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古厝重生——福州古厝保護與活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300112
- 條形碼:9787112300112 ; 978-7-112-30011-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厝重生——福州古厝保護與活化 本書特色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東方城市美學典范”之美譽。山水菁華與歷史演進造就了福州多樣的文化內涵,形成有地域及時代特色的建筑群——我們稱之為古厝。福州古厝飽含古跡精華,人文薈萃,縱貫古今,凝聚了福州歷史文化發展的精髓,成為城市歷史年輪的時空隧道,是福州城市歷史發展的見證。 然而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福州古厝與現代生活也有著碰撞和適應的過程,保護古城整體格局與如何激活城市遺產是城市建設者們與設計專家的工作目標。本書圍繞近年來,福州市針對古厝群體展開的一系列保護整治工作,選取了六處有代表性的以及具有自身獨特文化內涵的古厝群,全面系統的講述了不同古厝群各自的發展機制、文化特征、保護整治的過程以及今時古厝的新面貌。 書中一則探討了歷史街區及古建筑的保護整治方法,二則讓讀者深入了解到福州古建筑的獨特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讓居民及游客在點點滴滴中感受古厝的建筑語言,體悟蘊含的歷史文化,是為古厝的重生。
古厝重生——福州古厝保護與活化 內容簡介
關于古厝 “古厝”在福州方言中指稱“老屋”,是先輩留下的財產,是后人對家的記憶,是一種“鄉愁”。曾意丹先生在其《福州古厝》前言中對“古厝”內涵進行了明確,狹義上指古老的房屋,廣義上則泛指古建筑,按功能可分為城防建筑(城池、堡寨、炮臺)、交通水利設施(橋梁、驛站、古渡、街亭等)、宗教建筑(寺院、宮觀、塔廟)、文教建筑(文廟、文昌閣、書院等)、古民居及各級尺度的古民居聚落。福州“古厝”亦即對福州文物古跡的統稱,包括了古文化遺址、石窟、石刻、古建筑、近現代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文化景觀以及各類文化線路等遺產,涵指“人類在歷史上創造或遺留的具有價值的不可移動的實物遺存”,包括其所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州歷史悠久,有人類活動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的殼丘頭文化、曇石山文化;其建城史亦可追溯至2200多年前先秦時期的新店閩越故城及西漢的屏山冶城,有著積淀深厚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傳統城市(無論都城還是各地方城市),包括建筑,皆一脈相承,講求“中軸+院落”布局,并融合自然山水要素,創造了理性美與自然美相結合的獨特形態,福州古城、古建筑亦然。同時,福州在其2200多年的發展及與中原文化的融合中,仍保留有閩越文化基因及其獨特的山水特質,故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化個性。早期的干欄式建筑(考古發掘印證)、唐末五代的華林寺(為江南地區存續*古老的木構建筑)、明清古建筑群(三坊七巷、朱紫坊街區等)、清末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上下杭街區商住混合建筑、老倉山歷史建筑群、鼓嶺國際避暑社區等,既具獨特的地域性,又具有特色鮮明的時代性。從留存的古建筑來看,自宋初(公元964年)至近現代,各時期均有地面遺存物,歷史脈絡連續而清晰,可稱為一部活的建筑發展史書。從城市建設史來看,由戰國晚期的城北新店閩越故城、西漢屏山閩越國宮殿遺址區至西晉于冶山南建子城,逐步奠定了城市格局;唐末五代羅城與夾城、宋外城至明清兩代府城,皆沿一條由北而南的中軸線(亦是城市歷史的發展軸)逐漸發展壯大,既保持了因港而興的城市發展動力,又伴隨著城市發展而形成獨具個性的結構形態(一城多組團的城市結構)。明清府城內則形成了以屏山為負扆、于山與烏山為門闕、中軸貫穿其間的人工與自然高度融合的“三山兩塔一樓一軸”的獨特格局。沿著城市歷史發展軸,由北向南迄今仍存續有一定規模的歷史地段共26處:歷史文化街區有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3處;歷史文化風貌區有屏山、冶山、西湖、于山、烏山、煙臺山、南公園河口7處;歷史建筑群有蒼霞、馬廠街、公園路等5處,以及與城市歷史發展脈絡相關聯的歷史地段有曇石山文化遺址、新店閩越故城遺址、船政文化園與閩安古鎮、鼓嶺歷史建筑群、螺州歷史文化名鎮、陽岐與林浦歷史文化名村等。 然而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福州古厝與現代生活之間也存在著碰撞和適應的過程,如何保護古城整體格局、激活城市遺產,是城市管理與建設者及設計專家們共同的工作目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護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傳統風貌和個性。現在許多城市在開發建設中,毀掉許多古建筑,搬來許多洋建筑,城市逐漸失去個性。在城市建設開發時,應注意吸收傳統建筑的語言,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個性!备V莩鞘,近三十年來從“點—線—面”三個維度開展了城市歷史保護工作,從單體文物建筑與古街區的保護,到織線串網的老街巷、中軸線的整飭,并與當代城市發展相融合,再到名城整體格局的保護,福州城市個性與特色逐漸得到彰顯,并由此探索出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之福州經驗。
古厝重生——福州古厝保護與活化 目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