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婦人楊氏之“復活” : 十八世紀中國的法律與社會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303302659
- 條形碼:9787303302659 ; 978-7-303-30265-9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婦人楊氏之“復活” : 十八世紀中國的法律與社會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篇幅不長,通過一件司法案件再現(xiàn)了清代中期普通人在宏大的國家、嚴密的制度下如何生存。作者在僵化的史料背后,試圖重新塑造逝去的歷史中的人物的生命。通過具體的描述,使我們真正進入一直靠抽象的概念理解的鄉(xiāng)村世界,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和他們的苦難與現(xiàn)實中。通過對案件的分析,再現(xiàn)了十八世紀中國司法制度的優(yōu)越:理性官僚組織之嚴密、文書系統(tǒng)、審訊程序、破案限期、法醫(yī)制度等等。但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刑訊始終是司法制度內(nèi)的“標配”之一;法醫(yī)地位極低,其專業(yè)意見被官員隨心所欲地利用或扭曲。比較十八世紀中西方的司法制度,之所以中國在十八世紀沒有像歐洲一樣放棄刑訊制度是因為傳統(tǒng)中國的案件審判需以招供作為結(jié)案的標志,而當時英國陪審團制度的出現(xiàn)、歐洲大陸證據(jù)法的應用則促使了刑訊的廢除。
婦人楊氏之“復活” : 十八世紀中國的法律與社會 目錄
婦人楊氏之“復活” : 十八世紀中國的法律與社會 作者簡介
卜永堅,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明清社會經(jīng)濟史。曾出版《游戲官場——升官圖與中國官制文化》,翻譯《皇帝和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主編《婺源的宗族、經(jīng)濟與民俗》(合編)、《科場·八股·世變——光緒十二年丙戌科進士群體研究》(合編)、《廖恩燾詞箋注》(合編)等。
- >
朝聞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