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燕遼古道與部族方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170627
- 條形碼:9787545170627 ; 978-7-5451-7062-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燕遼古道與部族方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研究專項子課題,是國內首部關于中國東北燕遼(遼西)地區古代交通和部族方國領域的考古和歷史地理學研究專著。作者結合自己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考古調查實踐,以先秦至漢魏燕遼地區交通道為線索,以山川地理坐標、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獻為依據,集中論述燕遼文化區、燕遼古道及相關部族方國這三個之前尚未開墾的重要學術研究課題。 書中首先對燕遼地區青銅時代的部族和方國分布進行考察,在“三重證據法”基礎上提出“遼西三大考古問題”,即“夏家店下層文化燕亳說”、“大凌河窖藏青銅器燕王喜埋藏說”和“大凌河古道與燕遼文化區說”。論述的核心是對夏家店下層文化(含燕北、燕南類型)與夏家店上層文化的文化考古學定位,其基本看法是,夏家店下層文化應以七老圖山為南北分界,燕北類型以老哈河和大凌河為中心,是為土著“燕亳方國”的代表,否定了傳統的“先商說”。燕南類型以大坨頭文化等為代表,但實際上與燕北類型差別較大,應定位為西周以前的山戎或北戎文化。而大凌河至灤河下游的魏營子類型,應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在西周南下東漸后,與山戎和燕文化交匯的產物,可稱燕戎文化。對以往學術界分歧較大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分布和族系,本書定位于南不過七老圖山(灤河上游),族系則為進入燕亳故地的東胡。 接著,本書重點涉論燕遼文化區的交通地理,涉及商末箕子東遷路徑、春秋時齊桓公伐山戎的傍海盧龍道、戰國末期燕王喜敗逃遼東路線、遼西盧龍三道及漢末曹操北征烏桓這五條古道。這五條古道見于正史,但以往史學界并無確指,本書首次明確其路徑及相關地理坐標。結合古交通道,作者重點考察了以下相關歷史問題:其一,遼西大凌河古道出土青銅器的埋藏原因。作者從古器物學、文獻學和交通調查角度出發,將大凌河古道出土的原器與北京琉璃河等地出土的西周燕國青銅器作比較,否定以往史學界認為的“西周初年燕國祭祀山川埋藏說”,證據鑿鑿。其二,對《水經注》中的燕遼“四大水系”與大凌河流域地理也進行了逐條疏證,考證相關古今河流城址名稱和變遷。其三,關于古孤竹國的舊址問題,作者從古文獻記載、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和地貌遺存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肯定盧龍蔡家墳遺址為商周時期重要都邑遺存,可勘定為古孤竹國所在。 *后,作者對遼西“紅山古國”與“燕亳方國”的歷史地位進行文化反思,在肯定五帝時代“紅山古國文明”在中華文明起源中先導意義的同時,認為夏家店下層文化為代表的遼西燕亳文化是夏商北土燕遼地區早期土著方國文明的重要代表,應正確解讀古代燕遼文化區、遼河文明與黃河文明、長江文明的關系,充分肯定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所指出的在地域上互動發展,構成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總體格局。本書榮獲遼寧出版集團2022年度主業開發基金資助。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