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科學的邊界:關于不可能性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865057
- 條形碼:9787547865057 ; 978-7-5478-6505-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的邊界:關于不可能性的故事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科學的邊界》令人信服地論證了人類認知的極限,指出存在一些*終無法知曉、無法實現的事物。而正是這些“不可能”,界定了什么是科學。
(專家推薦)
從邏輯學、數學、宇宙學、物理學到進化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從亞里士多德哲學、基督教神學到現代藝術、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科學作家約翰·巴羅旁征博引、天馬行空,把“不可能性”的哲理演繹得淋漓盡致,發人深思、啟迪智慧。人類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可能性,而科學定律歸根結底正是關于“不可能性”的判斷和陳述。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教授,科技哲學、科學史專家)
如果我們將科學視為一種外在的客觀事物,那么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科學比作一座莊園。認識這座莊園,當然有不同的方法。
本書作者好像一個導游,要帶讀者沿著莊園的邊界去走一圈,讓讀者從邊界上來認識這座莊園。這當然和在莊園的某個房間里了解細節有很大的不同,有可能使讀者對這座莊園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
市面上的科普書很多,巴羅的這部小書另辟蹊徑之處,不在于向讀者介紹具體學科內部的知識,而是討論科學的思維的邊界,特別是可能性與不可能性的邊界。對于此類大問題的思考,使得巴羅的運思與大哲學家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對于“二律背反”問題的哲學思辨構成了應和(在康德那里,如何討論人類知識的*大邊界,也構成了一個重要的話題)。不過,與作為十八世紀的哲人的康德不同,巴羅畢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優秀科學家,因此,他對于科學邊界的思考也就具備了康德所不可能具有的現代知識背景:從宇宙大爆炸到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不一而足。
強烈推薦給科學哲學專業的師生,以及廣大不甘心于在一個具體自然科學領域內部做學術匠的自然科學研究者閱讀。
徐英瑾(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人工智能哲學、分析哲學專家)
科學的邊界:關于不可能性的故事 內容簡介
敘述成功的科學故事是容易的, 但本書要說的是另一個故事。一個關于未知的而不是已知的故事, 一個關于不可能性的故事, 一個關于不可逾越的極限與障礙的故事。《科學的邊界:關于不可能性的故事》令人信服地論證了人類認知的極限,指出存在一些*終無法知曉、無法實現的事物。而正是這些“不可能”,界定了什么是科學。 本書探討了人類思維的極限,還深入討論了復雜性、不可計算性以及時間、空間和資源的有限性所帶來的不可能性。書中還涉及更深層次的不可能性,例如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該定理證明了有些事情是無法證明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奇異的時代, 一個奇異的地方。當我們進一步去探索自然界的復雜結構時, 我們將有希望發現更多深層次的結果, 而這些結果將限制我們的認知范圍。
科學的邊界:關于不可能性的故事 目錄
科學的邊界:關于不可能性的故事 作者簡介
約翰·巴羅(John D. Barrow):英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劍橋大學教授,曾獲得狄拉克獎章。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