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敦煌日歷 2025
-
>
詩畫中國:2024-2025 國學民俗日歷(精裝)
-
>
貓貓的幸福生活
-
>
全圖解懶人農法
-
>
丹尼爾·奧斯特:花藝的華彩瞬間:floral art and the beauty of impermanence
-
>
瓶史 瓶花譜 瓶花三說
-
>
繡日常:精致花鳥刺繡小物
民俗掌故日歷·6.0版·2025(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660650
- 條形碼:9787532660650 ; 978-7-5326-606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俗掌故日歷·6.0版·2025(精裝) 本書特色
1.絢麗多彩的民俗掌故、有趣有料的科普知識、亦莊亦諧的水墨漫畫,山川風物、時令節氣、文人雅學、民俗大觀……365日,日日品讀民俗風情、美景美物,768頁,頁頁翻過,每天學習趣味十足的科普小知識; 2.新增科普小知識,用科學眼光了解各種民俗節氣和時令節日,按四時的節令生活,與山川日月對話,感受傳統文化的精彩,體現天地萬物之美與科普闡釋的交融,在閱讀中收獲知識,收獲快樂; 3.民俗 科普 漫畫,圖解說明、實例比喻,集藝術、科普、人文為一體,注重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的融合,作為了解民俗,學習科普的一扇窗口,將古人智慧融入日常生活,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升今人見識; 4.每日一民俗,每日一科普,當絢麗民俗遇上趣味科普,既可俯仰宇宙,也可煙火人間,民俗與與科學在一本書中融會貫通,令人真切感知科學藝術的美與趣,呈現中國傳統文化與科普闡釋的交融,快速提升文學素養和科學素養; 5.以日歷書為載體,與民俗文化相結合,豐富科普作品的形態,一日一賞,既是供讀者“每日一讀”的日歷書,又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書; 6.小巧的48開開本,四色精印,布面精裝,便于攜帶,精巧雅致,值得品讀與鑒藏。
民俗掌故日歷·6.0版·2025(精裝) 內容簡介
“一日一民俗,一畫一世界”。曾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百道年度原創好書榜的《民俗掌故日歷》,由當代著名民俗學家仲富蘭教授主編。日歷主創團隊精心挑選、編寫每日民俗詞目,并配以漫畫家潘方爾先生原創水墨漫畫,圖文并茂地展示民俗掌故的神韻和內涵。 金蛇啟運,此次《民俗掌故日歷6.0版(2025)》*新加盟的是:著名漫畫家鄭辛遙蛇年生肖漫像作品(開門見“財”和福祿壽喜),以及“中國好書”得主、新華社女記者張建松的二十四節氣節令攝影作品。 《民俗掌故日歷6.0版(2025)》(以下簡稱“6.0科普版”),主體框架為“民俗 科普 漫畫”,一年365天,365個掌故置于案頭,每日一翻,從中不僅感受到中國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包羅萬象的民俗生活中,發現眾多有趣有料的科學知識點。“6.0科普版”*大特色在于新增科普元素,采取民俗 科普的形式,每個民俗條目下面,新增對應的科普小知識,使民俗掌故和科學普及有機結合。雄性蟈蟈為什么一直在鳴叫?蜂蛹是一種怎樣的昆蟲食品?……6.0科普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回答了源自生活的各種問題,力求從民俗的角度探尋科學奧秘,拓寬弘揚中華民俗文化的渠道。 民俗條目內容以工具書詞目標準來撰稿,從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中提取有益于科學普及的成分,尤其是某些特定節日,充分利用日歷功能,實現節日、條目、科普三者統一。如2025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民俗詞條為“雞毛信”,科普知識則延伸這一話題,介紹了現代化軍隊的通信方式,其科普很有特色,使民俗與科普緊密結合。新增與動植物及科技科普相關的節慶日,科普與民俗對應精準,如世界豆類日、世界海豚日、世界蜜蜂日、國際茶日、世界駱駝日、全國科普行動日、金絲猴日、世界蛇日等。此外還專門設置了幾種系列條目,如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八大菜系等。其中二十四節氣搭配精美攝影作品,以跨頁隔開,在書法、繪畫、篆刻等藝術氛圍中感受歲月流轉。附錄的氣候集解,宛如遠去的田園牧歌,告訴我們以怎樣的心境在當下的時光中行走。書后附有篇目筆畫索引,方便檢索。特制年歷卡,既是實用書簽,更是滿滿的兒時回憶! 6.0科普版以民俗加科普的獨特形式,從四季物候到人間百態,從社會萬象到生活哲理,展現幾千年來民俗掌故里的科學現象,揭示其背后的科學知識和原理,涉及物理、化學、自然生物、天文、地理、氣象等各學科領域知識,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可謂科普與民俗的雙重盛宴,激勵廣大讀者認識和探索科學世界的無窮奧妙,了解豐富燦爛的中華文明,起到推廣民俗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社會作用。本書既可犒勞年終歲末辛苦一年的自己,也是辭舊迎新、走親訪友的佳選禮品。
民俗掌故日歷·6.0版·2025(精裝) 目錄
民俗掌故日歷·6.0版·2025(精裝) 作者簡介
仲富蘭,主編民俗學家、上海市民俗學會創會及名譽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潛心研究中國民俗文化學、民俗傳播學,是中國民俗文化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承擔多項 與上海市多項文創研究課題,已出版《中國民俗學通論》《水清土潤:江南民俗》《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視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圖說中國百年社會生活變遷》等40 余部著作,部分論著被譯為英、俄、日、韓等國文字。 楊蔭深,(1908-1989) 原著中國古典文學史家、民俗學家。曾任中國俗文學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會理事。歷任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海》編委等職。著有《日常事物掌故叢書》(又稱《事物掌故叢談》)等。 潘方爾,繪畫、篆刻、書法篆刻家、水墨漫畫家。14 歲受何樂之先生啟蒙,后拜 文物鑒定家、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為師,成為其關門弟子。在《西泠藝叢》《文化》《篆刻》等書刊中有文章作品及專題介紹。著有《潘方爾印譜》等。繪制上海辭書出版社《民俗掌故日歷》6 版,曾入選 新聞出版署“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張建松 攝影新華社 記者。中國“2014 年度海洋人物”。科普作品《深海探秘: 換一個角度看地球》榮膺2021 年度“中國好書”;《 接近天堂的地方》入選“2013 年 新聞廣電出版總局(第十次)向全國青少年 百種 圖書”。 康橋,文上海市語文學會會員、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1985 年起任教于上海大學文學院。曾出版專著、編著、譯著等幾十種。 海繼恒,文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宋代文學。 鄭辛遙,生肖漫像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副主任、上海市文聯副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榮譽顧問、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漫畫作品曾在比利時、意大利、日本等國舉辦的 漫畫大賽中獲獎。代表作《智慧快餐》曾獲第八屆全國美展 獎、第三屆上海文學藝術 成果獎。四次獲上海新聞漫畫一等獎。 趙澄襄,題簽、剪紙筆名澄子、雅舍和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汕頭畫院畫師。中國畫作品入選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美展,獲 、省、市各級獎項及 獎項。作品入藏中國美術館等。 楊以磊,藏書票設計旅 畫家。浙江遂昌人。中國美術家協會藏書票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版畫及藏書票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 展覽并獲獎。出版有《楊以磊木版書票集》、《楊以磊中國民間玩具書票集》(日本吾八書房出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