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哲人石叢書:何謂健康--大腦如何影響高血壓.肥胖和成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882486
- 條形碼:9787542882486 ; 978-7-5428-8248-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人石叢書:何謂健康--大腦如何影響高血壓.肥胖和成癮 本書特色
健康是什么,我們要如何才能更健康?從醫(yī)學權威到營養(yǎng)學家,再到健身教練,都有著各自獨到的理解。
在這本書中,杰出的神經(jīng)科學家斯特林探討了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個人的健康,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健康,甚至整個社會的健康。他以人類大腦幾十億年的進化史,讓我們認識某些疾病或“不健康”狀態(tài)的原理,提示有可操作性的治療方式。難能可貴的是,盡管看似從個體到社會的健康危機重重,他卻仍能保持樂觀,認為只要不斷奮斗,必得解決之法。
哲人石叢書:何謂健康--大腦如何影響高血壓.肥胖和成癮 內容簡介
智人作為一個物種出現(xiàn)在20萬年前。帶著火、簡單的工具和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觀念,我們迅速占據(jù)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但如今,盡管我們擁有極其先進精良的工具,高度不平等的社會制度卻威脅著我們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許多人失去了生活的欲望,迷失于酒精、過度飲食甚至自我傷害,我們中的有些群體甚至面臨著總生育率跌落至遠低于維護人口穩(wěn)定所需的水平。我們?yōu)楹螠S落至此?未來將何去何從?在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我們需要從個人身體的*基本層面到社會大環(huán)境,去全面審視“何謂健康”。自然選擇將每個生物體設計得盡可能高效地利用資源。我們的大腦預測未來的需求并調控代謝、生理和行為,以確保“恰到好處、及時足夠”地遞送身體所需的能量與物質。這就是所謂的“應變穩(wěn)態(tài)”,畢竟,預防出錯比改正錯誤更能節(jié)省能量。預測調控需要通過學習來實現(xiàn),為此,大腦用一個脈沖的多巴胺(它使我們體驗到一次短暫的滿足感)獎勵每次正向的驚喜,以鼓勵學習行為。然而現(xiàn)在,獲得食物和舒適感不再是驚喜,我們被剝奪了日常小獎勵——維持積極行為和良好情緒的基礎。由于缺乏日常小驚喜,我們坐臥不寧,只能通過消費尋求新的獎勵:比如用暴飲暴食、濫用藥物等來刺激多巴胺大量釋放。在這種情況下,身體需要越來越強烈的刺激才能感到滿足,*終,我們不僅常常高血壓、肥胖傍身,還容易陷入成癮的泥潭。智人作為一個物種出現(xiàn)在20萬年前。帶著火、簡單的工具和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觀念,我們迅速占據(jù)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但如今,盡管我們擁有極其先進精良的工具,高度不平等的社會制度卻威脅著我們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許多人失去了生活的欲望,迷失于酒精、過度飲食甚至自我傷害,我們中的有些群體甚至面臨著總生育率跌落至遠低于維護人口穩(wěn)定所需的水平。我們?yōu)楹螠S落至此?未來將何去何從?在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我們需要從個人身體的*基本層面到社會大環(huán)境,去全面審視“何謂健康”。自然選擇將每個生物體設計得盡可能高效地利用資源。我們的大腦預測未來的需求并調控代謝、生理和行為,以確保“恰到好處、及時足夠”地遞送身體所需的能量與物質。這就是所謂的“應變穩(wěn)態(tài)”,畢竟,預防出錯比改正錯誤更能節(jié)省能量。預測調控需要通過學習來實現(xiàn),為此,大腦用一個脈沖的多巴胺(它使我們體驗到一次短暫的滿足感)獎勵每次正向的驚喜,以鼓勵學習行為。然而現(xiàn)在,獲得食物和舒適感不再是驚喜,我們被剝奪了日常小獎勵——維持積極行為和良好情緒的基礎。由于缺乏日常小驚喜,我們坐臥不寧,只能通過消費尋求新的獎勵:比如用暴飲暴食、濫用藥物等來刺激多巴胺大量釋放。在這種情況下,身體需要越來越強烈的刺激才能感到滿足,*終,我們不僅常常高血壓、肥胖傍身,還容易陷入成癮的泥潭。當前標準醫(yī)療手段是通過阻斷獎勵機制來治療成癮,但這個策略起效的同時,也阻礙了滿足感的獲得,甚至加深了絕望。當前標準經(jīng)濟學理論指出要促進“發(fā)展”以提供更多“就業(yè)”,但缺乏挑戰(zhàn)、缺乏滿足感的工作并不能幫人們真正解決問題。因此,作者強調,為了恢復健康,我們需要從個人層面到社會層面,去擴展獲得小滿足的機會,從而拯救獎勵系統(tǒng),避免其陷入病態(tài)。
哲人石叢書:何謂健康--大腦如何影響高血壓.肥胖和成癮 相關資料
高格調的對科學問題的分析,富有邏輯性的學者型敘述風格。我毫不懷疑,將會有一群高學歷、高水平的學人成為本書的擁躉,從而使作者的觀點引起學術界特別是醫(yī)學界更多的關注。/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期待讀者能享受作者看待人類健康問題的獨特視角,并從中啟發(fā)自己的批判性思考。/羅敏敏,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所長,新基石研究員◇彼得·斯特林是一位卓越的神經(jīng)科學家,他在應變穩(wěn)態(tài)方面的工作推動了對我們的大腦及其功能結構的理解。《何謂健康》延續(xù)了深刻的學術工作,并促使我們反思如何提供醫(yī)療服務及如何培養(yǎng)下一代醫(yī)療服務從業(yè)者。
哲人石叢書:何謂健康--大腦如何影響高血壓.肥胖和成癮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彼得·斯特林(Peter Sterling),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院神經(jīng)科學教授。他主要研究神經(jīng)環(huán)路,曾與西蒙·勞克林(Simon Laughlin)合著《神經(jīng)設計原理》(Principles of Neural Design)。他是一名社會活動家,參與了諸如“自由之旅”的民權運動,以及反對采用如心理手術、電休克和神經(jīng)抑制藥物等有損大腦的手段治療精神紊亂。 譯者簡介何士剛,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退休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神經(jīng)科學博士。1994—1997年于哈佛醫(yī)學院-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院任研究員,1997—1999年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視覺、聽覺和觸覺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1999—2004年于中國科學院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任研究員,2005—2011年于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2012—2023年于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任教授。曾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973計劃”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等項目支持。曾擔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常務理事、《生物物理學報》執(zhí)行主編,以及中國神經(jīng)科學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副理事長。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jīng)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