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有故事的中國漢字(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201474
- 條形碼:9787201201474 ; 978-7-201-20147-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故事的中國漢字(上下) 本書特色
★.118個漢字,118篇故事。
★.精美插圖,有趣解讀。
★.豐富詩詞知識,傳承中華文化。
★.有趣又好讀的漢字故事。
★.講述漢字背后的歷史故事,培養孩子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l影響孩子一生的國學啟蒙經典
★.l弘揚傳統文化,重溫國學經典
★.l培養孩子的文化修養從了解漢字開始
★.學習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信。
★.文學博士寫給孩子的漢字故事
有故事的中國漢字(上下) 內容簡介
《有故事的中國漢字》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涵蓋金、木、水、火、土五個偏旁部首的58個漢字,通過對漢字的解構和想象,培養孩子對中華傳統五行文化的認知與感悟,在介紹漢字的同時將歷史故事、詩詞典籍、文物風貌等穿插期間,給小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下冊涵蓋中華神話故事、歷朝歷代的朝代特點、中華地理風物、中華杰出人物四大領域。通過對60個漢字深入淺出的講解,把漢字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面向廣大少年兒童,旨在激發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培育孩子們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故事的中國漢字(上下) 目錄
上冊
**章 神話人物篇
盤:開天辟地的那位英雄,生命終結也不忘世界 /2
媧:一生干好兩件事,必可以當全民女神 /5
伏羲:文能造字,武能降怪,擺得八卦,燒得烤肉 /8
燧:身體溫暖,還有熟肉,這就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1
巢:向萬物學習 , 人類的房子來自老鷹的窩 /14
炎:我們來自太陽的部落,我們發現了米飯 /17
黃:發明車輪的靈感,來自我們頭上戴的帽子 /20
倉頡:從動物的腳印里,發現了文字的秘密 /23
刑天:腦袋掉在地上,也沒有消磨他的戰斗意志 /27
夸父:追求夢想不易,渴死之后,不死的精神化為桃林 /30
羿:人舉靶子卻毫發無損,難怪射下九個太陽 /33
嫘:赤身裸體多年,她給人類做了件衣服 /36
堯:治國有方的王,卻不把王位傳給兒子 /40
舜:繼母三次企圖害死他,他卻依然孝順 /43
禹:一生都在治水,一生也沒怎么回家 /46
考試真題 /49
第二章 歷朝歷代篇
夏:國家盛大美麗,王位不再“禪讓”/52
商:湯和上天商量后建國,商朝名字是這么來的 /55
周:禮數周全而文明,國王善用賢能 /58
秦:夢想很大,壽命很短,影響很遠 /61
漢:一邊用武力征服,一邊用公主和親 /64
晉:神人輩出,他們活出了人生境界 /67
隋:朝代名晦氣,卻干了很多大事 /70
唐:博大而廣闊,詩人如云,盛況空前 /73
宋:皇帝謙虛低調,文化卻自由繁榮 /76
元:真正的戰斗民族,如果有船可以統治地球 /79
明:崇拜日月,卻光明正大干壞事 /82
清:游牧民族取得政權之前,找水是頭等大事 /86
考試真題 /89
第三章 地理風物篇
京:哪吒的樣子就是北京城的樣子 /92
津:過了這個渡口,前面就是天子的地盤 /95
滬:在一個叫“滬瀆”的地方,插竹排捕洄游之魚 /98
冀:天天打仗,人民祈求盼望和平 /101
豫:這里曾有大象,天氣變壞它們跑了 /104
晉:兩只箭插箭筒里,隨時準備打仗 /107
魯:有魚吃的地方,人聰明且有文化 /110
湘:一條大河波浪寬,人民生活好喜歡 /113
鄂:商代的古國,變成了清代的省會 /116
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120
皖:像太陽一樣能發出光的地方 /123
蜀:有蟲之地,生產蠶絲,布比金貴 /126
浙:彎彎曲曲,水入東海,美女如云 /129
粵:經常下雨,莊稼不好,等五羊救援 /132
桂:遍地都是桂花,女孩子唱著好聽的山歌 /135
考試真題 /138
第四章 杰出人物篇
姬:周代的天子都姓姬,一個以河流命名的家族 /140
姜:文王拉車走了 808 步,周就存在了 808 年 /143
寤:一個被人厭棄的小名,一個想得到母愛的孩子 /147
丘:小山丘下的大人物,影響中國幾千年 /150
嬴:秦國的國姓是嬴,但秦始皇小時候卻姓趙 /153
邦:想當皇帝于是改了名,后來果然成功了 /156
莽:篡位的魯莽行動,讓他被罵了幾千年 /159
秀:劉秀是個好皇帝,謙和而包容,堅持而努力 /162
亮:前人死而后已,后人樂不思蜀 /165
之:父子名中有同一個字,不犯忌諱? /168
元:改革壓力大,為民族融合而殺子 /171
堅:樹立勤儉節約模范,搗毀了兒子的宮殿 /174
民:人需要常照鏡子,看自己的缺點 /177
曌:**個女皇帝的專用字,卻不刻在墓碑上 /180
軾:他太有才華,父親就為他取名為無用之木 /184
翁:年紀輕輕就叫翁,心酸無奈跟誰訴 /187
考試真題 /190
考試真題答案 /191
下冊
**章 五行屬金篇
鋤:木頭、竹子、鹿角、青銅,都曾經用來制作鋤頭 /193
銅:中國**位女將軍名字刻在青銅上 /196
鐵:失去金子的光輝,廉價金屬卻可以征服世界 /199
鐘:漢字界通才:吃飯喝酒計時,還能演奏音樂 /202
鎖:關得住金銀財寶,藏得了世間真情 /205
鏡:也曾虛幻,也曾深情,更能剛正不阿 /208
釵:可以美化女性的外表,更見證著女性內心的寂寞 /211
鈴:楊玉環的美麗,如《雨霖鈴》般悲慘 /214
錦:比黃金還要珍貴和絢麗的布匹 /217
錢:錢不是萬能的,錢多的人也會被活活餓死 /220
銘:再富貴的豪宅也比不上屋主的品質 /223
缽:不看學歷看能力,衣缽傳人有深意 /226
考試真題 /229
第二章 五行屬木篇
本:《本草綱目》,體會萬物*細微的生存 /231
柳:柳宗元如果是女子,就可稱詠絮之才 /234
桃:從“桃之夭夭”到“人面桃花相映紅”,怎一個情字了得 /237
李:李樹何謂人才?秋食甘果,夏以乘涼 /240
茶:人在草木之間,從喝茶中凈化心靈 /243
樓:黃鶴樓上的一首詩,讓李白自嘆不如 /246
棋:世事本如一盤棋,都在游戲中度過 /249
床:本來是去相親的,卻坐在床上看起了字帖 /252
棺:有人死了埋在墓地,有人卻掛在峭壁 /256
采:《詩經》嬌艷如花朵,都是一點一點采集來的 /259
閑:文學產生于閑著發呆的時候 /262
禁:一種禁忌,一種警戒,要禁得起考驗 /265
考試真題 /268
第三章 五行屬水篇
江:水稻產生于七千年前的長江邊上 /270
河:普通的河從低地流過,黃河卻懸在空中 /273
湖:湖邊*盛行的傳說,一定是白蛇和青蛇 /277
海:八仙過海,精衛填海,海是用來征服的 /280
洛 : 洛神傳說,洛陽紙貴,都與才子有關 /283
溪 : 僧人怎能喝酒,他卻以酒成全好朋友 /286
清 : 清明節,紀念介子推割肉奉君 /289
鴻 : 有了鴻鵠之志,才能做談笑的鴻儒 /292
漁 :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295
游 : 讀萬卷書,游萬里路,大視野決定大事業 /298
酒 : 宴會上的酒香真的招來了巨龍 /301
法 : 比兵法更厲害的是如何遵守法規 /304
考試真題 /307
第四章 五行屬火篇
燒 : 老婆婆都聽得懂的詩,才是好詩 /309
煩 : 深奧的道理,一般聽起來沒那么難懂 /312
災 : 黃河泛濫和蝗蟲飛舞,都是古代的災害 /315
焚 : 中國文化史的大浩劫——焚書坑儒 /318
烽 : 烽火戲諸侯,顯示的是威武,失去的是信任 /321
炭 : 宋太宗深知創業艱難,雪中送炭說的就是他 /324
焦 : 好木頭,被火燒得噼里啪啦也好聽 /327
燭 :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330
煉 : 古代術士煉丹,唐代詩人煉字 /333
煮 : 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嚇壞掉筷子 /336
熟 : 賣油翁大戰神弓手,熟能生巧 /339
秋 :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是悲傷的季節 /342
考試真題 /345
第五章 五行屬土篇
地:我們承認,張衡的地動儀是后人仿造的 /347
城:冰道運石、山羊馱磚,不為人知的修長城故事 /351
寺:除了信仰,寺廟還是學習文化的學校 /354
塔:大雁塔的變遷,會扭動的應縣木塔 /357
塞:王昭君被迫出塞,是因為畫師畫得不美 /360
社:熱鬧非凡的社日,家家扶得醉人歸 /363
陵:茂陵和明十三陵,都是氣勢非凡的皇家陵墓 /366
堂:多少堂,多少醫,都源于愛心 /369
壁:有智慧就能以少勝多的赤壁大戰 /372
墨:文房四寶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 /375
坐:坐是一門大學問,切勿坐井觀天 /378
圣:草圣的草書千奇百怪卻都合規矩 /381
考試真題 /384
考試真題答案 /385
有故事的中國漢字(上下) 相關資料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石,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魯迅漢字是一種極其完美的文字,它的形象性和象征性都非常豐富。——錢鐘書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楊洪基漢字是一種藝術,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畫。——朱光潛漢字是一種獨特的符號,它既有聲音,又有形狀,既有意義,又有感情。每日一字 鋤木頭、竹子、鹿角、青銅,都曾用來制作鋤頭
“鋤”是形聲字。左邊的“金”是形旁,表示鋤是用金屬制成的;右邊的“助”是聲旁,表示讀音,也有“鋤草助苗長”之意。鋤的本義就是鋤頭,一種松土和除草用的長柄農具。鋤頭在中國農業經濟中出現較早。它的最前面是一個平薄的鋤刃,上面裝著一根長長的圓形木棍做鋤柄。鋤柄使耕作者不必把腰彎得特別低,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作效率。
上古先民們曾用石頭制作鋤頭,不同的地方還因地取材,也有用木頭、竹子、鹿角等做鋤頭的。考古還發現了青銅做的鋤頭。不過,青銅在當時非常珍貴,能夠使用的人非常少。春秋戰國以后,鐵的冶煉技術大為發展。鐵比青銅堅韌鋒利,又廉價很多,所以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對當時發展農業生產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到了今天,由于拖拉機、播種機等現代農具的出現,鋤頭及其他農具的作用逐漸減弱。但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在田間地頭和農家院落中,還可以偶爾看到鋤頭這種農具。
漢字故事:鋤與中國的農耕文化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是唐代詩人李紳的詩《憫農》。這首詩的意思是說:農民在正午的烈日下揮舞鋤頭給莊稼除草,汗水都滴到了地上。你飯盤里一粒粒的糧食,都是農民辛苦勞作得來的,所以一定要珍惜糧食,不要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出自《朱子格言》。李紳的《憫農》可謂這一格言的生動體現。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能根本沒有機會體驗田間耕作的艱辛。不止孩子,就是在城市里長大的成年人,也沒有三伏天耕作的體驗。明代張翀的《渾然子》中記載了一個農民與一個城里人關于鋤田的故事。每日一字 鋤
木頭、竹子、鹿角、青銅,都曾用來制作鋤頭
“鋤”是形聲字。左邊的“金”是形旁,表示鋤是用金屬制成的;右邊的“助”是聲旁,表示讀音,也有“鋤草助苗長”之意。鋤的本義就是鋤頭,一種松土和除草用的長柄農具。鋤頭在中國農業經濟中出現較早。它的最前面是一個平薄的鋤刃,上面裝著一根長長的圓形木棍做鋤柄。鋤柄使耕作者不必把腰彎得特別低,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作效率。
上古先民們曾用石頭制作鋤頭,不同的地方還因地取材,也有用木頭、竹子、鹿角等做鋤頭的。考古還發現了青銅做的鋤頭。不過,青銅在當時非常珍貴,能夠使用的人非常少。春秋戰國以后,鐵的冶煉技術大為發展。鐵比青銅堅韌鋒利,又廉價很多,所以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對當時發展農業生產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到了今天,由于拖拉機、播種機等現代農具的出現,鋤頭及其他農具的作用逐漸減弱。但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在田間地頭和農家院落中,還可以偶爾看到鋤頭這種農具。
漢字故事:鋤與中國的農耕文化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是唐代詩人李紳的詩《憫農》。這首詩的意思是說:農民在正午的烈日下揮舞鋤頭給莊稼除草,汗水都滴到了地上。你飯盤里一粒粒的糧食,都是農民辛苦勞作得來的,所以一定要珍惜糧食,不要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出自《朱子格言》。李紳的《憫農》可謂這一格言的生動體現。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能根本沒有機會體驗田間耕作的艱辛。不止孩子,就是在城市里長大的成年人,也沒有三伏天耕作的體驗。明代張翀的《渾然子》中記載了一個農民與一個城里人關于鋤田的故事。
一個農民在田里鋤草,累得氣喘吁吁,汗如雨下。一個路過的城里人看了,覺得這種鋤草方法太慢。鋤草有這么困難嗎?于是,農民請城里人下田,讓他給自己示范如何鋤草更快。城里人脫掉身上的衣服,深吸一口氣,使出全身力氣連續揮動鋤頭。不一會兒,他就用盡力氣,累得趴到田頭不想動了。他對農民說:“今天,我可知道種田的不容易了。”
在古代,農民種田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風調雨順,莊稼就能有好的收成。如果遇到干旱或洪澇災害,農民常常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在歸隱后親自下地耕作,體會到了農民種田的不易。他寫過好幾首《歸園田居》,其中有一首寫道: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我在南山下種了一畦豆子,因為不善于打理,豆苗稀稀疏疏的,草卻瘋狂地生長。我一大早就扛著鋤頭下地勞作,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家。可見,當一個農民,下地耕種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延伸閱讀:黛玉葬花
《紅樓夢》中林黛玉出身高貴,母親是賈府的千金小姐,父親是滿腹經綸的世家秀才。她從小錦衣玉食,從沒有做過重活兒,更別提下地種田了。但是,她也和鋤頭結過緣分。然而,林黛玉拿的是花鋤,她做的是一件極其風雅的事——葬花,為此還寫了一首長長的《葬花詞》,感慨自己身世飄零就像鮮花盛極而衰一樣。
記一記
除了鋤頭之外,農業生產中經常用到的其他農具還有:
鏟、犁、鎬、杈、锨、耙。
有故事的中國漢字(上下) 作者簡介
鄧文華,文學博士,少兒圖書資深策劃人,擁有20余年童書出版工作經驗,主編過紐伯瑞大獎小說、“優等生*讀文庫”等暢銷書,也曾參加“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相關電視節目的圖書策劃與編輯工作。目前任職于人民教育出版社,潛心研習兒童分級閱讀及中國傳統文化,矢志讀書明智、著述怡性。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