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地泉涌動 到民間去與1920年代中國的文化再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9015
- 條形碼:9787108079015 ; 978-7-108-07901-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泉涌動 到民間去與1920年代中國的文化再造 本書特色
有別于以往將“到民間去”運動限制于民俗學與民間文學學科內部,或將其作為無政府主義運動在中國的一個細小側面處理的方式,而是將其放置在兩個交叉的脈絡之中:其一,縱向地看,這一運動上承晚清開啟的“走向人民”的政治與文化改革,下接中國革命的脈絡,構成其中的關鍵轉捩;其二,橫向地看,這一運動發(fā)生于1920年代文化運動與民眾政治互相催生的情境之中,經由二十年代文化運動的特殊機制,它既重新塑造了走向民間的主體如青年、文化人、政黨,同時經由不同的知識的、認知的乃至運動的方式,也鑄造了把握和看待民間以及精英與民間發(fā)生關聯的不同類型。 作者的討論突破了以往研究從學科或專題出發(fā)的方式,而為“到民間去”賦予了極為開闊的研究視域,借助“民間”這一話語,呈現1920年代中國思想舞臺上所上演的多元而豐富的思想文化爭鳴,在那樣一個一切都尚未定型、一切尚未有定論的時代,各種討論和思考如何隨著時代的脈動而變化更新、生成流行,而后又如何或消散滅亡,或為后來的新思想留下寶貴的火種。
地泉涌動 到民間去與1920年代中國的文化再造 內容簡介
1920年代,在“五四”這一特殊時刻的前后,中國的大地上曾興起過一場“到民間去”的風潮。大批青年和知識分子通過走向民間,來喚醒普通民眾的救國之情,將更廣大的群體聯結到當時的政治與文化運動中。這場“到民間去”運動,不僅在學術層面催生出了中國現代民間文學/民俗學,也影響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策略,并在更長的歷史縱深中不斷地回響。
本書從整個1920年代文化運動的演化進程出發(fā),對“到民間去”運動所激活的“民間”概念進行研究,通過李大釗、周作人、顧頡剛、楊成志、《中國青年》、《歌謠周刊》等個案,考察“到民間去”這一口號如何介入社會思潮、文學、歷史學、民俗學、民族學、政黨政治,由此揭示“到民間去”所包含的文化再造意義。
作者借“地泉”意象以為書名,籍此象征“到民間去”運動的開展,恰如泉水在地下的涓滴,既千脈萬源,又水滴石穿、匯聚為流!暗矫耖g去”重塑了“民間”包含的具體內容,使農村和少數民族邊疆這兩個關鍵意涵,成為此后理解“民間”的核心要素,也為后續(xù)“人民”概念的興起,做了思想和實踐上的準備——撼動中國與世界的力量也即將由此涌出。
地泉涌動 到民間去與1920年代中國的文化再造 目錄
地泉涌動 到民間去與1920年代中國的文化再造 相關資料
本書以1920 年代廣泛流傳的“到民間去”口號為線索,探索中國傳統(tǒng)中的固有范疇“民間”如何在新歷史條件下變形更新,深刻介入這一時期的文化運動和民眾政治,最終為現代中國“人民”的崛起奠定了基本內容與核心要素。作者對1920 年代“民間”所構筑的話語和實踐空間的考察,視野開闊,探討的案例覆蓋了文學、歷史、民俗學、民族學等不同領域,將多重領域當中的具體問題連綴為宏大的理論命題,在每個個案研究上,能細膩深入,形成獨特的解讀。該書對重新理解1920年代的文學、歷史,乃至整個20世紀的中國,都做出了貢獻。——汪暉
地泉涌動 到民間去與1920年代中國的文化再造 作者簡介
袁先欣,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高等研究所駐所學者。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東亞現代思想文化史、馬克思主義與批評理論等領域的研究。在《文學評論》、《開放時代》、《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清華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等刊物上發(fā)表中英文論文多篇。曾榮獲第十一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