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李銳作品:太平風物.農具系列小說展覽(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5302883
- 條形碼:9787575302883 ; 978-7-5753-0288-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銳作品:太平風物.農具系列小說展覽(精裝) 本書特色
1.十四篇以農具為主題的短篇小說,串聯起半世紀以來農民與土地、農具之間血肉相連甚至生死與共的故事。 2. 為古老農具吹奏現代挽歌。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實是一部農業文明史,是被農民手上的工具一锨一镢刨出來的。他們手里握著的鐮刀,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基本的形狀;他們打場用的連枷,春秋時代就已經定型;他們鏟土用的方锨,在鐵器時代就已經流行;他們播種用的耬是西漢人趙過發明的;他們開耕壟上的情形和漢代畫像石上的牛耕圖一模一樣。 3.圖片和文字、文言和白話、史料和虛構、歷史的詩意和現實的困境融合為獨創的“超文體拼貼”。 4.“用方塊字深刻地表達自己。”作家李銳于文明歷史蕞深處尋找文學源頭活水的心血之作。
李銳作品:太平風物.農具系列小說展覽(精裝) 內容簡介
“幾千年來,被農民們世世代代拿在手上的農具,就是他們的手和腳,肩和腿,就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 “太平風物”書名來自《王禎農書》。七百年前,一個叫王禎的人看見一種農具被人使用,看見一派宜人的田園風光,他發出由衷的贊美:“每見摹為圖畫,詠為歌詩,實古今太平之風物也。”七百年后,李銳的農具系列小說,也是出于一種深深的打動,出于一種對知識和歷史的震撼,農村、農民、鄉土、農具等千年不變的事物,在現代化、全球化浪潮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書共收入短篇小說十四篇,每篇小說的題目都是一件農具,如镢、锨、鋤、鐮、斧、扁擔等。李銳將千年農業文明史的悲愴與新生陳列在這間紙上的“農具展覽館”里,希冀著將自己的震撼和一言難盡的感慨傳達給可能的讀者們。這部小說之所以被稱為“展覽”,是因為它不止需要讀,更首先需要看。
李銳作品:太平風物.農具系列小說展覽(精裝) 目錄
李銳作品:太平風物.農具系列小說展覽(精裝) 相關資料
《太平風物》集中選擇“農具”作為小說的意象,自然與李銳的鄉村經歷、閱讀有關;但關于農具的一般經驗、知識和歷史,并不能承擔他想用小說處理的那些問題,李銳試圖在人與農具的歷史關系已經蕩然無存的敘事中,重新認識農民與土地的命運,從而揭示社會轉型時期人本的困境。……糾集了道與器雙重困惑與困境的《太平風物》,既是農民生存困境之書,又是知識者的困惑之書。——評論家 王堯——作家 駱以軍《太平風物》是一支為古老農具吹奏的現代挽歌,貫穿其間的是一股徒勞無功的惆悵,不論是《殘摩》中老父親為城里的兒子在鄉下蓋了三幢瓦房、《鋤》中六安爺賣了地后純為“過癮”的鋤地、《牧笛》中被脫衣舞馬戲團打敗的殘障說書人、《犁鏵》中都市高爾夫球場中五人坪的虛擬實境……驚天動地的變遷,強悍地終結了一種古老的生活方式。世界重新開始。 ——作家 黃錦樹
李銳作品:太平風物.農具系列小說展覽(精裝) 作者簡介
李銳,1950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貢,曾任《山西文學》副主編,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迄今為止發表作品近三百萬字,出版有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厚土》《太平風物》《傳說之死》等,長篇小說《舊址》、《無風之樹》、《萬里無云》、《銀城故事》、《人間》(與蔣韻合著)、《張馬丁的第八天》,散文隨筆集《拒絕合唱》《不是因為自信》等。《厚土》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張馬丁的第八天》入選2011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作品被譯為瑞典、英、法、德、日、韓、越等多種語言出版。2004年獲得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