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我在二里頭考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916901
- 條形碼:9787555916901 ; 978-7-5559-169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在二里頭考古 內容簡介
這里,有中國*早的多網格式都邑布局、中國*早的以中軸線布局的宮殿建筑群、中國*早的城市主干道網、中國*早的青銅禮器群、中國*早的國家祭祀場、中國*早的官營鑄銅作坊和綠松石器加工作坊……中國歷史由此開啟王朝時代。諸多的“中國之*”,使它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近年因是否為“夏都”,而一時成為焦點和熱點。這里,就是“*早的中國”——二里頭,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65年來,在二里頭遺址從發現到發掘的過程中,徐旭生、趙芝荃、鄭光、許宏等一代代考古人,青燈黃卷、篳路藍縷,用一項項考古成果證實著二里頭遺址的非凡價值。他們的名字,如雷貫耳,熠熠閃光,寫在了中國考古史上。但同時還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默默無聞,櫛風沐雨,風餐露宿,長年奔波在田野,為二里頭的考古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們鮮被關注,往往被忽略,更難以留下寥寥數筆。而這本書的主角,正是這樣一群“非著名”考古人。他們的集體記憶,不應被遺忘。本書是一部訪談錄,采訪對象是與二里頭遺址發掘、研究、宣傳、保護相關的15位親歷者:親手剔出器物的特級技師,描摹古物的繪圖高手,**件青銅爵的發現者,掀開層層黃土的工地民工,守望遺址的普通村民,文保一線的文物干部,博物館的志愿講解者,滿懷理想的實習生……受訪者年齡從70多歲到20多歲,話題涉及的時間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今,通過訪談形式,拼接起一幅二里頭“生命史”的立體全景圖,記錄與二里頭邂逅的諸多考古人的足跡和心路歷程,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考古人群像,致敬考古工作背后的無名英雄。同時向公眾展示二里頭遺址的價值,講述二里頭考古的生動故事。一部“非著名”考古人的口述史。15篇訪談,親切自然,生動鮮活,一問一答中可見坦誠與質樸,充滿細節的體溫,帶著歲月的光澤。與考古相關的那些人與事、情與物,歷歷在目,伸手可觸。一本好讀好看的公共考古讀物。160余幅實景、實物及人物照片,仿佛回到考古現場。通過親歷者的口述,把神秘的田野考古帶入公眾視野,向公眾更好地展示二里頭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價值。本書作者張飛,90后,為著名考古學者許宏的博士生,讀大學期間他曾經三次到二里頭遺址實習。他的在場式寫作,使得這本書既接地氣,又有人氣;他的沉浸式寫作,又極富親和力和感染力。著名考古學者、二里頭考古隊第三任隊長許宏作序。2024年正值二里頭遺址科學考古65周年,僅以此書獻給那些在黃土上耕耘文明的考古人。
我在二里頭考古 目錄
我在二里頭考古 作者簡介
張飛, 1993年生,安徽池州人。2023年獲山東大學考古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為夏商周考古、陶器考古。在《考古》《江漢考古》《中國農史》《南方文物》等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曾參加河南安陽殷墟、山東菏澤青邱堌堆、山西臨汾陶寺等遺址發掘與研究工作。目前工作地點為二里頭遺址。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