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的關口 1522—1582年全球權力、財政、戰爭和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20434
- 條形碼:9787547620434 ; 978-7-5476-204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分流的關口 1522—1582年全球權力、財政、戰爭和文化 本書特色
一卷大分流關口的全球卷史
一部人類發展轉折的啟示錄
回到帝國爭鋒困境的歷史現場
揭示東西方大分流的隱秘邏輯
大分流的關口 1522—1582年全球權力、財政、戰爭和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中西“大分流”的背景,著眼于1522年至1582年這一甲子年之間的全球史,選取大明帝國、日本、奧斯曼帝國、法國瓦盧瓦王朝、英國都鐸王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等十六世紀全球主要國家,以國家制度和管理為基礎,以國家財政為核心,以國家間的戰爭和貿易為延展,以各國的文化教育發展為升華,系統地展現十六世紀波瀾壯闊的全球史畫面,并試圖從中探尋“大分流”的隱秘邏輯。本書適合對16世紀全球史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大分流的關口 1522—1582年全球權力、財政、戰爭和文化 目錄
目錄
緒論1522年的世界:大分流的前夜
1522年的大明: 難搞的嘉靖4
1522年的日本:“互卷”的大名4
1522年的奧斯曼: 蘇萊曼霸業的開始6
1522年的英國: 嘉年華的“排場大比拼”6
1522年的法國: 財政“創新元年”8
1522年的奧地利: 不會說德語的斐迪南8
1522年的西班牙: 沒有回來的麥哲倫9
1522年的葡萄牙: 守成時代11
**章 誰在統治: 權力的發動機
一、“東方賽里斯”:大明帝國16
1522—1582年的大明: 皇帝、內閣與司禮監16
“帝王術大師”: 嘉靖(1521—1566年在位)19
“后宮的蜜蜂”: 隆慶(1567—1572年在位)20
“不上朝的皇帝”: 萬歷(1572—1620年在位)20
大明權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21
二、“頹廢幕府”與日本戰國時代25
1522—1582年的日本: 室町幕府與旁落的大權25
“日本的周王朝”: 1522—1573年的足利家族26
戰國豪杰: 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28
三、“中東魅影”: 奧斯曼帝國30
1522—1582年的奧斯曼: 政教合一的軍事帝國30
“梟雄蘇丹”: 蘇萊曼一世(1520—1566年在位)31
“酒鬼”: 塞利姆二世(1566—1574年在位)32
“傀儡帝王”: 穆拉德三世(1574—1595年在位)32
四、“新晉霸主”: 英格蘭都鐸王朝33
1522—1582年的都鐸王朝: 王權的集中與被約束33
“宗教改革者”: 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34
“弱主”: 愛德華六世(1547—1553年在位)35
“血腥瑪麗”: 瑪麗一世(1553—1558年在位)36
“童貞女王”: 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36
五、“浪漫騎士”: 法蘭西瓦盧瓦王朝37
1522—1582年的瓦盧瓦王朝: 權力的發動機37
“文藝復興的騎士”: 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位)38
“破壞狂人”: 亨利二世(1547—1559年在位)39
“法國慈禧”: 凱瑟琳·德·美第奇(1559—1589年攝政)40
六、“日不落”: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45
1522—1582年的哈布斯堡王朝: 皇室與貴族的合作45
“爽文男主”: 查理五世(1516—1556年在位)46
“全球地王”: 菲利普二世(1556—1598年在位)47
“異端殺手”: 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大公們48
七、“海上雄獅”: 葡萄牙阿維什王朝51
1522—1580年的阿維什王朝: 航海的家族51
“虔誠者”: 若昂三世(1522—1557年在位)51
“葡萄牙版朱厚照”: 塞巴斯蒂安一世(1557—1578年在位)52
“純潔者”: 恩里克一世(1578—1580年在位)53
第二章 錢從哪來: 各國的“撈錢之道”
一、16世紀的“月光族”58
大明帝國: 哪兒都要用錢58
室町幕府: 給將軍修府邸67
奧斯曼: 收入多,支出也多68
都鐸王朝:“開源節流”69
瓦盧瓦王朝:“里昂大聚會”70
二、從哪撈錢(一): 土地72
大明帝國:“隱田”和“一條鞭法”72
室町幕府:“段錢”和御領莊75
奧斯曼:“米里”和“蒂馬爾制”76
都鐸和瓦盧瓦: 田賦的不同重要性78
三、從哪撈錢(二): 商業79
大明帝國: 商業稅的偷減79
室町幕府: 一種被稱為“座”的行會組織84
奧斯曼: 關稅及“阿克切”的貶值85
都鐸王朝:“計劃外”稅收86
瓦盧瓦王朝: 人頭稅和鐘樓稅88
四、從哪撈錢(三): 專賣品89
大明帝國: 鹽和茶89
奧斯曼: 鹽、礦和酒92
都鐸王朝: 糖、鹽和撲克牌都專賣93
阿維什王朝: 來自香料的收入94
五、從哪撈錢(四): 賣官和教會95
大明帝國:“捐納財政”95
室町幕府:“感謝費”96
奧斯曼:“烏里瑪”財政96
都鐸王朝: 打教會的主意97
瓦盧瓦王朝: 2.5萬里弗爾,拿下總稅收官98
哈布斯堡王朝: 貴族稱號和司法裁判權都“可賣”99
六、從哪撈錢(五): 外貿99
大明帝國: 海商集團和月港督餉館99
室町幕府:“勘合貿易”和“傳教士貿易”103
哈布斯堡王朝: 復制外婆的成功戰略103
阿維什王朝: 雖然壟斷,卻沒收益105
七、誰在管錢?106
大明帝國: 有點原始的財政體系106
奧斯曼:“書記官”108
都鐸王朝: 國王和兩院的三方財政博弈109
瓦盧瓦王朝:“五大包稅”和“名人會議”110
阿維什王朝:“受封者”112
哈布斯堡王朝: 菲利普二世時期的王室破產113
第三章亞歐角力:“戰爭與和平”
一、亞洲之“戰”122
大明vs葡萄牙: 明葡屯門海戰(1521—1522年)122
大明vs蒙古: 嘉靖與俺答(1522—1566年)122
大明vs日本: 清剿倭寇(1552—1566年)124
二、亞洲之“爭”125
大明的貿易之“爭”: 蒙古、日本、葡萄牙和西班牙125
東亞貿易圈之“爭”: 琉球、葡萄牙和西班牙130
三、亞歐交界之“戰”131
奧斯曼vs波斯: 四十年戰爭及徹爾德爾之戰(1514—1578年)131
奧斯曼vs匈牙利: 莫哈奇戰役(1526年)133
奧斯曼vs奧地利: **次維也納之圍(1529年)135
四、亞歐交界之“爭”138
奧斯曼的商貿地位之“爭”: 奧波戰爭的影響138
奧斯曼欲“爭取”大明: 1524—1581年140
五、歐洲之“戰”142
法英戰爭: 1522—1549年142
英西戰爭: 1570—1588年144
意大利戰爭: 1521—1559年145
“卷”走奧斯曼的勒班陀海戰: 1571年151
“卷”走葡萄牙的“三王之戰”: 1578年152
六、歐洲之“爭”153
歐洲各國的宗教之“爭”: 1517—1598年153
歐洲各國的商貿地位之“爭”: 地中海、波羅的海和遠洋貿易159
“盜商上位之爭”: 1574年162
歐洲的“技術競爭”: 造船技術和火器的發展164
第四章雅俗之間: 各國的“文化生活”
一、500年前的休閑文學172
大明帝國:“四大名著”的半壁江山172
日本: 綿延至今的“戰國文化”輸出173
奧斯曼帝國: 宮廷里的波斯語詩歌174
歐洲: 文藝復興“二周目”175
二、百“畫”齊放178
大明帝國:“吳門四家”178
日本:“狩野畫派”180
奧斯曼帝國: 細密畫182
歐洲: 從宗教到人本183
三、500年前的人都吃啥188
大明帝國:“炒燉熬煎,炸燒蒸熏”188
日本: 飲食和茶道的“閑寂之風”189
奧斯曼帝國: 鷹嘴豆泥和烤肉190
歐洲: 烤孔雀和可可豆191
四、現代大學的“老祖宗”194
大明帝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科舉194
日本: 儒學、武士和宗教197
奧斯曼帝國: 以大清真寺為中心197
歐洲: 大學教育的復興197
五、平民也學習199
大明帝國:“上承傳統,下接新品”的新型書院199
日本: 多系統并行的平民教育201
奧斯曼帝國:“教律裁判委員會”與教育201
歐洲: 印刷業與教育啟蒙202
六、“睜眼看世界”203
大明帝國:“舶來品”和“本地特產”203
日本: 外來文化的影響206
奧斯曼帝國: 地理學與海軍206
歐洲: 自然科學與女性主義207
結語1582年,及其之后的世界
一、1582年的世界: 大分流的關口215
1582年的大明: 帝國覆滅的開始216
1582年的日本:“本能寺之變”和豐臣秀吉218
1582年的奧斯曼: 火炬之戰與國運220
1582年的英國: 新一代“日不落”起航221
1582年的法國: 宗教和財政泥潭222
1582年的奧地利:“奧奧”紛爭223
1582年的西班牙: 隨“無敵艦隊”而去224
1582年的葡萄牙: 西班牙的附庸225
二、1582年后的世界225
參考文獻 229
展開全部
大分流的關口 1522—1582年全球權力、財政、戰爭和文化 作者簡介
華騰達,“90后”青年學者,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經濟學博士、同濟大學工程管理學士、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現執教于上海政法學院。主要研究中西方財政制度、財政史等。已出版的學術成果有中文專著《明朝的錢去哪兒了:大明帝國的財政崩潰與商人命運》、英語專著Merchants, Market and Monarchy、德語專著Handel im Chinesischen Imperium der Frühen Neuzeit、譯著《茶業戰爭》等。其論文曾獲得歐洲經濟思想史學會(ESHET)2020年度最佳青年學者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