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藝術史 第二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57579
- 條形碼:9787513357579 ; 978-7-5133-5757-9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藝術史 第二卷 本書特色
出版緣起 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關于中國的藝術史研究領域有不少新成果,但是國內學界鮮有系統梳理,圖書的出版還停留在大村西崖、安特生、高本漢、羅越、蘇利文、林巳奈夫等外國學者多年前的作品層面,國內偶有圖書出版也是聚焦在藝術史的細分領域和子課題,沒有系統全面的研究成果。而隨著新近重大考古的突破,新時代對中國藝術史的認知亟待系統全面解決,特別是廣大讀者期待閱讀到符合時代潮流、具有新的研究成果、彰顯東方話語體系和認知的新的中國藝術史。 基于以上背景,作者陳滯冬先生經過潛心研究,書寫了這套《中國藝術史》(全三卷)。陳滯冬先生具有扎實深厚的繪畫、書法、古典文學功底及學術素養,對考古發掘、古建筑、雕塑也頗多涉獵研究,稔熟學界觀點、考古報告、文脈源流,孜孜鉆研藝術史數十年,費時四年多時間,立志書寫一部與時俱進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中國藝術史。 《中藝術史》系列叢書(三卷)上迄中華先民時期,下至19世紀上半葉,以繪畫、書法、建筑、雕塑等藝術類別為經線脈絡,抽絲剝繭,娓娓道來;同時又將不同時期中國藝術的整體氣質、時代風貌、匠心藝人,融會貫通,書寫可謂厚積而薄發、一氣呵成。 這套藝術史的顯著特點是關注藝術史的思想性,特別是藝術發展過程中思想的推動作用以及藝術家思想、中國藝術作品的深遠影響,在必要處對西方有影響力的藝術史偏頗觀點做必要矯正。其次,這套書關注學界新的研究觀點和新的考古成果,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獨家觀點,頗有新意。再次,這套書的語言凝練克制,沒有陷入歷史書寫的長篇大論,以詩意的語言書寫典雅國風的藝術歷史。*后,這是一部關注中華民族精神氣質也是體察人類人文關懷的藝術史,書稿將藝術史整體考量體察,沒有簡單按照朝代割裂藝術史的發展,也沒有把不同藝術門類粗暴分割來講述,藝術的門類在時間軸中融會貫通,學術擔當的恢弘胸襟和古樸雅韻的中文之美珠聯璧合。 如作者所言“藝術讓我們將前人艱苦的發現之美、創造之美含茹品味,如飲甘露,如飫瓊漿,讓我們有更健碩的精神、更優雅的思想、更愉悅的情感、更和諧的心智,來直面蒼涼的現實人生。藝術使我們變得更像人類。”
中國藝術史 第二卷 內容簡介
藝術史研究學者、畫家、書法家、收藏家陳滯冬先生有著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和豐富的藝術創作經驗。他耗時多年創作的《中國藝術史》系列叢書立足于擺脫西方中心主義下的歷史觀,以中國人的視角重新闡釋中國藝術的漫長發展歷程,并分享*新學術成果及相關考古發現。全書上迄中華先民時期,下至19世紀上半葉,涵蓋繪畫、書法、建筑、雕塑等藝術類別,同時重點討論藝術作品背后的社會背景、創作思想和人文價值。可以說《中國藝術史》系列叢書既是一部全面的中國藝術通史,也是一部中國思想史。
中國藝術史 第二卷 目錄
中國藝術史 第二卷 作者簡介
陳滯冬,1951年生于成都,藝術史研究學者、畫家、書法家、收藏家。1984年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獎。1987年獲四川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文學碩士學位。曾任職于成都永陵博物館、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書法理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兼創作評審委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巴蜀文藝基金獎書法獎評委。 陳滯冬少時師從陳子莊(石壺),后師從晏濟元學習中國繪畫。曾在北京、臺北、巴黎、成都、蘭州、太原、南京、杭州、威海、鄭州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出版畫集:《陳滯冬畫集》《陳滯冬花鳥作品選》《玉山高處:陳滯冬作品集》《秋月春風:陳滯冬工筆花鳥畫》。 已出版個人著作《大風堂傳習錄》(2022)、《中國書法學論著提要》(2021)、《嵇康之死》(2020)、《存在的借口——藝術家及其時代》(2018)、《中國書畫與文人意識》(2017)、《丹青引:中國畫研究與欣賞》(2016)、《石壺論畫語要》(2010)等;翻譯作品《中國歷代書法》《新出土中國歷代書法》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