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清代法律與清代政治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8834
- 條形碼:9787108078834 ; 978-7-108-07883-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法律與清代政治 內容簡介
《清代法律與清代政治》收錄了林乾三十多年來有關清史研究,特別是清代法制史研究的具有影響力的二十多篇論文。作者在大量檔案的基礎之上,聚焦中國古代權力與法律的關系、清代立法與司法、清代政治與權力運行、清代社會與結構轉型等四個主題,進行詳細分析和討論。本書諸文對清代立法及法律適用問題、清代強化皇權政治的方法、清代群體性事件和官民沖突等方面,有著深刻獨到的審視和見解;豐富的檔案史料基礎,也使得解讀頗具故事性。
清代法律與清代政治 目錄
自 序 1一 總論論中國古代廷議制度對君權的制約 2從“法與天下共”論傳統中國法權與君權的關系 15中國古代權、法關系的演變 37論傳統中國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 62 二 清代立法與法律適用清朝法律的重構與國家治理效能的強化 72清會典、則例的性質及其與律例的關系 97清代吏治腐敗的法律誘因——以“完贓減等”例為中心的考察 111《戶部則例》與清代民事法律探源 126關于《戶部則例》法律適用的再探討 144自 序 1
一 總論
論中國古代廷議制度對君權的制約 2
從“法與天下共”論傳統中國法權與君權的關系 15
中國古代權、法關系的演變 37
論傳統中國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 62
二 清代立法與法律適用
清朝法律的重構與國家治理效能的強化 72
清會典、則例的性質及其與律例的關系 97
清代吏治腐敗的法律誘因
——以“完贓減等”例為中心的考察 111
《戶部則例》與清代民事法律探源 126
關于《戶部則例》法律適用的再探討 144
清代旗、民法律關系的調整
——以“犯罪免發遣”律為核心 172
聚眾定例 :清代法律重刑化的轉折 195
清代乾隆時期群體性事件的法律控制及其效果考察 211
訟師對法秩序的沖擊與清朝嚴治訟師立法 222
清朝以法治邊的經驗得失 245
從陳布統案論清代前期的“部院之爭” 267
三 清代政治與權力運行
滿族形成時期的二元文化特質與清的統一 288
巡按制度罷廢與清代地方監督的弱化 303
康熙統一臺灣的戰略決策 314
論康熙時期的朋黨及其對清初政治的影響 324
康熙第六次南巡前后的皇、儲矛盾 335
雍正時期對西藏管理的制度化過程 356
論雍正帝相度“萬年吉地”的幾個問題 379
清代前期的抑紳政策及其社會意義 391
咸豐后督撫職權的膨脹與晚清政治 401
四 清代社會與結構轉型
法律視域下的清代疫災奏報與防治 414
論清代太醫院的防疫職能 435
從葉墉包訟案看訟師的活動方式及特點 453
一個訟師家庭的兩代上訴史 477
刑部郎中成“訟棍”
——嘉道嚴懲“訟師”的擴張解釋 506
清代聚眾行為的法律控制
——以訟師莊午可聚眾抗法案為核心 539
包世臣游幕經世初論 556
新喻漕案與包世臣罷官
——探究文獻背后的真相 575
展開全部
清代法律與清代政治 作者簡介
林乾,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典志組專家,主持過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bu重大項目、北京市規劃重點項目等。出版有《中國古代權力與法律》《傳統中國的權與法》《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康熙懲抑朋黨與清代極權政治》等專著,在《中國史研究》《民族研究》《清史研究》《政法論壇》等期刊發表清史研究論文近百篇。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