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chuàng)意玩具書(精裝4冊)
海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328807
- 條形碼:9787551328807 ; 978-7-5513-2880-7
- 裝幀:平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昏 本書特色
馬伯庸推薦:“驚人的雙線敘事”“揮灑千里一氣呵成”
豆瓣閱讀高贊作品,入圍“古風世界”短名單
紙質(zhì)書近萬字專享番外,給故事一個悠長余韻
文學史上少見的人設,令人唏噓的初代海昏侯
史料掌握充分,史實、禮制描寫精致,“漢味兒”十足
海昏 內(nèi)容簡介
公元前74年,昌邑王劉賀入宮繼承皇位,27天后被廢為庶人。其間有人盼他死,有人要他活,只有他自己毫不在乎。
公元201年,一批金餅現(xiàn)世,布衣劉基被迫協(xié)助偵察。陽間計,陰間器,一件件奢華殉葬品,牽扯出撼動江東的盜墓計劃。
一位荒唐帝,一位棄置身,遙遙相隔的兩段人生,漸漸交織于一件件精美器物。
史料運用自如,行文“漢味兒”十足。馬伯庸盛贊“驚人的雙線敘事”“揮灑千里,一氣呵成”。
《海昏》不僅是充滿創(chuàng)意、具有突破性和技術的懸疑小說,也是知識密布、考據(jù)嚴謹?shù)臍v史小說。
這個故事出現(xiàn)以后,海昏侯墓和那些華美的出土文物,乃至那整段歷史,將因此重新獲得心跳和體溫。
海昏 目錄
第1章 墨書柿子金
第二章 銀釦貼金動物紋漆笥
第三章 子母虎玉劍璏
第四章 青銅豆燈
第五章 玉舞人
第六章 青銅蒸餾器
第七章 《筑墓賦》尺牘
第八章 龜鈕銀印
第九章 熊形玉石嵌飾
第十章 錯金銀蓋弓帽
第十一章 錯金四神當盧
第十二章 三馬雙轅金鼓樂車
第十三章 鸮鈕玉印
第十四章 玉具鎏金青銅三尺劍
第十五章 墎墩山
尾聲
番外
后記
海昏 相關資料
后記
寫下后記的時間是 2024 年立春當天。
本來想在 30 歲的這一年里寫完第一本長篇小說,后來沒趕上公歷生日,再后來,連農(nóng)歷也倏忽而過。其實這歲數(shù)對我有著特殊的含義,因為早在多年以前,我坐在大學宿舍里,痛感自己將來一定會苦于掙錢、耽于享樂,一定很難堅持寫作,所以就寫了篇小文,編造了一個 30 歲的自己,狠狠地自我埋汰了一番,最后讓他辭職寫小說去。
果不其然,等到進入社會,我在很長時間里再沒有寫過什么完整作品。直到 30 歲警鐘敲響,當年的自我嘲諷每每在耳邊回響,我才終于下決心、熬大夜,在第二年的春節(jié)之前,堪堪把本書磨了出來。
所以說,人果然還是自己了解自己。
至于本書的故事,其實也起源于將近十年前我寫下的一篇短篇小說,僅僅一萬字,完全關于太史慈。在《三國志》里,他和劉繇在一個傳記,比起孫家將領,更像是半獨立的勢力。我對他這個人,他敏感的政治地位,他的生平、志向、遺言,都很感興趣,所以寫了一個發(fā)生在孫策傳位給孫權期間的小故事。
后來,就是撂下筆很多年。
重新?lián)炱疬@個故事藍本,其實就是因為標題這兩個字:“海昏”。說來慚愧,我知道太史慈都督海昏,比知道海昏侯還要早。后來是在一次工作場合,翻找南昌的資料,突然看見“海昏”兩個字,然后是海昏侯、海昏侯博物館,莫名其妙,如遭雷擊。
我就膽大妄為地想:要是把這兩個人串在一起寫,那該多酷啊。
在海昏這個地方,這兩個特殊的人,他們命運應該是對照的,故事應該是雙生的。
這也是出于一種小小的固執(zhí),那就是我認為小說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能不被影視所全面壓制,一定不全在于講故事的能力。影視的故事表現(xiàn)力,其信息量、豐富度、厚度,包括其覆蓋面的廣度,必然超越純文字。但文字還有陣地,我認為,那就是只有小說體裁才能表達出來的結(jié)構性、對稱性,甚至是適度的模糊。換言之,就是文字游戲。
我絕不敢說這本書做到了,但從選材上、從發(fā)心上,我確實是這么希望的。
后記
寫下后記的時間是 2024 年立春當天。
本來想在 30 歲的這一年里寫完第一本長篇小說,后來沒趕上公歷生日,再后來,連農(nóng)歷也倏忽而過。其實這歲數(shù)對我有著特殊的含義,因為早在多年以前,我坐在大學宿舍里,痛感自己將來一定會苦于掙錢、耽于享樂,一定很難堅持寫作,所以就寫了篇小文,編造了一個 30 歲的自己,狠狠地自我埋汰了一番,最后讓他辭職寫小說去。
果不其然,等到進入社會,我在很長時間里再沒有寫過什么完整作品。直到 30 歲警鐘敲響,當年的自我嘲諷每每在耳邊回響,我才終于下決心、熬大夜,在第二年的春節(jié)之前,堪堪把本書磨了出來。
所以說,人果然還是自己了解自己。
至于本書的故事,其實也起源于將近十年前我寫下的一篇短篇小說,僅僅一萬字,完全關于太史慈。在《三國志》里,他和劉繇在一個傳記,比起孫家將領,更像是半獨立的勢力。我對他這個人,他敏感的政治地位,他的生平、志向、遺言,都很感興趣,所以寫了一個發(fā)生在孫策傳位給孫權期間的小故事。
后來,就是撂下筆很多年。
重新?lián)炱疬@個故事藍本,其實就是因為標題這兩個字:“海昏”。說來慚愧,我知道太史慈都督海昏,比知道海昏侯還要早。后來是在一次工作場合,翻找南昌的資料,突然看見“海昏”兩個字,然后是海昏侯、海昏侯博物館,莫名其妙,如遭雷擊。
我就膽大妄為地想:要是把這兩個人串在一起寫,那該多酷啊。
在海昏這個地方,這兩個特殊的人,他們命運應該是對照的,故事應該是雙生的。
這也是出于一種小小的固執(zhí),那就是我認為小說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能不被影視所全面壓制,一定不全在于講故事的能力。影視的故事表現(xiàn)力,其信息量、豐富度、厚度,包括其覆蓋面的廣度,必然超越純文字。但文字還有陣地,我認為,那就是只有小說體裁才能表達出來的結(jié)構性、對稱性,甚至是適度的模糊。換言之,就是文字游戲。
我絕不敢說這本書做到了,但從選材上、從發(fā)心上,我確實是這么希望的。
而到了具體寫作的時候,因為這是第一本,我自感淺薄,所以借力了很多東西。首先便是海昏侯博物館的各種現(xiàn)實文物,現(xiàn)實自有力量,希望通過本文傳達出來;其次,各種研究成果與專著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和樂趣;第三就是史籍原文。因為有了這些支撐,我才能勉力把書寫完。
所以這是一部非常貼合個人趣味的作品。
每一位愿意在這兒花上一點兒時間的讀者,無論您喜歡與否,我都衷心感謝。
事實上,我覺得我在連載過程中碰見的,簡直是世界上最好的讀者,他們?yōu)楸緯峁┝藷o私的支持和反饋。在文后我們以“特別鳴謝”的方式表達了對部分讀者的感謝,但篇幅有限,掛一漏萬,請相信我的感激之情不止于此。
同時非常感謝本書的編輯老師,以及豆瓣平臺的編輯老師。這本書看著不長,可要是沒有平臺老師多次建議,也寫不到這個篇幅。
我還想分享寫作過程中兩個特別快樂的時刻。
第一個是發(fā)現(xiàn)上繚壁的時候。本來我只是記得有這個地方,想要開個腦洞,讓它和劉賀墓產(chǎn)生一點兒關聯(lián),所以就去查資料。查了后才驚覺,它能發(fā)揮的空間太多了,孫策的計謀、和山越的關系、地理位置、后世記載的錯亂,甚至它和現(xiàn)代客家人的關系……它好像本就該存在于這個故事里。
第二件事是龔遂、王吉的官職,和漢文帝手下關鍵人物官職的巧合。我不是歷史專業(yè),對西漢歷史也遠遠不夠了解。選擇龔遂和王吉作為主要角色,本只想戲作一把,但后來從劉賀繼位查到漢文帝繼位,查到過程細節(jié),才發(fā)現(xiàn)這里面種種鏡像之處,而且這相似不是只有后世知道,他們和霍光一定都知道。這兩個角色都是糟老頭子,又缺少歷史光環(huán),但我確實越寫越喜歡,好像真的認識過這兩個人似的。
最后,簡單談談本書中的“不朽”。
為不朽而活看似特別奢侈,但細想,好像也沒那么遙遠。把一句名臺詞倒過來說,只要多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算短暫的不朽。
我們都希望在生命之后,能被親人和朋友記住。我覺得,那就是“不朽”最原始的狀態(tài)。功、言、德、墓,都是其后的延伸。書中的劉基不求名留青史,可他這么做了,身邊朋友想必忘不掉這么一個人,這也挺好。
這個時代,對大部分人來說,寫作都是特別低性價比的事。吭哧吭哧寫完了,可能總閱讀時間,還沒有寫作的時間長。
可是如果作品里能有一些部分,能讓一部分讀者朋友記住,那它就“活”了,這事情就有特殊的價值。
期待有這樣的一天。
雷克斯
海昏 作者簡介
雷克斯
豆瓣閱讀黑馬作者,擅于從細微處走進歷史,挖掘宏大歷史事件背后的人性百態(tài)。首作《海昏》入圍豆瓣閱讀“古風世界”主題征稿第一期短名單,已售出影視改編權。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jīng)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