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包郵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作者:艾公子 著
出版社:成都地圖出版社出版時間:2025-01-01
開本: 其他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33.4(5.7折) 定價  ¥59.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版權信息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本書特色

★一部以地理為視角的中國簡史。理解地理,才能完整理解歷史。透過自然、人文,看懂地理、歷史!讀懂“何以中國”。
★厘清歷史脈絡,掌握發展內核。千年規律,鋪就未來。
★頭部歷史自媒體“*愛歷史”新作,打磨三載,鉤沉千年;講透歷史地理的共生邏輯。
暢銷書作者“艾公子”,歷史自媒體《*愛歷史》創作團隊,全網獲500萬粉絲關注、6.7億 次閱讀、出版多部暢銷書;獲UC、網易等媒體獎勵,深受大眾認可、支持。
★歷時3年精心研究梳理!打造讀者看得懂、喜歡看的歷史地理通識著作,從歷史事件、真實故事入手解讀,大膽推測,奇幻想象,數百條參考文獻回溯本源,支持查證!
★自然、人文兩部重磅力作,自然篇5章19個專題,人文篇5章17個專題。山脈、江河、海洋、邊疆、古都……每個專題都讓你對腳下的土地有新認識、新發現。
★自然篇、人文篇共30 幅地形圖、示意圖,隨文編繪、全彩印刷,區位所在、地理變化、地緣關系一目了然。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內容簡介

為什么說看完了河西走廊就看完了全中國? 古代如何走海路從印度回到長安? 秦嶺為什么又被稱作“中華龍脊”? 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原來不止一條?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以“自然地理”為出發點,結合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南北方、邊疆內陸等區位,共計19個地理單元專題,地形地貌、局勢等近二十幅地圖,講述中國近三千年的歷史演進;從空間角度解讀地理條件制約與變化下,歷史事件發生的偶然與B然。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前言


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27歲的諸葛亮向三顧茅廬的劉備獻出了著名的隆中對。
隆中對的核心,是為劉備分析當時的天下大勢,建議劉備占據荊州、益州作為根據地,并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此后十幾年間,劉備以此為戰略思想東征西戰,建立蜀漢。劉備死后,隆中對又成為蜀漢的基本國策,一直延續到蜀漢滅亡。
隆中對的本質,是諸葛亮對當時的天下大勢所作的歷史、政治、軍事、地理分析。
早在建安六年(201年),劉備為曹操所敗后投奔荊州劉表,并四處尋訪人才時,名士司馬徽就曾經對劉備說:“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事務局勢的才是俊杰。”在司馬徽看來,熟讀詩書外還須了解歷史地理和政治軍事,否則難堪大任。司馬徽因此特地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而諸葛亮則為劉備建立蜀漢提供了戰略規劃。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目錄

目錄

D一章 大江大河
1.淮河流域:為什么說得淮河者得天下 002
2.珠江流域:“八門入海”指的是哪八門 009
第二章 山脈奇觀
1.蜀道里的三國:入川這條路,李白都說難 024
2.秦嶺風云:中華龍脊為何成為神秘禁地 033
3.太行山傳奇:將華北一分為二的天下之脊 048
4.縱橫祁連山:霍去病在這里一戰封神 062
5.天山:征服西域是為了那點葡萄干嗎 075
第三章 北風呼嘯
1.黃土高原:從綿延的草原到茫茫的黃土地 094
2.河西走廊:為什么說看完了河西走廊就看完了全中國 105
3.燕山山脈與遼西走廊:遼西走廊為何成為兵家B爭之地 118
第四章 南方崛起
1.四川盆地:天府之國是什么時候成為中華糧倉的 132
2.贛江與江西:當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148
3.荊襄:槍炮與玫瑰同時盛開 158
4.湘江與湖南:湖湘精神為什么是霸得蠻、耐得煩 171
5.武夷山脈與福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城市有多幸福 182
第五章 邊疆史詩
1.蒙古高原與陰山山脈: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緩沖區 198
2.青藏高原:Z接近天空的世界第三極 216
3.云貴高原:夜郎國為什么敢說“漢孰與我大” 225
4.東北平原:為什么說宇宙的盡頭是東北 236

展開全部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相關資料

四川盆地:
天府之國是什么時候成為中華糧倉的
明升的這名使者卻很不客氣,跟朱元璋夸耀起大夏所占據的四川盆地,說:“我們東有瞿塘三峽之阻,北有劍閣棧道之險,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西控成都,沃野千里,財利富饒,實乃天府之國。”言外之意是,“我們坐擁四川盆地,易守難攻,你們別想占便宜”。
對此,朱元璋不以為然。他知道,古之有蜀者,如公孫述、劉備、李特、王建、孟知祥等,從未懂得善守之道,Z多只能乘機進取,明夏自然也不足為懼。后來,朱元璋北伐成功,出兵入蜀,滅了明氏政權。
一如明氏使臣所說,四川盆地自古為“天府之國”。這片山川富饒、文化昌盛的紫色土地,在中華文明史上書寫了獨一無二的壯闊史詩。
作為中國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盆地坐落于神州大地的西南部,囊括了今四川省中東部與重慶市西部。四川盆地大體上可分為三部分,自西向東分別是成都平原、川中丘陵與川東平行嶺谷。
四川盆地東靠巫山,東南有大婁山,南面為云貴高原,西面為青藏高原,北邊是岷山和大巴山。盆周山地由崇山峻嶺環抱而成,四周高、中間低的地貌,賦予盆地內冬季溫和、多雨霧的氣候,也使四川成為封閉完整、可割據稱雄的風水寶地。
在古代,群山和高原形成四川盆地的天然屏障,四川盆地既與周邊的關中平原、江漢平原、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地理單元相互溝通,又自成一體,因此自古便為易守難攻之地。
從關中走陸路入蜀,中間隔著秦嶺、大巴山等天險,要翻山越嶺,通過艱險的蜀道,才能到達平坦的成都平原。歷代能工巧匠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架木,修建出一條條棧道,再連接陡峭的山路,形成連接川陜兩地的蜀道。行走在群山之間,古人不由得發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
從荊襄水路進出四川盆地,要經過長江三峽。三峽的險灘急流讓這段航程艱難萬分,稍有閃失,觸礁即沉。
正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后治”。自秦建立大一統王朝,兩千多年來,先后有十余個地方政權扎根于此,憑借四川盆地的優勢割據一方。
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后,驕傲的項羽違背“先入關者王之”的約定,自立為“西楚霸王”,并大封諸侯王,把率先攻占關中的劉邦封為漢王,占有巴郡、蜀郡及漢中,也就是四川盆地與漢中盆地一帶。漢王劉邦得到巴蜀、漢中之地后,經過短暫蟄伏,趁著項羽平定三齊的時機,北上攻占關中,隨后揮軍東出,開啟了楚漢爭霸的序幕。

四川盆地:
天府之國是什么時候成為中華糧倉的

1366年,大夏“皇帝”、明玉珍之子明升派使者從四川出三峽,順江而下,到應天(今江蘇南京)見吳王朱元璋。當時,朱元璋已經陸續掃平江南群雄,只待揮師北伐元廷。
明升的這名使者卻很不客氣,跟朱元璋夸耀起大夏所占據的四川盆地,說:“我們東有瞿塘三峽之阻,北有劍閣棧道之險,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西控成都,沃野千里,財利富饒,實乃天府之國。”言外之意是,“我們坐擁四川盆地,易守難攻,你們別想占便宜”。
對此,朱元璋不以為然。他知道,古之有蜀者,如公孫述、劉備、李特、王建、孟知祥等,從未懂得善守之道,Z多只能乘機進取,明夏自然也不足為懼。后來,朱元璋北伐成功,出兵入蜀,滅了明氏政權。
一如明氏使臣所說,四川盆地自古為“天府之國”。這片山川富饒、文化昌盛的紫色土地,在中華文明史上書寫了獨一無二的壯闊史詩。

盆地里的王朝
作為中國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盆地坐落于神州大地的西南部,囊括了今四川省中東部與重慶市西部。四川盆地大體上可分為三部分,自西向東分別是成都平原、川中丘陵與川東平行嶺谷。
四川盆地東靠巫山,東南有大婁山,南面為云貴高原,西面為青藏高原,北邊是岷山和大巴山。盆周山地由崇山峻嶺環抱而成,四周高、中間低的地貌,賦予盆地內冬季溫和、多雨霧的氣候,也使四川成為封閉完整、可割據稱雄的風水寶地。
在古代,群山和高原形成四川盆地的天然屏障,四川盆地既與周邊的關中平原、江漢平原、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地理單元相互溝通,又自成一體,因此自古便為易守難攻之地。
從關中走陸路入蜀,中間隔著秦嶺、大巴山等天險,要翻山越嶺,通過艱險的蜀道,才能到達平坦的成都平原。歷代能工巧匠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架木,修建出一條條棧道,再連接陡峭的山路,形成連接川陜兩地的蜀道。行走在群山之間,古人不由得發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
從荊襄水路進出四川盆地,要經過長江三峽。三峽的險灘急流讓這段航程艱難萬分,稍有閃失,觸礁即沉。
正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后治”。自秦建立大一統王朝,兩千多年來,先后有十余個地方政權扎根于此,憑借四川盆地的優勢割據一方。
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后,驕傲的項羽違背“先入關者王之”的約定,自立為“西楚霸王”,并大封諸侯王,把率先攻占關中的劉邦封為漢王,占有巴郡、蜀郡及漢中,也就是四川盆地與漢中盆地一帶。漢王劉邦得到巴蜀、漢中之地后,經過短暫蟄伏,趁著項羽平定三齊的時機,北上攻占關中,隨后揮軍東出,開啟了楚漢爭霸的序幕。
楚漢之爭中,不可一世的項羽被劉邦擊敗。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
之后,諸多割據四川盆地的霸主都想復制劉邦的霸業,但都以失敗告終。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群雄并起。25年,蜀郡太守公孫述在成都自立為帝,建國號為“成家”。
天下大亂,蜀地安定,各地士民多來蜀地歸附,就連西南的邛、笮等部族也來向公孫述朝貢。
公孫述稱帝前,其謀士李熊對他說:“現在關東一帶年成饑饉,甚至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兵燹之災,使城邑成了廢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地肥腴,果實眾多,哪怕人不耕種也可飽腹。女工紡織制造的衣服,可以覆蓋天下,名貴的木竹、先進的器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有魚、鹽、銅、銀之利,浮水轉漕運輸之便。北面據有漢中,阻塞褒、斜的險要關口;東面扼守巴郡,拒捍關(今重慶奉節)之口;地方數千里,戰士不下百萬。逢有利時機則出兵而擴大地盤,無利則堅守發展農業。東面可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面順著江流以震荊、揚,擁有天時地利等一切成功的條件。如今您的聲名已聞于天下,而名號卻未定,有志之士都在觀望。您應當即大位,使有志之士有所依歸。”
于是,公孫述聽從李熊之言,順應“天命”,稱帝建國。但公孫述沒有想到,真正天命所歸的是另一個人。
東漢建武八年(32年),漢光武帝劉秀親征隴西,大將岑彭隨行。不久,漢光武帝回洛陽去了,留了封信給岑彭,說:“若是攻占了隴西Z后的西城、上邽二城,便可率軍南下,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總是不知足,我也一樣,‘得隴望蜀’,因此每次應征入伍的士兵,頭發胡須都在戰事中變白了。”
隨著局勢變化,天下逐漸被劉秀收入囊中,公孫述的巴蜀政權也風雨飄搖。
建武十二年(36年),漢光武帝派出兩路大軍分別從三峽與蜀道進入四川盆地,包圍成都,公孫述在作戰時重傷而死。隨后,四川盆地納入東漢版圖,成為光武中興的又一塊沃土,劉秀“得隴望蜀”得以實現。
到了東漢末年,漢室宗親劉焉、劉璋父子先后為益州(以四川盆地為主)牧,割據益州,達20余年。當初,劉焉就是聽說益州有天子之氣,才向朝廷請求改封于此,但這個“天子”并不是他自己。多年后,益州被另一個漢室宗親劉備奪取。
219年,劉備從四川盆地北上奪取漢中,跨有荊、益二州,稱“漢中王”。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謀劃時,提出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益州之眾出于秦川”,同時進軍北伐中原的戰略。關羽失荊州后,221年劉備稱帝時,王土僅剩下四川盆地。即便如此,蜀漢仍可以高屋建瓴之勢順長江東下,出三峽攻略江東。有人評價為“昔據蜀Z盛者,莫如漢昭烈(劉備)”。
因此,劉備傾全國之力,打著為關羽復仇的旗號順流東下,向孫吳發起了進攻。但吳軍堅守不出,將來勢洶洶的蜀軍阻遏在三峽出口的夷陵,吳將陸遜以“火燒連營”之計,讓劉備大敗而歸。
東進失敗后,蜀吳議和停戰,不久年邁的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將軍政大權托付給了丞相諸葛亮。諸葛亮堅持聯吳抗曹的外交政策,將蜀漢進軍的路線改為北上,即出蜀道,北伐曹魏,奪取關中形勝。
為此,諸葛亮“六出祁山”(歷史上,諸葛亮從祁山出兵僅有兩次)北伐,Z后積勞成疾,不幸病逝于軍中,兌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承諾。
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的地盤Z小,實力也Z弱。但蜀漢立足于四川盆地,在諸葛亮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得以平穩發展,“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然而,益州疲弊,蜀道艱險。從漢中到西安,現在高鐵不到兩小時的路程,諸葛亮卻窮盡一生也沒有走完。
在成都,素有“三國圣地”之稱的武侯祠,主體由惠陵(劉備墓)、漢昭烈廟(劉備殿)與武侯祠三部分組成。若以君臣尊卑的禮法制度而言,武侯祠建筑群應該以劉備陵墓為名。
但作為智慧與道德的化身,身為人臣的諸葛亮,形象比劉備更深入人心。因此,老百姓始終懷念孔明,更愿意把這里叫作“武侯祠”。
諸葛亮去世29年后,263年,魏軍大將鄧艾繞過蜀道劍閣之險,從陰平道入蜀,到成都城下已是一馬平川。蜀漢后主劉禪聽從朝中主和派之言,出城投降,自此蜀漢滅亡。
蜀漢滅亡30多年后,一統三國的晉朝陷入新的動亂。301年,北方戰亂時,巴氐人李特、李雄父子集結流徙到四川盆地的各地百姓,在綿竹(今四川德陽北)聚眾起義。李特死后,李雄繼續率部作戰,控制了成都以北大片地區,隨后攻入成都,建立“成漢”政權。
成漢J盛時期占有四川盆地和今云南、貴州兩省的部分地區,割據蜀地近半個世紀,于347年被東晉將領桓溫所滅。
到了東晉末年的405年,出身世家大族的譙縱得到部眾擁戴,在成都自立為成都王,建立割據政權,史稱“蜀”。413年,譙縱兵敗自殺,蜀亡。
每逢天下動蕩,戰亂不斷,四川盆地往往成為英雄豪杰割據一方的“舞臺”。
南北朝時期,四川盆地先后為南朝宋、齊、梁和北朝西魏、北周所統治,但時間都不長。
隋唐時期,四川盆地依舊是備受統治者重視的區域。隋末亂世中,農民起義基本沒有波及四川盆地,四川保境自守,坐觀局勢變化。這里成為當時少有的安定之地,也可見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等到李淵攻占長安后,巴蜀各地歸服唐朝。
唐朝多次調整地方行政區劃。唐太宗分天下為十道,其中劍閣以南為劍南道,嘉陵江以東為山南道。此后,劍南道分為東、西兩川,山南道分為東、西兩道。人們把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和山南西道并稱為“劍南三川”,簡稱“三川”。這是唐朝四川的主要行政區劃,而“四川”之名直到北宋時才正式形成。
唐朝時,四川盆地為帝王提供了安全感。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為避戰亂,倉皇逃出長安,抵達成都。唐朝末年,唐僖宗在黃巢起義的洶涌浪潮之中,也狼狽奔逃到四川盆地。
五代十國時期,四川盆地先后建立前蜀和后蜀兩個割據政權,分別由王建與孟知祥所建立。
北宋建立后不久,便將勢力擴展到長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后蜀軍隊與宋軍交戰后迅速潰敗,孟昶開城投降。
即便是在五代十國,四川盆地的經濟文化也居于領先地位。后蜀皇帝孟昶是一個“好學喜文”的才子,但巴蜀的安逸氣息讓后蜀君臣習于茍安,毫無斗志。
當孟昶與他寵愛的花蕊夫人一同被宋軍俘獲送到汴梁時,宋太祖問花蕊夫人:“為什么蜀國亡了你不以身殉國?”花蕊夫人作了一首著名的詩回答,也反映了歷代四川政權偏安一隅的心理:“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宋朝設路、州、縣三級地方行政區劃。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利州路,分峽路為梓州路、夔州路,總稱“川陜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盆地不僅為歷代割據政權撐起了“保護傘”,也為保家衛國的將士提供了堅實的屏障。
南宋初年,金朝的軍隊從陜西南下,向巴蜀進軍。宋將吳玠、吳璘兄弟率軍在和尚原(今陜西寶雞)痛擊金軍,隨后受命鎮守巴蜀。此后多年,金朝多次向四川盆地發兵,都受到吳玠、吳璘兄弟的阻擊。吳氏兄弟在川陜防線的作戰,為南宋立足江南分擔了軍事壓力,保衛了四川盆地的安全。
南宋末年,以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玠等為代表的朝廷官員在四川盆地諸郡擇險筑城,建立起一個山城防御體系,有效地阻止了蒙古騎兵的攻擊。
1251年,蒙哥接過蒙古帝國的汗位后,圖謀攻取四川,再順江而下直取江南。此后,蒙哥親率大軍入川。
蒙哥大軍勢如破竹,轉眼間攻陷了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卻被一座小城阻擋了去路。1259年的釣魚城保衛戰中,南宋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玨的帶領下死守釣魚城,無論蒙古大軍如何猛攻,都無法突破固若金湯的山城防線。
到了夏季,天氣轉熱,蒙古軍中暴發瘟疫。蒙哥急于求勝,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卻被宋軍投來的巨石擊中,不久病逝于軍中。釣魚城不僅阻止了蒙古軍南下的步伐,還迫使西征的蒙古大軍停下腳步。
盡管蒙哥的弟弟元世祖忽必烈已經滅亡南宋,但釣魚城的軍民仍繼續堅守,直到1279年城中彈盡糧絕,守將才開城投降。在蒙古大軍征服世界的進程中,釣魚城前后抵抗了30多年。
作為元末群雄之一,朱元璋雖然知道四川政權只能偏安一隅,但仍不敢輕視四川盆地的山川之險,等到北伐成功后,他才出兵平定了巴蜀的大夏政權,后設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明朝末年,四川盆地為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所割據。歷經明末清初的戰亂,四川盆地人口銳減,“十室九空”。
從這些歷史可以看出,四川遠離中原朝廷,外有群山拱衛,可憑險據守,易成偏安之勢,而且這些稱雄一方的人多從外地而來,他們看重四川的地利,于是起兵占據此地。
近代大師章太炎曾將這一歷史現象概括為:“四川重江復關,自為區域,先后割據者七矣。公孫述、劉備、李特、王建、孟知祥、明玉珍、張獻忠皆自外來,而鄉土無作者。”
這7個曾經稱霸蜀地的人,都來自外地,其中,公孫述是陜西人,劉備是河北人,李特是甘肅人,王建是河南人,孟知祥是河北人,明玉珍是湖北人,張獻忠是陜西人。故而,歷史上有這樣一句話:“朝廷不用憂巴蜀,稱霸何曾是蜀人。”

天府之國
四川盆地內,眾多巖石和土壤含有氧化的鐵和鋁,外表呈紫紅色,因此人們又稱四川盆地為“紫色盆地”。四川盆地看似地域廣闊,沃野千里,但實際上內部并不平坦,歷史上四川盆地的核心區域是位于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地內大部分農耕之地集中于此,堪稱巴蜀糧倉。
盆地中部是丘陵,川東平行嶺谷的重慶與成都遙相輝映,構成現今成渝城市群的雙核心。川東平行嶺谷在四川盆地東緣,也叫川東嶺谷,它由許多條狀山體組成,地勢與成都平原截然不同,因此成就了山城重慶“8D城市”的美名。
先秦時期,四川盆地西部主要是蜀人繁衍生息的地區,東部則為巴人的地盤。蜀國都城在今四川成都,巴國則以今重慶一帶為中心。
秦惠文王在位時期,巴蜀各國占據著四川盆地的富庶土地,憑借蜀道天險防備北方的秦國,且可從水道向東通往楚國。
公元前316年,苴國(都城在今四川廣元)與蜀國交戰,苴國國君失敗后逃往巴國。巴國與蜀國互相攻打,并都遣使者向秦國求救。秦惠文王猶豫不決,召集大臣們商議。名臣張儀主張先東出攻打位于中原的韓國,挾周天子以令天下,建立霸業。
大將司馬錯卻主張借機南下,滅掉蜀國,得其地以擴大國土,取其財以富國強兵。
Z后,秦惠文王采納了司馬錯的建議,命張儀、司馬錯等人率軍經蜀道南下,攻滅蜀國。
蜀亡后,秦軍乘勝追擊,又滅了苴、巴等國,在當地置郡建城。
秦國南并巴、蜀,是秦統一之路的重要序曲。這標志著位于黃河流域的秦國,將勢力延伸到了長江上游,為日后東進滅楚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因此,有“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之說。
隨著秦人的到來,巴蜀經濟、文化都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
公元前3世紀,秦國蜀郡郡守李冰為治理岷江,帶領蜀郡百姓在成都修建了千古工程——都江堰(位于今都江堰市)。這一水利工程已建成2000多年,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都江堰渠首由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大工程組成。李冰通過實地勘測,選擇將渠首建在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起點。成都受長江支流岷江、沱江潤澤,其所在的沖積平原因江河形成,岷江沖積扇正好位于中脊,面積Z大,海拔Z高。
都江堰建成后,魚嘴將岷江一分為二,右為外江,左為內江,通過無壩導水,與寶瓶口、飛沙堰彼此配合,既保證成都平原不受洪澇之災,又不影響老百姓生產、生活用水。從此,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
后人為了紀念李冰,尊稱其為“川主”,建廟祭拜。
此后,四川盆地開始在全國區域經濟中占據一席之地,成為西南經濟重心。
隨著鐵制農具的廣泛應用,天府之國的農田日益豐收。
西漢時,蜀地的糧食曾賑濟了全國的災荒。漢高祖時,由于剛剛結束秦末的戰亂,關中發生饑荒,死傷者過半,漢高祖下令“就食蜀漢”,靠蜀地大本營的糧食賑濟災民。漢武帝時期,遭遇天災,各地糧食減產,皇帝同樣“下巴蜀粟以振之”。
到了唐朝,“揚一益二”“揚不足以侔其(指成都)半”成為當時天府之國經濟發達的真實寫照。
隨著巴蜀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地生產的各種大宗商品,如絲織品、麻、布、茶、鹽、藥材等向外輸出,同時全國各地的物資也大量輸入巴蜀,包括香料、馬匹等。巴蜀地區一些商業城市開始興起,如成都、漢州(今四川廣漢)、眉州(今四川眉山)、資州(今四川資陽)等。
長江及岷江、嘉陵江等支流組成的水道,為巴蜀商業貿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北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四川誕生了世界上Z早的紙幣——交子。
由于當時店鋪增多,交易額增大,一些有信譽的、財力雄厚的商家發行了“紙幣”交子,以代替攜帶不便的金屬貨幣。
明清時期,來自湖廣、江浙、江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遍布全川,我們今天還能在四川盆地看到各地林立的會館。

人文四川
早在夏商時期,四川盆地就已經出現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成都城西,3000多年前的金沙遺址,證明了古蜀國的存在,而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也為古蜀歷史提供了實證。
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成為成都城市形象標識;三星堆的青銅立人像與青銅神樹,盡顯古蜀人的精湛工藝。
四川盆地的早期遺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文化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獨具特色的巴蜀文化在此后與各地文化不斷交融。
西漢景帝時期,文翁被任命為蜀郡太守,他翻山越嶺來到蜀地,發現當地居民仍有“蠻夷”之風。
為此,文翁開“蜀學”之先聲,在成都挑選出十幾個聰明能干的小吏,親自教授他們知識。他在當地發展教育,開辦了一所由石頭砌成的學校,通過考試的優秀才俊都可入學。此后,巴蜀學子紛紛走出盆地,前往京城求學,“蜀地學于京師者比齊魯焉”。
文翁創辦的石室從郡學、府學發展為書院、學堂,現在發展為成都石室中學。
蜀學興起,巴蜀文壇人才濟濟。
漢賦大家揚雄、司馬相如都出自巴蜀;“蜀中二表”(諸葛亮《出師表》、李密《陳情表》)書寫漢晉風度;唐朝詩人中,從初唐陳子昂開唐詩雄健奇偉之風,到“詩仙”李白將唐詩的豪邁之風推向J致,再到“詩圣”杜甫在錦江之畔,用妙筆刻畫了千余年前的成都,還有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濤,“萬里橋頭獨越吟,知憑文字寫愁心”……
宋朝,巴蜀文化達到巔峰,文人數量為歷代Z多。從眉山走出的三蘇父子,為一時風流人物。唐宋八大家中,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就占了三家。
宗教文化也在四川盆地奔流不息。
東漢時,張道陵原本在巴郡當官,后毅然辭官修道,開創“五斗米道”,廣泛傳播于四川盆地。五斗米道也稱天師道,后來發展為中國道教的主要流派。
傳說中,張道陵曾經在青城山收服作亂的鬼怪,青城山因此成為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緊鄰都江堰,“青城天下幽”的妙語響徹天下。
歷史上,佛教不僅通過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南絲綢之路上,四川盆地也是其東傳的重要一站。
青衣江、大渡河與岷江交匯處的凌云山麓,一座大佛在古城樂山端坐千年。這座樂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
相傳,樂山地處三江匯流之處,古時每逢夏汛,江水直搗山壁,經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當地名僧海通為了消減岷江水患,募集人力、物力修造大佛。大佛前后歷經90年才完工,至今巍然而坐。
同一片山水之間,一座山峰在不遠處若隱若現,那是蜀地佛教名山——峨眉山。
據傳,1世紀中葉,一名修行者來到山中,眼見峨眉山幽深寂寥,便將其作為理想的修行地,在此修建了長江流域的D一座佛寺。
此后,峨眉山多興建佛寺,Z多時達200余座。而今,Z高的峰頂是天上宮闕般的金殿,因此得名“金頂”。金頂之上,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四大奇觀聞名天下,高達48米的十方普賢菩薩像,坐觀云起云落。
南宋時,大足(今重慶大足)僧人智鳳前往川西修行,之后回到大足寶頂山開山造像。
從晚唐到智鳳所在的時代,再到此后幾百年間,重慶大足石刻,見證了中國歷史上Z后一次大規模地開鑿佛教石刻造像。

四川人的“盆地意識”
蜀道之難,三峽之險,從未阻礙四川人開放包容與追求自由的精神。
四川盆地雖然地勢封閉,但因長期遠離紛爭,生活安逸,歷朝歷代均有大量外來人口涌入。
中國古代有5次移民入川的高潮:
D一次,秦滅蜀后,“移秦民萬家”充實巴蜀。
第二次,從東漢末年到西晉永嘉南渡,因為戰亂,大量移民遷居四川。
第三次,唐末五代到南宋初年,又有大批移民遷入四川。
第四次,元末明初,長江中游的百姓為避戰亂,大量遷入四川。
第五次,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土地荒蕪,各地移民響應朝廷號召入蜀。
明末清初的戰爭過后,四川盆地人口銳減,“殷富之區,鞠為茂草”。有人統計,自明末亂世到清朝康熙平定三藩,四川全省90%的人口喪亡,“合全蜀數千里內之人民,不及他省一縣之眾”。
清初,四川盆地人口凋敝,虎豹橫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四川榮昌知縣張懋嘗帶著7名隨從去往縣城。路上突然蹦出一群老虎,嚇得知縣和隨從們慌忙逃命,可還是有5人命喪虎口。同一時期,南充知縣黃夢卜上書朝廷說,本來招募了500多名移民入川,但在路上有一半的人死于野獸侵襲和疾病。富順縣人煙斷絕,不論白天還是黑夜,都有虎豹在戶外游蕩,見到活人就撲上去。
于是,清朝平定三藩后,鼓勵外省移民入川,并放寬土地稅收的年限,任由先入川的移民在四川隨意“插占”無主土地。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來自湖廣、陜西、廣東、福建等地的大批移民,沿水陸路線進入四川,重新開墾荒蕪多年的山林田地,興建水利工程,修筑城墻。
到乾隆時期,在川江水的滋養與各省移民的耕耘下,巴蜀重新煥發生機。
大部分移民經過長江中游進入巴蜀,其中以湖廣籍人數Z多,這一改變四川命運的歷史事件,被稱為“湖廣填四川”。
宋朝四川文人蘇轍有一篇《蜀論》,其中寫道:
“若夫蜀人,辱之而不能競,犯之而不能報,循循而無言,忍詬而不驟發也。至于其心有所不可復忍,然后聚而為群盜,散而為大亂,以發其憤憾不泄之氣。”
這是說,四川人面對壓迫,往往能忍辱負重,但到了積怨已滿、積恨已深,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會振臂一呼,發起反抗。
清朝時,四川盛行一種民間幫會組織,俗稱“袍哥”,取《詩經》中“與子同袍”之義,也稱“哥老會”。
袍哥分為渾水袍哥與清水袍哥。渾水袍哥多是來自各地的無業游民,而清水袍哥就是在長江碼頭、煙館,乃至軍政界有職位的哥老會成員。袍哥曾遍及全省,開山立堂,遠近影從,清廷對其屢禁不止。
清末,哥老會成為保路運動的中流砥柱。
1911年,清朝皇族內閣意圖將路權作為抵押,以獲得列強貸款,因此宣布“鐵路國有”,強行接收了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四省的鐵路公司所有權,打算將其出賣給列強。
四川各地民眾為保衛路權,掀起了“保路運動”。清政府屠殺請愿群眾,激起四川各地人民的武裝起義。四川的保路風潮,Z終成為武昌起義的導火索,“引起中華革命先”。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遷入四川,以重慶為“戰時陪都”。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四川300萬軍民出川抗戰,參加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南昌會戰、滇緬會戰等大小戰役,犧牲、受傷、失蹤共60余萬人,多名川籍將領血灑疆場。川軍傷亡人數占全軍傷亡總數的20%。
四川人有句話,叫“走出夔門變成龍”。夔門是三峽的門戶,也是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走出夔門,也就是走出盆地,奔向廣闊天地。
改革開放后,在經濟崛起的春風中,為謀求生存發展,大量四川人走向大中城市和東部開放地區,成為改革開放初期外出務工人員的重要來源。這些走出盆地的四川人一度占全國外出務工人員的1/10。
中國的蓬勃發展,始終離不開四川人。
歷史上入蜀的人,有落魄逃難的皇帝,有野心勃勃的梟雄,也有才華橫溢的文人俠客,更有無數背井離鄉的百姓。
四川人獨有的盆地意識,不是故步自封、偏安一隅,而是兼收并蓄、海納百川。因此,四川在文化上博采眾長,一度“文章冠天下”,在經濟上同樣走在前沿,兩千多年來一直是西南Z繁榮的地區之一。
四川人的精神,早已“沖出夔門”,行遍天下。

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作者簡介

艾公子(原筆名最愛君),是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創作團隊的集體筆名,本書作者分別為鄭煥堅、吳潤凱、陳恩發、梁悅琛、李立廷。其中,主創作者鄭煥堅、吳潤凱均為《南方都市報》原高級記者,鄭煥堅系華中科技大學文學碩士,吳潤凱系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艾公子團隊目前已出版《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疑案里的中國史》《唐詩里的風云史》《文治帝國》《激蕩三百年》《中國古都四千年》等歷史系列暢銷書。

“最愛歷史”公眾號自2017年5月創辦以來,堅持深度報道式的歷史寫作模式,聚攏了百萬粉絲,躋身微信原創歷史類公眾號前三名,截至2024年12月,全網累計閱讀量達6.7億 人次。
“最愛歷史”曾榮獲新榜2018年度“人文自媒體”、2019年度UC大魚號“U創大獎”、2020年度今日頭條“優質創作者大獎”、2021年度網易“年度影響力創作者”、2022及2023年度澎湃新聞“Z澎湃創作者”等榮譽稱號。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 色综久久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精华液 | 四虎免费永久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 |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内射中出日韩无国产剧情 | 中文人妻av久久人妻水蜜桃 | 国产在线日韩在线 | 一边吃奶一边添p好爽高清视频 |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 美丽人妻被按摩中出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在线看 |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信息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 日日夜夜综合 | 亚洲国产成人精彩精品 |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 a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18黄网站免费网站 | 免费特黄级夫费生活片 | 看一级毛片国产一级毛片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99精品国产久热在线观看66 |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小说区 | 日本二区在线观看 |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 精品国产96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粉色视频 | 久草视频在线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