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根植嶺南 百廿師范

包郵 根植嶺南 百廿師范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時間:2025-01-01
開本: 其他 頁數: 252
中 圖 價:¥53.2(5.6折) 定價  ¥9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根植嶺南 百廿師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85561
  • 條形碼:9787511585561 ; 978-7-5115-8556-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根植嶺南 百廿師范 內容簡介

嶺南師范學院歷經了晚明時代崇尚優良士風的雷陽書院,近代西學東漸浸潤下的雷陽中學堂師范班,現代風云革命激蕩中成長的雷州師范學校,改革開放大潮下誕生的雷州師范專科學校等發展階段。一代代嶺師人薪火相傳,厚植出卓越又獨具特色的教育精神。

根植嶺南 百廿師范根植嶺南 百廿師范 前言

序 言


2013年,我調到湛江師范學院(2014年改名為嶺南師范學院)工作。我很榮幸,我在這所學校服務了11年時間。我也很欣慰,我為學校的文化傳承盡過一份力量。就是在工作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嶺南師范學院的歷史悠久和人文昌明。
這是一所具有120年師范教育歷史的廣東省屬公辦高校。學校前身可追溯到1636年(明朝崇禎九年)始建于雷州府城的雷陽書院,該校1903年改為雷陽中學堂,1904年開設簡易師范科,是我校師范教育之開始。學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豐厚的人文、科學與藝術素養,厚實的學科專業基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方面,不遺余力,現已經培養各類人才30余萬人。莘莘學子畢業后扎根粵西,挺進珠三角,深入京、津、滬、寧、疆、藏等地就業,被國內主流媒體譽為“粵西過江龍”和“援藏良駒”。

根植嶺南 百廿師范 目錄

目錄


序 言 001


**章 雷州半島師范教育的開端 001

一、書院時期 001

二、師范教育的開端 008


第二章 獨立師范教育的創辦 025

一、從鄉村師范到簡易師范 025

二、從簡易師范到中等師范 026

三、新中國成立后校址的遷徙 028

四、雷州師范學校時期的代表人物 029


第三章 高等師范教育的興起 031

一、湛江師范專科學校 031

二、湛江地區教師進修學校 033

三、湛江地區師范學校 034

四、雷州師范專科學校 035


第四章 高等師范教育的發展 040

一、“一體兩翼”的辦學模式 040

二、迎評促建工作 047

三、爭創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059

四、申辦協辦省大運會 068

五、創建依法治校示范校 073

六、努力爭創新型綜合性師范大學 081

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099

八、學校發展目標的科學定位 104


第五章 新時代高等師范教育的發展 110

一、學校更名 110

二、育人模式的成功實踐 111

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117

四、創新強校 123

五、新定位,新發展 132

六、新師范、新工科、新學工 143

七、提升學校治理與管理水平 190

八、申碩自強之路 204


第六章 嶺師人的精神傳承 218

一、書院時期的精神 218

二、革命時期的精神 228

三、新時期嶺師人的精神——校訓內涵 233


附錄1歷任院(校)長、副院(校)長名錄 237

附錄2歷任書記、副書記名錄(以任職先后為順序) 241


后 記 243

展開全部

根植嶺南 百廿師范 相關資料

第一章

雷州半島師范教育的開端
一、書院時期
(一)書院的創辦
“撥云尋古道,倚石聽流泉”“稍待秋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嶺南師范學院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前身可追溯到明崇禎九年(1636)由雷州知府朱敬衡創建于雷州城西門外天寧寺懷蘇樓之北的雷陽書院。
雷州,自古有“天南重地,海北名邦”之稱,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雷州城,始建于戰國時期。公元前355年,楚滅越后,“楚子熊揮受命鎮粵,至此開石城,建樓(楚闊樓)以表其界”。此“石城”即雷州最早的古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
雷州名稱的演變也深蘊著歷史氣息古為南交,周名越裳,楚屬揚州,秦號象郡,漢置徐聞,隋稱古合,唐改雷州。唐朝初年,雷州半島行政區劃屬南合州。貞觀元年(627),南合州更名為東合州。貞觀八年(634),東合州改名為雷州,州治為海康,上屬嶺南道,這是雷州有名之始。此后,除了玄宗天寶元年(742)改雷州為海康郡(16年后又改回來)之外,雷州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雷州半島就是以雷州而得名。
有了雷州,又何以會有“雷陽”一詞?至于“雷陽”一詞的由來,大明一統志作出解釋“郡在雷水之陽,故名。”“雷水”應是指雷州的擎雷水(南渡河)。它從雷州府治海康城之南流過。其所謂“山之南水之北為陽”,所以說“郡在雷水之陽”。“雷陽”被用作郡名泛指雷州或雷州半島地域是由約定俗成而就,并不是古郡名。“雷陽”一詞最早出現于北宋。相傳,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宰相寇準放逐雷州,當地官吏呈上地圖,他看到第一頁就畫著離城東南門十里即大海,于是恍然大悟,感嘆道我小時候寫過“到海只十里,過山應萬重”的詩句,今天竟然應驗了!1052年,翰林學士所記述的碑文中提及“及雷陽,吏以圖獻”之句。雷州在唐代曾有十幾年被改為海康郡,但把雷州稱作海康,卻極易與雷州的附郭海康縣相混淆,而“雷陽”一詞文雅而富于文化內涵,因此,古人在列兩個郡名時,“雷陽”受到了格外的青睞并得以廣泛地流傳和使用。到了明代,“雷陽”已經常出現在官方的正式文書中。

第一章


雷州半島師范教育的開端

一、書院時期

(一)書院的創辦

“撥云尋古道,倚石聽流泉”“稍待秋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嶺南師范學院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前身可追溯到明崇禎九年(1636)由雷州知府朱敬衡創建于雷州城西門外天寧寺懷蘇樓之北的雷陽書院。

雷州,自古有“天南重地,海北名邦”之稱,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雷州城,始建于戰國時期。公元前355年,楚滅越后,“楚子熊揮受命鎮粵,至此開石城,建樓(楚闊樓)以表其界”。此“石城”即雷州最早的古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

雷州名稱的演變也深蘊著歷史氣息古為南交,周名越裳,楚屬揚州,秦號象郡,漢置徐聞,隋稱古合,唐改雷州。唐朝初年,雷州半島行政區劃屬南合州。貞觀元年(627),南合州更名為東合州。貞觀八年(634),東合州改名為雷州,州治為海康,上屬嶺南道,這是雷州有名之始。此后,除了玄宗天寶元年(742)改雷州為海康郡(16年后又改回來)之外,雷州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雷州半島就是以雷州而得名。

有了雷州,又何以會有“雷陽”一詞?至于“雷陽”一詞的由來,大明一統志作出解釋“郡在雷水之陽,故名。”“雷水”應是指雷州的擎雷水(南渡河)。它從雷州府治海康城之南流過。其所謂“山之南水之北為陽”,所以說“郡在雷水之陽”。“雷陽”被用作郡名泛指雷州或雷州半島地域是由約定俗成而就,并不是古郡名。“雷陽”一詞最早出現于北宋。相傳,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宰相寇準放逐雷州,當地官吏呈上地圖,他看到第一頁就畫著離城東南門十里即大海,于是恍然大悟,感嘆道我小時候寫過“到海只十里,過山應萬重”的詩句,今天竟然應驗了!1052年,翰林學士所記述的碑文中提及“及雷陽,吏以圖獻”之句。雷州在唐代曾有十幾年被改為海康郡,但把雷州稱作海康,卻極易與雷州的附郭海康縣相混淆,而“雷陽”一詞文雅而富于文化內涵,因此,古人在列兩個郡名時,“雷陽”受到了格外的青睞并得以廣泛地流傳和使用。到了明代,“雷陽”已經常出現在官方的正式文書中。

雷陽書院創建者朱敬衡,是明萬歷年間吏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朱賡的第四個兒子。朱敬衡因父親先補授刑部郎官,崇禎三年(1630)外派來雷州做知府,崇禎十年(1637)離任。他為官平和,親近百姓,施以仁政,官聲甚佳。當時,在雷陽書院創建之前,雷州地區的書院已廢棄殆盡,導致“士子無課業所”之局面,雷州地區的教育每況愈下。面對這種情況,在當地士民要為朱敬衡建生祠時,重教的朱敬衡順勢利導把它建成了書院。從這個意義上說,雷陽書院的創建是在關鍵時期填補雷州地區書院教育的空白。

從書院格局也可看出朱敬衡鼓舞士子、振興文風的良苦用心。書院建在天寧寺懷坡堂附近。懷坡堂是雷州人為紀念蘇軾而建。書院正室供奉寇準、蘇軾、蘇轍三賢牌位,春秋祭祀。正堂除了三賢外,配享從祀者,還有明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為平息西南地區叛亂立下赫赫戰功、曾任廣東提學官的朱恒岳,其勉勵鞭策之意赫然彰顯。

雷陽書院的創辦,在雷州地區書院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件具有標志性的事件,不會因為歷史的塵封久遠而失去應有光華。

明亡清立后,清統治者害怕書院講學動搖清廷的統治地位,規定不許創立書院,全國書院一律停辦。雷陽書院也“焚于兵火”,難以幸免。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雷陽書院只剩一片廢墟。


(二)書院的遷移

雷陽書院到底何時被兵燹停辦,已無從考證,然其何時重建卻是十分清晰的。

康熙二十八年(1689),雷州知府潮州通判孔翕庵在雷州創辦義學。“吾雷之有義學,自康熙二十八年雷州知府潮州通判孔翕庵先生始也。”孔翕庵在創辦義學的同時,與學正肖介臣一起清查、收回了原雷陽書院的田租用來興教辦學,并使其重歸雷陽書院名下。這給以后雷陽書院的重建和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經費保障。“應是他對雷陽書院的歷史性貢獻,功不可沒。”(唐有伯陳瑸與雷陽書院,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

雍正八年(1730)雷州知府葉思華應地方鄉紳之請,將雷陽書院院址移建在雷州城南隅高樹嶺(今廣朝南路雷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雷州市委員會辦公地址)。書院內設有教室、書齋、禮殿、書室等建筑物,并有學規,教學內容以研習四書五經為主。其中明確規定了山長的任用標準“拔諸學之秀者聚處其中,延明經修行之儒為之長。”“書院選郡縣之秀,聚之一區,設之師曰山長。”所招納學員應成“聚星嶺之英華,才羅三屬,挹花臺之秀氣,樂育一堂。”葉思華的重建使雷陽書院獲得了新生,但規制尚未健全。

乾隆十一年(1746),雷州知府黃錚上任不久,親訪雷陽書院,見該院“規模踡跼,歲久橈剝”,房屋破舊,“僅有齋舍而無堂廡”,隨即同海康、遂溪、徐聞三縣知縣商量修建,“拓而新之”。經過一番修建,建起了課堂,博文齋、約禮齋、禮賢館、文昌殿、三屋魁星閣、齋舍、廂房、廳堂、射圃,立箭亭,圍墻,還種上了花木,疊臺榭,鑿池沼,砌假山等。形成了“閑庭別圃,游焉憩然,雜花疏竹,幽韻舒徐,碧澗清流,余情詠眺,亦何風雅之悉備”的校園景觀。知府黃錚倡捐重建,擴建雷陽書院,可謂工程宏大,盛況空前。重建完工后,為了紀念這次活動,共立了4塊碑記述了重建的過程,分別是黃錚的新建雷陽書院記、學使孫人龍的雷陽書院記、山長吳延熙的雷陽書院記和海康知縣伍斯林的雷陽書院記碑。這次重建耗資較大,購買了十三經及經史子集等書籍五千余冊,添置了書桌椅子,還將朱熹白鹿洞書院的規條列于課堂,包括五綱之目、為學之序、修身之要、處事之要、接物之要等,使書院的規制趨于完備。乾隆年間,進士出身的陳振桂和曾在端溪書院任教的菱湖吳延熙任雷陽書院山長。


(三)書院的重修和再修

嘉慶五年(1800)知府伍泰倡捐重修雷陽書院,并留下自撰的知府伍泰重修雷陽書院記。全記共500余字,清晰記述了雷陽書院的發展脈絡。此記還講述了重修原因,“歲己未(1799),余承乏茲郡,下車觀風,多士濟濟,藻采紛見,比課錄書院人數寥寥。巡視院址,由墻壁剝落,兩廡鞠為茂草,景物蒼涼,為惆悵久之”。于是“乃捐俸代倡修,三屬紳士踴躍襄助,得金若干,為庀工材,遍葺頹漫”。

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雷州知府王文苑再修雷陽書院,并為書院擬定了若干條規章制度,全部內容都記載在他所撰寫的府書院記碑文中。

書院經費來源有五一是把沒收歸公田產撥給書院作為書田。書院原有田700多畝,后因書院被廢,“漸歸隱沒”,從黃錚主持重修以來,“發奸擿伏,而隱占盡為追復”。二是從州府稅款中撥付。三是紳士捐贈的田產。四是官員及紳士贊助的現金。五是書院經營收入,包括存放當鋪銀兩的利息和學田的經營收入。嘉慶年間,書院的膏火費每年共有谷1036石,每石折銀一兩,共計1036兩。書院藏書達5000多卷,主要有經、史、子、集相關內容。

經費支出山長修脯錢每月160千文,司事修脯錢4000文,正課生每月膏火費800文,附課生每月600文,還有學生的獎勵。

加強財務管理規定。書院膏火費,官方不得經管,由全部紳士每年各月公舉殷實司事一名管理,收到租錢存當鋪,造具清冊二本,一本交府備案,一本存司事處,隨時稟請支發。次年院內開支,核實數目,如有情弊,查出提究。司事滿年交換,不得連任,恐久生弊,使官民不得侵蝕公款。

制定嚴格紀律。規定凡包攬訴訟、集體宿娼,照例究辦。如有聯名結保干預公事者,除名不準在院肄業。倘有孝義可風者,查明倍給膏火。大比之年如在書院肄業者,給賀禮錢五千文。書院課程分官課與師課。正課、附課生每官課一次不到者扣一月膏火金,二次不到者扣二月膏火金,三次不到者,除名不準在校肄業。正課、附課生官課考試前三名者,給予花紅,以示獎勵。凡官課、師課考試前五名者,年終眷清匯齊,送府校閱,擇其優者付印,以示鼓勵。考試如有作弊行為,扣一個月膏火金。考卷由司事準備試卷,蓋號填簿散給,卷面不準寫名字,發榜時由司事取號簿填發,以杜情弊。


(四)書院時代的名人

陳瑸

陳瑸(1656—1718),字文煥,號眉川,廣東海康人,進士出身,由古田縣令歷官至福建巡撫。據陳清端年譜載雷州鄉賢陳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四十二歲,募雷陽義學。

陳瑸到底有沒有任教于雷陽書院,學界有不同觀點。有人認為,陳瑸執教于雷陽書院三年也有人認為陳瑸所任教的是雷州義學,并非雷陽書院,因為在他任教期間,雷陽書院已停辦。無論哪種觀點,陳瑸曾在雷州任教是不爭的事實,即使他任教的是義學,在書院停辦期間,義學活動也可看作是書院的延續。

從康熙十六年(1677)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筮仕前,陳瑸在海康從事20多年的教學活動,為家鄉培養優秀人才而在其為官任上,官跡之處興社學、立義學、捐學田、修文廟、葺學府、在古田縣創辦屏山書院在福州親聘山長,躬自講學,振興鰲峰書院臥病榻臨終前還傳檄發帑擴修越山書院。正如大清一統志概況陳瑸政績時所寫“勵清節,官廚房惟進瓜蔬整飭紀綱,吏畏民懹尤振興文教,修建書院,士奮于學。”可見,興文振教、培育人才、傳播文化實乃陳瑸一生最大的貢獻,足以令其不朽。陳瑸把教育當作治國之本。他認為,社會風氣和教育有直接的聯系,民風系乎士習,士習端民風亦漸以厚矣!陳瑸筮仕之前就有“不學方知愧,無才信是貧。文章寧小技,報國最為真”的詩句。學政條約更是他辦學經驗的總結。在學政條約中,陳瑸提出了八條規定一、先德行二、崇實學三、正文體四、勤月課五、端士習六、勵武學七、修教職八、旌節義。這是陳瑸在教學管理方面的重要貢獻,影響深遠。晚清重臣左宗棠書奉盛贊陳瑸“邱海徽風昭嶺表,程朱道學有根源”。

陳瑸乃清代著名清官,其為官一介不取,苦節自律,始終不渝,所到之處,民懷其德,頌聲溢于道路,康熙稱他為“清廉中之卓絕者”,被列為嶺南三大清官之一(丘浚、海瑞、陳瑸)。


陳昌齊

陳昌齊(1743—1820),字賓臣,一字觀樓,號“瞰荔居士”,廣東海康縣調風鎮南田村人,清進士。少年時就“至性過人”,乾隆十三年(1748)拔貢生,乾隆三十五年(1770)領鄉薦,次年成進士,入翰林散館,充三通、四庫館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典試湖北,次年充會試同考官,旋轉河南道監察御史巡視西城。乾隆年間,曾參與永樂大典輯校及后來的四庫全書編纂。嘉慶元年(1796)升兵科給事中,嘉慶九年(1804)出任浙江溫處兵備道。嘉慶十四年(1809)辭官歸里。回粵后歷主雷陽書院和廣州粵秀書院,在雷州主修雷州府志海康縣志雷祖志,在廣州修廣東通志等。

嘉慶十六年(1811),陳昌齊受聘任雷陽書院山長。他論文課士,講求實學,亦重時藝,諄諄誨人,以立品篤行為先。他語重心長地諄諄教導學生要先學做人—戒驕傲,二戒輕薄,三戒憤怒,四戒強酒,五戒嫖賭,“無論在朝在國在草野,皆有一腔鐘愛蘊蓄于寢食之間”在治學寫作方面,掌握“審題”“立意”“選詞”“養氣”“煉調”之要旨、方法,并愿以學生作“他山之石”,與學生“互相淬厲”。

名師出高徒。道光二年(1822)中進士的蔡寵就是陳昌齊的學生。蔡寵于道光五年(1825),道光九年(1829)兩任山東即墨知縣,未滿任即卸職還鄉,兩次歸來,均主講雷陽書院。著有譜荔齋詩文集。


陳喬森

陳喬森(1833—1905),原名桂林,字逸山,原籍雷州府遂溪縣,清同治初遷入雷州府城。由于天資聰穎,能文善詩,贏得“嶺南才子”美譽。咸豐十一年(1861)中舉人,官至戶部主事。后辭官,歸至雷陽書院掌教30年,直至雷陽書院更名為雷陽中學堂。

陳喬森博學多才,詩、書、畫均有很高造詣。享有“千年翰墨,香溢嶺南”美稱,開一代畫風,對嶺南畫派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生平擅畫花鳥人物,尤工蘆蟹。李慈銘稱贊其畫“畫技細致,用墨尤佳。”他的游廬山詩六首,被張之洞譽為“自歐蘇以后,無此佳作”。著名詩句“守道重醇儒,經師人師,文運宏開欽北斗立名遵先哲,言教身教,士風不變式南邦”就是出自陳喬森之手。

陳喬森不僅博學多才,而且品行高潔。在他擔任雷陽書院山長期間,“雷士之肄業于茲者,皆寧靜不佻,勤學不息”。書院學風良好,從學者常常達數百人。他大力倡導學術爭論與教育改革,使雷陽書院成為文人墨客云集所在,成為雷州半島的教育活動中心、廣東六大書院之一。他教育有方,門下人才輩出,著名的有進士李晉熙、舉人陳天敘、何沂、陳鐘璋、吳天寵等。此外,陳喬森還為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培養了不少人才。

二、師范教育的開端

(一)雷陽中學堂

近代中國由于外族入侵,朝廷腐敗,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關頭。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主張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而教育改革是其改良運動的重要突破口。

1898年,根據維新派的主張,光緒皇帝頒布詔令,令各省、府、州、縣的書院一律改為學堂。“將各省府廳州縣現有之大小書院,一律改為兼習中學西學之學校。至于學校階級,自應以省會之大書院為高等學,郡城之書院為中等學,州縣之書院為小學”。這是由古代書院向近代教育轉變的關鍵舉措。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鎮壓了戊戌變法運動,但保留了京師大學堂和各地新式學堂,1901年起,慈禧太后推行“清末新政”,十月頒布興學詔,規定將各省所有書院一律改為學堂,“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行切實整頓外,著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均改為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均改設中學堂,各州縣均改設小學堂,并多設蒙養學堂。”

師范教育是為了培養各級師資而設,是一項具有特殊意義的教育。作為師范教育的教師,不僅是經師,而且更重要的還應是人師。中國的師范教育起步較晚,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國內才只有幾所基督教會設立的師范學校,國人對師范教育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在梁啟超等人的大力提倡和呼吁下,1897年,津海關道盛宣懷在上海創辦的南洋公學之四院中設立的師范一院,是我國第一所新型的公立師范學校。該院第一批招收40人,以“明體達用,勤學善誨”為培養目標,學業合格者選為公學中院、上院的教習。南洋公學師范一院的設立,標志著我國近代師范教育的開端。然而,至此,我國近代師范教育還未形成獨立完整的體系。

1902年,管學大臣張百熙擬訂的欽定學堂章程即“壬寅學制”將師范教育附設于直系各學堂內。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經政府公布而未予實施的法定學校系統。“壬寅學制”是一個“母制”,包括京師大學堂、考選入學、高等學堂、中等學堂、小學堂、蒙養堂六個章程。其主體分為三段七級或三段六級(不含大學院)。三段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七級是蒙學堂(6歲入學,學程4年)-尋常小學堂(3年)-高等小學堂(3年)-中學堂(4年)-大學預科或高等學堂(3年)-大學堂(3年)-大學院(不定)。全學程不含大學院共20年,可簡要表示為“四三三四三三”制。“壬寅學制”規定從高等小學堂到大學堂均設有旁系高等小學堂的旁系為簡易實業學堂,中學堂的旁系有師范學堂和中等實業學堂,高等學堂及大學預備科及大學堂的旁系為師范館和實業學堂。

1903年,雷州知府陳武純召集了海康、遂溪、徐聞三縣官紳一起商議,共同籌款,把雷陽書院擴建一番,并添置了課室、學生宿舍、禮堂、體操場等,購置了數千冊經史典籍及中外政治和自然科學書籍,建成了一個小型圖書館,頗具新式學堂規模。正月二十四日(2月21日),正式將雷陽書院改為雷陽中學堂并舉行了開學典禮。

雷陽中學堂成立之初,雷州知府陳武純兼任學堂總辦,設總教習一人,由原山長陳喬森改任。總教習下設分教習二人,洋文教習一人,紳董一人,司事三人,均受總教習來領導。

雷陽中學堂招生條件是“不論生童,惟須年在十六歲以上二十歲以下,曾讀過經史,體質壯實,文理明通,身家清白,并無壞習氣疾病嗜好等弊,方為合格。”

教授的課程共有八門一、四書、五經、綱常大義二、中外史鑒三、中外政治四、中外輿地五、中國文學及中國語六、外國語七、算術測繪八、格致。明確規定停止教習八股文。

由于當時清政府還未頒布各省地方學堂章程,雷陽中學堂仿照京師大學堂章程,學生先進入“預備齋”學習兩年,畢業后再升“正齋”兩年。

后來,雷陽中學堂負責人改為校董,由梁成久擔任。還規定,除校董外,總教習以下各人都要在學堂上課上班,不得兼任其他職務,以示專司職守。


(二)雷陽中學堂師范班

在欽定學堂章程基礎上,1903年,張百熙、張之洞和榮慶又重新擬訂了一個學制,即奏定學堂章程,因該年為癸卯年,故又稱“癸卯學制”。

“癸卯學制”分為三段七級,初等教育三級,中等教育一級,高等教育三級。具體為蒙養院(4年)-初等小學堂(5年)-高等小學堂(4年)-中學堂(5年)-大學預科或高等學堂(3年)-大學堂(3~4年)-通儒院(5年)。

“癸卯學制”包括初小、高小、中學、高等學堂、大學堂建制等18個文件,涵蓋了從小學到大學的“一條龍”完整體系。它與“壬寅學制”相比的不同之處在于①增加了學前教育機構,取消了蒙學堂②在大學預科層級,充實了專科性質的高等學堂③職業教育和師范教育的程度有所提高④入初等小學堂的年齡延遲了一年學程更長。從6歲入學到讀完通儒院需26年,年齡達32歲。從這個意義上講,它是我國學程最長的一個學制。

從附設的旁系考察,與高等小學堂并行的有實業補習普通學堂、初等農工商實業學堂和藝徒學堂(可附設于初等小學堂)中學堂的旁系有初級師范學堂、中等農工商實業學堂與高等學堂并行的有優級師范學堂、實業教員講習所、高等農工商實業學堂,以及譯學館、仕學館等。

“癸卯學制”單獨制定初級師范學堂章程優級師范學堂章程和實習教員講習所章程,并規定每州縣設置初級師范學堂一所、省城設置一所,根據學生入學年齡分為完全科和簡易科,完全科學制5年,簡易科學制1年。未設置師范學堂的州縣,可先設為期10個月的師范傳習所。把師范學堂分為兩級并獨立設置,標志著中國近代師范教育制度正式建立。

廣東省的近代師范教育根據中央法令,結合本省實際,設立兩種層級的師范教育優級師范學堂(培養中學堂及師范學堂所需師資)初級師范學堂、簡易師范科和師范傳習所(培養小學堂所需師資)。自1903年始,廣東各地陸續出現或由書院改建,或由中學堂附設的初級師范學堂。雷陽中學堂在1904年附設了師范科一班。

雷陽中學堂師范班是根據我國師范生特殊招生制度、優惠政策以及服務要求所設。關于招生方面,奏定學堂章程專門制定招收師范生的考錄入學章程(簡稱章程)規定初級師范學堂為師范教育的第一級,招收高等小學堂畢業生來堂肄業,以派充高等小學堂和初等小學堂兩項之教員。但在小學尚未發達之前,暫時可就現有之貢廩增附生及文理優良之監生內考取,考畢后經過面試考核擇優錄取。此外,章程還規定,凡已經考核通過的學生,須由本人邀請正副保人出具保結備案。

關于師范生所修學科,章程規定完全科學科共有十二科目一、修身二、讀經講經三、中學文學四、教育學五、歷史六、地理七、算學八、博物九、物理及化學十、習字十一、圖畫十二、體操。此外,根據各地情況加授外國語及農業、商業、手工業其中的一科或數科。至于音樂,與普通中學相同,以古詩詞代替音樂。

關于師范生待遇,章程規定,師范生都享受免交學費、住宿費、伙食費、雜費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rela |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波多野结衣av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自在线拍 | 日本a在线天堂 | 四虎b3t77com|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 亚洲成人一级片 | 久久青草视频 | 毛片tv网站无套内射tv网站 |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 欧美精品午夜毛片免费看 | www.亚洲色图.com | 1769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 |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 377人体粉嫩噜噜噜 3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欧美 | 成年网站免费视频拍拍拍 | 国产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牛牛 |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 | 黄色成人小视频 | 日本免费乱人伦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特黄啪啪片免费看 | 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 性盈盈影院影院67194 | 完整日本特级毛片 | 人妻aⅴ中文字幕 | 性刺激的大陆三级视频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免 | 久久综合影视 |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 精品亚洲大全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高清的 | 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 |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