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東北傳統建筑遺產保護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96248
- 條形碼:9787112296248 ; 978-7-112-29624-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北傳統建筑遺產保護與研究 內容簡介
東北傳統建筑遺產呈現了民族起源和區域發展的整體脈絡,直觀地反映了一個區域不同時期的歷史演變和社會變遷。根植于東北地區獨特自然地理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的民族文化建筑遺產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特有的歷史文化和建筑藝術載體,它與東北地區的民族語言文化、服飾藝術、風俗習慣一樣,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特別是古代東北地區的建筑居址,由于人文風俗與自然生態加之與中原地區之間的交通不便,因此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建筑遺存。從天然居穴到深挖鑿穴,從捶打砍削到火燒鍛造,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東北大地的先民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頑強地居住下來、生活下去。我們有幸看到的每一處東北傳統建筑遺產,都向我們訴說著他們的勇敢和智慧。 日月輪轉,歲月滄桑。由于自然和人為等復雜的因素,現在這些寶貴的建筑遺產面臨著消亡、生存和發展等多重危機。如何保護和利用好東北傳統建筑遺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戚欣教授的《東北傳統建筑遺產保護與研究》適時地貢獻了關于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該成果從東北地域建筑遺產文化視度及其現存狀況的視野出發,立足于現代BIM技術的保護模式、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深耕東北傳統建筑遺產的歷史文化內涵、建筑風格和理念,分析地域發展與建筑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存在的原因,提出東北地區傳統建筑遺產保護模式和對策建議。成果的研究方法創造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互相滲透結合的范式。 該成果的學術視野廣博,縱橫古今和中西方建筑遺產,將東北傳統建筑遺產按歷史時期劃分為遠古、先秦、唐宋、遼金、明清,同時對不同時期古城遺址區分為平原城、山城、城中城類型,歸納為官式建筑類型和居民建筑類型,對比西方建筑遺產保護模式提出東北傳統建筑遺產保護模式,即從遺址公園保護模式、遺產廊道保護與利用模式以及遺產數字化保護模式。列舉“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整體保護實例、“福建土樓”保護實例、洛陽山陜會館保護與修復實例,以及英國和日本建筑遺產保護制度機制,提出建筑遺產保護隊伍及資金建設方面的建議,強調建筑遺產保護數字管理平臺的建設方案,建構了當代我國歷史文化遺產價值體系和保護理論框架。 東北傳統建筑遺產是東北地區世居民族社會文化的物化形態,展現了中華各族交往交流交融、互融互鑒、中華文化一體性,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華夏子孫的寶貴財富。我們應更好地挖掘研究、守護傳承和利用發展這批寶貴財富,增強民眾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東北傳統建筑遺產保護與研究 目錄
東北傳統建筑遺產保護與研究 作者簡介
戚欣,1958年12月生,長春人。博士后、博士生導師、教授、享受 特殊津貼專家。主持 社科基金項目、 重大科技與社科基金等項目5項,發表學術著作7部,高質量論文和有價值決策咨詢報告20余篇,科技發明專利3項,兩次榮獲吉林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 成果獎一等獎。曾任吉林省高教儀器公司經理、吉林省教委中專職教處副處長、吉林省靖宇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吉林省教育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吉林省教育廳科研產業處處長、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吉林省學位委員會秘書長兼學位辦主任、吉林建筑大學副校長。兼任吉林省建筑歷史與遺產保護學會名譽會長。近幾年,熱衷于農村金融與鄉村振興研究工作。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