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羅素論教育(大教育書系)/[英]伯特蘭·羅素 著;高惠蓉、王新瑜 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33229
- 條形碼:9787570233229 ; 978-7-5702-3322-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羅素論教育(大教育書系)/[英]伯特蘭·羅素 著;高惠蓉、王新瑜 譯 本書特色
本書于1926年**次出版,風靡全球近百年。
語言通俗易懂,書中三大部分直擊家長和教師所關注的教育內容:教育的目的、平哥教育、智力教育。
資深學者吳剛平教授作序,帶讀者領悟羅素教育思想的獨特魅力
羅素論教育(大教育書系)/[英]伯特蘭·羅素 著;高惠蓉、王新瑜 譯 內容簡介
《羅素論教育》是羅素創作的一部影響深遠、經典易讀的教育著作,詳細闡述了羅素的教育理想及其對品格教育、智力教育的思考。在該書中,羅素強調了要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從心理學、哲學等角度探討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如何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塑造孩子積極、健康、有愛心的品格。在智力教育方面,羅素強調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好奇心、開放的思想、獨立思考和科學探究的精神,為未來孩子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羅素論教育(大教育書系)/[英]伯特蘭·羅素 著;高惠蓉、王新瑜 譯 目錄
引言 / 001
**部分 教育理想 / 001
**章現代教育理論假設 / 003
第二章教育的目的 / 020
第二部分品格教育 / 041
第三章一歲 / 043
第四章恐懼 / 051
第五章玩耍和幻想 / 064
第六章建設 / 072
第七章私心與財產 / 078
第八章誠實 / 084
第九章懲罰 / 090
第十章伙伴的重要性 / 097
第十一章愛與同情 / 102
第十二章性教育 / 114
第十三章幼兒園 / 121
第三部分智力教育 / 129
第十四章一般原則 / 131
第十五章十四歲前的學校課程 / 142
第十六章*后的學年 / 151
第十七章走讀學校和寄宿學校 / 159
第十八章大學 / 164
第十九章結論 / 171
羅素論教育(大教育書系)/[英]伯特蘭·羅素 著;高惠蓉、王新瑜 譯 相關資料
第三章 一歲
人生的第一年在過去通常被認為是在教育范圍之外。嬰兒至少在學會說話之前,由母親或保姆全權照顧,因為人們認為她們本能地懂得什么東西對孩子有益。但實際上,她們并不知道。大量兒童在出生的頭一年夭折,活下來的也有許多健康損傷。不當的照顧也為后來惡劣的心理習慣打下了基礎。所有這些只是在最近才被人們認識。科學進入育兒所往往遭人痛恨,因為它會打擾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依依相偎。但是感傷與愛不能共存;愛子女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為達此目的,父母情愿使用科學。因此,我們發現,這種情感只有在無兒無女的人或像盧梭那樣寧愿將子女送進育嬰堂的人身上才最為強烈。多數受過教育的父母希望得到科學的指導,未受過教育的父母也會向孕婦資訊中心請教。其成效是嬰兒死亡率銳減。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有恰當的照護和技術,夭折的孩子數量將會變得極少。不僅夭折的孩子數量少,生存下來的孩子也必定身心更加健康。
嚴格地說,身體健康的問題不在本書討論的范圍之內,應由醫務人員考慮指導。我將只涉及與心理有關的健康問題。但是肉體和精神在人生的頭一年很難區分。而且,在照護嬰兒時所犯下的單純生理學上的錯誤,將會在數年之后妨礙教育者的工作。因此,我們不能完全避免涉及本不屬于我們的領域。
新生嬰兒有反射和本能,但沒有習慣。無論新生兒在子宮里獲得了什么習慣,在新環境里都毫無用處,有時甚至連呼吸都需要重新學習,而一些嬰兒會因為學得不夠快而夭折。有一種本能發展得十分完善,那就是吸吮的本能:當嬰兒吸吮時,他們對于新環境會感到很安心,但其他醒著的時光都是在迷糊紛亂的狀態中度過的,而他們擺脫困境的辦法就是將24小時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睡眠。兩周后,所有這一切就會改變。嬰兒已從反復發生的經歷中學會了期待。他們成了保守主義者——或許較之后任何時候都更為保守。他們對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感到憎惡。如果他們能說話,他們會說:“你以為我會在活著的時候改變我一生的習慣嗎?”嬰兒養成習慣的迅速性令人驚訝。他們所養成的每個壞習慣都會阻礙日后好習慣的養成;人生初期養成的習慣十分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最初養成的習慣是好的,那么日后將會免除無窮的麻煩。而且,最初養成的習慣在日后的生活中就如同本能,都會根深蒂固。后來養成的與之相反的習慣不會具有同樣的力量;因此,人生初期的習慣應當引起人們的極大重視。
當我們考慮嬰兒期的習慣養成時,有兩點需要考慮。第一點,而且是最主要的一點,是健康;第二點,是品格。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成長為受人喜愛,并能夠成功處理生活事務的人。值得慶幸的是,健康和品格方向一致:對一方有利的,對另一方也有利。在本書中,我們主要討論品格,但是健康也需要同樣的訓練。因此,我們不會面對要么是強健的惡棍,要么是孱弱的圣賢這樣兩難的選擇。
第三章 一歲
人生的第一年在過去通常被認為是在教育范圍之外。嬰兒至少在學會說話之前,由母親或保姆全權照顧,因為人們認為她們本能地懂得什么東西對孩子有益。但實際上,她們并不知道。大量兒童在出生的頭一年夭折,活下來的也有許多健康損傷。不當的照顧也為后來惡劣的心理習慣打下了基礎。所有這些只是在最近才被人們認識。科學進入育兒所往往遭人痛恨,因為它會打擾母親和孩子之間的依依相偎。但是感傷與愛不能共存;愛子女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下去,為達此目的,父母情愿使用科學。因此,我們發現,這種情感只有在無兒無女的人或像盧梭那樣寧愿將子女送進育嬰堂的人身上才最為強烈。多數受過教育的父母希望得到科學的指導,未受過教育的父母也會向孕婦資訊中心請教。其成效是嬰兒死亡率銳減。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有恰當的照護和技術,夭折的孩子數量將會變得極少。不僅夭折的孩子數量少,生存下來的孩子也必定身心更加健康。
嚴格地說,身體健康的問題不在本書討論的范圍之內,應由醫務人員考慮指導。我將只涉及與心理有關的健康問題。但是肉體和精神在人生的頭一年很難區分。而且,在照護嬰兒時所犯下的單純生理學上的錯誤,將會在數年之后妨礙教育者的工作。因此,我們不能完全避免涉及本不屬于我們的領域。
新生嬰兒有反射和本能,但沒有習慣。無論新生兒在子宮里獲得了什么習慣,在新環境里都毫無用處,有時甚至連呼吸都需要重新學習,而一些嬰兒會因為學得不夠快而夭折。有一種本能發展得十分完善,那就是吸吮的本能:當嬰兒吸吮時,他們對于新環境會感到很安心,但其他醒著的時光都是在迷糊紛亂的狀態中度過的,而他們擺脫困境的辦法就是將24小時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睡眠。兩周后,所有這一切就會改變。嬰兒已從反復發生的經歷中學會了期待。他們成了保守主義者——或許較之后任何時候都更為保守。他們對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感到憎惡。如果他們能說話,他們會說:“你以為我會在活著的時候改變我一生的習慣嗎?”嬰兒養成習慣的迅速性令人驚訝。他們所養成的每個壞習慣都會阻礙日后好習慣的養成;人生初期養成的習慣十分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最初養成的習慣是好的,那么日后將會免除無窮的麻煩。而且,最初養成的習慣在日后的生活中就如同本能,都會根深蒂固。后來養成的與之相反的習慣不會具有同樣的力量;因此,人生初期的習慣應當引起人們的極大重視。
當我們考慮嬰兒期的習慣養成時,有兩點需要考慮。第一點,而且是最主要的一點,是健康;第二點,是品格。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成長為受人喜愛,并能夠成功處理生活事務的人。值得慶幸的是,健康和品格方向一致:對一方有利的,對另一方也有利。在本書中,我們主要討論品格,但是健康也需要同樣的訓練。因此,我們不會面對要么是強健的惡棍,要么是孱弱的圣賢這樣兩難的選擇。
現在每個受過教育的母親都知道諸如喂食要定時,而不是孩子一哭鬧就喂他這樣的簡單道理。之所以采用這種喂飯法,是因為這有助于兒童消化,這是一個十分充分的理由。然而從道德教育的角度出發,這一方法也是可取的。幼兒要遠比成人所想的狡猾;如果他們發現哭鬧能帶來愉快的結果,他們就會哭鬧。長大以后,當抱怨的習慣使他們招人厭惡而不是招人喜歡時,他們會感到驚訝和怨憤,此時的世界在他們看來是冷酷無情的。然而,如果他們中的女孩長成了迷人少女,當她們撒嬌抱怨時依然會招人喜愛,于是兒時養成的壞習慣將會得到鞏固。富人也是如此。如果在嬰兒期教養不當,那么孩子們長大后必將視其能力或怨天尤人,或貪得無厭。開始必要的道德教育的正確時刻是在出生那一刻起,因為那時開始可以避免沮喪的期望。而在此之后的任何時刻,道德教育都會與已形成的相反習慣做斗爭,這自然會引起極大的怨恨。
因此,在對待嬰兒時,需要在忽視和溺愛之間找到一個巧妙的平衡點。凡健康所需的一切事情都必須去做。當嬰兒遭受風寒時,必須將他抱起以保證干燥溫暖。但是,如果缺乏合理的生理上的原因,孩子哭鬧,就應任其哭鬧,否則,他很快就會變得任性蠻橫。照護孩子時,不應過分嬌慣,即該做的事情必須要做,但是不應該表露過多的同情。任何時候都不能把孩子看作比哈巴狗更為有趣的玩物,從一開始就應該把孩子視作潛在的成人。在成人身上無法令人容忍的習慣放在孩子身上可能會顯得頗為有趣。當然,孩子也不可能真正地擁有成人的習慣,但是我們應該避免去做有礙這些習慣養成的一切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應使孩子產生自視甚高的感覺,因為這會與之后的經歷抵觸,并且絕不會與事實相符。
教育嬰兒的困難主要在于父母必須找到一種巧妙的平衡。必須時刻留意并承受許多辛苦才能保證嬰兒的健康;除非具有強烈的愛子之心,否則這些品質很難達到必需的程度。但具有這種愛心的人,又極易缺乏理智。對于慈愛的父母,孩子是無比重要的。父母如不留意,孩子便會覺察到這一點,他對自己重要性的判斷同父母一樣。但在以后的生活中,社會中的人不會那樣寵他,他會失望地發現自己并不是人類世界的中心。因此,不僅在一歲前,在之后也是一樣,父母對于孩子的一般疾病應采取泰然自若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在過去,嬰兒既受約束又受溺愛;他們的四肢得不到自由,衣服穿得太多,他們的本能活動很受限制,但是他們也受人疼愛,聽人唱歌,被人晃動和搖擺。這種做法十分錯誤,因為這會把兒童變成無能的寄生物。正確的做法是:鼓勵本能的活動,但是阻止他們要求別人。不要讓孩子看出你為他做了多少事,或吃了多少苦。要盡可能地讓孩子嘗到通過自身努力——而不是通過對成人發號施令——而取得成功的喜悅。我們在現代教育上的目標是將外部的約束減至最低程度。但是這需要孩子內在的自制力,較之其他任何時候,這種自制力在一歲前更易獲得。比如:當你想讓孩子入睡時,不要把孩子放在嬰兒車里推來推去,或抱在懷里,或放在他能看見你的地方。如果你這樣做了一次,孩子就會要求你做第二次;很快,讓孩子入睡就會變成一件極困難的事。那么該怎樣做呢?應該讓孩子保持溫暖、干燥、舒服,堅決地把孩子放下,并在輕聲說上幾句話后,就任他獨自待著。孩子也許會哭上幾分鐘,但除非有病痛,他很快就會停止。那時你再回去看,你就會發現,孩子已迅速進入睡眠。這種做法較之愛撫和遷就,孩子會睡得更沉。
……
羅素論教育(大教育書系)/[英]伯特蘭·羅素 著;高惠蓉、王新瑜 譯 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是20世紀最杰出的哲學家、數學家、教育家、社會評論家和政治活動家之一,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羅素以其深刻的思考、堅定的倫理觀點和卓越的學術貢獻而聞名于世,他的思想影響深遠,涵蓋了眾多領域,包括哲學、教育、政治、倫理學等。其作品包括《西方哲學史》《邏輯與知識》《幸福之路》《羅素論教育》等。
高惠蓉,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社會學與教育國際比較研究。
王新瑜,教育碩士。本科畢業于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碩士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參編多部教育類書籍。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