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山長水闊 入史求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303403
- 條形碼:9787303303403 ; 978-7-303-30340-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長水闊 入史求學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作者近年來一些讀史的心得札記,話題有點蕪雜,大都是出于對世事的關切,試圖從史中求得學理上的解釋。由歷史中求知,需先走進歷史的時空,進入歷史之門徑,自然是史籍文獻之閱讀,從書本文字中考究舊日情事。然今人明古事,必以今情解之,而古之事理,亦必以喻今為趣旨。此中奧義,如陳寅恪先生所言:“古事今情,雖不同物,若于異中求同,同中見異,融會異同,混合古今,別造一同異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覺,斯實文章之絕詣,而作者之能事也。”
山長水闊 入史求學集 目錄
追尋學脈以學為本以人隸之:學術共同體之道論學天涯遠 孤懷貴相知——追憶與何炳棣先生的一次會見紅樓里的中大永遠的身影——陳嘉庚堂臺階上的追憶陳寅恪與“牛津”緣慳一面的真相——牛津大學聘請陳寅恪檔案牛津與中國研究傳統中國的經濟史研究需走出形式經濟學作為經濟史方法的“食貨”非經濟的“食貨”概念貢賦經濟研究三題梁方仲經濟史統計表格遺札介紹追尋學脈以學為本以人隸之:學術共同體之道論學天涯遠 孤懷貴相知——追憶與何炳棣先生的一次會見紅樓里的中大永遠的身影——陳嘉庚堂臺階上的追憶陳寅恪與“牛津”緣慳一面的真相——牛津大學聘請陳寅恪檔案牛津與中國研究
食貨發凡傳統中國的經濟史研究需走出形式經濟學作為經濟史方法的“食貨”非經濟的“食貨”概念貢賦經濟研究三題梁方仲經濟史統計表格遺札介紹
社會史覽天地所以隔外內家族研究與社會科學中國化關于語言地圖的歷史機制的一點思考“華南研究”:歷史人類學的追求“華南研究計劃”追記“歷史人類學”淺議區域史研究散論走進民間文書的歷史現場:《錦屏文書》序“移民”——戶籍制度下的神話
漫步鄉村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鄉村定位及其可能地方歷史的民俗學視角:從深圳赤灣天后宮談起田野與“禮一俗”互動滿天神佛:華南地區的神祇與俗世社會宗族祠堂的現代價值風水中的歷史相聚榕樹頭書寫蛋民的歷史在圣賢文化之外解放出民眾文化鄉村社會的活力與秩序游走海徼地域社會研究的海洋視角——閩粵沿海社群的流動性格鹽笑背后的區域史以人為本的海洋史海島田野記憶點滴從建置沿革看“東莞”的地理區位優勢在域外尋找廣州海洋中國史的新視角——讀蔡鴻生教授《廣州海事錄——從市舶時代到洋舶時代》“序編”的一點體會
展開全部
山長水闊 入史求學集 作者簡介
劉志偉,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社會經濟史、歷史人類學、傳統中國鄉村社會研究。主要著作有《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地區里甲賦役制度與鄉村社會》(增訂版)、《在歷史中尋找中國》等,主編《梁方仲文集》《葉名琛檔案》等,合作主持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第五輪)“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等項目。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