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言語運動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回顧、實證、展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29420
- 條形碼:9787300329420 ; 978-7-300-32942-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言語運動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回顧、實證、展望 內容簡介
言語運動控制是人類獨有的高級認知技能,研究者關注的核心問題是前饋控制和反饋控制兩大基礎系統協同合作的認知神經機制。晚期雙語者很難掌握完善的二語語音運動技能,但二語言語運動控制仍未引起高度重視。本專著以聽覺反饋控制和前饋控制兩大系統為研究角度,從聲學表現、ERPs活動等方面系統地對比了一語和二語產生中言語運動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本書從跨學科研究視角出發,系統地梳理了言語運動控制領域的研究現狀、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前沿進展以及發展趨勢,并重點介紹了圍繞晚期雙語者開展的一系列有關雙語音強、音高和共振峰運動控制的實證研究。
言語運動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回顧、實證、展望 目錄
**部分 文獻回顧
**章 言語運動控制概述
1.1 一般性運動控制及言語運動控制
1.1.1 運動控制的原理
1.1.2 純反饋控制
1.1.3 反饋誤差學習
1.2 言語運動控制中感覺反饋的作用
1.2.1 在線運動控制中感覺反饋的作用
1.2.2 長時程校準和調整過程中感覺反饋的作用
1.3 聽覺反饋控制的研究現狀
1.3.1 聽覺反饋控制的行為認知機制
1.3.2 聽覺反饋控制的電生理機制
1.3.3 聽覺反饋控制的腦激活機制
1.4 前饋控制的研究現狀
1.4.1 前饋控制的行為認知機制
1.4.2 前饋控制的電生理機制
1.4.3 前饋控制的腦激活機制
本章小結
第二章 言語運動控制的影響因素
2.1 個體差異視角下的言語運動控制研究
2.1.1 發聲變異性與言語運動控制的關系
2.1.2 言語運動控制的年齡差異
2.1.3 聽覺反饋控制的性別差異
2.2 言語障礙的運動控制缺陷
2.2.1 言語失用癥與前饋控制缺陷
2.2.2 帕金森病與前饋控制缺陷
2.2.3 口吃與前饋和反饋控制觖陷
2.3 任務情境調控言語運動控制的方式
2.3.1 不同注意負荷條件下的聽覺反饋控制
2.3.2 可預期性提高前饋控制的權重
2.3.3 聽覺反饋可靠性影響言語運動調整
2.4 訓練經歷塑造言語運動控制的機制
2.4.1 聲調語言和音樂訓練經驗提高音高控制穩定性
2.4.2 感知能力訓練促進言語運動學習和在線運動控制
2.4.3 工作記憶訓練提高聽覺運動整合的神經效率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言語運動控制基礎理論及其神經基礎
3.1 早期言語運動控制理論模型
3.2 DIVA模型及其神經基礎
3.2.1 DIVA模型的控制機制
3.2.2 DIVA模型的神經基礎
3.2.3 DIVA模型的學習過程
3.3 SFC模型及其神經基礎
3.3.1 SFC模型的控制機制
3.3.2 SFC模型的神經基礎
3.3.3 SFC模型的學習過程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晚期雙語者的言語運動控制機制
4.1 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4.1.1 關鍵期的概念與生物機制
4.1.2 二語學習關鍵期的神經生理學證據
4.1.3 二語言語運動控制的年齡效應
4.2 言語感知和言語產生能力
4.2.1 母語者言語感知和言語產生能力的發展過程
4.2.2 晚期雙語者二語感知和二語產生能力的不足
4.3 一語和二語言語運動控制的潛在差異
4.3.1 前饋控制和聽覺反饋控制的相對權重
4.3.2 前饋控制和聽覺反饋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
本章小結
第二部分 實證研究
第五章 雙語前饋和反饋控制系統的權重——來自噪聲掩蔽的證據
5.1 研究背景
5.1.1 言語運動控制的術語和基本規律
5.1.2 雙語者的言語運動控制
5.1.3 語音音強的前饋和反饋控制
5.1.4 實驗假設及預期結果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試
5.2.2 材料和設計
5.2.3 設備和程序
5.2.4 二語流利度測試
5.3 研究結果
5.3.1 反應時和錯誤率分析
5.3.2 平均音強分析
5.3.3 二語流利度與朗姆巴德效應的相關分析
5.4 討論與后續研究
5.4.1 一語和二語的前饋控制系統權重
5.4.2 一語和二語的聽覺反饋控制系統權重
本章小結
第六章 雙語在線聽覺反饋控制的認知機制——來自音強控制的證據
6.1 研究背景
6.1.1 一語和二語產生的聽覺反饋控制
6.1.2 在線語音音強控制過程中聽覺反饋的作用
6.1.3 言語感知與在線聽覺反饋控制的關系
6.1.4 實驗假設及預期結果
6.2 研究方法
6.2.1 被試
6.2.2 材料和設計
6.2.3 設備和程序
6.2.4 聲學記錄和分析
6.2.5 一語和二語流利度測試
6.2.6 二語感知測試
6.3 研究結果
6.3.1 反應時、錯誤率和音長分析
6.3.2 峰值音強分析
6.3.3 音強曲線分析
6.3.4 流利度相關分析
6.3.5 二語感知測試分析
6.4 討論與后續研究
6.4.1 晚期雙語者在線聽覺反饋控制的認知機制
6.4.2 言語流利度及言語感知能力與聽覺反饋控制的關系
本章小結
第七章 雙語在線聽覺反饋控制的神經機制——來自音高控制的證據
7.1 研究背景
7.1.1 音高反饋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
7.1.2 晚期雙語者的音高反饋控制
7.1.3 實驗假設及預期結果
7.2 研究方法
7.2.1 被試
7.2.2 材料和設計
7.2.3 設備和程序
7.2.4 聲學記錄和分析
7.2.5 EEG記錄和分析
7.3 研究結果
7.3.1 始潛伏期分析
7.3.2 補償性反應幅度分析
7.3.3 峰值潛伏期分析
7.3.4 P1-N1-P2波幅分析
7.3.5 P1-N1-P2潛伏期分析
7.4 討論與后續研究
7.4.1 一語和二語產生中音高反饋控制的行為差異
7.4.2 一語和二語產生中音高反饋控制的ERP差異
7.4.3 一語和二語產生中音高反饋控制的相似機制
7.4.4 雙語經驗和聲調背景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八章 雙語前饋控制更新的認知機制——來自共振峰控制的證據
8.1 研究背景
8.1.1 長時程言語運動調整與個體差異
8.1.2 語言特異性因素對前饋控制更新的影響
8.1.3 領域一般性因素對前饋控制更新的影響
8.1.4 實驗假設及預期結果
8.2 研究方法
8.2.1 被試
8.2.2 材料和設計
8.2.3 設備和程序
8.2.4 聲學記錄和分析
8.2.5 語言特異性和領域一般性能力測量
8.3 研究結果
8.3.1 標準化F1值的線性混合效應模型分析
8.3.2 言語運動調整的線性混合效應模型分析
8.4 討論與后續研究
8.4.1 語言特異性因素與前饋控制更新的關系
8.4.2 領域一般性因素與前饋控制更新的關系
本章小結
第三部分 未來展望
第九章 言語運動控制領域前沿性理論進展
9.1 DIVA模型的前沿性理論進展
9.1.1 GODIVA揭示多音節發聲運動機制
9.1.2 SimpleDIVA簡化發聲運動的數據擬合
9.1.3 DIVA的整合模型闡釋言語產生和學習
9.2 SFC模型的前沿性理論進展
9.2.1 HSFC模型區分高低層級的反饋環路
9.2.2 FACTS模型增加高階的任務反饋控制
9.3 言語運動控制過程的新見解
9.3.1 運動計劃和運動編碼階段的控制過程
9.3.2 外周聽覺系統在言語運動控制中的作用
9.4 理論領域未來可研究的方向
本章小結
第十章 言語運動控制領域前沿性實證研究進展
10.1 腦機制預測言語運動控制的個體差異
10.1.1 腦功能指標預測言語運動控制的個體差異
10.1.2 腦結構指標預測言語運動控制的個體差異
10.2 前沿性技術探索言語運動控制的腦機制
10.2.1 持續性日爆發式刺激干預言語運動控制障礙
10.2.2 神經振蕩揭示感覺運動整合的腦網絡變化
10.2.3 sEEG技術探索從詞匯到運動的直接傳導
10.3 創新性視角挖掘言語運動控制的認知機制
10.3.1 擾動范式的變式探索前饋學習的時間進程
10.3.2 命名任務的變式揭示感覺運動系統的聯系
10.3.3 DIVA的EEG變式驗證言語運動控制腦機制
10.3.4 AI驅動言語運動控制領域革新
10.4 實證領域未來可研究的方向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術語表
附錄
展開全部
言語運動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回顧、實證、展望 作者簡介
蔡笑,博士,講師,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專長為心理語言學和神經語言學。近五年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4篇,其中SCI/SSCI論文11篇,CSSCI論文3篇。目前承擔本科教學課程包括《綜合英語I》、《綜合英語II》、《心理語言學》,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主持中國人民大學科研項目2項。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