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科學數據共享機理與實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511251
- 條形碼:9787523511251 ; 978-7-5235-1125-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數據共享機理與實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信息行為、交易成本和權變等理論為基礎,從數據使用者和提供者的雙重視角,對科學數據共享機理進行較為系統而深入的探索,以揭示共享需求、驅動因素、場景之間的耦合關系,并借助區塊鏈技術構建去中心化的個人數據市場模式,進而剖析共享風險與博弈機制,構建共享績效評價體系,以期為科學數據共享理論與實踐發展提供依據和建議。
科學數據共享機理與實證研究 目錄
**篇基礎篇 1第 1章 緒論311 研究背景 3 12研究問題與意義 5 13研究思路與方法 6 14研究內容安排 8 15創新之處 9第 2章國內外研究現狀11 21方法與數據來源 11 22國內研究現狀 13 23國外研究現狀 17 24國內外對比 22 25研究評論 23第 3章科學數據共享的理論基礎25 31社會學視角 25 311社會交換理論26 312制度理論26 313仿真理論27 32心理學視角 28 321社會認知理論28 322計劃行為理論28 323雙路徑理論29 33管理學視角 30 331技術接受模型30332利益相關者理論30 34不同理論視角的比較分析31 35科學數據共享的動因、方式與價值33 351科學數據共享的動因 33 352科學數據共享的方式 34 353科學數據共享的價值 34 36整合理論框架構建35第二篇需求篇 37第 4章提供者的科學數據共享需求分析39**篇基礎篇 1第 1章 緒論311 研究背景 3 12研究問題與意義 5 13研究思路與方法 6 14研究內容安排 8 15創新之處 9第 2章國內外研究現狀11 21方法與數據來源 11 22國內研究現狀 13 23國外研究現狀 17 24國內外對比 22 25研究評論 23第 3章科學數據共享的理論基礎25 31社會學視角 25 311社會交換理論26 312制度理論26 313仿真理論27 32心理學視角 28 321社會認知理論28 322計劃行為理論28 323雙路徑理論29 33管理學視角 30 331技術接受模型30332利益相關者理論30 34不同理論視角的比較分析31 35科學數據共享的動因、方式與價值33 351科學數據共享的動因 33 352科學數據共享的方式 34 353科學數據共享的價值 34 36整合理論框架構建35第二篇需求篇 37第 4章提供者的科學數據共享需求分析39 41調查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40 411調查問卷設計40 412數據來源與預處理 41 413樣本特征描述性統計 41 42數據分析 43 421信度檢驗43 422效度檢驗45 43信度重測與*終量表50 44需求分析與討論 51 441提供者的共享需求特征 51 442不同共享意愿提供者的需求對比52第 5章使用者的科學數據共享需求分析55 51科學數據共享需求調查56 511問卷設計56 512數據收集與樣本特征 57 513數據分析與預處理 58 52形式背景與概念格59521形式背景導出59522概念格生成61 53關聯規則 62 531總體關聯規則挖掘 62 532不同類型關聯規則挖掘 63 54結果分析與討論 66第三篇機理篇 69第 6章提供者科學數據共享意愿影響因素實證——基于 TSC與 TPB71 61理論進展 72 611社會資本理論72 612計劃行為理論72 62研究假設與理論模型73 621社會資本與共享態度 73 622計劃行為與共享意愿 75 623數據質量的調節作用 75 624理論模型76 63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77 631問卷設計77 632數據收集78 64數據分析與模型檢驗78 641描述性統計分析78 642信效度分析80 643模型擬合檢驗82 644調節效應檢驗83 65實證結果分析 83 第 7章提供者科學數據共享意愿影響因素實證與仿真——基于 SOR和 SD87 71理論進展 88 711共享意愿影響因素 88 712刺激機體反應理論 88 72研究假設與理論模型89 721刺激與機體89 722刺激與反應90 723機體與反應91 724共享態度與共享意愿 91 73實證檢驗 92 731數據獲取92 732描述性統計分析93 733信度與效度檢驗93 734結構方程模型檢驗 95 74系統動力學仿真 96 741存量流量圖構建96 742自然狀態下的科學數據共享意愿仿真98 743不同情境下的科學數據共享意愿仿真99 75結果分析與討論 102第 8章使用者科學數據共享行為影響因素實證——基于 ELM和 TAM 105 81理論進展 106 811雙路徑模型106 812技術接受模型107 82研究假設與理論模型108 821科學數據質量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108 822數據來源可信度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108 823感知易用性與感知有用性 109 824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與共享意愿109825共享意愿與共享行為 110 826理論模型構建110 83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111 831問卷設計111 832數據收集113 84數據分析和模型檢驗113 841描述性統計分析113 842信度分析115 843效度分析115 844模型檢驗117 85實證結果分析 118第四篇模式篇 121第 9章基于區塊鏈的科學數據共享模式 123 91理論進展 124 911個人科學數據共享 124 912區塊鏈應用于科學數據共享的相關研究124 92現有共享模式的問題分析126 921數據確權問題126 922數據安全問題126 923隱私保護問題127 924數據標準不統一問題 127 925數據近似化問題127 926激勵機制問題128 93基于區塊鏈的科學數據共享模式構建128 931模式架構模型128 932模式所涉及的具體流程 130 933模式特點分析13094共享模式實現 132 941區塊鏈與 SQL數據庫結合實現分布式數據存儲132 942基于 SQL的智能合約激勵共享參與主體133 943萬能數據結構表實現數據標準化134 944加密算法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135 945共識機制控制數據調用規模 136第 10章數據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的科學數據管理模式 139 101傳統科學數據管理模式139 102新范式對科學數據管理模式的新要求140 1021整合數據資源,建立數據關聯性140 1022管理模式智能化、動態化 141 1023應用新興技術,挖掘潛在價值 141 103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科學數據管理任務 141 1031數據產生與采集143 1032數據處理與分析143 1033數據描述與組織143 1034數據保存與歸檔144 1035數據發布與共享144 1036數據挖掘與再利用 145 104新范式下科學數據管理模式構建145 1041科學數據管理過程 146 1042科學數據管理手段 147 1043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機制 147第五篇策略篇 149第 11章科學數據共享主體的演化博弈策略 151 111理論發展 152 1111主體間性理論1521112演化博弈理論153112演化博弈模型構建154 1121問題描述154 1122模型假設156 1123收益矩陣158 113模型演化穩定分析159 1131數據生產者159 1132數據使用者161 1133數據管理平臺163 1134三方博弈系統165 114數值仿真與驗證 168 1141三方博弈系統的演化路徑 169 1142不同參數對各主體策略選擇的影響172 115結果分析與啟示 175第 12章促進科學數據共享的策略建議 179 121完善科學數據匯交政策179 1211具體化涉密數據的匯交辦法 179 1212增強數據匯交政策的創新性 180 1213完善數據匯交的評價體系 181 1214健全數據匯交的激勵機制 181 1215嚴格數據匯交制度 182 122強化科學數據與科技文獻的關聯182 1221完善科學數據相關政策體系 182 1222豐富科學數據平臺的服務功能 183 1223增加可關聯文獻的類型 185 1224加強相關主體之間的合作 185 123加強科學數據管理與共享186 1231完善相關框架、設施與政策 187 1232增強科學數據平臺的安全性與透明性187 1233加大科研資助機構支持力度 188 1234加強對數據共享的宣傳、管理與保護1881235注重數據質量與安全 189 1236提升科學數據重用意愿 189第六篇總結篇 193第 13章研究總結與展望 195 131主要研究結論 195 132研究貢獻 196 133研究不足與展望 196參考文獻 199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