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華民俗大典·澳門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44992
- 條形碼:9787100244992 ; 978-7-100-24499-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民俗大典·澳門卷 本書特色
《中華民俗大典·澳門卷》系統地介紹澳門的生動鮮活的民俗事象,從中可以了解澳門民俗的古今嬗變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中華民俗大典·澳門卷 內容簡介
《中華民俗大典?澳門卷》是一部澳門民俗集錦。本書首先概述澳門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接著是主體部分,涵蓋歲時節令風俗、衣飾民俗、飲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生產民俗、漁業和漁民習俗、社團民俗、禮儀民俗、信仰民俗、醫藥衛生民俗、民間游藝民俗、博彩娛樂、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澳門民俗民間文藝采錄和研究史略,采用扎實的田野考察、采風問俗與文獻資料相結合的手法,資料翔實、圖文并茂,全面地介紹了澳門民俗的獨特風采。
中華民俗大典·澳門卷 目錄
目錄:概述**節 地理位置第二節 地形特征一、半島原來是海島二、地勢低矮,丘陵臺地起伏三、平地多為填海而成四、海岸線較平直,沿海淺灘多第三節 氣候概況一、季風控制的氣候二、夏季炎熱,冬季暖和三、夏、秋為臺風季節第四節 內外交通一、對外交通聯系目錄:
概述
**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地形特征
一、半島原來是海島
二、地勢低矮,丘陵臺地起伏
三、平地多為填海而成
四、海岸線較平直,沿海淺灘多
第三節 氣候概況
一、季風控制的氣候
二、夏季炎熱,冬季暖和
三、夏、秋為臺風季節
第四節 內外交通
一、對外交通聯系
二、城市內部交通
第五節 民族與人口
一、人口的發展
二、居民構成
三、人口密度與分布
四、多語現象
第六節 文化程度與平均壽命
一、文化程度
二、人口的年齡結構與平均預期壽命
第七節 歷史沿革
第八節 著名歷史人物
第九節 民俗特色
**章 歲時節令
**節 華人節日
一、春節
二、人日
三、元宵節
四、觀音開庫
五、土地誕
六、包公誕
七、天后誕
八、清明節
九、浴佛節
十、魚行醉龍節
十一、端午節
十二、觀音誕
十三、哪吒誕
十四、七夕
十五、盂蘭節
十六、中秋節
十七、重陽節
十八、冬至
十九、小年晚
二十、其他
二十一、節日演戲酬神
二十二、潑水節
二十三、慶祝國慶活動多姿多彩
二十四、搭牌樓
第二節 澳門葡萄牙人節日
一、賈梅士日
二、澳門城市日
第三節 西方節日
一、情人節
二、復活節
三、花地瑪圣母在葡顯圣日
四、母親節
五、父親節
六、天災節
七、諸圣瞻禮日
八、追思節
九、圣母無染原罪瞻禮
十、圣誕節
第二章 衣飾
**節 日常著裝
一、男裝
二、女裝
三、兒童服裝
四、嬰兒著裝
五、制服
第二節 結婚禮服
一、中式
二、土生葡人婚式
第三節 木屐與背帶
第四節 飾物
一、手飾
二、頭飾
三、頸飾
四、耳飾
五、佩玉
六、發式
七、鞋飾
八、漁民的服飾及儀容修飾
第五節 明清澳門葡人衣飾民俗
一、*早葡人衣飾記錄
二、發型多樣
三、傳統發型
四、男女的冠帽
五、女子發式富麗
六、鬘發白蠻娘
七、下裳有三重
八、葡人鞋子
九、葡人飾物
十、薔薇香水拂朝妝
十一、華人教徒“打鬼辮”
十二、奇怪禁令行不通
十三、近代土生葡人服飾
第六節 壽衣
第三章 飲食
**節 飲食歷史沿革
一、中式飲食
二、西式飲食
三、東南亞飲食
四、高檔餐飲業及融合料理
第二節 《香港澳門米其林指南 2022》澳門飲食入選名單
第三節 一般飲食習慣
一、早餐
二、午餐
三、晚餐
四、加餐
第四節 華人節慶食品
一、正餐、咸魚
二、小吃
三、艇仔粥
四、抽大碌竹(水煙)
五、炊具
第五節 特色小食
一、龍須糖
二、雞髀糖
三、杏仁餅
四、老婆餅
五、雞仔餅
六、威化餅
七、曲奇餅
八、油炸食物
九、牛雜
十、中式包點
十一、腸粉
第六節 土生葡人的飲食
一、起源
二、三餐
三、食譜類別
四、下午茶大餐
五、圣誕節食譜
六、其他食譜
七、土生葡人家族的烹調術
八、宴會的禮儀和禁忌
九、飲品
十、現狀
第七節 衛生習慣
附錄:食肆食品
一、中式酒席
二、中式套餐
三、自助餐
四、滋補飲食
五、中國化的葡式菜
六、精美小炒
七、煲仔菜
八、茶樓美點
九、茶餐食店中西合璧菜式
十、火鍋
十一、潮州菜
十二、外省菜式
十三、粉面類
十四、臺式飲品小食
十五、日式食品和東南亞美食
第四章 居住
**節 居屋
一、中西建筑交匯
二、中西建筑風格
三、市井建筑
四、街巷民居
五、漁民之家居樂土
六、華人祖屋布局
七、住宅“風水”
八、 從澳門街道單位及名稱看歷史及多元文化跡象
第二節 建筑行業
一、行業概述
二、建筑行業人員的構成
三、建筑行業中的各個工種
四、行業禁忌與節假日活動
五、行規和衣食習慣
第五章 交通
**節 概況
第二節 交通工具
一、舟船
二、橋梁
三、已成絕唱的“豬籠車”
四、人力車
五、轎
六、昔日嫁女坐花轎
七、雙頭馬車顯威風
八、摩托車與公共巴士
九、的士
十、水路航運業
第三節 通信傳遞
第六章 產業
**節 農業
一、種植業
二、園藝業
三、飼養業
第二節 漁業
一、生產及經營
二、作業方式
三、魚欄
四、與漁業相關的行業
五、漁民生活
第三節 工業
一、發展
二、生產
三、主要行業
第四節 商業
一、小販
二、流動性服務行業
三、水客
四、跳蚤市場
五、商業的新思路
六、做祃
附錄:典當業
一、典當業在亂世中的發展
二、當鋪的分類
三、門面設計特式
四、別具一格的建筑風貌
五、當鋪招牌標識
六、職位分配及待遇
七、經營管理
八、行內習俗
九、新式押店崛起
第七章 社團組織
**節 社團發展歷程
第二節 社團發展現狀
第三節 社團功能
第四節 代表性社團
一、仁慈堂
二、鏡湖醫院慈善會
三、同善堂
四、中華總商會
五、工聯總會
六、街坊總會
七、澳門上架行會館
本節附錄:木工藝行業術語
附錄:幫會—三合會
一、黑社會的產生及其歷史演變
二、黑社會的犯罪狀況
第八章 禮儀
**節 人生禮儀
一、生育
二、壽禮
三、婚禮
第二節 喪葬禮儀
一、明清澳門西人喪葬
二、澳門喪葬禮儀
本節附錄:中式葬禮及禁忌(摘錄)
一、土葬
二、火葬
三、民間喪俗之中的禁忌
四、日常生活中因喪禮而引起的禁忌
第三節 交往禮儀
第九章 信仰
**節 宗教信仰
一、佛教
二、天主教
三、基督教
四、伊斯蘭教
五、巴哈伊教
六、基士拿教
七、瑣羅亞斯德教
八、道教
第二節 廟宇
一、蓮峰廟
二、媽閣廟和普濟禪院
三、多元一體的神靈崇拜
四、廟宇藝術
第三節 男神
第四節 女神
一、四大女神
二、嶺南女神
第五節 紙馬
第六節 靈簽
第七節 抬神活動
第八節 華人的神誕崇拜
第九節 契神俗和觀音開庫
附錄:澳門同人祀孔子記
第十章 醫藥衛生
**節 中西醫藥
第二節 華人民間醫術
一、氣功
二、推拿
三、針灸
四、艾灸
五、拔罐
六、刮痧
七、敷貼療法
八、熱熨
九、石蠟療法
十、水療
十一、涼茶配制
十二、中草藥
十三、湯水保健
附錄: 土生葡人的“皮特醫生茶”和“巴德里休茶”
第十一章 游藝
**節 體育競技游藝
一、特殊奧運會
二、氣功
三、格蘭披治大賽車
四、小型賽車
五、曲棍球
六、舞龍
七、舞獅
第二節 文化藝術游藝
一、國際音樂節和澳門藝術節
二、舞蹈節
三、戲劇
四、土生土語話劇
五、粵劇
六、說唱南音
七、葡萄牙土風舞
第三節 消閑游藝
一、蟀獵
二、斗牛
三、麻將牌
四、天九牌
五、牌九
六、頂頭
七、撲克牌之十三張游戲
八、擲牛丁
九、逯錢牛 / 擲仙 / 追星
十、頂棍
十一、爬桅桿
十二、游泳
十三、電臺點唱
十四、唱咸水歌
第四節 居澳葡人游藝
一、跳布袋
二、高蹺競走
三、三人二足板
四、角力拔河
第五節 兒童游藝
一、跳橡皮筋
二、踢毽子
三、放風箏
四、打陀螺
五、打度擊
六、滾鐵圈
七、捉龍虱
八、捉蜻蜓
九、養蠶蟲
十、執籌仔
十一、公仔紙
十二、神奇蠟紙板
十三、蠱惑刺針紙
十四、筆桿木偶
十五、跳飛機
十六、扔手帕
十七、跳階磚
十八、捉迷藏
十九、椰子夾酸姜
二十、耍盲雞
二十一、打波子、猜波子
二十二、挑竹簽
二十三、公仔書
二十四、雪條棍游戲
二十五、折紙游戲
二十六、汽水蓋游戲
二十七、搖搖樂
二十八、跳繩
二十九、猜大王拳
三十、拈烏龜
三十一、打算盤棋
三十二、紅綠燈
三十三、騎自行車
三十四、兵捉賊
三十五、擲菠蘿
三十六、紙上作戰
三十七、填字游戲
三十八、猜燈謎
三十九、傳氣球
四十、爭凳仔
四十一、拋豆袋
四十二、棋藝
四十三、塑膠賽車
四十四、樟腦餅汽船
四十五、打康樂棋
第十二章 博彩娛樂
**節 博彩業歷史回顧
第二節 博彩樣式
一、澳式博彩樣式
二、西式博彩樣式
第三節 澳門旅游娛樂公司
第四節 澳門賭場的“風水”、俗諺
第五節 博彩的社會功能
一、澳門旅游娛樂公司專營 40 年
二、賭權開放
三、綜述博彩業開放后之經濟成效
四、2022 年賭牌重新投標
第六節 六大博企之 20 年營運
一、澳門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
二、永利澳門
三、澳門美高梅
四、金沙中國有限公司
五、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
六、銀河娛樂集團有限公司
第十三章 美術
**節 “行貨畫”
一、行貨畫與對外貿易
二、行貨畫的內容和形式
三、行貨畫的作者
四、行貨畫的藝術價值
五、西洋裸女油畫像
六、20 世紀末的行貨畫
第二節 彩瓷工藝
一、瓷板畫
二、粉彩
三、廣彩
第三節 玻璃刻畫
第四節 灰塑
第五節 面人
附錄:真假錢納利作品的鑒別
一、素描基礎的差別
二、色彩和色調處理的差別
三、作畫步驟的差別
四、構圖光線的差別
五、描寫細節的差別
第十四章 口頭文學
**節 敘事文學
一、神話
二、傳說
三、生活故事
四、寓言
五、民間童話
六、動物故事
七、笑話
第二節 歌謠
一、勞動歌
二、品德歌謠
三、怨恨歌
四、不平歌
五、知識歌
六、生活歌
七、風俗歌
八、游戲歌
九、催眠歌
十、儀式歌
十一、歷史歌
十二、現代歌
十三、動物歌
十四、繞口令
十五、情歌
第三節 諺語
一、生活諺語
二、品德諺語
三、科學諺語
第四節 民間謎語
一、物謎
二、事謎
三、字謎
第十五章 民俗采錄、研究史略
**節 1535 年澳門開埠至 1887 年《中葡和好通商條約》簽訂之時
一、龐尚鵬與《撫處濠鏡澳夷疏》
二、葉權和《游嶺南記》
三、湯顯祖的詩和戲
四、屈大均之《廣東新語》
五、杜臻的《粵閩巡視紀略》
六、印光任、張汝霖的《澳門記略》
七、暴煜《香山縣志》卷九
八、 張甄陶《澳門圖說》《論澳門形勢狀》
第二節 1887 年至 1988 年《中葡聯合聲明》簽訂
一、汪兆鏞和他的《澳門雜詩》
二、幾位掌故專欄作家
三、李鵬翥的《澳門古今》
第三節 1988 年《中葡聯合聲明》簽署后至1999 年過渡期中
一、黃漢強、吳志良主編之《澳門總覽》
二、唐思《澳門風物志》
三、黃德鴻與其《澳門新語》
四、 培正中學的《紅藍史地》和《澳門百業》
五、王文達之《澳門掌故》
六、陳偉輝《昔日風情—漫畫澳門街》
七、唐思《澳門風物志》(續篇)
八、雜志中的民俗文化
九、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之《澳門百科全書》
十、段寶林和《中華民俗大典·澳門卷》
十一、“ 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的編寫調查
十二、 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和評選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中華民俗大典·澳門卷 作者簡介
胡國年,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廣海人,文學碩士,澳門科技大學通識高級講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榮譽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理事,東方文化館館員,廣東戲劇家協會會員,歷任中學教師、文化局專業創作員和大學教師,業余從事民俗和文學之研究和寫作。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