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五老文萃 大師視角下的中國傳統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26244
- 條形碼:9787547326244 ; 978-7-5473-2624-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五老文萃 大師視角下的中國傳統文化 本書特色
在思想的浩瀚星空中,
梁漱溟以對社會文化的深刻省思,帶您探尋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路徑;
馮友蘭用其清晰的哲學思辨,為您開啟中國古典智慧的神秘大門;
張岱年憑借對傳統文化的全面梳理,展現民族精神的豐富寶藏;
季羨林以跨文化的多彩經歷,編織出一幅絢麗的人文畫卷;
任繼愈則通過對宗教與哲學等領域的深度解讀,照亮人類精神世界的幽微角落。
本書匯聚這五位大師的經典選文,文字深入淺出,如涓涓細流潤澤心靈。無論您是渴望提升文化素養的求知者,還是對人生哲理有所追尋的思索者,都能在這些文字中領略大師風采,汲取無盡的智慧養分,開啟一場跨越時空、啟迪心智的文化之旅,感受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五老文萃 大師視角下的中國傳統文化 內容簡介
20世紀,無疑是中國學術與思想的一個高光時代,可謂群星璀璨。當人們抬頭仰望時,清晰可見其中的五顆耀星,他們是: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任繼愈五位鴻儒碩學。敬觀五位老先生的人生經歷,我們可以發現兩個*重要的交集點:一是都曾經在北京大學工作,二是共同發起創建中國文化書院。中國文化書院組織五位老先生的門生弟子從他們的等身論著中,編選學術與文化并重、專業與普及兼顧的代表性文章,各成一章,以表達對“創院五老”的*崇高的敬意和紀念之情。
五老文萃 大師視角下的中國傳統文化 目錄
前言
梁漱溟先生學術文萃
導言(王守常)
《究元決疑論》附記
佛理
談佛
唯識約言
《印度各宗概略》緒論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第八版自序
孔學繹旨
世界文化三期重現說
孔子學說之重光
《中國文化要義》節選
《人心與人生》自序
略說人心
人類生命之特殊
談人類心理發展史
《鄉村建設理論》自序
鄉村建設是什么?
略述鄉村建設運動要旨
由鄉村建設以復興民族案
馮友蘭先生學術文萃
導言(李中華)
信古·疑古·釋古——近年史學界對于中國古史之看法
秦漢歷史哲學
歷史與傳統
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
哲學和哲學史
研究中國哲學史的特殊任務
人異于禽獸者在覺解
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成功之因素
與印度泰谷爾談話——東西文明之比較觀
關于中西文化問題的一點意見
對于中國文化前途的展望
論詩
讀“無字天書”與“有字人書”——《宗璞小說散文選》佚序
西南聯大校歌歌詞(寄調《滿江紅》)
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代而難遇——西南聯大紀念碑碑文
闡舊邦以輔新命——哥倫比亞答詞
智山慧海傳真火,愿隨前薪作后薪——晚年明志
張岱年先生學術文萃
導言(魏常海)
中國思想源流
哲學上一個可能的綜合
《中國哲學大綱》自序
天人簡論
孔子哲學解析
儒家學說與新的世紀
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中的價值學說
季羨林先生學術文萃
導言(錢文忠)
吐火羅語的發現與考釋及其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印度眼科醫術傳入中國考
柳宗元《黔之驢》取材來源考
三國兩晉南北朝正史與印度傳說
《西游記》里面的印度成分
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天人合一”新解
任繼愈先生學術文萃
導言(林婭)
哲學與宗教
科學是人類*可靠的朋友
科學無神論給人真理和智慧
中國哲學史的特點——在“《中國哲學史稿》討論會”上的發言
如何看待哲學史上的唯心主義
中國的國教
《中國儒教論》序
儒教的彼岸世界
中國佛教的特點
佛教與中國思想文化——《中國佛教史》**卷序(代序)
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中國道教史》序
道家與道教
道教研究的重要性
后記
五老文萃 大師視角下的中國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
張軍,北京大學圖書館系畢業,先后任職于世行圖書貸款辦、教育-部圖書轉款辦、北大圖書館文獻部等,2001年至今先后任中國文化書院秘書長、常務副秘書長。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