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38861
- 條形碼:9787100238861 ; 978-7-100-2388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 本書特色
2019年,我館推出了由張大可先生以一己之力、畢三十年之功語譯完成的《資治通鑒(白話本)》(全十冊)。直至今日,這套書得到了讀者熱情的反饋。其中反饋意見之一是“可否將《通鑒》原文加入,出版一文白對照本”。此反饋與作者、出版社的想法不謀而合。張大可先生以極高的效率,在這幾年中,完成了對《資治通鑒》全文的點校。經過幾年的籌備,我館終于在2024年6月推出了百萬余字、共18冊的《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
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資治通鑒》是中國**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從古到今,許多文人政客都學習《通鑒》,從中得到益處。為了普及《通鑒》,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讀懂,本書語譯《通鑒》全書,采用原文與語譯逐段對照的形式,即雙頁碼為《通鑒》原文,單頁碼為語譯。**冊開篇有“導論”,介紹《資治通鑒》這部千古奇書的總體情況,以及這套編年史書的歷史價值,有很強的延伸性閱讀價值。**冊設總目,方便讀者概覽18冊全貌。每一冊前設有本冊目錄,方便讀者索引。每卷前設大事提要,介紹一卷主要內容,指導讀者閱讀。結構段意,及時總結、歸納。每卷后附點評,引導讀者對當卷內容進行思考。
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 目錄
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 作者簡介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于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張大可,1940 年12 月7 日生,重慶市人。1966 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歷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現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與秦漢三國史方向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近200 篇,主要著作有《史記研究》、《史記新注》、《史記文獻學》、《史記論贊輯釋》、《史記精言妙語》、《史記十五講》、《史記史話》、《司馬遷評傳》、《三國史研究》、《三國史》、《三國十二帝》等。主編高校教材《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學》、《史記教程》等。并整理注譯《史記》、《資治通鑒》等多種。其中有六部學術專著獲省部級優秀圖書獎。2014 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大可文集》1—10 卷。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