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小洲故事:從嶺南水鄉到藝術村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41847
- 條形碼:9787522841847 ; 978-7-5228-4184-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洲故事:從嶺南水鄉到藝術村落 內容簡介
《小洲故事:從嶺南水鄉到藝術村落》是由廣東財經大學華南商業史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員組成的團隊在經過兩年多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完成的一本兼具學術與大眾史學的書稿。在書稿調研和寫作過程中獲得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道辦、廣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及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大力支持。全書主要內容是講述明清至當代廣州市海珠區小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歷程。小洲村于宋末明初建村,村內小橋流水、古祠、廟宇;保留大量嶺南特色的古建筑;有獨特的鄉情人物,是凝聚了千年的歷史文化和濃厚的民族特色的嶺南古村。團隊通過深入的調研,全面地掌握資料,勾勒了明清以來小洲村的歷史變遷。在明清時期珠三角地區開發的社會背景之下,小洲簡氏宗族逐步形成并發展壯大,成為村內*重要的血緣組織,控制著土地田產等經濟資源。民國時期,小洲鄉團成為當地舉足輕重的力量,小洲村民的生活受益于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并透過龍舟儀式與其他村落發展出聯盟關系。新中國成立后,小洲村民的生產、分配、消費等都由國家統籌。改革開發后,小洲村的經濟結構又發生根本性變化,形成工業園、萬畝果園及藝術產業等多元經濟形式,特別是藝術村落的形成更是凸顯了小洲村的獨特。全書對明清以來推動小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種元素進行細致考察,對于農耕經濟及其醞釀的鄉土文化、當代工商業發展之際鄉村的艱難轉型亦進行探討,從長時段分析社會結構化過程,對珠三角地區鄉村的未來發展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作者對小洲的理解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1、理解小洲。自從明清以來,珠江三角洲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遷。政權的更迭、社會結構的轉型,產生了不同的時代主題。我們希望籍此書回答,小洲人在面對不同的時代主題時,如何透過不同文化策略的運用以經營生活。這些文化策略如何體現著小洲人的生活智慧。2、理解廣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小洲受到了廣州文化精英、媒體及普通市民的關注而逐步成為廣州的文化風景。小洲故事的另一面,就是廣州文化心態的演變。這一文化心態演變的背后,所折射的是廣州在都市化與工業化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社會問題。在小洲故事里,我們又能讀出另外一個廣州人的故事。3、理解、珍愛傳統。上述兩層意義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我們該用一種怎樣的態度去對待傳統?誠然,我們生活在一個急速變遷、傳統與現代斷裂的年代。如何從傳統之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不希望對鄉土傳統的保護,是在發展旅游的簡單思維下進行。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這些做法實際上是在變相破壞傳統。我們所希望的是,讓讀者嘗試從具體的人與事出發,理解“傳統”并懂得在面對“傳統”時,心存珍視之念!《小洲故事:從嶺南水鄉到藝術村落》是由廣東財經大學華南商業史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員組成的團隊在經過兩年多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完成的一本兼具學術與大眾史學的書稿。在書稿調研和寫作過程中獲得廣州市海珠區華洲街道辦、廣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及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大力支持。全書主要內容是講述明清至當代廣州市海珠區小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歷程。小洲村于宋末明初建村,村內小橋流水、古祠、廟宇;保留大量嶺南特色的古建筑;有獨特的鄉情人物,是凝聚了千年的歷史文化和濃厚的民族特色的嶺南古村。團隊通過深入的調研,全面地掌握資料,勾勒了明清以來小洲村的歷史變遷。在明清時期珠三角地區開發的社會背景之下,小洲簡氏宗族逐步形成并發展壯大,成為村內*重要的血緣組織,控制著土地田產等經濟資源。民國時期,小洲鄉團成為當地舉足輕重的力量,小洲村民的生活受益于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并透過龍舟儀式與其他村落發展出聯盟關系。新中國成立后,小洲村民的生產、分配、消費等都由國家統籌。改革開發后,小洲村的經濟結構又發生根本性變化,形成工業園、萬畝果園及藝術產業等多元經濟形式,特別是藝術村落的形成更是凸顯了小洲村的獨特。全書對明清以來推動小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種元素進行細致考察,對于農耕經濟及其醞釀的鄉土文化、當代工商業發展之際鄉村的艱難轉型亦進行探討,從長時段分析社會結構化過程,對珠三角地區鄉村的未來發展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作者對小洲的理解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1、理解小洲。自從明清以來,珠江三角洲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遷。政權的更迭、社會結構的轉型,產生了不同的時代主題。我們希望籍此書回答,小洲人在面對不同的時代主題時,如何透過不同文化策略的運用以經營生活。這些文化策略如何體現著小洲人的生活智慧。2、理解廣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小洲受到了廣州文化精英、媒體及普通市民的關注而逐步成為廣州的文化風景。小洲故事的另一面,就是廣州文化心態的演變。這一文化心態演變的背后,所折射的是廣州在都市化與工業化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社會問題。在小洲故事里,我們又能讀出另外一個廣州人的故事。3、理解、珍愛傳統。上述兩層意義的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我們該用一種怎樣的態度去對待傳統?誠然,我們生活在一個急速變遷、傳統與現代斷裂的年代。如何從傳統之中汲取生活的智慧,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不希望對鄉土傳統的保護,是在發展旅游的簡單思維下進行。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這些做法實際上是在變相破壞傳統。我們所希望的是,讓讀者嘗試從具體的人與事出發,理解“傳統”并懂得在面對“傳統”時,心存珍視之念!
小洲故事:從嶺南水鄉到藝術村落 目錄
小洲故事:從嶺南水鄉到藝術村落 作者簡介
黃素娟,畢業于中山大學歷史系,歷史人類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16-2017年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F為廣東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用社會學系講師,廣東財經大學華南商業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近代廣州城市史、粵港澳區域史、近代城市土地產權等問題。在《開放時代》《社會》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3篇,主持教yu 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各1項,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廣州市荔灣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委托課題10項。 徐靖捷,江蘇宿遷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博士,廣東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用社會學系講師、華南商業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與社會變遷。發表論文有《清代淮南鹽場蕩地賦役與地理分層研究》《從“計丁辦課”到“課從蕩出”——明代淮南鹽場海岸線東遷與灶課制度的演變》《清代鹽政的“節源開流”與鹽場管理制度演變》《水災、?谂c兩淮產鹽格局變遷》《近代廣東的非洲華僑與僑鄉社會——以樂從鎮族譜和碑刻為中心的討論》《蘇北平原的捍海堰與淮南鹽場歷史地理考》。 麥思杰,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老師,多年致力于明清時期兩江流域社會經濟史研究。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