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亞行紀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3947756
- 條形碼:9787513947756 ; 978-7-5139-4775-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亞行紀 本書特色
五個深深被誤解且少有人涉足的國度 “一部穿越中亞的奧德賽” 入選十余項年度/月度好書,羅新、羅翔、俞敏洪等數(shù)十位名家、達人推薦 后蘇聯(lián)時代下年輕的中亞國家的現(xiàn)狀以及地處俄羅斯文化圈中人民的選擇 “當她帶我們回到過去時,這些地區(qū)的復雜與美麗得到了*好的體現(xiàn)。”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這五個原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各自擁有不同的人文與地貌,遠在蘇聯(lián)之前就有著復雜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盡管這五個國家在許多方面都頗為不同,但它們擁有共同的起源與命運:從1922年到1991年,近七十年的時間里,他們都是蘇聯(lián)——那個在世界史上空前絕后的大型社會實驗——的一部分。自1991年陸續(xù)獨立后,它們的現(xiàn)狀如何? 青年人類學家籌備多年,當代關(guān)于中亞五國現(xiàn)狀全面、客觀的非虛構(gòu)杰作作者埃麗卡·法特蘭花費數(shù)年時間研究,兩次進入中亞旅行采訪,包括土庫曼斯坦這個少有人被允許進入的國家。她在穿越哈薩克斯坦的火車上和陌生人一起喝伏特加吃魚子醬,參加塔吉克斯坦農(nóng)村的婚禮,親眼見到土庫曼斯坦總統(tǒng)參加賽馬的驚心動魄的瞬間。從沙漠到草原,從農(nóng)田到雪山,從保留著傳統(tǒng)文化的古老城市到新興都市,一路上與導游、卡車和出租車司機、年輕母親、考古學家、火車上的乘客、德裔門諾派教徒、移民官員和電視記者交談。詳細記錄了這些在中國歷史上始終有一席之地的突厥民族的國家化現(xiàn)狀。形成了這部結(jié)合游記、歷史與社會學調(diào)查的非虛構(gòu)杰作。 深刻的風土人物觀察記錄,深入當?shù)厣睿P(guān)注女性處境在土庫曼斯坦與哈薩克斯坦一夫多妻盛行;塔吉克斯坦有大量男性前往俄羅斯工作,他們有不少在當?shù)卦倩槿×硕砹_斯老婆,拋棄家鄉(xiāng)的妻子;吉爾吉斯斯坦更有惡名昭彰的“綁架新娘”傳統(tǒng),年輕女性被強擄上車并被迫結(jié)婚……作者通曉包括俄語,能與當?shù)厝顺浞譁贤ǎ⑻貏e關(guān)注每個國家女性生存的現(xiàn)狀。“二十一歲的蘿扎是在一天晚上從化妝品店下班回家的路上被綁架的,此時她已經(jīng)在比什凱克生活了三年。這一切都不是意外:綁架她的男人知道她下班的時間,以及她通常走哪條路回家。在蘿扎獨自走到一條空無一人的昏暗街道上時,他動了手。他借了一輛小巴士,并帶了十個村里的朋友。這些朋友強行將蘿扎拖進小巴士里,把她綁在一個座位上。'我已經(jīng)綁架了你。你要做我老婆了。'坐在駕駛座上的男人宣布。”《中亞行紀》記錄作者在幾年間兩次深入中亞五國的田野調(diào)查(其中*讓人羨慕的是她在土庫曼斯坦的旅行),非凡的語言天賦、與陌生人迅速熟絡的社交能力、敏銳而富有深意的觀察以及恰到好處的表達,成為埃麗卡·法特蘭旅行寫作的標簽風格。 ——羅新 埃麗卡的筆法,很像我們比較熟悉的作者林達的筆法,在游記中,把歷史和對歷史的深度思考融入其中。行走只是一條線,作者的思考才是文字的精髓。也許你對這五個國家不一定感興趣,但作者的思考和敘述,一定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領悟和理解,所以值得你閱讀一下。 ——俞敏洪 這是一位人類學家對中亞五國的探索之旅。這本書開拓了我的視野,讀萬卷書的同時還是應該行千里路,不斷走出偏見的洞穴。??——羅翔 令人著迷的中亞之旅……引人入勝的游記。 ——《金融時報》本書介紹了一個被深深誤解的地方。當她帶我們回到過去時,這個地區(qū)的復雜與美麗得到了*好的體現(xiàn)。法特蘭擁有多數(shù)外人難以獲得的訪問權(quán)限。 ——《紐約時報書評》法特蘭將原創(chuàng)風格、虛構(gòu)技巧與客觀、深入的調(diào)查報告相結(jié)合,在采訪中她努力接近弱勢人們的生活。她的書為讀者打開了新的視野,敏銳地關(guān)注描寫的對象,同時讓自己在寫作背景中保持冷靜。 ——韋塞爾獎授獎詞
中亞行紀 內(nèi)容簡介
歐洲十大新聲音|韋塞爾獎|愛德華·斯坦福*佳旅行作家入圍|挪威書商非虛構(gòu)獎 亞歷山大的軍隊將吉爾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帶回歐洲,在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雅格諾布谷,人們還在使用絲綢之路上的主要用語——古雅格諾比語,生活遵循著另一種時間節(jié)奏。然而這五個國家一直被隨意歸為一個地區(qū):先是作為亞洲到波斯的古代絲綢之路的廣闊地帶,又被視為俄羅斯和英國大博弈的舞臺。從里海之濱的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向東穿過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這些國家曾經(jīng)是蘇聯(lián)*遠的邊境線。 社會人類學家埃麗卡·法特蘭踏上一段即使是*老練的環(huán)球旅行者也很少涉足的旅程,探索五個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的成員國,自1991年陸續(xù)獨立后,它們的現(xiàn)狀如何? 作者穿越土庫曼斯坦這個多數(shù)世人被禁止進入的國家,前往哈薩克斯坦巨大而荒涼的核爆試驗地,在干涸的咸海岸邊遇到中國的捕蝦人,還遇見自二百年前在吉爾吉斯斯坦平原上生活的德國門諾派教徒。她背包走遍了每個共和國的角落,將這五個中亞國家現(xiàn)在和過去的歷史、文化和地理風貌完整介紹給讀者,并特別關(guān)注每個國家女性生存的現(xiàn)狀。 《中亞行紀》是一部“穿越中亞的奧德賽”,一位青年人類學家的探索之旅。
中亞行紀 目錄
中亞行紀 作者簡介
埃麗卡·法特蘭(Erika Fatland,1983–),挪威記者、作家以及社會人類學家。她曾在里昂、赫爾辛基、哥本哈根和奧斯陸大學學習,于2008年取得社會人類學碩士學位。法特蘭精通英語、法語、俄語、德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等八種語言,曾為多家媒體撰稿,撰寫關(guān)于柏林電影節(jié)、藝術(shù)展覽的報導等。2009年法特蘭發(fā)表處女作《家長的戰(zhàn)爭》(Foreldrekrigen),獲得多方贊譽,并被挪威書商協(xié)會收錄進挪威學校推薦閱讀書單。2011年憑借《天使之城》(Englebyen)獲得布拉哥獎提名。《中亞行紀》(Sovjetistan)于2014年出版,次年獲得挪威書商非虛構(gòu)獎,作者也以此書獲得2016年歐洲十大新聲音以及獎勵青年創(chuàng)作者的韋塞爾獎的榮譽,并入圍2020年愛德華·斯坦福/孤獨星球年度最佳旅行作家。另著有《無夏之年》(?ret uten sommer)、《邊境》(Grensen)、《高地》(H?yt)等。 楊曉瓊,自由譯者,另譯有《想象共和國》《扳手》《維塔》《性權(quán)利》《性別打結(jié)》。 張雨菲,北京外國語大學挪威語專業(yè)。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