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網絡工程師教程(第6版)(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用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69197
- 條形碼:9787302669197 ; 978-7-302-66919-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網絡工程師教程(第6版)(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用書) 本書特色
本書依據《網絡工程師考試大綱》(2024年審定通過)編寫,涵蓋網絡工程師崗位所要求的主要知識及應用技術。
通過網絡工程師考試的考生可以獲得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本考試為中級資格認證。
網絡工程師教程(第6版)(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用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組織編寫的考試用書。本書
根據《網絡工程師考試大綱》(2024年審定通過)編寫,對網絡工程師崗位所要求的主要知
識及應用技術進行了闡述。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數據通信、局域網、無線通信網、網絡互連、網絡安全、網絡操作系統與應用服務器、組網技術、網絡管理、網絡規劃和設計。
本書是參加網絡工程師考試的教材,也可作為網絡工程從業人員學習網絡技術的教材或日常工作的參考用書。
網絡工程師教程(第6版)(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用書) 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論
1.1 計算機網絡的形成和發展
1.2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和應用
1.2.1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2.2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1.3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
1.4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4.1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特性
1.4.2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1.5 幾種商用網絡的體系結構
1.5.1 SNA
1.5.2 Novell NetWare
1.6 OSI協議集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2 信道特性
2.2.1 信道帶寬
2.2.2 誤碼率
2.2.3 信道延遲
2.3 傳輸介質
2.3.1 雙絞線
2.3.2 同軸電纜
2.3.3 光纜
2.3.4 無線信道
2.4 數據編碼
2.5 數字調制技術
2.6 脈沖編碼調制
2.6.1 取樣
2.6.2 量化
2.6.3 編碼
2.7 通信方式和交換方式
2.7.1 數據通信方式
2.7.2 交換方式
2.8 多路復用技術
2.8.1 頻分多路復用
2.8.2 時分多路復用
2.8.3 波分多路復用
2.8.4 數字傳輸系統
2.8.5 同步數字系列
2.9 差錯控制
2.9.1 檢錯碼
2.9.2 海明碼
2.9.3 循環冗余校驗碼
第3章 局域網
3.1 局域網技術概論
3.1.1 拓撲結構和傳輸介質
3.1.2 LAN/MAN的IEEE 802標準
3.2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3.2.1 LLC地址
3.2.2 LLC服務
3.2.3 LLC協議
3.3 IEEE 802.3標準
3.3.1 CSMA/CD協議
3.3.2 CSMA/CD協議的性能分析
3.3.3 MAC和PHY規范
3.3.4 交換式以太網
3.3.5 高速以太網
3.3.6 虛擬局域網
3.4 局域網互連
3.4.1 網橋協議的體系結構
3.4.2 生成樹網橋
3.4.3 源路由網橋
第4章 無線通信網
4.1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4.1.1 傳統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4.1.2 4G關鍵技術
4.1.3 5G關鍵技術
4.2 無線局域網
4.2.1 WLAN的基本概念
4.2.2 WLAN通信技術
4.2.3 IEEE 802.11體系結構
4.2.4 移動Ad Hoc網絡
4.2.5 IEEE 802.11的安全特性
4.3 無線個人網
4.3.1 藍牙技術
4.3.2 ZigBee技術
第5章 網絡互連
5.1 廣域網技術
5.1.1 公用交換電話網
5.1.2 X.25公共數據網
5.1.3 ISDN和ATM
5.1.4 幀中繼網
5.2 IP協議
5.2.1 IPv4協議數據單元
5.2.2 IPv4地址
5.2.3 IPv4協議的操作
5.2.4 ICMPv4協議
5.2.5 IPv6協議
5.2.6 IPv6分組格式
5.2.7 IPv6地址
5.2.8 ICMPv6協議
5.2.9 IPv6對IPv4的改進
5.2.10 IP地址與域名系統
5.3 從IPv4向IPv6的過渡
5.3.1 隧道技術
5.3.2 協議翻譯技術
5.3.3 雙協議棧技術
5.4 IP組播技術
5.4.1 組播模型概述
5.4.2 組播地址
5.4.3 因特網組管理協議
5.5 TCP和UDP協議
5.5.1 TCP服務
5.5.2 TCP協議
5.5.3 UDP協議
5.5.4 端口地址
5.6 路由協議與路由器技術
5.6.1 路由協議的分類
5.6.2 內部網關協議
5.6.3 外部網關協議
5.6.4 路由器技術
5.6.5 MPLS
5.7 Internet應用
5.7.1 遠程登錄協議
5.7.2 文件傳輸協議
5.7.3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5.7.4 超文本傳輸協議
5.7.5 P2P應用
第6章 網絡安全
6.1 網絡安全基礎
6.1.1 網絡安全威脅的類型
6.1.2 網絡安全防范技術
6.1.3 計算機信息系統等級保護
6.2 信息加密技術
6.2.1 數據加密原理
6.2.2 經典加密技術
6.2.3 現代加密技術
6.3 認證
6.3.1 基于共享密鑰的認證
6.3.2 Needham-Schroeder認證協議
6.3.3 基于公鑰的認證
6.4 數字簽名
6.4.1 基于對稱密鑰的數字簽名
6.4.2 基于非對稱密鑰的數字簽名
6.5 報文摘要
6.5.1 報文摘要算法
6.5.2 安全散列算法
6.5.3 散列式報文認證碼
6.6 數字證書
6.6.1 數字證書的概念
6.6.2 證書的獲取
6.6.3 證書的吊銷
6.7 密鑰管理
6.7.1 密鑰管理概述
6.7.2 密鑰管理體制
6.8 虛擬專用網
6.8.1 虛擬專用網的工作原理
6.8.2 第二層隧道協議
6.8.3 IPSec VPN
6.8.4 SSL VPN
6.9 應用層安全協議
6.9.1 S-HTTP
6.9.2 PGP
6.9.3 S/MIME
6.9.4 安全的電子交易
6.9.5 Kerberos
6.10 網絡安全防護系統
6.10.1 防火墻
6.10.2 Web應用防火墻
6.10.3 入侵檢測系統
6.10.4 入侵防御系統
6.10.5 漏洞掃描系統
6.10.6 統一威脅管理
6.10.7 數據庫安全審計系統
6.10.8 威脅態勢感知平臺
6.10.9 運維安全管理與審計系統
(堡壘機)
第7章 網絡操作系統與應用服務器
7.1 網絡操作系統
7.1.1 Windows Server 2016操作系統
7.1.2 國產操作系統簡介
7.2 統信UOS Linux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基本
配置
7.2.1 概述
7.2.2 網絡配置
7.2.3 文件和目錄管理
7.2.4 用戶和組管理
7.2.5 防火墻配置
7.3 Web應用服務配置
7.3.1 Apache的安裝與配置
7.3.2 Nginx的安裝與配置
第8章 組網技術
8.1 交換機和路由器基本知識
8.1.1 交換機的基本知識
8.1.2 路由器的基本知識
8.1.3 訪問路由器和交換機
8.2 交換機的配置
8.2.1 配置交換機
8.2.2 配置和管理VLAN
8.2.3 生成樹協議的配置
8.3 路由器的配置
8.3.1 配置路由器
8.3.2 配置RIP協議
8.3.3 配置OSPF協議
8.3.4 配置BGP協議
8.4 IPSec的配置
8.4.1 IPSec實現的工作流程
8.4.2 IPSec的配置示例
8.5 訪問控制列表
8.5.1 ACL的基本概念
8.5.2 ACL配置命令
8.5.3 ACL綜合應用
第9章 網絡管理
9.1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9.1.1 SNMP系統的組成
9.1.2 SNMP的版本
9.1.3 SNMPv1
9.1.4 SNMPv2
9.1.5 SNMPv3
9.1.6 管理信息庫
9.1.7 RMON
9.2 網絡診斷和配置命令
9.2.1 ipconfig
9.2.2 ping
9.2.3 arp
9.2.4 netstat
9.2.5 tracert
9.2.6 pathping
9.2.7 route
9.2.8 netsh
9.2.9 nslookup
9.3 網絡故障診斷與故障排除工具
9.3.1 網絡故障診斷
9.3.2 網絡故障排除工具
9.3.3 網絡故障分層診斷
9.4 網絡存儲技術
9.4.1 獨立冗余磁盤陣列
9.4.2 網絡存儲
第10章 網絡規劃和設計
10.1 結構化布線系統
10.2 網絡分析和設計過程
10.2.1 網絡系統生命周期
10.2.2 網絡開發過程
10.2.3 網絡設計的約束因素
10.3 網絡結構設計
10.3.1 局域網結構
10.3.2 層次化網絡設計
10.3.3 網絡冗余設計
10.3.4 廣域網絡技術
10.4 網絡規劃案例
10.4.1 案例1
10.4.2 案例2
1.1 計算機網絡的形成和發展
1.2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和應用
1.2.1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2.2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1.3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
1.4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4.1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特性
1.4.2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1.5 幾種商用網絡的體系結構
1.5.1 SNA
1.5.2 Novell NetWare
1.6 OSI協議集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2 信道特性
2.2.1 信道帶寬
2.2.2 誤碼率
2.2.3 信道延遲
2.3 傳輸介質
2.3.1 雙絞線
2.3.2 同軸電纜
2.3.3 光纜
2.3.4 無線信道
2.4 數據編碼
2.5 數字調制技術
2.6 脈沖編碼調制
2.6.1 取樣
2.6.2 量化
2.6.3 編碼
2.7 通信方式和交換方式
2.7.1 數據通信方式
2.7.2 交換方式
2.8 多路復用技術
2.8.1 頻分多路復用
2.8.2 時分多路復用
2.8.3 波分多路復用
2.8.4 數字傳輸系統
2.8.5 同步數字系列
2.9 差錯控制
2.9.1 檢錯碼
2.9.2 海明碼
2.9.3 循環冗余校驗碼
第3章 局域網
3.1 局域網技術概論
3.1.1 拓撲結構和傳輸介質
3.1.2 LAN/MAN的IEEE 802標準
3.2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3.2.1 LLC地址
3.2.2 LLC服務
3.2.3 LLC協議
3.3 IEEE 802.3標準
3.3.1 CSMA/CD協議
3.3.2 CSMA/CD協議的性能分析
3.3.3 MAC和PHY規范
3.3.4 交換式以太網
3.3.5 高速以太網
3.3.6 虛擬局域網
3.4 局域網互連
3.4.1 網橋協議的體系結構
3.4.2 生成樹網橋
3.4.3 源路由網橋
第4章 無線通信網
4.1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4.1.1 傳統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4.1.2 4G關鍵技術
4.1.3 5G關鍵技術
4.2 無線局域網
4.2.1 WLAN的基本概念
4.2.2 WLAN通信技術
4.2.3 IEEE 802.11體系結構
4.2.4 移動Ad Hoc網絡
4.2.5 IEEE 802.11的安全特性
4.3 無線個人網
4.3.1 藍牙技術
4.3.2 ZigBee技術
第5章 網絡互連
5.1 廣域網技術
5.1.1 公用交換電話網
5.1.2 X.25公共數據網
5.1.3 ISDN和ATM
5.1.4 幀中繼網
5.2 IP協議
5.2.1 IPv4協議數據單元
5.2.2 IPv4地址
5.2.3 IPv4協議的操作
5.2.4 ICMPv4協議
5.2.5 IPv6協議
5.2.6 IPv6分組格式
5.2.7 IPv6地址
5.2.8 ICMPv6協議
5.2.9 IPv6對IPv4的改進
5.2.10 IP地址與域名系統
5.3 從IPv4向IPv6的過渡
5.3.1 隧道技術
5.3.2 協議翻譯技術
5.3.3 雙協議棧技術
5.4 IP組播技術
5.4.1 組播模型概述
5.4.2 組播地址
5.4.3 因特網組管理協議
5.5 TCP和UDP協議
5.5.1 TCP服務
5.5.2 TCP協議
5.5.3 UDP協議
5.5.4 端口地址
5.6 路由協議與路由器技術
5.6.1 路由協議的分類
5.6.2 內部網關協議
5.6.3 外部網關協議
5.6.4 路由器技術
5.6.5 MPLS
5.7 Internet應用
5.7.1 遠程登錄協議
5.7.2 文件傳輸協議
5.7.3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5.7.4 超文本傳輸協議
5.7.5 P2P應用
第6章 網絡安全
6.1 網絡安全基礎
6.1.1 網絡安全威脅的類型
6.1.2 網絡安全防范技術
6.1.3 計算機信息系統等級保護
6.2 信息加密技術
6.2.1 數據加密原理
6.2.2 經典加密技術
6.2.3 現代加密技術
6.3 認證
6.3.1 基于共享密鑰的認證
6.3.2 Needham-Schroeder認證協議
6.3.3 基于公鑰的認證
6.4 數字簽名
6.4.1 基于對稱密鑰的數字簽名
6.4.2 基于非對稱密鑰的數字簽名
6.5 報文摘要
6.5.1 報文摘要算法
6.5.2 安全散列算法
6.5.3 散列式報文認證碼
6.6 數字證書
6.6.1 數字證書的概念
6.6.2 證書的獲取
6.6.3 證書的吊銷
6.7 密鑰管理
6.7.1 密鑰管理概述
6.7.2 密鑰管理體制
6.8 虛擬專用網
6.8.1 虛擬專用網的工作原理
6.8.2 第二層隧道協議
6.8.3 IPSec VPN
6.8.4 SSL VPN
6.9 應用層安全協議
6.9.1 S-HTTP
6.9.2 PGP
6.9.3 S/MIME
6.9.4 安全的電子交易
6.9.5 Kerberos
6.10 網絡安全防護系統
6.10.1 防火墻
6.10.2 Web應用防火墻
6.10.3 入侵檢測系統
6.10.4 入侵防御系統
6.10.5 漏洞掃描系統
6.10.6 統一威脅管理
6.10.7 數據庫安全審計系統
6.10.8 威脅態勢感知平臺
6.10.9 運維安全管理與審計系統
(堡壘機)
第7章 網絡操作系統與應用服務器
7.1 網絡操作系統
7.1.1 Windows Server 2016操作系統
7.1.2 國產操作系統簡介
7.2 統信UOS Linux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基本
配置
7.2.1 概述
7.2.2 網絡配置
7.2.3 文件和目錄管理
7.2.4 用戶和組管理
7.2.5 防火墻配置
7.3 Web應用服務配置
7.3.1 Apache的安裝與配置
7.3.2 Nginx的安裝與配置
第8章 組網技術
8.1 交換機和路由器基本知識
8.1.1 交換機的基本知識
8.1.2 路由器的基本知識
8.1.3 訪問路由器和交換機
8.2 交換機的配置
8.2.1 配置交換機
8.2.2 配置和管理VLAN
8.2.3 生成樹協議的配置
8.3 路由器的配置
8.3.1 配置路由器
8.3.2 配置RIP協議
8.3.3 配置OSPF協議
8.3.4 配置BGP協議
8.4 IPSec的配置
8.4.1 IPSec實現的工作流程
8.4.2 IPSec的配置示例
8.5 訪問控制列表
8.5.1 ACL的基本概念
8.5.2 ACL配置命令
8.5.3 ACL綜合應用
第9章 網絡管理
9.1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9.1.1 SNMP系統的組成
9.1.2 SNMP的版本
9.1.3 SNMPv1
9.1.4 SNMPv2
9.1.5 SNMPv3
9.1.6 管理信息庫
9.1.7 RMON
9.2 網絡診斷和配置命令
9.2.1 ipconfig
9.2.2 ping
9.2.3 arp
9.2.4 netstat
9.2.5 tracert
9.2.6 pathping
9.2.7 route
9.2.8 netsh
9.2.9 nslookup
9.3 網絡故障診斷與故障排除工具
9.3.1 網絡故障診斷
9.3.2 網絡故障排除工具
9.3.3 網絡故障分層診斷
9.4 網絡存儲技術
9.4.1 獨立冗余磁盤陣列
9.4.2 網絡存儲
第10章 網絡規劃和設計
10.1 結構化布線系統
10.2 網絡分析和設計過程
10.2.1 網絡系統生命周期
10.2.2 網絡開發過程
10.2.3 網絡設計的約束因素
10.3 網絡結構設計
10.3.1 局域網結構
10.3.2 層次化網絡設計
10.3.3 網絡冗余設計
10.3.4 廣域網絡技術
10.4 網絡規劃案例
10.4.1 案例1
10.4.2 案例2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