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理學史(全三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50325
- 條形碼:9787576050325 ; 978-7-5760-503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法理學史(全三卷) 本書特色
《中國法理學史》系統梳理了中國法理學的發展脈絡,試圖回答中國法理學“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問題。全書共分三卷。**卷敘述的重心是先秦時期儒、道、墨、法四家的法理學,實為從皋陶到韓非的中國法理學史。第二卷主要敘述從漢至清的中國法理學史,始于賈誼,終于戴震。作者認為,始于儒,終于儒,儒家與道家、法家、佛家反復糾纏,即為這個時期中國法理學史的總體走勢。第三卷主要敘述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的中國法理學史,始于龔自珍,終于熊十力,涵蓋三個歷史階段:從鴉片戰爭到洋務運動,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本書在論述具體人物的法理學思想時,會結合其他學派乃至西方法學家的思想進行對觀,以達到相互解釋的效果,實現了古今中西的貫通。
中國法理學史(全三卷) 內容簡介
《中國法理學史》分三卷敘述中國傳統法理學的演進歷程。**卷敘述的重心是先秦時期儒、道、墨、法四家的法理學。在先秦諸子中,韓非的法理學既可以代表先秦法家法理學的終點,又可以代表整個先秦時期中國法理學的終點。以先秦諸子的法理學為基點向上追溯,可以發現,早期中國還存在一個更加古老的法理傳統,那就是商末周初之際由呂尚和周公代表的法理傳統。不唯如此,中國法理學的早期歷史還可以追溯至堯舜禹時代的皋陶,皋陶的法理學堪稱中國法理學史的起點。因而,《中國法理學史》**卷,實為從皋陶到韓非的中國法理學史。第二卷主要敘述從漢至清的中國法理學史,始于賈誼,終于戴震。在此兩千年間,中國法理學經歷了蜿蜒曲折的變遷:從漢代儒家主導的法理學轉向魏晉時期儒道合流的法理學,再從隋唐時期拒佛、辟道、興儒的法理學變為宋明時期儒道佛合流的法理學,*后走向清代以重回儒家本位為指向的法理學。始于儒,終于儒,儒家與道家、法家、佛家反復糾纏,即為這個時期中國法理學史的總體走勢。《中國法理學史》第二卷之旨趣,就在于描繪這個走勢下的十余峰巒、百余景觀、千種溝壑、萬類霜天。第三卷主要敘述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的中國法理學史,始于龔自珍,終于熊十力,涵蓋三個歷史階段:從鴉片戰爭到洋務運動,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從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此百余年間,中國經歷了多次規模不等的對外戰爭,以及性質各異的國內戰爭。在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中,內憂與外患交織,華夏文明秩序及其背后的原理幾經調整、幾度轉型,多姿多彩的中國近現代法理學由此而誕生,且蔚為大觀;把它們編織成史,即為《中國法理學史》第三卷之旨意。
中國法理學史(全三卷) 目錄
中國法理學史(**卷)
中國法理學史導論 /1
**卷序 /1
**章 中國法理學的起源 /1
**節 皋陶 /1
一、德的規范性 /6
二、德性義務的履行 /10
三、源于天的典禮德罪 /14
第二節 呂尚 /23
一、功利主義 /26
二、賢能政體 /34
三、規范體系 /40
第三節 周公 /49
一、作為高級法的天命 /52
二、明德慎罰:君主的義務 /62
三、制禮作樂:法理見之于行事 /76
第二章 先秦儒家的法理學 /94
**節 孔子 /94
一、作為規范的仁 /95
二、作為規范的禮 /107
三、在仁與禮之間 /118
第二節 孟子 /122
一、王政:華夏早期的政體 /123
二、王道:王政的思想依據 /130
三、王制:王政的制度表達 /136
第三節 荀子 /146
一、禮論 /147
二、法論 /157
三、禮法論 /166
第三章 先秦道家的法理學 /177
**節 老子 /177
一、消極義務規范 /180
二、積極義務規范 /186
三、復合型義務規范 /191
第二節 莊子 /199
一、建構性的法理學 /203
二、批判性的法理學 /211
三、超越性的法理學 /219
第四章 先秦墨家的法理學 /230
**節 墨子 /230
一、“有法所度”之“法”:高級規范 /232
二、“有法所度”之“法”:次級規范 /239
三、“有法所度”之“度”:法的實施 /246
第二節 禽子 /257
一、質先于文:天理人欲理論之濫觴 /261
二、舍己濟物:治理天下的一種方案 /264
三、扶弱御強:通過“守道”邁向正義 /268
四、器以載道:技術指向的法理學 /271
第五章 先秦法家的法理學 /280
**節 商子 /280
一、法的起源論 /282
二、法的價值論 /287
三、法的運行論 /293
第二節 申子 /301
一、“言術”即“言法”:“申不害言術”新解 /303
二、君臣關系的理性化、制度化、法律化 /310
三、法治三環節:明法、任法、行法 /318
第三節 慎子 /328
一、法的本體論 /331
二、法的價值論 /336
三、法的運行論 /341
四、法的社會論 /346
第四節 韓子 /352
一、兩種道德 /355
二、道德使法律成為可能 /359
三、法律的概念 /367
四、法律的實體目標 /376
**卷參考文獻 /387
**卷后記 /398
中國法理學史(第二卷)
第二卷序 /1
**章 漢代的法理學 /1
**節 賈誼 /1
一、作為治國依據的禮 /3
二、依禮治國與君主的制度角色 /11
三、依禮治國的源與流 /20
第二節 董仲舒 /30
一、經的正式確立 /32
二、經作為建構秩序的根本規范 /39
三、經作為裁決個案的具體規范 /47
四、依經治國時代的開啟 /55
第三節 王充 /62
一、法度:德與力的結合 /65
二、儒家人性論與法度的法理依據 /70
三、法家功利論與法度的法理依據 /77
四、道家自然論與法度的法理依據 /83
第二章 魏晉的法理學 /93
**節 王弼 /93
一、作為善治之本的“以道治國” /96
二、作為善治之末的“以正治國” /106
三、作為善治方略的“崇本舉末” /113
第二節 郭象 /121
一、作為法理命題的圣治 /124
二、圣治的自由取向 /133
三、圣治的民本取向 /142
第三章 隋唐的法理學 /155
**節 王通 /155
一、兩種規范的劃分及其理論淵源 /157
二、作為“三代之法”的王道 /161
三、作為“兩漢之制”的法度 /174
第二節 韓愈 /185
一、作為治國依據的道:圣人創制的規范 /187
二、賴以載道、據以治國的規范體系 /194
三、依道治國:一個法理命題的源與流 /202
第四章 宋明的法理學 /213
**節 程頤 /213
一、《程氏易傳》是一部“講理”的教科書 /215
二、《程氏易傳》是一部“講法理”的教科書 /222
三、從《程氏易傳》的法理旨趣看程頤的法理擔當 /234
第二節 朱熹 /240
一、理是國家治理所依據的*高規范 /242
二、直接源于理的德禮:國家治理所依據的基本規范 /251
三、間接源于理的政刑:國家治理所依據的具體規范 /259
第三節 陸九淵 /272
一、典憲的理解方式 /274
二、苛法的表現形式 /282
三、祛苛法而求典憲之路 /291
第四節 王陽明 /301
一、德治為本 /304
二、法治為末 /315
三、德本法末的源與流 /327
第五章 清代的法理學 /336
**節 王夫之 /336
一、對老莊法理學的批判 /339
二、對申韓法理學的批判 /347
三、對儒家法理學的重述 /354
第二節 戴震 /363
一、走向“通民之欲” /365
二、批判“理欲之分” /371
三、重建“致治之法” /379
第二卷參考文獻 /390
第二卷后記 /399
中國法理學史(第三卷)
第三卷序 /1
**章 從鴉片戰爭到洋務運動的法理學 /1
**節 龔自珍 /1
一、以源于君命的法取代源于天命的法 /4
二、以功利本位的法取代道德本位的法 /11
三、以公私并重的法取代大公無私的法 /19
第二節 魏源 /29
一、法必本于人 /32
二、立法必本于人 /40
三、行法必本于人 /48
第三節 馮桂芬 /61
一、在古為今用中尋求善法 /67
二、在洋為中用中尋求善法 /78
三、通過下情上達尋求善法 /87
四、通過刪繁就簡尋求善法 /96
第二章 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的法理學 /110
**節 廖平 /110
一、在“變法之議”中尋求變法之理 /115
二、“今古之分”中的變法之理 /122
三、“尊抑之分”中的變法之理 /130
四、“小大之分”中的變法之理 /138
第二節 康有為 /154
一、從公羊三世之理到君主立憲之法 /156
二、從體用并舉之理到物質立國之法 /171
三、從天地陰陽之理到尊孔保教之法 /184
第三節 章太炎 /199
一、“古之革命”的法理依據 /203
二、民族革命的法理依據 /218
三、革命方略及其法理意蘊 /240
第三章 從五四運動到20世紀中葉的法理學 /266
**節 李大釗 /266
一、轉向馬克思主義之前的法理認知圖景 /272
二、“馬克思的方法”與法理學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 /280
三、唯物史觀與法的經濟基礎 /287
四、階級斗爭與法的階級本性 /297
五、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初的中國語境 /306
第二節 胡適 /318
一、建構中國古代法理學的理論資源 /320
二、中國古代法理學的起源 /327
三、中國古代法理學的發達 /334
四、中國古代法理學的流變 /342
第三節 熊十力 /353
一、禮治為本及其構成 /355
二、法治為輔及其限度 /365
三、以法治輔禮治的實踐形態 /372
四、以法治輔禮治的社會主義性質 /379
第三卷參考文獻 /388
第三卷后記 /399
展開全部
中國法理學史(全三卷) 作者簡介
喻中,1969年9月生,重慶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法律專業),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法學理論專業),山東大學法學博士(法學理論專業)。曾任重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法理學與思想史。近期出版的個人學術作品有:《法理四篇》《法律地理學》《法家三期論》《法家的現代性》《梁啟超與中國現代法學的興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