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條例注釋本 全新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96365
- 條形碼:9787519796365 ; 978-7-5197-9636-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傷保險條例注釋本 全新修訂版 本書特色
權威性:權威機構出版,專業人士編寫,法律文本標準
實用性:重點法條注釋,條文主旨提示,配套附錄實用
易用性:解讀立法本意,注釋精準易懂,開本便于攜帶
工傷保險條例注釋本 全新修訂版 內容簡介
本書為法律單行本注釋本系列之一,由法律出版社法規中心編。本書內容權威、準確!豆kU條例》共八章六十七條。本書以《工傷保險條例》的內容為中心,通過提煉主旨、條文注釋、關聯法規的形式,對工傷保險基金、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待遇、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進行詳細解讀。同時,還對《工傷認定辦法》進行相關解讀。這是一本主要面向普通大眾與實務人士,供其了解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的基本規范,遵守國家法律秩序、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實用型法規工具書。
工傷保險條例注釋本 全新修訂版 目錄
《工傷保險條例》適用提要1工傷保險條例**章 總則 **條 立法目的 第二條 適用范圍 第三條 工傷保險費的征繳 第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 第五條 管理機關和經辦機構 第六條 工傷保險政策和標準征求意見第二章 工傷保險基金 第七條 工傷保險基金的構成 第八條 工傷保險費率的確定 第九條 行業差別費率和檔次的調整 第十條 工傷保險費的繳納《工傷保險條例》適用提要1工傷保險條例**章 總則 **條 立法目的 第二條 適用范圍 第三條 工傷保險費的征繳 第四條 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 第五條 管理機關和經辦機構 第六條 工傷保險政策和標準征求意見第二章 工傷保險基金 第七條 工傷保險基金的構成 第八條 工傷保險費率的確定 第九條 行業差別費率和檔次的調整 第十條 工傷保險費的繳納 第十一條 工傷保險基金的統籌 第十二條 工傷保險基金的管理和用途 第十三條 工傷保險的儲備金第三章 工傷認定 第十四條 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 第十五條 視同工傷的情形及相應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 不屬于工傷的情形 第十七條 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八條 工傷認定申請材料 第十九條 工傷事故調查與舉證 第二十條 工傷認定的時限與回避第四章 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一條 勞動能力鑒定的條件 第二十二條 勞動能力鑒定的等級 第二十三條 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與受理 第二十四條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與專家庫 第二十五條 勞動能力鑒定的步驟和時限 第二十六條 再次鑒定 第二十七條 勞動能力鑒定的工作原則 第二十八條 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第二十九條 勞動能力再次鑒定和復查鑒定的時限第五章 工傷保險待遇 第三十條 工傷職工的治療 第三十一條 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期間工傷保險醫療費用的支付 第三十二條 工傷職工輔助器具的配置 第三十三條 停工留薪期的待遇 第三十四條 生活護理費 第三十五條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的工傷待遇 第三十六條 五級、六級傷殘職工的工傷待遇 第三十七條 七級至十級傷殘職工的工傷待遇 第三十八條 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的工傷待遇 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待遇 第四十條 工傷保險待遇的調整 第四十一條 職工在搶險救災中或者因工外出期間下落不明的處理 第四十二條 停止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情形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特殊情況下的工傷保險責任 第四十四條 職工被派遣出境工作期間的工傷保險關系 第四十五條 職工再次發生工傷的待遇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四十六條 工傷保險工作職責范圍 第四十七條 服務協議 第四十八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查和結算 第四十九條 工傷保險基金收支情況和費率調整建議 第五十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經辦機構聽取意見 第五十一條 社會保險有關部門的監督 第五十二條 群眾監督 第五十三條 工會監督 第五十四條 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工傷待遇爭議 第五十五條 用人單位和個人與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生工傷保險爭議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六條 挪用工傷保險基金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五十七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違法、違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五十八條 經辦機構違反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 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與經辦機構的權利義務關系 第六十條 騙取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處罰 第六十一條 勞動能力鑒定組織或者個人的違法責任 第六十二條 應參加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三條 用人單位拒不協助調查核實事故的處罰第八章 附則 第六十四條 相關名詞解釋 第六十五條 公務員和參公人員的工傷保險辦法 第六十六條 工傷一次性賠償及相關爭議的解決途徑 第六十七條 施行日期《工傷認定辦法》適用提要工傷認定辦法 **條 立法目的和依據 第二條 工傷認定機構 第三條 工傷認定原則 第四條 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限和受理部門 第五條 工傷職工一方申請工傷認定的條件和時限 第六條 申請工傷認定的材料 第七條 受理工傷認定申請的條件 第八條 受理工傷認定申請的程序 第九條 對證據調查核實 第十條 調查核實的具體要求 第十一條 調查核實的職權 第十二條 調查核實中的義務(一) 第十三條 確診的職業病不再調查核實 第十四條 委托調查 第十五條 調查核實中的義務(二) 第十六條 回避 第十七條 舉證責任 第十八條 工傷認定的時限和出具決定書 第十九條 決定書的主要內容 第二十條 工傷認定時限的中止 第二十一條 工傷認定簡易程序 第二十二條 工傷認定決定的送達 第二十三條 工傷認定行政爭議處理 第二十四條 工傷認定資料保存期限 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協助調查核實的處罰 第二十六條 工傷認定文書樣式統一制定 第二十七條 施行日期附 錄一、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節錄)(2018.12.29修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13.4.25)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2016.3.28)二、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19.3.24修訂)部分行業企業工傷保險費繳納辦法(2010.12.31)社會保險個人權益記錄管理辦法(節錄)(2011.6.29)三、勞動能力鑒定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2018.12.14修正)四、工傷保險待遇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2003.9.23)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2010.12.31)社會保險基金先行支付暫行辦法(2018.12.14修正)五、糾紛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12.29)六、示意圖申請工傷認定操作示意圖勞動能力鑒定操作示意圖工傷待遇確定操作示意圖工傷待遇人員核準流程圖
展開全部
工傷保險條例注釋本 全新修訂版 作者簡介
法律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司法部直屬的法律專業出版機構,享有“社會科學類全國一級出版社”、“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全國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和“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法律出版社法規中心是法律出版社旗下的專業法規編纂團隊。法規中心以國家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規范性文件為主要內容,分析研究立法主旨和讀者需求,策劃編纂適合辦案實務、教學研究和一般大眾實際需要的各類法律圖書。法規中心長期與國家機關、法學院校及研究機構保持密切合作,擁有相關領域較為權威、專業的作者資源和編輯團隊。 近年來策劃出版的暢銷圖書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釋義叢書”“法律法規全書系列”“法律單行本注釋本系列”“學生常用法律手冊系列”“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配套解讀與實例系列”“最新法律法規小紅書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