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司法變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41830
- 條形碼:9787100241830 ; 978-7-100-24183-0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時代的司法變革 本書特色
一本書解讀數字時代下司法如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司法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身處數字時代,我們越發感受到現代科技給司法帶來的改變,在線庭審、智慧法院等司法實踐逐漸融入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何看待科技對司法的影響,如何應對數字時代的司法變革,如何使科技服務于司法,更好地推動公平正義的實現,這些都是學術界和實務界必然要思考的問題。作者結合法學經典理論和國內外司法實際,從十八個方面系統深入地分析了數字時代的司法變革這一熱點問題,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啟發。
數字時代的司法變革 內容簡介
數字時代,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深刻地改變了司法的現實樣態。大數據法律監督、互聯網審判、智能輔助裁判等正在中國發生的鮮活的司法實踐,在為司法研究提供生動樣本的同時,也對司法理論提出了全新又深刻的挑戰。本書分為兩部分:上篇探討現代科技引入司法的總體規范性問題,以及技術本身在司法中運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問題;下篇研究現代科技在司法領域中的實踐應用,以及新技術在司法中運用的配套機制設計。未來已來,通過對數字時代司法變革的體系性思考,本書嘗試探討數字化背景下的中國式司法現代化,以期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體現司法擔當。
數字時代的司法變革 目錄
導 論
上 篇
**章 親歷性原則與在線庭審的情態效應
一、 引 言
二、 庭審情態效應的發生機理
三、 在線庭審的情態效應
四、 在線庭審的功能實現
五、 結 語
第二章 現代科技引入對司法統一的影響與重構
一、 引 言
二、 現代科技與司法統一
三、 司法統一在輔助處理階段的困境與構建
四、 形式裁量階段司法統一的沖突與消解
五、 實質審判階段:司法統一與理性審判
六、 結 語
第三章 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裁判中的應用及規制
一、 引 言
二、 人工智能裁判的現實樣態
三、 人工智能裁判的合理性基礎與價值權衡
四、 人工智能裁判的現實風險及技術缺陷
五、 人工智能裁判的規制路徑
六、 結 語
第四章 司法大數據應用的理性化悖論及制度破解
一、 引 言
二、 理性化悖論的概念分析
三、 司法大數據的形式理性檢視
四、 司法大數據的實質理性反思
五、 悖論破解:在制度中重構法官“卡里斯瑪”
六、 結 語
第五章 法律推理的模型與可計算化理論
一、 引 言
二、 法律推理模型的類型化演進
三、 法律推理可計算化的中國現實
四、 法律推理的可計算化理論
五、 法律三段論的可計算化理論
六、 結 語
第六章 智能輔助審判的算法透明化問題研究
一、 引 言
二、 智能輔助審判算法透明化的合理限度
三、 智能輔助審判算法透明化的實踐困境
四、 智能輔助審判算法透明化的規制路徑
五、 結 語5
下 篇
第七章 大數據視野下犯罪預測的機遇、風險與規制
一、 大數據背景下犯罪預測的本質與創新
二、 犯罪預測數據化的新機遇
三、 犯罪預測數據化的可能風險
四、 犯罪預測數據化的規制路徑
五、 結 語
第八章 大數據偵查的基本定位與法律規制
一、 引 言
二、 大數據偵查與我國傳統偵查模式之關系
三、 作為一種強制性偵查措施的大數據偵查
四、 大數據偵查法律規制的雙重路徑
五、 結 語
第九章 數字時代的積極主義法律監督觀
一、 積極主義法律監督觀的提出
二、 積極主義法律監督觀的理論基礎
三、 積極主義法律監督觀的實踐邏輯
四、 積極主義法律監督觀的局限性及其應對
五、 結 語
第十章 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的構建
一、 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的提出
二、 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的基本要求與目標
三、 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的技術維度
四、 全域數字法治監督體系的風險與挑戰
五、 結 語
第十一章 數字時代不起訴制度的機遇、困境與變革
一、 引 言
二、 數字時代不起訴制度的新機遇
三、 數字技術介入不起訴制度的困境與回應
四、 數字時代下不起訴制度的程序設計
五、 結 語
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裁判與審判中心主義的沖突和消解
一、 人工智能裁判與審判中心主義的不同樣態
二、 人工智能裁判與審判中心主義的沖突
三、 人工智能裁判與審判中心主義沖突之消解
四、 結 語
第十三章 現代科技融入刑事辯護的機遇、挑戰與風險防范
一、 引 言
二、 現代科技融入刑事辯護的理論原點
三、 現代科技融入刑事辯護的具體挑戰
四、 現代科技融入刑事辯護的風險防范
五、 結 語
第十四章 電子數據在刑事證據體系中的定位與審查判斷規則
一、 引 言
二、 雙重定位:電子數據的法定化與傳統證據的電子數據化
三、 從裁判文書看電子數據在刑事證據體系中的定位
四、 以“求真”為導向的電子數據的審查判斷
五、 對司法鑒定的依賴抑或是對專家輔助人的倚重
六、 邁向互聯網時代的電子數據及其審查判斷規則
七、 結 語
第十五章 區塊鏈司法存證的應用及其規制
一、 引 言
二、 區塊鏈司法存證的規范定位與實踐模式
三、 區塊鏈司法存證與電子數據的審查判斷
四、 區塊鏈司法存證的局限及其規制
五、 結 語
第十六章 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社會性推廣的挑戰與治理
一、 引 言
二、 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的研究現狀
三、 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的核心特點與應然遵循
四、 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社會性推廣的多重挑戰
五、 在線糾紛解決機制社會性推廣的治理路徑
六、 結 語
第十七章 司法裁判人工智能化的困境破解與機制設計
一、 引 言
二、 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的應用
三、 困境:人工智能裁判的司法風險
四、 人工智能裁判與法官裁判的比較優勢
五、 人工智能輔助司法裁判的機制設計
六、 結 語
第十八章 智慧司法背景下在線訴訟發展的困境與消弭
一、 引 言
二、 在線訴訟及其價值
三、 在線訴訟發展的現實狀況
四、 在線訴訟發展的實踐可行性分析
五、 刑事司法領域在線訴訟發展的現實問題
六、 在線訴訟發展的新路徑展望
七、 結 語
附 錄 域外數字時代的司法變革文獻綜述——以英、美、澳、法、德五國為例
一、 遠程作證
二、 在線(網絡)法院
三、 在線糾紛解決(ODR)
四、 人工智能與司法
五、 智慧警務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展開全部
數字時代的司法變革 作者簡介
胡銘,法學博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光華法學院院長,兼任浙江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2011計劃”浙江大學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全國法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刑事辯護專業委員會主任、浙江省法學會副會長。入選第九屆全國杰出青年法學家、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