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用是體——陽明學(xué)深度解讀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2840635
- 條形碼:9787522840635 ; 978-7-5228-4063-5
- 裝幀:一般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即用是體——陽明學(xué)深度解讀 本書特色
*本書以中國哲學(xué)整體為視野,以現(xiàn)實的人為根本關(guān)懷,以把握宗旨、以意逆志為方法,以陽明的問題意識為經(jīng),以他的概念命題為緯展開。
*本書重視文本解讀與思想研究的結(jié)合,兩者共同構(gòu)成了對王陽明心學(xué)的深度解讀。
即用是體——陽明學(xué)深度解讀 內(nèi)容簡介
陽明學(xué)是一門追求在生活中契入良知、發(fā)揮良知作用的學(xué)問。本書以中國哲學(xué)整體為視野,以二程、朱子、陸象山等為參照,以現(xiàn)實的人為根本關(guān)懷,以把握宗旨、以意逆志為具體方法,以本體、工夫關(guān)系為主線,以陽明晚年思想為歸宿,對陽明學(xué)展開了全面、深入解讀。解讀所得的主要新觀點為:對陽明而言本體是展現(xiàn)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規(guī)范性力量;工夫是一元兩層本體工夫;即用是體是陽明體用論乃至整個思想的特色;知行合一包含本來合一、能夠合一和應(yīng)該合一三層意思;心即理包含性理直接出于心和性理統(tǒng)攝事物之理兩層含義;良知與天道是既一體又同構(gòu)的關(guān)系;陽明工夫論的內(nèi)在理路是簡易與真切的互蘊;“良知”意味著即用是體;無善無惡包含無所謂善惡和自然好善惡惡兩項含義;真誠惻怛?qū)﹃柮魉枷刖哂锌偨Y(jié)性意義;等等。
即用是體——陽明學(xué)深度解讀 目錄
導(dǎo)論/001
**編 本體
**章 知行合一/051
**節(jié) 直接針對朱子忽視本心之知的問題而提出/053
第二節(jié) 知行合一的三層含義/059
第三節(jié) 重建知與行、我與萬物的原初關(guān)聯(lián)/068
小結(jié)/078
第二章 心即理/082
**節(jié) 陸王與朱子的異同/083
第二節(jié) “心即理”的含義與宗旨/096
第三節(jié) “心即理”意味著理生于心/122
小結(jié)/151
第三章 良知即天道/158
**節(jié) 不僅同構(gòu)而且一體/162
第二節(jié) 化育萬物的功能職責(zé)/177
第三節(jié) 不滯于萬物的運作方式/190
小結(jié)/202
第二編 工夫
第四章 中晚年工夫論的轉(zhuǎn)折與連續(xù)/211
**節(jié) 中年工夫論以切要為焦點/214
第二節(jié) 格物工夫受本體指引和推動/221
第三節(jié) 本體指引和推動作為中年工夫論的普遍特征/225
第四節(jié) 致良知的提出與陽明工夫論焦點的變化/229
小結(jié)/234
第五章 晚年工夫論中的致知與誠意/238
**節(jié) 突出致知使工夫變得可靠且簡易/240
第二節(jié) 突出誠意可以促成致知工夫的落實/245
第三節(jié) 致知與誠意各有所指而又相互蘊含/253
第四節(jié) 陽明工夫論演進(jìn)的內(nèi)在線索/259小結(jié)/263
第六章 兩層工夫/265
**節(jié) 朱陸對工夫階次的不同理解/268
第二節(jié) 陽明對兩層工夫的選擇/282
第三節(jié) 兩層工夫各自的特點/298
小結(jié)/317
第七章 工夫論的內(nèi)在理路/320
**節(jié) 從早年經(jīng)歷看陽明工夫論的要義/324
第二節(jié) 簡易與真切相互需要/331
第三節(jié) 簡易與真切相互促進(jìn)/336
小結(jié)/342
第三編 體用
第八章 性/351
**節(jié) 心性合一于現(xiàn)實世界/356
第二節(jié) 即用是性,離用無性/362
第三節(jié) 性的直接性與充足性/370
小結(jié)/373
第九章 “良知”/379
**節(jié) “良知”意味著即用是體/382
第二節(jié) 陽明對朱子學(xué)及明道、象山、甘泉之學(xué)的揚棄/409
第三節(jié) “良知”之前的言說及其局限/429
第四節(jié) “良知”本身的局限及陽明后學(xué)的分化/437
小結(jié)/451
第十章 未發(fā)已發(fā)/454
**節(jié) 作為潛在思想資源的五峰、南軒的主張/457
第二節(jié) 主要針對朱子的兩層區(qū)分而來/467
第三節(jié) 良知即已發(fā)而為未發(fā)/476
第四節(jié) 從兩個層次展開/482
第五節(jié) 兩種可能質(zhì)疑及其回應(yīng)/496
小結(jié)/502
第十一章 動靜合一/508
**節(jié) 動靜合一的**層含義/510
第二節(jié) 背離**層動靜合一的兩種問題/514
第三節(jié) 動靜合一的第二層含義/520
第四節(jié) 動靜合一的第三層含義/523
小結(jié)/528
第四編 四句教
第十二章 無善無惡/533
**節(jié) 無善惡可言與離用無體的體用論/536
第二節(jié) 自然以及勉然好善惡惡的工夫/549
第三節(jié) 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560
小結(jié)/569
第十三章 兩種《大學(xué)》詮釋,兩種四句教/571
**節(jié) 可以實施的正心工夫/576
第二節(jié) 兩種正心詮釋的交織/579
第三節(jié) 平日四句教/583
第四節(jié) 定本四句教/588
小結(jié)/592
第十四章 天泉四句/597
**節(jié) 好善惡惡的兩條工夫提升之路/598
第二節(jié) 只能在用上說體/603
第三節(jié) 龍溪與陽明的離合/609
第四節(jié) 徹上徹下的四句教/614
小結(jié)/621
第十五章 嚴(yán)灘四句/622
**節(jié) 龍溪揭示的無心工夫/623
第二節(jié) 嚴(yán)灘四句的本意/629
第三節(jié) 另一條隱含的工夫提升之路/633
小結(jié)/637
第五編 真誠惻怛
第十六章 真誠惻怛之工夫/641
**節(jié) 真誠惻怛的思想淵源/643
第二節(jié) 借助真誠工夫以呈露惻怛之仁/650
第三節(jié) 借助惻怛之力以維護(hù)真誠狀態(tài)/654
第四節(jié) 真誠惻怛與誠意、致良知的關(guān)系/659
小結(jié)/661
第十七章 真誠惻怛之本體/663
**節(jié) 真誠惻怛是工夫的動力和準(zhǔn)則/664
第二節(jié) 真誠惻怛是針對克除私欲的問題而來/666
第三節(jié) 真誠惻怛之動力源自生生之仁/669
第四節(jié) 一體之痛感即是化知為行、為善去惡的根本動力/672
小結(jié)/676
第十八章 真誠惻怛的總結(jié)性意義/679
**節(jié) 本體與工夫的統(tǒng)一/682
第二節(jié) 動力與準(zhǔn)則的統(tǒng)一/686
第三節(jié) 勉然與自然的統(tǒng)一/689
小結(jié)/692
征引文獻(xiàn)/695
初出一覽/709
后記/712
展開全部
即用是體——陽明學(xué)深度解讀 作者簡介
傅錫洪,中山大學(xué)博雅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中山大學(xué)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主要從事宋明儒學(xué)、東亞儒學(xué)和儒家宗教性問題研究。