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懸解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17369008
- 條形碼:9787117369008 ; 978-7-117-36900-8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匱懸解 本書特色
《金匱懸解》是黃元御詮釋《金匱要論方論》之作。黃氏破《金匱要略方論》之舊卷,重新撰次,分藏府經(jīng)絡(luò)、外感、外感雜病、內(nèi)傷、內(nèi)傷雜病、外科、婦人等七類,合二十二卷。每類前黃氏撰文述其概略;每節(jié)經(jīng)文后,均予詮釋。釋文深入淺出,扼要精當。本書是學習、研究祖國醫(yī)學經(jīng)典著作難得的參考書,是探討黃元御學術(shù)思想的必需書籍。
金匱懸解 內(nèi)容簡介
黃元御精研中醫(yī)典籍凡二十余年,晚年對《金匱要略方論》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剖析,廣搜博采,旁通諸家,相互參校!督饏T懸解》成書于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是詮釋《金匱要略方論》之作。黃氏破《金匱要略方論》之舊卷,重新撰次,分臟腑經(jīng)絡(luò)、外感、外感雜病、內(nèi)傷、內(nèi)傷雜病、外科、婦人等7類,合22卷。每類前,黃氏撰文述其概略;每節(jié)經(jīng)文后,均予詮釋。釋文深入淺出,扼要精當。鑒于飲食宜忌3卷,有方無論,黃氏未加妄釋,僅作2卷錄之,以供學者研讀。
金匱懸解 目錄
金匱懸解卷一 /025藏府經(jīng)絡(luò)十六章 / 025金匱懸解卷二 /032〔外感〕 / 032五藏風寒積聚二十一章 / 032五藏風寒十九章 / 032姜甘苓術(shù)湯一 / 036麻仁丸二 方見《傷寒》 / 038積聚二章 / 039金匱懸解卷三 /042〔外感雜病〕 / 042中風歷節(jié)九章 / 042中風三章 / 042歷節(jié)六章 / 044金匱懸解卷一 /025藏府經(jīng)絡(luò)十六章 / 025金匱懸解卷二 /032〔外感〕 / 032五藏風寒積聚二十一章 / 032五藏風寒十九章 / 032姜甘苓術(shù)湯一 / 036麻仁丸二 方見《傷寒》 / 038積聚二章 / 039金匱懸解卷三 /042〔外感雜病〕 / 042中風歷節(jié)九章 / 042中風三章 / 042歷節(jié)六章 / 044桂枝芍藥知母湯三 / 046烏頭湯四 / 046〔附方〕 / 047《千金》礬石湯一 / 047崔氏八味丸二 / 047金匱懸解卷四 /048〔外感雜病〕 / 048痙濕暍二十七章 / 048痙十三章 / 048蔞桂枝湯五 / 050葛根湯六 方見《傷寒》 / 050大承氣湯七 方見《傷寒》 / 051濕十一章 / 051麻黃加術(shù)湯八 / 053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九 / 053防己黃芪湯十 / 054桂枝附子湯十一 方見《傷寒·太陽》 / 054去桂加白術(shù)湯十二 方見《傷寒》 / 054甘草附子湯十三 方見《傷寒·濕病》 / 055暍三章 / 055白虎加人參湯十四 方見《傷寒》 / 056瓜蒂湯十五 / 056金匱懸解卷五 /057〔外感雜病〕 / 057瘧病五章 / 057白虎加桂枝湯十六 / 059蜀漆散十七 / 059鱉甲煎丸十八 / 060〔附方〕 / 060《外臺》柴胡去半夏加蔞根湯三 方見《傷寒·少陽》 / 060《外臺》柴胡桂姜湯四 方見《傷寒·少陽》 / 060金匱懸解卷六 /062〔外感雜病〕 / 062百合狐惑陰陽毒十三章 / 062百合九章 / 062百合知母湯十九 / 063滑石代赭湯二十 / 064百合雞子湯二十一 / 064百合地黃湯二十二 / 064百合洗方二十三 / 065蔞牡蠣散二十四 / 065百合滑石散二十五 / 065狐惑二章 / 066甘草瀉心湯二十六 方見《傷寒·太陽》 / 066苦參湯二十七 / 067雄黃散二十八 / 067赤小豆當歸散二十九 / 067陽毒一章 / 067升麻鱉甲湯三十 / 068陰毒一章 / 068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三十一 / 068金匱懸解卷七 /069〔內(nèi)傷〕 / 069血痹虛勞十八章 / 069血痹二章 / 069黃芪桂枝五物湯三十二 / 070虛勞十六章 / 070桂枝龍骨牡蠣湯三十三 / 073小建中湯三十四 方見《傷寒·少陽》 / 074黃芪建中湯三十五 / 074薯蕷丸三十六 / 075酸棗湯三十七 / 076大黃?蟲丸三十八 / 076〔附方〕 / 077《千金翼》炙甘草湯五 方見《傷寒·少陽》 / 077金匱懸解卷八 /078〔內(nèi)傷雜病〕 / 078驚悸吐衄下血瘀血十八章 / 078驚悸四章 / 078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三十九 方見《傷寒·太陽》 / 079半夏麻黃丸四十 / 080吐衄下血瘀血十四章 / 080大黃黃連瀉心湯四十一 / 084柏葉湯四十二 / 084黃土湯四十三 / 085金匱懸解卷九 /086〔內(nèi)傷雜病〕 / 086奔豚四章 / 086奔豚湯四十四 / 087桂枝加桂湯四十五 方見《傷寒·太陽》 / 088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四十六 方見《傷寒·太陽》 / 088金匱懸解卷十 /089〔內(nèi)傷雜病〕 / 089水氣三十二章 / 089越婢湯四十七 / 097防己茯苓湯四十八 / 098越婢加術(shù)湯四十九 / 099甘草麻黃湯五十 / 099麻黃附子湯五十一 方見《傷寒·少陰》 / 099杏子湯五十二 方見《傷寒·太陽》 原方闕載,取《傷寒》麻杏石甘湯補 / 099黃芪芍藥桂酒湯五十三 / 100桂枝加黃芪湯五十四 / 101桂甘姜棗麻附細辛湯五十五 / 101枳術(shù)湯五十六 / 101金匱懸解卷十一 /102〔內(nèi)傷雜病〕 / 102消渴小便不利淋十三章 / 102文蛤散五十七 方見《傷寒·太陽》 / 104豬苓湯五十八 方見《傷寒·陽明》 / 105腎氣丸五十九 / 106蔞瞿麥丸六十 / 107蒲灰散六十一 / 107滑石白魚散六十二 / 107茯苓戎鹽湯六十三 / 107金匱懸解卷十二 /108〔內(nèi)傷雜病〕 / 108黃疸二十三章 / 108茵陳蒿湯六十四 方見《傷寒·太陰》 / 112梔子大黃湯六十五 / 113硝礬散六十六 / 113茵陳五苓散六十七 / 113豬膏發(fā)煎六十八 / 114大黃硝石湯六十九 / 114金匱懸解卷十三 /116〔內(nèi)傷雜病〕 / 116嘔吐噦下利四十九章 / 116嘔吐噦二十四章 / 116大半夏湯七十 / 119茯苓澤瀉湯七十一 / 119文蛤湯七十二 / 119豬苓散七十三 / 120大黃甘草湯七十四 / 120四逆湯七十五 方見《傷寒·太陰》 / 120小柴胡湯七十六 方見《傷寒·少陽》 / 121半夏瀉心湯七十七 方見《傷寒·少陽》 / 121吳茱萸湯七十八 方見《傷寒·陽明》 / 121半夏干姜散七十九 / 122黃芩加半夏生姜湯八十 方見《傷寒·少陽》 / 122生姜半夏湯八十一 / 123橘皮湯八十二 / 123橘皮竹茹湯八十三 / 123下利二十五章 / 124桂枝湯八十四 方見《傷寒·太陽》 / 126通脈四逆湯八十五 方見《傷寒·少陰》 / 127訶黎勒散八十六 / 127紫參湯八十七 / 127梔子豉湯八十八 方見《傷寒·太陽》 / 128小承氣湯八十九 方見《傷寒·陽明》 / 128白頭翁湯九十 方見《傷寒·厥陰》 / 129桃花湯九十一 方見《傷寒·少陰》 / 129〔附方〕 / 130《外臺》黃芩湯六 / 130金匱懸解卷十四 /131〔內(nèi)傷雜病〕 / 131痰飲咳嗽三十七章 / 131苓桂術(shù)甘湯九十二 方見《傷寒·太陽》 / 135甘遂半夏湯九十三 / 135己椒藶黃丸九十四 / 136十棗湯九十五 方見《傷寒》 / 136大青龍湯九十六 方見《傷寒·太陽》 / 136小青龍湯九十七 方見《傷寒·太陽》 / 137木防己湯九十八 / 137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九十九 / 137五苓散一百 方見《傷寒·太陽》 / 138小半夏加茯苓湯百一 / 138澤瀉湯百二 / 138小半夏湯百三 / 139厚樸大黃湯百四 / 139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百五 / 140苓甘五味姜辛湯百六 / 141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湯百七 / 141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百八 / 142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百九 / 142〔附方〕 / 142《外臺》茯苓飲七 / 142金匱懸解卷十五 /143〔內(nèi)傷雜病〕 / 143肺痿肺癰咳嗽上氣十三章 / 143肺痿肺癰五章 / 143甘草干姜湯百十 方見《傷寒·太陽》 / 145桔梗湯百十一 方見《傷寒·少陰》 / 145葶藶大棗瀉肺湯百十二 / 146咳嗽上氣八章 / 146越婢加半夏湯百十三 / 146小青龍加石膏湯百十四 / 147厚樸麻黃湯百十五 / 147澤漆湯百十六 / 147射干麻黃湯百十七 / 148麥門冬湯百十八 / 148皂莢丸百十九 / 148〔附方〕 / 149《千金》生姜甘草湯八 / 149《千金》炙甘草湯九 方見《傷寒·少陽》 / 149《外臺》桔梗白散十 方見《傷寒·太陽》 / 149金匱懸解卷十六 /150〔內(nèi)傷雜病〕 / 150胸痹心痛短氣九章 / 150蔞薤白白酒湯百二十 / 151蔞薤白半夏湯百二十一 / 151枳實薤白桂枝湯百二十二 / 152人參湯百二十三 / 152茯苓杏仁甘草湯百二十四 / 152橘枳生姜湯百二十五 / 152薏苡附子散百二十六 / 152桂枝生姜枳實湯百二十七 / 153烏頭赤石脂丸百二十八 / 153〔附方〕 / 153九痛丸十一 / 153金匱懸解卷十七 /154〔內(nèi)傷雜病〕 / 154腹?jié)M寒疝宿食二十五章 / 154腹?jié)M十七章 / 154附子粳米湯百二十九 / 157大建中湯百三十 / 157赤丸百三十一 / 158大黃附子湯百三十二 / 158厚樸七物湯百三十三 / 158厚樸三物湯百三十四 此即小承氣,而分兩不同 / 159大柴胡湯百三十五 / 159寒疝三章 / 159大烏頭煎百三十六 / 160烏頭桂枝湯百三十七 / 160當歸生姜羊肉湯百三十八 / 161宿食五章 / 161瓜蒂散百三十九 方見《傷寒·太陽》 / 162〔附方〕 / 162《外臺》柴胡桂枝湯十二 / 162金匱懸解卷十八 /163〔內(nèi)傷雜病〕 / 163趺蹶手指臂腫轉(zhuǎn)筋狐疝蛔蟲七章 / 163趺蹶一章 / 163手指臂腫一章 / 163藜蘆甘草湯百四十 / 164轉(zhuǎn)筋一章 / 164雞屎白散百四十一 / 164狐疝一章 / 164蜘蛛散百四十二 / 164蛔蟲三章 / 165甘草粉蜜湯百四十三 / 165烏梅丸百四十四 方見《傷寒》 / 166金匱懸解卷十九 /167〔外科〕 / 167瘡癰腸癰浸淫七章 / 167大黃牡丹皮湯百四十五 / 168薏苡附子敗醬散百四十六 / 169排膿湯百四十七 / 169排膿散百四十八 / 169王不留行散百四十九 / 169黃連粉百五十 / 170金匱懸解卷二十 /171〔婦人〕 / 171妊娠十一章 / 171桂枝茯苓丸百五十一 / 172附子湯百五十二 方見《傷寒·少陰》 / 172膠艾湯百五十三 / 173當歸芍藥散百五十四 / 173干姜人參半夏丸百五十五 / 173當歸貝母苦參丸百五十六 / 174葵子茯苓散百五十七 / 174當歸散百五十八 / 174白術(shù)散百五十九 / 175金匱懸解卷二十一 /176〔婦人〕 / 176產(chǎn)后十一章 / 176枳實芍藥散百六十 / 177下瘀血湯百六十一 / 178竹葉湯百六十二 / 179竹皮大丸百六十三 / 179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百六十四 / 180〔附方〕 / 180《千金》三物黃芩湯十三 / 180《千金》內(nèi)補當歸建中湯十四 / 180金匱懸解卷二十二 /181〔婦人〕 / 181雜病二十二章 / 181旋覆花湯百六十五 / 183膠姜湯百六十六 / 183抵當湯百六十七 方見《傷寒·太陽》 / 183溫經(jīng)湯百六十八 / 184土瓜根散百六十九 / 184礬石丸百七十 / 185甘麥大棗湯百七十一 / 185半夏厚樸湯百七十二 / 186紅藍花酒百七十三 / 186大黃甘遂湯百七十四 / 187蛇床子散百七十五 / 187狼牙湯百七十六 / 188附錄 /190金匱要略卷二十三 /190雜療方 / 190金匱要略卷二十四 /194禽獸魚蟲果實菜谷禁忌 / 194
展開全部
金匱懸解 作者簡介
黃元御(1705-1758)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nóng),別號玉楸子。清代著名醫(yī)學家;尊經(jīng)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醫(yī),乾隆皇帝親書“妙悟岐黃”褒獎其學識,親書“仁道藥濟”概括其一生。他繼承和發(fā)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國醫(yī)學理論,對后世醫(yī)家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