史課程理念的是()。
A.增強學生歷史意識 B.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C.倡導學生主動學習 D.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6.簡述秦朝鞏固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
27.簡述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歷史教學的意義。
28.開展以教師講授為主導的課堂,教師要注意哪些教學策略?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6分,共48分)
29.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17世紀末至18世紀前半期,法國是歐洲大陸封建君主專制的典型,“太陽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強化封建等級制度,公然宣稱“朕即國家”,并且加強了天主教神學的反動統治,大肆迫害新教徒。18世紀初,法國已是歐洲大陸資本主義工商業最發達的國家,但資產階級作為第三等級的成員,卻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人們把眼光投向英國,發現了鼓舞人心的事情:霍布斯否定了“君權神授”,洛克提出了分權理論。1700年前后,歐洲出現了用科學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的熱潮,一些啟蒙思想家認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
——摘編自朱建國《法國啟蒙運動》等
材料二:
20世紀初,社會上廣泛流傳的譯著有嚴復翻譯的孟德斯鳩《法意》,楊廷東翻譯的盧梭《民約論》,蔡元培翻譯的柯培爾《哲學要領》等書。這些譯著廣為流傳,極大地沖擊了封建專制統治和傳統思想,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同時,知識界還掀起了創辦革命報刊、建立印書館的熱潮,如1903年出版的《革命軍》風行海內外,銷售逾百十萬冊。新文化運動中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借助盧梭等人的自然人性論、社會契約理論確立了中國現代新文化。
——摘編自胡燕《法國啟蒙思想與新文化運動》等
問題: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法國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9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啟蒙思想傳播對近代中國產生的積極作用。(7分)
30.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
某教師在講授美國的三權分立時,采用了如下的授課方式:
黃老師:美國的《1787年憲法》確立“三權分立”原則。“三權”分別是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其中,立法權由國會掌握,行政權由總統掌握,司法權由最高法院掌握。為了保護民眾,實現權力間的彼此制衡,該憲法還規定:總統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國會可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總統所否決的法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總統法令違憲,總統可以任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總統任命的司法官員必須經國會參議院的確認,最高法院可以宣布國會制定的法律不合憲法。
問題:
(1)材料中黃老師采用的是哪種教學方式?有什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